藝文資訊

醒來!又一世界……

(現代詩歌)■程智勇 不知一場夢帶你去何處上演了哪一齣有新人加入有舊事衍接了一條從未走過的路……沒有原因沒有踟躕沒有提示沒有束縛任你放飛信步! 不知一次眠刷你濃淡苦清零了哪一賭有新欲評估有曾想翻新一本意外收到的書沒有閱讀沒有領悟沒有動筆沒有改塗讓你暢想滿足! 翻過了大山趟過了大河還是沒有坦途醉過了一場戀過了一場還是選擇了認輸? 醒來又醒來,你一次比一次頑固,男人的攀登是自然的特殊快起來快洗漱簡餐敝衣出門又堅步置身雲煙珍貴歲月只爭朝夕不辜負來了一次一顆珍味一朵彩雲一行雁過一段開悟征程上留下一抹刻度

閩台文創周啟幕:兩岸青年築夢福州煙臺山

〔本報特約記者 林春茵報導〕24日,第六屆「匠心意蘊」——閩台文創周在福建省福州市煙台山歷史風貌區啟幕。百餘位元閩台兩地文創業者攜作品現身,令煙台山商業漫步街區人潮湧動。當天市集上,來自台灣的柴燒窯瓷杯和福建的閩南磚雕相映成趣,台灣的植物種子墜飾和來自泉州的植物染,各見巧思;同是茶道,阿里山的烏龍茶、鹿港小鎮的手搖茶,和福建武夷山的岩茶風格迥異。而逐夢的青年身影,依然成為「最美的風景」。台灣桃園人李翔銘帶著妻兒從安徽來到展會上。他於2002年「登陸」,首站福州,為父親的素食產品進入大陸市場打前站。「當時每天從馬尾亭江到市區跑發貨,生意都忙不過來,又累又滿足。」李翔銘說,大陸展會經濟這些年蓬勃發展,為台灣食品和文創產品帶來巨大商機,「我就決定留下來了」。李翔銘和安徽籍姑娘結為兩岸家庭,他有兩個願望,一是疫情快點結束,「兩歲的孩子還沒去過台灣呢」;二是在大陸的文創產業中找到「立足點」,包括參與老建築老街區活化,「有了家,也有機會,在這邊做些紮根的東西」。1992出生的台北青年陳明陽,堪稱「這條街上最靚的仔」。他賣的東西很多人沒見過:廣西南丹鐵隕石、非洲納米比亞的隕石、利比亞衝擊玻璃……神秘的天外飛石,矩陣般的金屬紋理,陳明陽一邊給遊客們科普,一邊還打開抖音號,直播他的煙台山練攤經歷。從台灣桃園來的瓷器商許丕峰向記者坦言,因為疫情,他進貨的台灣廠家已經關門了兩三家,再過幾天,他也準備返台了。但他兒子大學畢業準備來大陸發展,因此此番參會,他格外用心考察,希望回去給孩子一些建議。許丕峰說,他交代兒子,「大陸對台優惠政策多,但要明白只是扶一把,還是要自己生根」。在當天舉行的兩岸文創產業發展論壇上,台灣文創推廣協會理事長唐國泰說:「把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創新包裝,變成新興產業,是兩岸未來文創合作的重要方向。」

兩岸專家學者首度攜手舉辦民族英雄陳化成文化論壇

〔本報特約記者 楊伏山報導〕民族英雄陳化成歷史上不僅在福建、上海及江浙地區有著重要社會影響力,其一生在金門、澎湖以及台灣地區也都曾留下歷史遺跡。21日,首屆民族英雄陳化成文化論壇在廈門大學舉辦,通過研討、論壇、展覽等形式,弘揚民族英雄陳化成廉政、興文、愛國等高尚人格,以期更好挖掘和研究陳化成歷史。這是兩岸專家學者首次攜手舉辦陳化成文化論壇。 由福建省民俗學會、廈門市思明區正公忠城隍廟文化傳習中心主辦的本次論壇,彙聚兩岸四地專家學者100餘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論壇活動。廈門、金門兩地青少年通過「雲」合作共同開啟論壇活動,分別用詩歌朗誦與戰鼓表演表達對陳化成將軍的崇敬之情。陳化成生於福建同安(今福建廈門),曾任台灣總兵、福建水師提督、江南提督等要職。1842年陳化成在上海吳淞口面對英軍,拒絕議和主張,堅守炮台,以身殉國。其英勇殉國的事蹟感動百姓,百姓尊其為提督城隍,享民間萬年香火。上海,廈門、台灣均曾建有「陳公祠」, 台灣和上海寶山命名有「化成路」「化成橋」。如今在廈門思明區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陳化成陵園、廈門市文保單位陳化成祠、廈門市涉台文物陳化成故居等重要文化資源。近年「廈門城城隍信俗」也成功列入思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論壇上,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立足於陳化成在兩岸的歷史史跡,圍繞陳化成所體現的民族英雄氣節,從不同研究角度展開研討活動。論壇邀請上海陳化成紀念館前來參會,通過論壇形式將廈門、金門、上海、新北四地陳化成史跡進行聯結,多維度展現民族英雄陳化成的故事。論壇承辦機構廈門市民俗學會稱,論壇後續準備出版陳化成論文集,通過海峽兩岸的多位專家學者全維度地解讀圍繞陳化成所體現的民族英雄氣節。其中許多論文中披露的細節係首次向社會公佈:台灣學者通過翻閱大量史料,證實了澎湖燈塔是陳化成為澎湖副將時與通判蔣鏞重修;此外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王宏男在開展論文的田野調查中,首度在金門發現兩塊陳化成署名的匾額。「疫情沒能阻斷兩岸同胞對民族英雄的景仰。」廈門市民俗學會秘書長李志勇介紹,由熱心人士李彩雲女士保管的陳忠湣公墓道碑以及陳忠湣公御賜牌坊的石構件原本並不完整,在與廈門市民俗學會副會長、台商洪明章確認時,洪明章認出缺失的部分正是多年前自己收藏的藏品,計畫「完璧歸趙」,目前相關復原工作也在進行中,預計明年完成。

以賽為「媒」促發展 2021揚州·台灣文創大賽圓滿收官

〔本報特約記者 張揚報導〕近日,「月亮城杯」2021揚州·台灣文創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活動,以視頻連線直播方式在揚州和台北舉行。揚州市、縣有關部門負責人、揚州市台協會、市台屬聯誼會和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學生代表以及台灣分會場嘉賓代表160餘人共同見證了獲獎作品的誕生。「月亮城杯」揚州·台灣文創設計大賽連續舉辦四屆,已成為兩岸交流交往的一項重要品牌賽事。今年大賽的主題為「擁抱揚州『好地方』」,大賽從4月開始籌畫,8月下旬克服新冠疫情影響,採取網路、報刊等媒體對外發佈、正式啟動,先後在台灣島內十多所高校和文化企業宣傳、推介,歷時三個月,共吸引了600多位兩岸高校在校生、設計工作者和企業的熱情參與(其中台灣學生占比82%以上),累計徵集到參賽作品616件。兩岸專家評委圍繞大賽主題,從美感、實用性、創新性、揚州歷史文化元素及市場性等方面考量,經過設計圖稿初選、實物樣品決選,最終從入圍的50件作品中評選出金獎3名、銀獎5名、銅獎10名、優秀獎32名。本次大賽獲獎作品結構嚴謹,內涵豐富,不乏奇思妙想的創新,從不同角度闡釋揚州文化,內容涉及到文具、服裝、包裝、產品和傢俱等領域,將文昌閣、五亭橋、籠屜等標誌性揚州元素與現代科技、工藝美感以及實用功能巧妙融合,在視覺感受中增添了時尚因素,展現了兩岸青年的文創設計才華。大賽的規格、作品的品質相比往年都取得了明顯提升。「現場看到的打樣成品非常精緻,有些連包裝盒都成套出現,參賽者這樣的用心用情做到盡善盡美的精神,令我非常的驚訝!」台灣頑石文創開發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創意總監程湘如在交流發言中如是說。頒獎過程中,台北教育大學林義斌教授、江蘇奕橙文化公司總經理殷伊玲、揚州大學閆飛副教授等兩岸專家學者,圍繞大賽主題和獲獎作品,分別就加強揚台兩地文化交流以及高校、企業如何推進「產、學、研」協同化發展進行了探討,發表了見解。來自台北現於南京創業的青年才俊蘇達峰,與大家分享了在大陸6年來從事文創的經歷、感悟和所取得的成果。

阿里文娛聯合國家大劇院 首次運用XR技術展現舞蹈之美

〔本報綜合報導〕12月22日晚,國家大劇院建院十四周年線上特別策劃節目播出,王亞彬、黎星兩位特約藝術家分別表演的舞蹈節目《無·境》《晷跡》首次使用XR技術,呈現亦真亦幻的藝術效果,為觀眾帶來完全不同的觀看體驗。這次阿里文娛與國家大劇院聯合出品的兩檔舞蹈節目,由幀享數位影棚承制拍攝。為了達到理想效果,藝術家們與工程師們共同合作三個月,總共設計六個場景,輸出近百張設計圖,完成了一次關於藝術與技術融合的新探索。據悉,幀享數位影棚可以提供軟硬體一體化解決方案,並提供前期概念設計、數位資產製作、現場的技術指導等多種服務,場景包括綜藝、欄目、演出、發佈會的內容製作環節,以及影視劇中的部分虛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