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資訊

天災無情詩有情

編者按:近日,大陸多地遭遇罕見洪澇災害,各地緊急動員、團結奮戰,全力以赴防汛抗洪搶險救災。為此,我們採擷一組詩歌,以詩聲援抗洪救災。禮讚合力抗洪救災■李殿仁(北京)百年未遇風雨狂,應對沉著切莫慌。大眾安全巧謀劃,官兵歷險奔前方。人民至上旗長艷,砥礪同心力更強。板蕩英雄真始見,與時譜寫錦華章。定風波.京冀抗洪■李文朝(北京)決口天河瀉地狂,城鄉頃刻變汪洋。急報中樞飛電碼,牽掛 一聲號令救災忙。黨政軍民齊奮戰,堪贊,抗洪搶險孽龍降。住用食醫馳助陣,紓困,災民心底見陽光。水調歌頭.抗洪搶險■王改正(北京)序:癸卯炎炎酷夏,突然暴雨傾盆。洪澇強襲燕趙,狂濤肆虐京津。霹靂穿心裂耳,雷聲動魄驚魂。飛湍走壑,似翻江倒海;隕瓦擗屋,如野馬狂奔。濁浪驚濤,湧農家而漫院;飄潑天漏,摧榆麥而毀林。戕害生靈,降禍連村。於是,中央發出號令,子弟兵急救黎民。英雄抒壯志,挽狂瀾敢拋生命;鐵臂縛蛟龍,為家國永葆丹心。入牆垣宅舍,護父老鄉親。雄師稱砥柱,赤膽鑄乾坤。灑多情熱血,獻無悔青春。彩虹燦爛,雨後繽紛。旌旗飄蕩,把手歡欣。乃長歌賦詠,頌軍民情意之深也。詞曰:癸卯炎夏日,八月雨滂沱,狂流咆哮逞兇,鄉里變湖澤。濁浪摧崩堤岸,聞訊蒼民罹難,毀我好山河。天公忒險惡,災害一何多。子弟兵,搶險隊,共拼搏。扶傷救死濟困,無量大功德。統帥英明擘畫,將士爭先勇躍,捨命為家國。痛定常思痛,百姓在心窩。鷓鴣天•聞愛心人士楊某赴涿州抗洪有感■何云春(北京)日遇腥風醒世昏,山移浪影黑雲翻。京西雨打消孤靜,冀北濤聲惹眾喧。聞水汛,舉旌幡。洪峰突起漫平原。車輕義重他鄉客,急赴災州首尾援。涿州抗洪記■趙麗萍(吉林)百年難見雨瘋狂,一泄洪波下嶺崗。倒屋傾城如猛獸,覆田毀陌盡汪洋。幸來援手愁心暖,得濟同舟眾志強。回看滔滔浪初落,殘垣建後信花芳。抗洪救災■封玉華(吉林)浪滾車掀虐不休,街區水漫可行舟。衝關一路神猶勇,攜力八方氣更遒。禍患無情天作惡,救災送暖黨排頭。降龍伏虎洪魔退,幟舞晴空萬里謳。京津冀抗洪■蒲潤康(四川)連天暴雨襲津京,永定洪峰百里鳴。浪掃涿州晨閉戶,旗揮冀北夜援兵。三軍搶險丹心顯,萬眾扶危鐵骨錚。民族精神彰偉力,大災無恙國安平。京津抗洪■蒲俊(四川)傾盆暴雨石堤開,洪水猖狂四面來。浪捲房山街棹槳,煙環冀北堰悲哀。濟危彰顯時英烈,捨死方知偉志哉。民族精神生決力,京津無恙景爭回。唐多令•北京抗洪搶險■吉懷康(四川)雲黑雨傾盆,黃流灌薊門。上百年、汛報驚魂。路斷橋坍人受困,通訊斷,救難奔。華夏立崑崙,八方援手伸。戰鼓擂、旗指雲分。萬戶千村連鬧市,看笑臉,景回春。京津冀抗洪必勝■王文榮(天津)狂翻惡浪天災釀,雨汛軍民勇抗洪。萬里馳援施大愛,八方濟賑奉丹衷。河北加油■徐首翔(天津)愁緒無端暗自生,隔屏河北水傾城。荷花最念雲中日,濁浪驚飛樹裡鶯。美好家園成舊夢,瘡痍澤國動離情。平安二字遙相寄,不喜窗前聽雨聲。京冀抗洪(新韻)■徐滿庭(北京)滂沱暴雨入民宅,肆虐京華洪水災。聞汛施援逆行者,飆風濁浪鑑胸懷。如夢令•人民子弟兵門頭溝房山抗洪救災有寄■徐振旺(北京)天上銀河漏洞。洪水浪濤洶湧。人困盼支援,迷彩如虹飛鳳。任重。任重。搶險救災拉動。贊抗洪救災子弟兵■范曜閣(北京)時逢季夏遇颱風,驟雨圍城半巷空。七尺狂流何所懼,九州無恙待花明。贊京冀抗洪官兵■畢秀梅(黑龍江)暴雨滂沱肆虐行,黃流片刻禍生靈。抗洪誰把蛟龍鎖,眾志成城練甲兵。京冀搶險救災■韋志華(北京)雷聲滾滾雨瓢潑,水漫街頭大浪河。搶險救災軍警共,成城眾志縛洪波。鷓鴣天.贊河北消防官兵■李海英(黑龍江)暴雨施狂惡浪洶,斷橋毀廈萬民驚。救災抗汛拋生死,克險攻堅效赤忠。移群眾,斗山洪,維修電力信息通。物資運送及時到,致敬消防鐵骨錚。贊京津冀抗洪英雄■周中界(四川)颱風侵擾京津冀,濁浪滔天屋舍淹。鐵漢雄師堪砥柱,死生無懼鬥狂瀾。見河北抗洪有寄■李清音(山東)何人惹得龍王怒,掀起颱風暴雨狂。心痛涿州洪水漫,平瀾賴有綠軍裝。定風波•贊抗洪一線子弟兵■楊金香(北京)暴雨突來肆虐行,泥沙翻滾亂石驚。堤潰洪濤攜浪捲,眨眼,洶洶咆哮洩千傾。危難每臨誰砥柱?神速,人民子弟勢雷霆。鐵血丹心渾不怕,戰罷,一身泥水汗蒸騰。浪淘沙.共抗洪災■唐衛文(湖南)洪水忒無情,京冀難平。村莊濁浪似潮行。多少家園成澤國,怎得安寧?眾志可成城,力挽危傾。指揮若定有高層。再看軍民齊奮鬥,共接光明。抗洪情系京津冀■張鳳先(四川)天河決口襲涿州,冀域京津水橫囚。永定橋逢千載浪,門頭溝遇百年憂。黎民至上施良策,黨政當先壯志酬。舉步維艱同患難,防洪搶險競風流。北京抗洪■蒲家富(四川)暴雨狂風襲燕京,門頭溝內宿廬橫。江河失控洪波湧,日月無光屋宇傾。千里馳援凝大愛,八方救助匯真情。旌旗一展山河動,災後重生造景明。京津冀抗洪有感■李廷全(四川)龍王擅播京津雨,漫地洪流似海洋。共愛車舟馳騁急,同心姊弟懿行彰。警戎搶險豪情奮,黎庶澹災鬥志昂。天若傷悲垂憫護,翁童叩首感穹蒼。贊京津冀抗洪■吉世君(四川)風魔何故逞兇威,恣意洪濤世事違。漫漫災潦驚禹域,茫茫愁霧籠星輝。軍民攜手群情振,黨政凝心眾望歸。化險為夷金曲譜,回眸山岳更巋巍。

七夕相約齊聚蘭州 海內外華文媒體甘肅「高原行」采風活動熱鬧開展

〔本報綜合報導〕海外及兩岸華文媒體甘肅「高原行」采風活動22日在蘭州熱鬧開展,當天恰逢傳統節日七夕,20餘位來自兩岸及法國、加拿大、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華媒代表,相約齊聚甘肅蘭州,開啟了為期5天的甘肅「高原行」采風活動。海內外華文媒體「高原行」采風活動首次舉辦於2011年,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組織發起,十餘年來邀請相關媒體實地深入走訪少數民族地區,瞭解當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建設與發展成就,多篇報導被翻譯成英、德、法、葡等多種語言,被國外報紙、刊物、網站等廣泛轉載,為世界瞭解中國西部提供了重要視窗和平臺。今年,該活動再度來到甘肅省,甘肅省地域遼闊,地形地貌多樣,自然風景優美。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甘肅擁有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遺存,是中國各民族融合交匯、和諧相處的共同家園。甘肅還是「絲綢之路」的黃金樞紐地帶,自古就是東西方的貿易大通道和文明大動脈。 此次活動行程豐富,涉及文化、生態、民生、宗教、民族等方面,為期5天的活動中,華媒代表將參觀讀者出版集團,品味「中國人的心靈讀本」;前往甘肅省博物館,領略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走進拉卜楞寺、郎木寺等寺廟,瞭解宗教工作情況;實地走訪極具濃郁風情的夏河縣、碌曲縣,考察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體驗藏族、回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獨特風情。

安義千年古樟入選大陸「七夕告白」古樹

〔本報特約記者 李昌陽報導〕千年古樹,見證時代變遷,演繹生命傳奇。「七夕」傳統節日期間,大陸推出「古樹下的告白」活動,邀請各地網友以線上線下打卡的方式發表「真情告白」,讓千年古樹和各地網友共同見證恆久的愛情。經過前期層層篩選,江西省南昌市安義古村群千年古樟樹成功入選該活動,並被確定為「古樹下的告白」線下落地活動點位。據瞭解,「古樹下的告白」活動旨在進一步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更好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活動在大陸範圍內選取77株有代表性的古樹,製作線上「七夕告白」古樹地圖開展線上活動,邀請各地網友進行打卡;同步選取17株古樹,在周邊安置「告白樹屋」「告白信箱」,開展線下活動,通過央視頻慢直播通道,與各地網友分享古樹下的浪漫瞬間,並在CCTV3頻道七夕晚會節目現場播出。安義古村群千年古樟樹位於安義縣石鼻鎮羅田村,樹齡1143年,2022年被評為南昌市十大「最美市樹.南昌樟樹王」。  

2023瀾湄國際影像周啟幕 同飲一江水.光影耀瀾湄

〔本報特約記者 張添福 潘雨潔報導〕以「同飲一江水.光影耀瀾湄」為主題的2023瀾湄國際影像周,8月21日在瀾滄江-湄公河發源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啟幕。各相關部門、機構負責人出席開幕式,此外,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駐華大使館官員及流域六國青年代表也參加了開幕式活動。瀾湄之水、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玉樹州山川壯麗、水網密佈,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重要發源地,長期以來,玉樹各族人民感恩奮進,穩步推進「瀾湄影像周」「瀾湄萬里行」等系列活動,以實際行動詮釋瀾湄流域兄弟之情,用生動事實構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同飲一江水.光影耀瀾湄」2023瀾湄國際影像周,既是向世界宣傳源頭擔當和保護成果的平臺,也是展示玉樹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視窗,更是構建瀾湄流域各國互利共贏、共謀發展的橋樑紐帶。

台胞到訪三星堆博物館:感受古蜀文明 點贊文物保護

〔本報特約記者 朱賀報導〕「原來青銅神樹如此高聳,樹上的鳥兒也栩栩如生。」18日來到位於四川廣漢的三星堆博物館,台灣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本科生黃柏諺在館藏文物青銅神樹前駐足良久。當天,包含黃柏諺在內的百餘位參加2023年兩岸關係研討會的兩岸有關人士和專家學者到訪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參觀「世紀逐夢」「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陳,領略距今3000多年的古蜀文明。三星堆是大陸西南地區迄今所知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先秦時期遺址。該博物館新館於今年7月底面向公眾開放,展出的1500餘件(套)文物中有近600件是首次亮相。青銅鳥足神像、青銅騎獸頂尊人像、金杖……各式新出土文物吸引著到訪者的目光。黃柏諺認為,展陳文物充分反映了古蜀人安居樂業的生活狀態。許多青銅面具無論大小,都似帶有微笑,意味著當時民眾的生活十分愉快。文物中出現的青蛙、烏龜、鳥等動物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地先民與自然生態相當和諧,是真正的「天府之國」。黃柏諺告訴記者,自己從前只在歷史課本中看到過有關文物,今次貼近參觀更覺震撼;現代考古專家也對文物做了很好的保護與修復,才令這些珍寶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他說,作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傳承人,我們要在現代技術輔助下做好保護者,捍衛好中華文明,也讓後世感受古蜀人的精湛技藝與燦爛文化。展覽中呈現的AI演算法復原文物、裸眼3D還原考古「方艙」等文化體驗,讓台灣成功大學教授丁仁方感到,博物館不僅在保留文化瑰寶,也通過現代科技令文物煥發新的光彩。他希望帶更多台灣朋友來川參訪,感受巴蜀之地的人文氣息、古典風格。「早在數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就已掌握如此獨特的冶金技術。」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執行長謝明輝感歎道。他已三次到訪三星堆博物館,仍對所見文物讚美不已。謝明輝常常參加兩岸交流活動,看到此行不少台胞為展陳感到震撼,他認為,這意味著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也期待兩岸在文博領域增進交流,幫助年輕群體瞭解中華歷史的演進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