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資訊

台灣藝術家旅居古瓷都湖南醴陵潛心繪瓷 「關蘭·瓷彩2021」開展

〔本報特約記者 劉曼報導〕將春夏秋冬應季花卉集於一身的四季平安四面方尊、寓意多子多福和民族團結的石榴遊蜂瓷板畫……主題為「中國彩·中國心」的「關蘭•瓷彩2021」11日下午在長沙開展,這是旅居「中國古瓷都」湖南醴陵的台灣藝術家關蘭,繼2018年後再度舉辦個展,展示新作和別樣心境。 「關蘭·瓷彩2021」11日下午在長沙開展,關蘭(左)介紹作品。 關蘭1953年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陽江,自幼隨父親、嶺南隔山畫派重要傳人關保民習畫,得隔山花鳥畫法精髓,後考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全家隨她遷居台灣。1988年,關蘭和父親在台北成立隔山畫館及國風出版社,投入美術事業,涉足兩岸文化藝術交流,曾促成多位大陸名家到台灣辦展,引起強烈反響。2012年,關蘭偶遇醴陵釉下五彩瓷,一見傾心,遂漂洋過海客居醴陵潛心繪瓷。她以數十年文化藝術積澱和養成,融入嶺南畫派撞水撞粉之法及堆白、堆雕等工藝,所繪作品風格清新、色彩絢麗、立體靈動,助推和豐富了醴陵釉下五彩藝術語言。近年來,關蘭多次在湖南、廣東等地辦展,其中「當青花遇見蒙德里安」系列作品,將傳統的中國青花瓷與西方繪畫大師蒙德里安紅黃藍現代設計理念進行巧妙融合,創造出新的陶瓷語境,令觀者眼前一亮。本次展覽為期九天,共展出關蘭近三年創作的180件(套)釉下五彩瓷作品,體現在茶、酒、食、陳列等多個生活環節,包括缸、瓶、壺等器形。

兩岸高校創新創業設計大賽決選出爐 20件作品獲獎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第九屆海青節·兩岸高校創新創業設計大賽決選出爐,大賽共決出20件獲獎作品,並於9月9日在福建工程學院互聯網經貿學院舉行頒獎典禮。海青節兩岸高校創新創業設計大賽自4月30日起在兩岸高校開始徵稿,共有來自海峽兩岸的439位元學生參賽,投稿作品280件,包含大陸文創組140件、台灣文創組75件、創新創業組54件。本次大賽分為初賽及決賽兩階段,邀請兩岸14位專家評審出入圍決賽作品61件(大陸文創組20件、台灣文創組31件、創新創業組10件。決賽於7月28日及7月31日舉辦,依得分高低決選出前20名獲獎作品。其中,台灣台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沈蓉兒、李蘊琪、詹榮君三位元同學的參賽作品「再生の藝」獲得一等獎,吉林師範大學劉佳豪同學的參賽作品「海難伸展式救援衣」及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楊傑同學的參賽作品「環形旋轉消毒扶手」分別獲得二等獎,台灣中國科技大學范心瑗同學、福建工程學院蔡偉順同學、台灣雲林科技大學王琮綸同學分別獲得三等獎。福建工程學院設計學院及海峽工學院院長管幸生表示,此次大賽的投稿作品類型多樣,有小巧玲瓏的創意,有地方特色的文創設計,有改善生活的家居用品,有便利的工業設計,各具特色。兩岸學生的創意設計,表達了青年學生們的交流與融合,未來將繼續鼓勵兩岸青年的創意設計落地落實,推進青年創新創業。

知行賦 —— 賀教師節

(古韻詩詞)■於越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致知。心物本同源,分別成所執。妄執落邊見,正教明心智。取捨分靜噪,貪嗔至愚癡。攝心自專注,緣起覺心知。因事而成理,下心以應事。格非助事功,尚德勵正志。細雨潤春蕾,和風抽新枝。君子心如響,春華至秋實。眾生昧因果,菩提自加持。因地常接引,善導即為師。人生當永格,成就般若智。揚帆濟滄海,隨緣成所志。如法得自在,是證無漏時。忘失菩提心,魔業必亂世。欣逢教師節,索句賦此詩。

我跪在一片荒野裡

(現代詩歌)■劉文曄 我承認,我的偏執,當一個固執詩人,來自人山人海,那猛烈的歡喜讓我無處躲避,我甘之如飴! 抬手不見星辰,暮色已經有了涼意,我與月亮的對話,你可能聽得見能料想到這老去的聲音,應該有所鬆懈,像心有餘而力不足。更像完成使命後的如釋重負,那鼾聲四起。 黎明的來臨把深夜割了喉,我相信,這黎明之光為勝利而生。我能走出世襲的黑暗,你也無法剝奪我走向光明的權利。我在一片荒野裡野蠻的生長,我相信終能看見,綠樹和島嶼。 我已經不在年輕,從塵埃裡站起需要不少的力氣,普天之下的黃土都是腥的,跪天跪地唯獨生活我跪不下去。  僅有一次聽見自己的聲音。燈光下的影子,摸了摸自己所有經歷傷痛,我視為獎勵,在這片荒野裡,你怎知,這一跪費了我多少的力氣。

中秋裡的天堂

(短篇小說)■李彤 月明星稀,籠罩歲月的濃煙,紅塵裡踏遍千山萬水,只為求一個好的結局。然命運的枷鎖扣住了我的雙手,呃住了我的喉嚨,鎖住了我的靈魂。披星戴月的奔跑,看途中風景美如畫,幻如詩,不禁停下來,掬一口甘甜的泉水喝下,聞一朵馨香的月季,夢一樣的顏色,夢一樣的迷幻,好想一直沉睡在花香鳥語中,奈何天涯海角,雲天之端,那神聖的陽光在等待著我。 月色灑下清冷的光輝,庭院的角落,一下子亮堂起來。那些不知名的長得很高的樹隨著風兒婆娑而舞,輕繞而動,樹頂迎接著月光,貪婪的迷醉在清輝的淋浴中。月光,如夢一樣詩行,那些飄逸著芳香的花朵,期待著詩人將誘人的香氣寫進夢裡,淡淡的纏繞著光潔如玉的月色,將帶著濃濃憂愁的香氣,隨風遊走、飄逝。 月色,清涼如秋的風,淡淡撫摸著肌膚,每個毛孔,都像灌入了金色的蜜,如癡如醉。在庭院的石桌上,擺上一盤水果,有清爽的柚子,甘甜的葡萄,冰爽的雪梨,香脆的蘋果。隆重的放上一盒月餅,切成整齊的八塊,有雙黃蓮容,伍仁,水果餡的。中秋之夜,所有的食品都上齊了,月是圓的,可心卻是缺的,冰冰涼涼。 回想起小時候的中秋夜,大多都是愉快的。未到中秋,節日的氣氛就十分濃烈。商場上,擠滿了買月餅水果的人,東挑西撿,好不熱鬧。而小孩們最喜歡的就是那些做功精細,各種形狀,五彩繽紛的燈籠。記得每年中秋,我總提著飛機燈籠穿梭在校園的林蔭道上,吃著月餅,賞著月色,與朋友談著家長里短。大草坪上,大學生們坐在報紙上,圍成一個圈,中間放著紅色的水桶,中間點燃蠟燭,唱著愉快動人的歌曲,玩著丟手絹的遊戲。可是,那場中秋月,卻是我一生也揮不去的陰霾。十七歲那年的雨季,天空下起了雨,冷雨菲菲,看不見月亮,數不到星星,我倒在車禍的血泊中,那一刻,很痛,很痛,刹那間感覺失去了一切,看見的只有灰濛濛的天空,感覺到的只有那點滴打在臉上的冷雨,之後失去了知覺。醒來之後,恍如隔世,像做了一場惡夢。之後就是一日日的練習著走路,劇烈的疼痛感,艱難的行走,大汗淋漓,衣服被汗浸濕,換了一套又一套。十年了,我的腳依然只能緩慢的行走,帶傷殘的右腳,我什麼地方都不能去,每年的中秋之夜,我只能,默默坐在庭院裡,看著月色照亮的方向,迷惘又迷惘……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依託我靈魂的地方。每年月圓之時,看著月色那樣的美,那樣的悽楚動人,不禁想起命運的無情與捉弄。在淡淡的憂愁中,一股情緒在心中積鬱著,流淌在血脈中。12點過後,我難以入睡,捧著張海迪《輪椅上的夢》細細品閱。高位截癱,下身不能動的痛楚;身上長著膿瘡,潰爛的淒慘;不打麻醉的手術蝕骨的疼痛。長期病魔纏身,卻沒有擊退她的意志。在鄉下昏暗的油燈下,她學著給人治病,難學的針灸,她全神貫注,點滴領悟;長期心靈的荒蕪,激發她對書本閱讀的渴望。《輪椅上的夢》,是她人生磨難的記載,是她對病痛折磨不曲不撓的對抗,更是她對生命歷程的領悟與情感的依託。我深深為之動容,我的不幸,我的悲傷,我的領悟,不是也能如她一樣寄託在文字的殿堂上嗎?慢慢的,我愛上了閱讀,愛上了文字,將心之所想,情之所至,眼之所及,用最真誠的文字譜寫喜怒哀樂!我的腳雖殘疾,可是只要心靈上積極向上,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我堅信,身殘,志不殘!自從愛上了文字,便覺得月色特別美,因為我找到了自己天涯的光芒,它很普通,又很神聖,在那裡,我回憶著人生的點點滴滴;感悟著生命朝陽的起起落落;想通了命運的造化弄人;明白了與其流連於過去的美好,不如做風景的過客,再尋一片心靈荒蕪的田野,親自種上美味的瓜果和沁人心脾的芳香。在那裡,我找了自己的夢想,屬於自己的天堂,收穫一月又月的中秋月光!我用真情,抒寫我的人生,在指尖的跳躍裡,彈奏出一首首靈魂之音。那裡,就是文字的天堂,我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