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資訊

七律,詠胡楊(並序)

(七律)■牛萬新 忽憶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巨幅國畫《胡楊禮贊》的作者張介宇老師談胡楊,說一粒籽被風吹,只要遇到一點水,就能落地生根長成大樹。又憶前總理溫公曾言,胡楊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是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徵。感而為七律兩首,以記之。其一根紮漠北大荒間,遍地風沙只等閒。籽落甘霖生新葉,身凝翠靄列舊班。嚴霜惠我金千樹,近歲酬君玉一灣。萬里孤征悲莫歎,青黃兩色使開顏。其二粗枝老幹立黃沙,綠葉新姿沐彩霞。疑是神龍從天墜,化成異樹遍地斜。綿延亙古通荒歲,寂寞邊疆到漢家。自是丹青圖壯影,生生不息耀中華。

兩岸專家福州共談音樂教育與音樂產業發展新路

〔本報特約記者 林春茵報導〕「2021年兩岸音樂教育·音樂產業發展論壇」日前在福州舉行。該論壇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台灣藝術家音樂交流協會、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主辦。 作為「2021年兩岸(福州)藝術青年鋼琴音樂節」的重要活動之一,與會專家、學者從音樂教育服務音樂產業發展、高校音樂產業人才培養、中國音樂海外傳播等各個層面展開了廣泛研討。原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原福建省音樂家協會主席、福建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耀華多維度論述音樂文化產業視域下的中國音樂海外傳播策略,談及中國音樂海外傳播文化產業化的必要性,認為應培養傳播前的觀眾培養,需精心組織受眾,創設溫馨的傳播情境,還需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擴大和深化傳播效果。原福建省文聯副主席、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章紹同認為,同母語音樂文化在兩岸擁有廣大的民眾基礎,因地制宜建立和加強兩岸同母語音樂文化的互動,勢必更加增進兩岸民眾密切交流和共同發展的良好願望。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常務理事、廈門鼓浪嶼鋼琴藝術研究會會長、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李未明教授指出,音樂教育的發展最根本是人才發展,創新創意型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在藝術教育實踐中,教師要善於啟迪明智,引導學生主動探尋藝術生涯的自我覺醒意識。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中國音協鋼琴學會副會長、施坦威全球藝術家韋丹文指出,作為世界鋼琴大國,中國的鋼琴教育還面臨挑戰,鋼琴教育應當破除實用主義的傳統觀念,著力通過鋼琴教育強化大眾的藝術審美,讓大眾熱愛音樂。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趙志安指出,音樂產業包含核心層、關聯層、拓展層等不同層次,人才是音樂產業的核心驅動力,高校應當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提升音樂產業的社會適應性。由福建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唐文忠院長指出,音樂專業人才的供給側與需求側的不平衡相脫節,制約了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音樂教育應當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產教融合,為音樂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台灣「微風樂集」創辦人、「音樂廈門」計畫發起人楊慕先生表示,教育界與產業界需要更好地對接,為音樂產業結構優化培養更多的人才,兩岸更多地交流和融合發展,將對行業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論壇上,華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台籍學者謝承峯教授的《台籍音樂教師在大陸高校任教所面臨的挑戰》、孫礫院長的《從校園到社會——青年藝術家的職業規劃和身份轉換》、陳光群副教授的《跨時代的教育理念——醫學科技和演奏教學的重要性》、張晉教授的《如何為鋼琴專業的學生打好堅實基礎——成才的途徑》、于仁道博士的《兩岸音樂教育——音樂產業發展之我見》、楊弋夫先生的《音情交融靜待花開——音樂產業發展的美育之路》、魏辰運先生的《福州藝術教育的市場前景以及台灣青年藝術人才如何快速接軌及適應》等報告和相關專家的經驗分享,為深化兩岸音樂交流合作提供了寬視野、多維度的啟發與建議。

兩岸文創業者福州探索古厝傳承創新與文創設計

〔本報特約記者 閆旭報導〕長方形的亞克力材質透明香盒,經過巧妙雕刻,在使用過程中隨著煙漬、油脂的沉積,古厝飛簷翹角的流暢線條將逐漸顯現。7月30日,在福州舉行的「『厝』落有致,同心創贏」——兩岸古厝文創設計大賽暨第三屆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融合發展論壇上,小龜工作室推送、由兩岸文創青年的創意激蕩而成的作品「古厝屋簷造型香盒」斬獲一等獎。正值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舉行,兩岸古厝文創設計大賽暨第三屆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融合發展論壇是第九屆海峽青年節系列活動之一。設計大賽吸引了眾多優秀創作者參與其中,通過線上投票評審及線下評審兩個部分,最終8件作品入圍。經專家評選,紙箱王工作室推送的《湖心印月》,福州市壽山石雕刻藝術研究會推送古厝新韻壽山石作品獲得二等獎;ONEW工作室推送的「天際線」古厝主題文具尺,品德文化推送「梳」福古厝主題木梳,卓藝工作室推送的「厝境」系列大漆提梁盒獲三等獎。來自兩岸的9位古厝專家學者、文創業者通過主旨演講、「雲交流」,共同探討古厝文化與文創的未來發展方向,冀通過文化提升相關產業附加價值,尋求非物質文化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創新路徑。活動現場,福州高新區古厝水西林和台灣文創界代表簽訂合作意向書、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會與湖南大學學者簽訂合作意向書,簽約方將通過資源分享、優勢互補與業務創新,共同為兩岸提供更優質、更全面的文化創意服務。

守藝兩岸 兩岸青年線上交流工藝傳承

〔本報特約記者 鄭江洛 許家寶報導〕7月31日,在世界遺產大會閉幕之際,第九屆海峽青年節台江區主題活動——2021年兩岸青年工藝傳承線上交流活動在福州市與台北連線同步舉行。當天,有超過89萬海內外網友通過直播平臺收看,並參與到線上討論互動。「青年是最沒有包袱的,尤其是在藝術領域方面,他們既能記憶傳承,又能展望未來。」台胞張順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張順益告訴記者,孩子對傳統民俗藝術有興趣,所以帶著9歲的女兒來參加本次活動。他們瞭解到原來台灣的電音三太子是來源於福州民間宗教特色產物——塔骨,「它們一脈相承,十分有意義」。福州市台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陳奕廷表示,兩岸青年在文化藝術方面,有共同語言、共同記憶,可以共同發展。「通過海青節的品牌活動,兩岸青年得以通過線上共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寶藏,包括在神像的造相、以及兩岸的宗教方面進行交流和傳承。」「媽祖既是鄉土資源,也是重要旅遊文化,也是凝聚兩岸同胞的一條紐帶。」福州會場的一瓣香媽祖文化展覽館「80後」館長孫子璿說,在過去,媽祖造像大多數都是手工雕刻而成。通過一尊尊媽祖造像,她瞭解背後傳統藝人的堅持,深受感動,故致力於保護與傳承媽祖文化和古造像,「並將其視為終身的事業」。福州市台江區弘聖傳統文化交流服務中心理事長林志軍稱,本次活動以兩岸年輕人的不同視角講述共同的守藝傳承,促進了兩岸青年的心靈契合。據悉,該活動由福州市台江區弘聖傳統文化交流服務中心、台北集神道壇共同承辦。

福建建寧千畝坪上梯田蓮海被認證為「世界最大的梯田蓮海」

千畝蓮田,荷花次第開 〔本報特約記者 鄭江洛報導〕近日,經世界紀錄認證(WRCA)官方審核,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的坪上梯田蓮海被確認為「世界最大的梯田蓮海」。據瞭解,坪上梯田蓮海,面積為733333平方米(1100畝),低處海拔288米,最高處367米。1100畝的梯田裡種滿了蓮花,面積相當於90個足球場那麼大,已經形成了以梯田蓮海為核心區、輻射帶動周邊萬畝蓮海的景觀帶。建寧是「中國建蓮之鄉」,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蓮產業已成為建寧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建寧縣依託生態優勢,實施全域旅遊戰略,形成了全域賞花格局,以三產融合模式創建由蓮子、種子、梨子、桃子、無患子組成的「建寧五子」區域公用品牌,實現「一二三」產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