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資訊

金門傀儡戲劇團走進福建校園巡演:為傳承播下種子

〔本報特約記者 吳冠標 林應權報導〕「只要能看到孩子們在舞台下笑,心裡種下一顆傀儡戲的種子,我就很開心了,這也是一種傳承方式。」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如是說。6日,2023年金門傀儡戲南安校園巡演首場演出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眉山中心小學上演,金門傀儡戲劇團的團員們以表演和講解相結合的形式,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提線木偶戲表演。表演一開始,蔡遠進便以一出《鍾馗醉酒》展現提線木偶的魅力。在蔡遠進的操控下,「鍾馗」拔劍、倒酒、飲茶,輔以貼切的背景、音效,吸引住了同學們的目光。隨後,蔡遠進又操控詼諧搞笑的「小沙彌」與同學們互動,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以木偶「脫光光」先生,為同學們講述提線木偶的內部構造、基本操控方式,科普提線木偶知識。「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活』的木偶,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眉山中心小學四年級學生陳詩涵對提線木偶技藝非常感興趣,「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操控著木偶在舞台上演出。」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閩南俗稱嘉禮,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明末清初時期,閩南地區的提線木偶戲傳入台灣,融入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為傳播閩南方言、文化,延續民族文化傳承,溝通海峽兩岸同胞感情發揮了重要的橋樑作用。「可以說,台灣的提線木偶戲和泉州是一脈相承的,我就是師承於泉州的提線木偶藝術家林文榮先生。」在蔡遠進眼中,操控提線木偶需要嫺熟的基本功、足夠的耐心和毅力,當前的傳承狀態並不樂觀。從2015年開始,金門傀儡戲劇團除了參加金門的廟會科儀與公益活動外,還積極到北京、天津和福建等地進行交流,讓更多人瞭解提線木偶戲。「這是新冠疫情後我們首次到大陸演出,將會持續巡演4天,總共8場,最後一場我將和林文榮老師同台演出。」蔡遠進說。「此次金門傀儡戲南安校園巡演,將讓更多孩子深入瞭解木偶藝術的特色與核心價值,增進他們對木偶藝術的理解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南安市台港澳辦一級主任科員陳秋芳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讓兩岸相關社團和人員以「戲緣」為紐帶,以戲會友,推動兩岸木偶藝術的傳承交流和創新發展。

兩岸燈謎交流賽在薌城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賴雅紅 鄭文典 劉欽賜報導〕6月1日,以「謎藝為媒情系兩岸」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海峽百姓論壇.漳州分論壇兩岸燈謎交流賽在薌城區舉行。來自漳州和台灣的共11支代表隊以及特邀個人選手共50餘人歡聚一堂,切磋聯誼。本次燈謎賽以個人筆猜和團體電控搶猜的形式展開,設有個人筆猜優秀射手獎、團體電控競猜獎、原創佳謎獎、謎作評析獎等7個獎項。此次燈謎交流賽作為第十五屆海峽百姓論壇.漳州分論壇的活動之一,結合海峽兩岸姓氏宗親等文化元素,為兩岸燈謎愛好者搭建交流平台,深化兩岸民眾互動交往,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心貼得更近,手牽得更緊。漳州市薌城區作為首批「中國民間藝術(燈謎)之鄉」,燈謎文化積澱深厚。據瞭解,自1993年漳州市燈謎協會與高雄市謎學研究會締結友好社團以來,兩岸已多次開展謎藝交流活動,燈謎文化已成為漳州和台灣交流的一個重要紐帶。

尋文化根脈敘一家親情 2023湘台文化交流季啟動

〔本報特約記者 付敬懿報導〕2023湘台文化交流季暨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3日在湖南長沙嶽麓書院啟動,活動以「尋文化根脈.敘一家親情」為主題,通過共祭人文始祖、開展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交流、音樂互動交流、書畫藝術交流等,身臨其境感受湖南地域文化特色,促進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此次湘台文化交流季將延續至8月結束,活動涵蓋「和」字書法大賽、「求同存藝」海峽兩岸中華文化(書畫藝術)交流、「文脈尋根」之旅、中華優秀文化研討會、「文化傳承與創新」夏令營、兩岸藝人「年代對話」競演等。主體活動從嶽麓書院出發,溯源去到宋代理學派開山鼻祖周敦頤的故鄉永州,祭祀中華人文始祖舜帝,參訪瑤族先民聚居地,開展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此外,婁底、邵陽也將同步舉辦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湘台兩地藝術家還將共同創作展覽並采風張家界,湖南大學將承辦中華文化研討會與夏令營等活動,加之此前為交流季預熱準備的「和」字書法大賽以及在兩岸引發熱烈反響的「聲生不息.寶島季」節目構成文化交流季矩陣。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曾智夫表示,兩岸同胞在湖湘文脈發源地岳麓書院開啟湘台文化交流季,寓意著從源頭出發追尋文化根脈、暢敘一家親情,通過交流互鑒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促進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歡迎台灣青年來湖南追夢、築夢、圓夢,與大陸青年攜手共創民族美好未來。」中國國民黨中常委林琮翰表示,中華文化根脈扎實、積澱醇厚,是中華民族的根源與靈魂,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財富和精神家園,是維繫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早已在台灣開枝散葉,融入人們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中,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價值理念哺育滋養,親情無法被分隔。 

兩岸青少年用詩詞共吟「山河美」

〔本報特約記者 繆璐報導〕「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為共同傳承中華文化,促進兩岸青少年交流交往和情感融合,以「山河美」為主題的兩岸青少年詩詞大會活動2日在滬啟動。據悉,本次活動將邀請台灣學生到上海實地走訪,參觀豫園、魯迅紀念館等,行走北外灘城市會客廳、領略浦江夜遊風景、感受青浦朱家角的水鄉文化,瞭解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精神風貌。以中華詩詞傳統文化為紐帶,「山河美」兩岸青少年詩詞大會活動將帶領兩岸青少年共同探尋詩詞之美,增強中華文化自信,抒發兩岸文脈相承、血脈相連的真摯情感,更好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當天活動現場,來自上海台商子女學校一年級的學生們,分成兩隊參加《飛花令》比賽,在與主持人的互動中吟誦古詩。據悉,本次活動還將特邀台灣學生演出團體參與現場演出,演出形式將結合詩詞吟唱、國樂演奏、戲曲舞蹈等,打造兩岸青少年加深瞭解、增進感情、厚植友誼的平台,從探秘古法造紙、古籍裝幀,體驗非遺文化等內容出發,共同追尋中華民族歷史足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此外,6月6日晚還將進行線上海選筆試,優勝選手將參加線下面試;兩岸青少年還可以提交和「山河美」詩詞有關的書畫作品參與活動。獲勝選手將在7月下旬參加兩岸青少年詩詞大會頒獎暨展演活動。上海教育電視台台長孫向彤表示,相信中華優秀傳統詩詞的古典與青少年的新潮之間的碰撞融合,一定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古人吟詩於情於景,今天我們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青少年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不忘本來,面向未來。

這麼可愛的國寶,你見過嗎?

〔本報特約記者 費茂華報導〕皮央和東嘎石窟遺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們是西藏古格王朝時期的歷史遺存,位於西藏阿裡地區劄達縣土林環抱之中,由東嘎紮西曲林寺遺址和皮央石窟群組成。皮央石窟群的壁畫採用特殊的礦物顏料繪製,構圖嚴謹、造型獨特、形象逼真,包括很多萌態可掬的動物和人物造型、圖案等,讓人感受到千年前工匠們精湛的技藝和率真、有趣的靈魂。圖為5月26日拍攝的皮央石窟壁畫中的大象像和獅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