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資訊

村上春樹(四章)

■方華 柳樹看一眼柳,就能感知故鄉的呼喚。站在岸邊的,是春天永遠的溫柔。風卷起的思念,誰能梳理?如今我們隔水相望,那一團深情的綠,在心中渲染,翠了鄉愁。更多是蒼老佝僂的身影,在水湄,默默注視一雙飛翔的翅膀;或者,守望一葉白帆的歸期。潮濕的日子,那垂落的思念便有些沉重,而晶瑩。 桃樹像我鄉下的妹子,散落鄉村大地,數也數不清。酡紅著臉頰,在春天裡芳心湧動,身姿窈窕。房前屋後,坡頭水畔,以中國最民俗的色彩,描塗鄉村,勾畫春天,把鄉情點綴得豔麗而誘人。總是以燦爛的姿態營造最濃烈的回憶。如果,有一樹桃紅,在某個鄉愁裡綻放,必有一隻小蜜蜂兒,把深情的蜜兒采釀。 泡桐一夜淅瀝纏綿的思念,桐花就紫了。記憶裡斑駁的鄉村,開始籠罩在一片氤氳裡,像一幅水墨畫卷,鋪展在歲月的案頭。在村口,或路邊,必有一棵思緒不寧的守望,微風過處,有風鈴般的心情叮噹灑落。桐花盛開的日子,月光再不能從一首詩詞裡讀出憂傷。兩滴清亮的相思,會在暖暖的鄉情裡融化。春天的陽光下,總有滿懷深情的人,抬頭數桐花。 槐樹是些純潔的時光,依然掛在故鄉的山野。我看見那些饞嘴的童年,還站在樹下仰望,小小的身影,至今沒有長大。有尖利的刺兒,時時紮進遙遠的鄉思,一種芬芳的痛。多麼平凡低賤的身份,在鄉村的土地上恣意生長,不招展,不矯情,不刻意栽植。像我那悠然閒散在壟上的童年,無拘無束,天真自然。那一串細小的鄉情,分明是兩排潔白的小碎牙兒,在春天的深處,咧嘴朝我笑。

石家莊絲弦藝術陳列館開館

〔本報特約記者 陳其保報導〕近日,石家莊絲弦藝術陳列館在河北省石家莊絲弦劇院建成開館。該陳列館是在石家莊絲弦劇院基礎上升級改造而成,是一座具備演出、展覽、收藏等功能的綜合性場館。在這裡,觀眾不僅能看絲弦演出,還能通過陳列展品深入瞭解絲弦的歷史。石家莊絲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劇種,也是大陸稀有的地方戲曲聲腔劇種,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祖村長組團赴福州白馬尊王廟進香 為福州社區環境點贊

〔本報特約記者 鄭江洛報導〕在福州長樂鶴上白馬尊王廟,馬祖北竿鄉板里村村長王禮好虔誠地朝拜、進香,時隔三年,再次回到「祖籍地」,他感慨良多,又激動又開心。「我們祖先是從這邊過去的,我所在的村莊很多白馬尊王信奉者,過去沒有疫情時,每年我們村莊在白馬尊王農曆三月三誕辰日時,會有一百多人組團過來進香。」王禮好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白馬尊王是閩台傳統民間信仰,歷史悠久,影響深廣,信眾遍及福州城鄉及台灣和馬祖等地。許多馬祖鄉親祖籍長樂,他們世代尊奉長樂白眉村白馬尊王廟為祖廟。自兩岸「小三通」「大三通」以來,馬祖鄉親每年都會組織進香團到長樂進香謁祖探親,並開展兩岸民俗文化交流活動。王禮好告訴記者,和三年前來這裡相比,「變化很大」,過去周邊都是農田,現在還蓋了「活動中心」,環境優美。這次和王禮好一同來到白馬尊王廟的,還有來自馬祖的另外16名村長。據悉,這是福馬交流開啟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參訪福州市村居數量最多的馬祖村長交流團,馬祖22個村中有17個村的村長參團。馬祖東引鄉中柳村村長陳昌龍對記者表示,白馬尊王護佑著沿海一帶信眾,而在馬祖列島,信眾眾多。這次來到白眉村白馬尊王廟,看到新的兩岸文化交流聯誼會館,陳昌龍非常期待未來能經常組團回鄉朝拜。這次參訪行程中,令眾多村長印象深刻的是福州鼓樓區軍門社區。走進軍門社區,參訪老人活動中心、少兒活動中心,社區辦事廳、居民議事廳的過程中,多名參訪的馬祖村長讚不絕口。馬祖莒光鄉青帆村村長陳秉傑表示,福州社區「長照」(長期照顧)方面做得非常好,硬體和軟體都很不錯,甚至還有專門照顧幼兒的專區,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馬祖村長交流協會理事長、馬祖介壽村村長陳美貴是本次活動的領隊。陳美貴對軍門社區的服務由衷表示「實在是太棒了」。在應對全球老齡化趨勢,福州這裡的社區服務超出他的意料。本次走訪中,陳美貴代表馬祖介壽村與福州永泰大喜村簽訂「結對子」交流協定,他們未來每年會進行1至2次互訪,挖掘兩地在宗親信俗、民俗文化等領域歷史淵源。雙方期待在社會治理、志願服務等方面進行合作,促進兩岸基層民眾交流往來。

酸澀鄉愁

(抒情散文)■方華 紅莖綠葉的馬齒莧貼地生長,這些委伏土地低賤的野草,如同故鄉大地上那些世族的繁衍,卑微卻生命旺盛。在秋冬匿跡的馬齒莧,它們將針眼般細小的籽粒委於身下的泥土,或隨風安身於另一片泥土,只需一場細雨和風,它們就再次生根發芽。春天裡,它們開始呈獻鮮嫩,卻隱含一份酸澀,仿佛提醒那些逐漸淡薄的記憶,不要忘卻那曾經的酸辛。即便酸澀,也是舊日鄉下人家的難舍。一隻小篾藍、一把小鐵鏟,我也曾隨著村裡的小夥伴們,在草長鶯飛的田野上尋覓它們匍匐於地、隱身草葉的身影。「呵,這有好多馬兒汗啊。」「莧」在我們的方言中讀「汗」,馬兒汗就是馬齒莧,祖祖輩輩這麼叫。當大叢的馬兒汗出現在眼前,總是引起歡喜的驚叫,仿佛面對一田的豐收。春天的馬齒莧適合涼拌、清炒。涼拌的做法非常簡單,將洗淨的馬齒莧放入沸水焯至馬齒狀的葉片變成碧綠,撈出用清水過涼並沖洗粘液,瀝乾水分後切碎,依口味喜好放入鹽、辣油、香油,拌勻即可食用。馬齒莧本身具有的那種酸酸滑滑的味道,讓口腔裡充盈著鮮爽。鄉下人家通常都是將馬齒莧配以蒜瓣、大蔥等清炒,一勺菜籽油、一撮鹽,不做任何調味,保持著野菜本身源自自然的味道。如果家中有著富餘的麵粉,或是幾隻老母雞多下了幾個蛋,母親會包頓馬兒汗餃子,或是煎個雞蛋馬兒汗薄餅,那份享受,是那個春日久久難忘的回味。偶爾家裡有肉,桌上有盤馬兒汗炒肉絲,對於我,就是過年一般的快樂了。馬齒莧的酸很入味,它被肉吸收,讓肉絲顯得嫩滑,而其莖葉又汲取了肉香,鮮美異常。窘困的年代,缺米少油,鄉下人的口水都是寡酸的,於是,馬齒莧的酸味自是難以得人歡喜。為了既能果腹糊口,又不致於酸澀刷嗓,鄉人不知何時發明了用草木灰揉搓的方法,來祛除馬齒莧的酸味。最需去酸的,是春末夏初的馬齒莧。這時節,馬齒莧豐厚茁壯,將要開花,酸味最重,入秋後即莖變柴葉變老,不宜食用。此時,外婆會將地間田頭采回的一籃籃肥大的馬齒莧,用灶膛裡的草木灰摻拌,一遍遍地揉搓,直至將莖葉的汁揉出,將草木灰濡濕,然後鋪陳在陽光下暴曬。曬乾成褐色的馬齒莧盤纏在一起,抖去草木灰,外婆便將它收存起來,等待日後食用。我在城市裡的許多酒店都嘗到過新鮮的馬齒莧,因為寓居在鋼筋水泥城堡中的人們越來越喜歡那一把野味,而馬齒莧的那份酸辛,也改善著小康生活裡油膩的口味,反倒是讓人喜愛的一味鮮新了。但用幹馬齒莧烹製的美味,我一直未在飯館裡見到。與新鮮的馬齒莧相比,曬乾後的馬齒莧吃起來軟韌富有嚼勁,那種獨有的幹香味,綿厚濃郁,餘味盈口。幹馬齒莧無論是燉魚、燒雞還是燜肉,都是佳配。尤其喜歡外婆的幹馬兒汗燒肉,慢火煨燉,時間在微藍的火焰上曼舞,馬齒莧的幹香漸漸沁入糯軟的五花肉,肥美的油汁也慢慢浸入馬齒莧的莖葉,時光和親情為我們保留的山野的味道、春天的味道和故鄉的味道,重新在我們的舌尖上彌漫。馬齒莧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耐旱,即便是在炎炎的夏日下,它也葉展花開,生長旺盛。傳說後羿射日時,一連射落了九顆,其中一顆就是躲到了馬齒莧的葉子下面,才沒被後羿找到而倖存。為報答馬齒莧幫助逃過被射落的恩情,太陽就賦予了馬齒莧一種特異功能,不怕陽光的暴曬。當然,這是追求美好的鄉人根據馬齒莧耐高溫的生長特點編造的神話,其實馬齒莧在夏季不會被曬死,是因其葉莖飽含那酸澀之水的緣故啊。如同我那故鄉中的人兒,飽經塵世的榮辱與酸辛,依然煙火不熄,立於天地。因馬齒莧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故又稱五行草。五行者,萬事萬物之取象,陰陽演變之道。將鄉里鄉氣的馬兒汗起名五行草,有點高大上,定非鄉人所為。多種稱呼中,還是方言的「馬兒汗」最為親切、溫馨,它讓我想起記憶裡的童年、遠去的母親和外婆、淳樸的家常味道、充滿春天之味的酸澀的鄉愁。

成就自我的最好方式

1認清自己生活中,有些人習慣拿著放大鏡去觀察和評價別人,卻很少去認清自己。人這一生,總會處於不同的階段。懂得認清自己的優劣勢,才能在取得成績時不驕不躁,在遇到挫折時勇於挑戰。懂得認清與他人交往的邊界,才能給彼此留出適當的空間,互相尊重、熟不逾矩。人生之路沒有統一標準,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如有句話說到:「一個人的人生定位在哪裡,心裡裝的座標圖就在哪裡。」成長,就是不斷認清自己的過程。只有清楚自己的定位,才能順勢而為,掌握人生的方向盤。2提升自己有句話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一個人,若是發現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卻不願去改變,反而一味逃避,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與其抱怨事與願違,不如提升自己,每天向前一小步,人生才能邁進一大步。這世上鮮有一蹴而就的成功。那些看似一往無前的人,不過是在一次次的挑戰中,不斷跳出固有思維,獲得新的生活體驗。時光漫長,願你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不斷地提升自己,打開新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人生。3接納自己人生有起有伏,我們無法逃避生活中的坎坷,卻可以選擇面對坎坷時的態度。很多時候,低谷並不可怕,怕的是你就此認輸;成就並不難得,難的是你保持本心。穩住心、沉住氣,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就沒有翻不過去的山、跨不過去的難。生命的歷程,是享受美好,也經歷挫折,人生的豐盈就在於此。遇上麻煩,自亂陣腳,只會迷失航向,滿盤皆輸;唯有沉著冷靜,從容做事,才能逐浪而行,挺立潮頭。人生,就是不斷成就自己的過程。願我們都能掌握好自己的人生節奏,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