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媽祖祖廟、台灣媽祖聯誼會、天津市媽祖文化促進會共同發佈《兩岸宮廟天津倡議》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近日,天津市媽祖文化促進會與台灣媽祖聯誼會、湄洲媽祖祖廟共聚天津,舉辦「後疫情時期弘揚媽祖文化傳承媽祖精神」研討會,共同發佈《兩岸宮廟天津倡議》,為兩岸媽祖文化交流合作指明方向。「倡議」全文如下:天津市媽祖文化促進會、台灣媽祖聯誼會、湄洲媽祖祖廟及兩岸各地媽祖宮廟,長期以來交往熱絡、多次往來交流合作。因應世紀新冠疫情開始趨緩解封,由天津市媽祖文化促進會發起,邀約大家在天津相聚,延續兩岸媽祖情緣,並推動發揚媽祖文化的共識。1.延續媽祖文化交流,恢復並促進兩岸媽祖宮廟、信眾的聯繫與交流往來,共同傳承弘揚媽祖文化。2.加強媽祖文化研究,加強兩岸媽祖宮廟和相關專家學者交流,支持推動建立媽祖智庫,為研究媽祖文化提供便利及永續傳承。3.共同開發媽祖文創專案,支持兩岸宮廟、團體加強媽祖文創領域合作,助推兩岸文創產業發展。4.建立媽祖品牌活動,常態化兩岸媽祖宮廟在媽祖誕辰紀念日、媽祖飛升紀念日等重要節日的文化交流。5.拓展媽祖文化傳播管道,利用網路和新媒體平台,廣泛傳播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和媽祖文創產品,發揮媽祖精神,讓兩岸媽祖的信眾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媽祖的庇佑。
中國作協發佈年度中國網路文學影響力榜
〔本報特約記者 余俊傑報導〕中國作家協會近日在湖南長沙發佈中國網路文學影響力榜(2021年度),30部網路文學作品和10位新人作家上榜。據悉,2021年榜單原定於2022年發佈,因疫情原因改在2023年發佈。本次發佈的影響力榜包括網路小說榜、IP影響榜、海外傳播榜、新人榜。網路小說榜上榜作品既有《生命之巔》等現實題材作品,也有《不讓江山》等歷史題材小說,又有《星辰與灰燼》等體育題材力作。IP影響榜上榜作品中,既有改編成影視作品的《雪中悍刀行》,也有改編成動漫的《第一序列》等,不拘一格,形式多樣。在「網文出海」大潮中揚帆遠航的《惜花芷》《重啟之極海聽雷》等作品深受海外讀者喜愛,入選海外傳播榜。劉金龍、耳東兔子、三九音域等10位「90後」網路作家以良好的創作勢頭在眾多新人作家中脫穎而出。與往屆相比,此次上榜作品品質顯著提升,現實題材作品成為新亮點。與此同時,網路文學IP的放大效應突顯,作品品質口碑俱佳,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進一步增強。
青青春韭味悠悠
(抒情散文)■方華 一南北朝時,有一名士叫周顒,喜素食。一日,太子文惠問他:「菜食何味最勝?」顒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這位古代的美食家告訴我們,初春的韭菜和秋後的大白菜為蔬菜中的最美。春韭之美在於鮮嫩。經過雪潤雨洗,煦日春風下在鬆軟的泥土裡探出頭的韭苗,吸納了歲月之靈氣,飽含了天地之潤澤,自然清新而美味。春韭又豈止美味,你看,她潔白如玉的根莖,青翠細長的葉片,真是身姿卓悅,苗條娥娜。我覺得,用清純的女子來比喻嬌嫩的春韭真是非常貼切。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因為到了春末夏初以後,韭菜莖葉漸老,氣味辛辣,口感粗糙,失了鮮嫩。一如二八少女已作糟糠婦,雖風韻猶存,已不清純可人了。蒲松齡說:「二寸三寸,與我無盼;四寸五寸,偶然一頓;九寸十寸,上頓下頓。」看來,柳泉居士在柳下泉邊也沒有自己種韭,像當今城裡人一般,大都只能「九寸十寸,上頓下頓。」其實,「二寸三寸」的韭芽兒味道清淡,非為最美。只有到了春分之後,已經過一段日子春光雨露的韭菜才為上品。這時的韭葉兒肥厚豐滿挺拔,宛如出落初成的婷婷少女,清純動人,滋味悠長。韭菜炒雞蛋,是韭菜食譜中最大眾的食法,這種烹飪方法可追朔幾千年。《禮記》中就有記述:庶人春薦韭,配以卵。原來,韭菜配雞蛋還是古人祭祖之禮。至清明前後,風和水暖,鄉人開始下水捕摸螺螄。在我的家鄉,螺螄肉炒韭菜是一道特色佳餚。做法是將鍋燒熱,加少許油,油燒熱後放入蒜末,煸炒出香味後,放入螺獅肉;炒至螺獅肉變色,加入紅椒、酸菜末、辣椒醬;炒勻後放入切段的韭菜,翻炒片刻即可。螺肉入韭香而有嚼頭,春韭染螺鮮也更具風味。這時節,也是河蝦初嫩。小蝦炒春韭,也是一道時新而又簡單的美味。青瓷白盤,蝦紅韭綠,不說吃,光看一眼就有春風撲面的感覺了。入夏以後的韭菜適宜醃漬裝壇,而春韭最適宜「暴醃」。即醃即食的春韭,脆嫩而最具自然的味道,是佐餐或喝稀飯的上品小菜。近年來,還流行一種吃韭菜的新法——烤著吃。燒烤攤主用一根細長的竹簽,把整根的韭菜串成一串,放到炭火上烤,並不時塗刷調料。烤好後的韭菜變得焦黃蔫耷,調料和辣椒末又幹結在上面,讓我乍看之下,難起食欲。好比是落難的小姐下了灶台,滿頭滿臉的草灰炭跡,哪見曾經的清秀。不過,人各所愛,有人就好那一口味道,說是激出了韭菜的本味。我想,這煙薰火燎的,怕也只適合老韭,春韭這樣鮮嫩的角色,還是免了,讓其保持一份清純於人間吧。 二春臨之時,韭菜剛發,是食韭的最佳時節。一邊啖春韭之嫩美,一邊想像那些剪韭身影背後之意蘊,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因為韭菜是「割複生」,可以一茬一茬地剪割,割後又會自動生長。故「韭」字「久」音。《說文解字》中對韭字就是這樣解釋:「韭,菜名,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韭」字,象形、會意二者兼有,下面的「一」字可理解為韭菜植根的大地,大地是一,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韭」字中的「非」,又表示可以收割三次,三和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無數。你看,一個簡單的「韭」,就具有這樣豐富的內涵,很有哲學的意味。割韭菜在農人手裡是簡單的農活,可在文人墨客的眼裡,卻是具有浪漫意象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這是杜甫《贈衛八處士》中的詩句。我們可以援詩想像,在一個春雨綿綿的晚上,歷經安史之亂四處漂泊的杜甫,來到好友衛八寓居的鄉村。兩人二十年後相遇,驚喜萬分。憶當年分別,都還沒有結婚,如今兒女成行,鬢髮蒼蒼,許多舊友也已離世。未及感慨,主人就急急地囑咐兒女羅酒漿,剪春韭,炊黃粱。於是兩位久別重逢的老友,開懷暢飲,細說別後滄桑。從此,夜雨剪春韭在文人筆下便有了離別重逢之意,有了鄉愁的成分,有了世事茫茫的感慨。如李商隱《題李上謨壁》中的「江庭猶近別,山捨得幽期。嫩割周顒韭,肥烹鮑照葵。」辛棄疾的《昭君怨》:「夜雨剪殘春韭。明日重斟別酒。君去問曹瞞。好公安。試看如今白髮。卻為中年離別。風雨正崔嵬。早歸來。」中國文化中還善於把雅名叫俗,把俗名叫雅。比如稱水仙為「雅蒜」,再雅也不過是棵會開花的蒜。而韭菜在五辛當中被稱為「蘭蔥」,形象立時就優雅了。中國道佛兩教都將韭菜列入「五辛」,五辛為五種有辛味的蔬菜,出家人稱為五葷,是教徒禁食的。因為在中國古代,韭菜被認為是壯陽之物,又名起陽草,多吃會刺激欲望,影響出家人清淨平和的修行。曾在一次席間啖韭時,聽過這樣一個笑談,說是一家和尚廟,一段日子裡小和尚一個接著一個地還俗。老和尚納悶不解,就留了一個心眼。後來才明白,原來是廟後面種的一大片韭菜惹來的禍。這當然只是談資,韭菜是否有壯陽之功,有待考證。明朝詩人高啟的《韭》詩雲:「芽抽冒餘濕,掩冉煙中縷。幾夜故人來,尋畦剪春雨。」陽春時節,韭熟春濃,若有朋自遠方來,當割韭把酒,細品韭之蘊味,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