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資訊

桂香醉美

(抒情散文)■方華 季臨仲秋,桂花香飄四野,沁人心脾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一款款別致的時令美味,讓人垂涎吮指。桂花很早就被引入食譜。屈原的《九歌》中即有「援北方閉兮酌桂漿」之句。桂漿,今江南一帶稱糖桂花,是將中秋前後盛開的桂花採摘,用糖及酸梅蜜餞而成。舊時,一般富裕人家女子及孩童才有品嘗。可以想像,案前幾畔,一盞一匙,玉手輕捏,小口輕抿,何等閒情愜意。秋日,芋仔上市,將蒸熟的芋仔去皮入盤,澆上黏稠香甜的桂漿,便是江南人家一道誘人的風味小吃。桂花開時,新藕初結,而糯米新收。三道時鮮之物,成就了一道美味——桂花糯米藕。將糯米淘洗淨,用溫水浸泡半個時辰;新藕洗淨,按節斷開,露出藕眼,填入浸好的糯米,再用藕節頭蓋住,竹簽插牢;入鍋倒入清水,用旺火燒開後轉小火燉一個時辰。藕取出晾涼,削皮,切成厚片,疊碼盤中。再將炒鍋置火上,放入清水燒開,加入白糖熬溶,至糖汁粘稠時,加入桂花攪勻,澆在糯米藕上。這道美食糯粘香甜,為老人兒童喜愛。今日物質豐富,月餅餡料花樣翻新。過去做月餅,桂花與杏仁、冰糖是必不可少的餡料,這樣的舊式月餅,更有中秋的味道。而在上了年紀人的口中,也更具舊時光的香甜回味。用桂花製作的糕點,最有名的當屬桂花糕。將鮮桂花採集,洗淨擠去澀水,用蜜糖浸漬,與麵粉、糯米粉、熟油拌揉,裝盒籠蒸熟即成。桂花糕潔白如玉,清甜爽口,口感酥軟,細膩化渣,桂香濃郁,餘香盈口,讓人回味無窮。自古金陵一帶有中秋吃桂花鴨的習俗。桂花鴨又名鹽水鴨,是南京地區一道傳統名菜,相傳已有2500餘年歷史。鹽水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而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非是用桂花鹵制,而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且食之有桂香,故美名「桂花鴨」。《白門食譜》即記:「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開時鴨也香,那麼,桂花入酒自然是香醉人。「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丹桂飄香的季節,是釀桂花酒的好日子。圖省事的,可將樹上的桂花採集,暴曬一兩日,打幾斤白酒浸泡封存,十天半月後,即可開瓶飲用。其色淡黃,其味淡香,輕酌慢飲,別有風味。講究的人家,選仲秋時節盛開的金桂作原料,用糯米配製釀造,土封在陶瓷酒甕中。等開封之時,香從壇出,沁人心脾,直讓人未飲先醉。米酒陳釀而成的桂花酒,色澤金黃,芳香濃郁,且酸甜可口,是佐餐之佳品。中醫認為,桂花味辛性溫,泡酒飲用,可化痰散瘀,祛風禦寒,潤腸通便,補養祛燥。特別是天寒的日子,許多人會感腸胃不適,出現冷痛的感覺。這個時節,若每天飲用一杯桂花酒,可有效減輕胃腹不適,消減腸胃脹氣。古人還認為桂花為百藥之長,飲用桂花酒有「飲之壽千歲」的功效。漢時,桂花酒就被用做祭祖拜神的佳品,祭祀畢,晚輩要向長者奉敬桂花酒,以祝長輩「壽千歲」。有詩言:「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桂花酒具體是從何朝何代開始釀造已無從考證,但世人願意相信吳剛教會了人們釀造桂花酒的傳說。因為,傳說裡寄寓了人間美好的希望與祝福。李清照曾把桂花誇作花中一流,桂花酒也當可為酒中一流。那金黃的色澤分明浸入了人間的真情,那粘稠的液體當是棉柔著塵世的酸甜,它的功效又何止健胃、潤肺、活血、止渴,飲之,當情爽氣朗,透體通泰。特別是中秋佳節,天上一輪明月,案上幾碟桂花美食,手中一杯桂花美酒,家人團聚,親朋圍坐,笑語盈耳,其樂融融也。「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桂花,乃時令之物,且趁桂花開時,品一品桂花美味,讓舌尖留香,回味時光。

做對這5件事,讓你運氣越來越好

1給生活調頻 生活忙忙碌碌固然充實,但如果精神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整個人的狀態也不會太好。適時親近大自然,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曬曬太陽、聞聞花香、看一場電影、做一個手工,都會讓人感到身心舒展。2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樂觀積極的人,無論何時都能心懷期待。少說幾句「真倒楣」,多說幾句「我能行」,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越多,越能夠激發人的內在能量,越能促使自己主動採取行動,一步步靠近期待的目標。3立即行動不拖延計畫時躊躇滿志,行動時再三拖延,我們的體力、精力還有決心、毅力就在這一拖再拖中被消耗殆盡了。焦慮的源頭往往是懶惰,好運氣只會留給主動行動的人。想好的事就立即行動,好運才可能跟上來。4養好身體當好運來臨,要有本事抓住,若身體垮了,就什麼都沒了。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的作息、適當的運動,都能讓人越來越有活力。想要擁有好運氣,先從養好自己的身體做起。5與人為善善良是一個人最優秀的品質,善良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力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時候,我們人生中的好運,不過是自己善良的累積。世間美好總是環環相扣的,善良的人更會被生活善待。

秋日情境(組詩)

(現代詩歌)■馬駿斐 秋蘆 如果無風你可以聽見我在水底走路的聲音你營造的一片水域放逐我的無憂已經夠了遠航的夢想都交給了年青的舟槳只在你瘦削的身邊流連 纏綿還有什麼比你為我白頭更重的情懷 秋水 這樣的柔情雖然有點寒意卻正好安放我的餘生你的沉澱與清澈讓我照見浮生該去的都去了綠葉 鮮花 飛鳥還有那只輕舟它已載我穿越萬水千山現在 只做一片葦葉讓你托浮終生  秋山 我用一生去仰望我用一生去攀登你的高度在我的心尖你的神秘諳熟如我幽謐的撫摸風光無限你是我風景中的風景山路崎嶇你是我險峻中的險峻且讓我在你的三生石上歇息我的睡眠我要用一生的美夢霜染你髮際的那片蘆白 秋音 殘美的老牆內傳出的一段琴聲是一朵白菊被風拂過花尖是一抹寒霜輕落鱗次的瓦楞我是老牆外那棵滄桑的老柳為你折腰為你老樹新葉  殘荷 別樣紅是我前世的罪那時我活在浮華裡用年青的色彩嬌豔我亂過一片夏天讓高貴的詩詞為我媚語笑靨裡的一滴淚謀殺多少合十的誓言現在我彎腰在清平的日子裡灈洗靈魂把剩下的歲月讓你用黑白的筆墨寫意餘生

「一帶一路」主題文創展彙聚千種精品圖書

〔本報特約記者 陳雪報導〕「一帶一路,文明之橋」圖書文創展系列活動近日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辦,展出了數十家出版機構出版的近千種「一帶一路」主題相關精品圖書。圖書展覽區特別設立了多處圖書長廊,以地域風光、經貿往來、科技交流、歷史變遷、文化遺跡、民俗生活、文化藝術、人文傳播及騁懷暢想9大主題甄選精品圖書,為觀眾呈現絲路文明交流盛景,深入展現「一帶一路」倡議成果。「一帶一路,文明之橋」圖書文創展不僅展出了豐富的文創品和文化藝術品,而且特別設立文創銷售專區,讓更多文化藝術品走進公眾視野。同時還舉辦多場文化體驗活動,包括絲綢之路詩歌分享和絲綢之路人物分享等主題講座,以及非遺點翠手工體驗和絲綢之路主題繪畫等互動活動。據悉,系列活動將持續至10月28日。

臺灣女孩張佑方:你的斑駁,與眾不同

■京彩台灣 來自臺灣新北的張佑方,2009年參加由湖南衛視與天娛傳媒共同主辦的綜藝節目「快樂女聲」,晉級全國20強正式出道。評委包小柏評價她,「還未開口,現場已經瘋狂,她身上聚著一種未演先轟動的氣勢」。舞臺上,快歌、勁舞,酷、帥成了她的名片。生活中,她卻是用乾冰製造滿屋仙氣的小女生。音樂,只是張佑方探索世界的一個出口,不想停留在原地的她,總在音樂中發現更多的機遇。當初,她盡情揮灑青春的熱情,做主持、做評委、登臺演出、組建樂隊、發行單曲,迎接粉絲的尖叫與追捧。如今,這個「80後」女孩更願意做生活的體驗者,組建了自己的運營團隊,進行幕後的音樂製作、音樂教學、影片運營......一路走來,豐富的個人經歷和沉澱讓她更從容、淡定和獨特。一如她的成長,永遠在多處綻放,從不單調也絕不暗淡。佑方說,大陸是青年人可以追夢、築夢的地方,在這裡有無限的可能,一生能夠活出好幾生的精彩,前提是你能真正瞭解大陸。2009年的夏季,空氣中彌漫著萌動的氣息。那一年,快樂女聲繼承了前身超級女聲的人氣,再次成為選秀之王、流量鼻祖。佑方和朋友到南京旅遊,此時的全國快樂女聲300強突圍賽在南京如火如荼,她心底的某個東西也被點燃。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報名參加了南京的比賽。這一試跌跌撞撞,進入了全國20強。超級女聲創造了一個時代,人們認識到原來明星不一定非得是科班出身,也可以是來自草根。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尚雯婕......這些名字家喻戶曉。李宇春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張靚穎登上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節目。 佑方說,在大陸,普通的女孩也可以發光。個人被看見,有夢想就會不平凡。她們成為了一個符號,是我們的嚮往。為了實現夢想,佑方走上舞臺,自我挑戰。沒有經過音樂的專門學習與訓練,面對那麼多強大的對手,她清楚自己的優勢。佑方說,「在音域上,我屬於中低音,為了搭配曲風只能選擇男聲高音的歌曲。在個性上,我從小就是個人來瘋,好動、調皮,很多人稱呼我為假小子。這是我與眾不同的部分,所以,我選擇了中性風格的造型,以及舞臺表現,包括快歌、勁舞」。一路走來,佑方感謝時代給予的包容,讓在那個年代不同類型的人都有成功的機會。2009年,Rap曲風在大陸還未流行,但評委和場外觀眾對她的「說」唱開放又欣賞,「唯一同中求異的就是你,在風格上:說得很多,唱得很少,跳得很凶,錯得很少」。「評委和場外觀眾不僅是對音樂本身的理解與包容,更是對命運不低頭的我們的支持。如《孤勇者》在耳邊,『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你的斑駁,與眾不同』。」佑方的感慨,真誠而有力。大陸的變化日新月異,個人也能在有限的世界裡創造無限的可能。如今,經歷舞臺的聚焦之後,她更願意做生活的體驗者,組建了自己的運營團隊,進行幕後的音樂製作、音樂教學、影片運營。在臺灣,她成為了弟弟妹妹們的偶像,他們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人生。佑方的專業是經濟管理,本準備大學畢業後回臺灣幫父母料理生意,這次比賽,改變了她的人生航向——在大陸做音樂。「我是老天眷顧的孩子,總是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有『貴人』相助。」佑方回憶起過往的點點滴滴,「在學習音樂基礎的時候,音樂專業論壇和貼吧前輩對我進行各種指導,包括需要學習什麼、跟著誰學、哪裡可以學,我慢慢摸索出一條自己可以走的路。我會根據網上點評選擇合適的老師,跟著網上的教程,自己鑽研,自己練習。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從下午一點鐘練到五點鐘,嗓子啞了才停止」。對佑方而言,朋友是她搏擊海浪時的一葉扁舟,登高遠眺時的一架雲梯。當佑方在做音基訓練時,他們會逐一聽每一個音符,通過對發聲、咬字、氣息的指導,佑方感受到朋友的支持,這種支持是她一生的財富,更是她以後獨自前行的勇氣。 佑方的粉絲「西柚」,不但關心佑方的音樂,也時刻關心她的生活。佑方說,「有這麼多人喜歡,我需要做更好的自己,我去探索更多的未知,看看聚光燈後面是什麼」。她力求全方位來理解音樂,理解音樂背後的故事,她開始學習音樂監棚與音樂製作,比如各種樂器如何搭配才能呈現更好的視覺聽覺效果,與歌手溝通如何體會創作者的意圖,更好詮釋歌曲的精神內涵等等。在北京生活了7年,佑方說,北京是一個藏龍臥虎之地,這裡有很多深藏不露的藝術家,可能他不修邊幅,隨意放鬆,但當他聽到你的音樂,立馬能點出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最重要的是他們對生活、對藝術的態度,如此平靜與淡然,做音樂就如同品一壺茶,雲淡風輕。腳踏實地與仰望星空都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讓佑方更多地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娛樂行業進入了黃金時期。但隨著島內經濟發展放緩,娛樂行業逐步式微。大陸娛樂業,包括音樂、音樂人、電影、電視劇、綜藝市場規模等已經遠遠超過了港臺地區,在國際上越來越有影響力。身在其中,佑方深有體會。佑方說,臺灣的綜藝節目一般是微場景、小製作,在物質投入都不高的情況下,臺灣是有優勢的,但是隨著大陸娛樂市場的崛起,資金永遠是最重要的投入之一,這關乎品質。從《超級女聲》《快樂女聲》《奔跑吧,兄弟》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大偵探》,一個場景的投資可能都要上億,這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援。這在臺灣很難做到,臺灣、香港的藝人也在轉向大陸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後,精神的需求就變得很重要。這就是藝術發展的原動力。從舞臺美術來看,大陸的綜藝品質越來越高,製作精良,娛樂性、觀賞性與專業性都達到了頂級水準。在藝術形式方面,多元化、豐富化,以前只聽流行,現在民謠、搖滾、迷幻都越來越被大眾接受,社會的接受度與包容度越來越高了。2019年,大陸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影片火遍全球。在那些爆款影片中,背景音樂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佑方和夥伴想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將音樂由舞臺延展到網路。他們開始組建團隊,進行影片平臺運營的一系列工作。佑方說,未來,科技在助力內容創新和製作水準上的作用越來越大,每一個參與者都要適應這種變化,重新定位自己。大浪淘沙的時代,佑方也恐慌過、迷茫過,那段時間她特別思念在臺灣的媽媽,但最終還是選擇留下來。這裡有廣闊的市場、更多的機會。很多大師,不僅在專業上,也在內在修為上給她精神上的滋養。跟著優秀的人,找到自己的光。 藝術是心靈的光,照亮思想的塵埃。看似無心插柳之舉,讓佑方走上音樂之路,但佑方卻說,即使不走音樂之路,也會走諸如繪畫、舞蹈之類的藝術之路。因為爺爺奶奶的影響,她小時候就能細膩覺察到人的內心。佑方的爺爺祖籍安徽,奶奶祖籍湖北,當年是坐最後一班船到達臺灣。在臺灣,他們日夜思念大陸,想回家。隨著兩岸開放往來,他們回到了安徽定居。佑方也隨著爺爺奶奶來到了大陸,只有十多歲的孩子,特別想爸爸媽媽,然後又回到了臺灣。那時候,佑方很渴望爺爺奶奶也能夠回臺灣,但爺爺說,葉落歸根人老還鄉,是炎黃子孫的夙願。也希望家人能經常回來,找到自己的根。中學時候,爸爸把佑方再次送到爺爺奶奶身邊。在佑方的記憶中,安徽的那些年是爺爺奶奶最開心的時刻,每逢假期都會到農村去看望九十幾歲的太奶奶。去多了,村頭的幾條狗看到他們,都會老遠跑過來搖尾巴。佑方的姑姑是著名的設計師,在很多國家工作過,最後來到了香港、上海,直到爺爺奶奶離世,才回到臺灣。身患癌症的爸爸,在安徽最好的醫院度過了最後的時光,平靜安詳地離開了。他們都在踐行「回家」的心願。爸爸是家裡的長子,作為爸爸的第一個孩子,佑方被寄予了更深的希望。很小的時候,奶奶會讓她背三字經、二十字箴言,給她講忠烈故事。教之以愛,育之以禮,啟之以智,導之以行,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她心間。就是這種情愫,讓她在親人不在時獨自留了下來,一住就是二十多年。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豐富,她越來越感受到,家是愛的起點。爺爺奶奶以深沉之愛回到大陸,以忠孝仁義之愛教養後輩,讓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正氣藏於胸。臺灣音樂,無論是《龍的傳人》還是《青花瓷》,每一部作品都有中華文化的印記,兩岸割捨不斷的血脈之情,悠遠流長。清明時節,馬英九先生來到大陸,除了返鄉祭祖之外,帶領臺灣學生重溫歷史、與大陸青年面對面交流。很多臺灣學生是第一次來到大陸,但與大陸青年之間很快攀談起來,場面熱烈、感人。臺灣青年說:中秋節,我們都吃月餅;小時候,我們都背誦朱子格言;長大後,我們都讀金庸。中華文化已內化在我們的喜怒哀樂中,塑造我們共同的交往方式。如今,大陸樂壇已成為華語流行樂最大的市場,很多臺灣音樂人早已來到大陸發展,無論從事創作還是教學,都與大陸音樂界實現了深度融合。臺灣知名作詞人、華納音樂製作部資深總監易家揚也曾經說過,一首好歌多年傳唱不絕自有原因,比如詞曲搭配得好,訴諸人類的共同情感等。如今大陸新媒體平臺發展迅速、綜藝節目影響力越來越廣,能讓更多人與好歌相遇。佑方說,在大陸生活了20多年,深刻體會到兩岸雖然有共同的血緣和文化,但島內還有很多民眾對大陸並不真正瞭解,所以兩岸需要更多的交流融合,相互取長補短,努力將中華文化傳播、弘揚,在世界舞臺唱出中華兒女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