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資訊

福建柘榮:信俗文化為橋 共促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本報特約記者 林榕生報導〕7日,以「心靈契合、『福』見黃柏」為主題的中華游氏文化園對台交流活動在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黃柏鄉舉行,40多名台商台胞齊聚黃柏,以游氏仙姑祈福文化為紐帶,推動閩台經貿合作和民間友好往來。現場,游仙姑民俗文化暨對台交流成果展示館揭牌。該展示館以時間為脈絡,精選活動剪影60餘張、展陳實物30多件,展示了近20年游仙姑民俗文化在海峽兩岸交流中的舉措和成果。來自台灣宜蘭的台胞徐慈蓮稱,今天自己是第一次到柘榮來,很有家的感覺,「游氏仙姑信俗能讓台胞更加瞭解大陸的傳統文化,而且自己的母親也姓游,這次來有尋根的感覺。」台灣游氏宗親、世界游氏宗親聯誼會會長游岳勳表示,柘榮應在現有的良好基礎上作出更加廣泛的弘揚與實踐,推動兩岸同胞文化認同、和諧發展。黃柏鄉是柘榮遊氏的發祥地、歷史名人游朴故里,被海峽兩岸遊氏奉為「中華游氏仙姑」香脈傳承之聖地。據統計,游氏仙姑信眾遍佈兩岸和港澳等地,約有1000余萬人,游氏仙姑信俗已成為兩岸宗親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改革開放以來,台灣游氏後裔紛紛到黃柏鄉尋根問祖。隨著兩岸游氏仙姑祈福文化交流日益密切,2009年以來,黃柏鄉先後舉辦了三屆海峽兩岸游氏仙姑祈福文化節,推動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兩岸游氏宗親還在黃柏鄉建設「中華游氏文化園」,該園2019年12月被評為「福建省對台交流基地」。柘榮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昌旺表示,希望兩岸同胞借助中華游氏文化園對台交流活動這一平台,攜手弘揚游氏仙姑文化、共同講好對台交流故事,進一步深化同胞親情,促進心靈契合,增進共同福祉,擴大互利合作。文化搭橋,兩岸民間交流不止步。黃柏鄉通過階段性開展音像資料整理、文獻檔案資料徵集、老物件收集等工作,挖掘兩岸鄉情中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文化;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兩岸文化交流品牌,策劃推出「尋根之旅」「青少年研學遊」等交流載體,傳遞兩岸情誼。甯德市台港澳辦負責人表示,希望柘榮縣、黃柏鄉充分發揮好信俗資源優勢,深入對接台商台企,更好助力柘榮建設;推動對台交流基地建設提質增效,助推柘榮對台交流活動高品質發展。活動期間,游岳勳在黃柏村耕讀館中以「幸福生命美學」為主題開中華傳統文化講座;兩岸同胞先後參觀了「柘榮現象」傳習館、崈陽書院等地,感受柘榮縣的傳統文化與自然風光之美。

《永樂大典》高清影像資料庫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在北京發佈

〔本報特約記者 魏夢佳 葉挺報導〕由國家圖書館聯合北京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等單位研發的《永樂大典》高清影像資料庫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2月8日在國家圖書館正式發佈上線,即日起公眾可從國家圖書館官網登錄免費使用。這兩項重要的國家古籍數位化工程項目旨在用數位化手段完整保存並流傳珍貴古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次發佈會由國家圖書館聯合北京大學主辦。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社長魏崇介紹,《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在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書,保存了中國14世紀以前的文學、藝術、史地、哲學、宗教等方面的豐富資料。《永樂大典》副本目前僅發現有400餘冊800餘卷及少量殘葉存世,總數不及原書的4%,分散於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藏家手中。國家圖書館共收藏《永樂大典》224冊,占存世大典的一半以上。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研究員洪琰介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包含了已批准公佈的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還收錄了大量書影圖像、說明文字內容。該專案綜合應用了數位人文的多項技術,將珍貴古籍名錄書目資料重建為知識庫,以多維度知識圖譜等多種視覺化形式展示,以數位手段實現「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功能。

春節偶記

作者:陳永新 來源:微信公眾號:尋找飄蕩的忠魂 / 遠征大酒店 上了年紀,半夜醒來就睡不著。打開手機,翻看一下微博和公眾號裡讀者的留言,才知已一個多月沒寫文章,鐵粉們已有期待。過年半個月,文章沒寫,微信朋友圈倒是發得勤快,幾乎每天一條,但朋友圈終究是親友團,範圍較小,一般讀者也不可能有微信聯繫。凌晨三點,反正睡不著了,挑三條點贊最多的朋友圈內容湊成一篇小文,也算對熱心的讀者有所交待。一、壓歲錢(大年初一)過年,總還是我們小時候年味濃點。彼時大年三十,吃什麼已無所謂,歡喜雀躍,便是在盼望新簇簇、刮刮響的五角壓歲錢,儘管口袋還未焐熱、睡覺前又以開學後替你交學費為名要收回去,但曾懷揣鉅款的短暫興奮便已足夠。及今思之,念及貧瘠時代父母的艱辛、不易,感念至深。一晃五十多年,時光如白駒過隙,過年時,我口袋裡倒是揣著紅包,卻常常忘了分給孫輩高興。從六歲到六十歲,時光,就這樣一點點將過年的欣喜侵蝕殆盡,不勝感傷。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二、老娘與大哥(正月初八)正月初八,溫馨一幕:冬日暖陽下,陽臺上,七十三歲大哥為九十七歲老娘剪指甲。這條僅三句話的朋友圈一發,半天之內,居然有了近三百個點贊點評。老娘與大哥四十多年來一直是住在一起的,儘管老娘喜歡與已成家的長子分家獨立生活,(按老人家的說法是大家自由點),但以前在江藻鄉下,住一個院子也是早夕相處,後來進城了,兩套房子對門,陽臺相通,也十分便於照顧。老父去世已十八年,老娘的生活起居都是大哥大嫂在精心照顧,無微不至。我們其他兄弟姐妹也就是偶爾去看望一下,每念至此,對長兄長嫂充滿感激。一樁小事或許可以佐證現下這個物欲橫流的世道親情友情的珍貴:春節期間,有北京青年報、新京報、齊魯晚報、新華日報四家官媒網站及今日頭條、新浪先後轉載我六年前第一次在朋友圈發的文章《老娘》,首次轉載者把題目改為我文章中的一句話《老娘!松陽飄來的種子》,我覺得十分貼切。人間親情,彌足珍貴。 三、油燈盞(正月十三)晚飯後獨自踅到諸暨老火車站腳,試圖一覓舊時痕跡,卻一眼瞥見路邊小攤油燈盞三字,倍感親切,四元大洋,讓老闆當場油炸了一個,站在馬路邊吃得有滋有味,香氣四溢。記得四十多年前每天早晨步行去茶廠上班,北門頭小吃店那高踏步跨上,熙熙攘攘的國營小吃店裡,一幫毛頭小夥子,油燈盞、洋糖糕、年糕汁一定是要吃個撐,然後用手背抹一下油漉漉的嘴巴(那時也無餐巾紙,沒那麼講究),少年不知愁滋味,一路嬉笑打鬧,翻七家嶺,下得嶺背,到望雲亭,茶廠就近在咫尺了。今天臨時起意吃油燈盞,純粹是為了懷念青澀少年時代。唉!一晃四十多年,時光回不去了。(整理完上述三條朋友圈內容已是凌晨四點了,再次關掉手機,運氣好點,就睡個回籠覺吧) (作者簡介:陳永新,《尋找飄蕩的忠魂》作者,大公報大公網、浙江日報、印象貴州網、臺灣新報、浙江諸暨融媒體中心、諸暨線上等眾多媒體特約撰稿人,諸暨遠征大酒店董事長)

調整生活狀態的6個秘訣

1低落時,出門走走心情不好時,就出門走走,沐浴在陽光下,心也會跟著明媚起來;黃昏、落日和晚風,給我們一份純粹的快樂;路途中所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皆能紓解心頭的失意。當你把行走當成一種習慣,便能從自然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力量。2煩躁時,整理房間網上有人提問:「我的生活一團糟,要怎麼去改變?」一個高贊回答是:「打掃房間,從最小的事情做起。」整理房間,是去繁留簡的過程,也是整理思緒的過程。隨著環境變得整潔,內心的焦躁也會被慢慢撫平。保持清爽乾淨,不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3鬱悶時,放空自己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步履匆匆,忽視了自己的內心。這時候,不妨停下腳步,拿出一段時間和自己相處,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當大腦徹底放空時,我們更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生活的智慧之一,就是活出自己的豁達和快樂。4糾結時,好好睡覺你有沒有這樣輾轉反側的夜晚,糾結自己的選擇,帶著滿腔憂慮睡去。第二天醒來,問題沒有解決,整個人反而昏昏沉沉。有句話說得好:「睡前放下一切,醒來便是新生。」高品質的睡眠就像橡皮擦,幫我們擦掉不必要的糾結,幫我們恢復滿滿的元氣。5迷茫時,多去讀書當你感到迷茫需要幫助時,書籍是永遠不離不棄的夥伴。靜下心來,和書中的主人公共歷悲歡,用書中的智慧來調整自己。當你見過不一樣的人生、收穫不一樣的思想後,見識和格局都會大有不同。一椅一茶几,一燈一卷書,我們便足以豐富自己。6焦慮時,立即行動閒暇時,多去讀書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都是被自己的想像的困難「嚇」出來的。還沒開始做事,就思前想後、猶猶豫豫,內心的焦躁和恐懼只會被不斷放大。與其瞻前顧後,不如行動起來。當你步履不停,日子才會愈發通透明朗。

二月(外一首)

(現代詩歌)■方華 一片一片地梳理陽光的羽毛這溫暖的衝動和金色的飛翔我蓄謀已久 用潮濕的情感去打動綠色喚醒霜雪深處一棵嫩芽的激情感化一塊石頭讓堅硬的內心聽到泉水的流淌 用一枝梅點燃蒼茫用白雲擦亮藍天和鳥鳴用一場南風徹底摧毀一座山淩冽的抵抗 在季節的門楣掛上一盞紅燈籠渲染重新馭臨的時光準備一場淚水打濕農曆裡流浪的所有心情 夢見春天夢見淅瀝的雨發出鳥鳴夢見雪花後面二月緋紅的笑靨夢見南風吹開了一塊石頭的心夢見了一棵小草頂起了沉睡的冰山 夢見了愛情在潮濕的枝頭含苞夢見原野像少女玉體初呈的娥娜夢見了一朵桃花梳妝打扮好等待出嫁的嗩呐夢見了枯敗的歲月在一池瓊漿邊把持不住內心的澎湃 夢見白雲在擦洗天空夢見僵硬的軀體像一根羽毛被微風托起夢見一顆心的跳動像天邊滾動的雷聲夢見藍色的星球被一位孩童拋入萬花叢 綠色的火焰在夢中熊熊燃燒它以花朵的形態灼傷夢見春天的人那從夢中醒來的歲月哦它的心扉已被春天寫滿龐大而紛呈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