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資訊

幽默笑話六則

01某同學牙齦發炎去看醫生,醫生說要動手術。同學說:「以前沒做過手術,有點緊張。」醫生說:「不用緊張,我也是第一次做手術。」這是護士過來問:「麻藥是打嘴裡還是嘴外面?」醫生說:「打腿上吧,免得等會他跑了……」02甲:哎喲,逛個商場還摟著老婆,都老夫老妻了,秀啥恩愛?乙:秀啥恩愛,我是怕她碰掉商場裡的衣服。甲:她都這麼大人了,你怕啥?乙:怕啥?你說怕啥?甲:我怎麼知道,我就問你啊。乙:這個月逛商場,已經碰掉五件。最後都買下,我怕我的工資不夠了!03夫妻吵了一架,老公生氣的走了只留下一張紙條:「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老婆給他發了條短信:「男人那麼多,我想都試試?」訊息發出去不到1分鐘老公就回來了。問世間情為何物?只能說一物降一物!04老同學聚會,整天就是吃吃喝喝,一下子胖了不少。今天遇一老者在賣減肥膏藥,說貼上見效,無效退款,7天可瘦10公斤。回家後發現忘了問貼哪兒,打開說明書看見三個字:「貼嘴上!」05昨天降溫了,在公車上,上來一女的,穿的很單薄,看上去凍的直打哆嗦。那女的一上車就說:「車裡真暖和,跟被窩裡一樣!」這時,旁邊一大媽  幽默來了一句:「你家被窩裡有這麼多人啊?!」全車人都笑翻了……06一哥們兒騎摩托跟一美女開的寶馬碰了。哥們兒很害怕,特別緊張。美女下車,根本不看車,直接道:「哥,傷哪了?要不要去醫院?」哥們兒內心升起一股暖流。「哥,別緊張。喝點這個壓壓驚。」這哥們兒將美女遞過來的一聽啤酒一飲而盡,穩住心神正想說點什麼……只見美女朝車內叫:老公,可以報警了……

台灣大學生尋訪「浙東唐詩之路」 沉浸式感受千古絕唱

〔本報特約記者 項菁 周健報導〕「『萬仞得名雲瀑布,遠看如織掛天台』,這句詩描寫得真形象!」遠望「中華第一高瀑」天台山大瀑布,台灣大學生陳柏翔讚歎道。11月4日至6日,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舉行的2022「浙裡尋夢·遇見詩路」台灣大學生唐詩尋跡體驗營活動上,就讀於該省11所高校的60餘名台灣大學生追尋古人足跡,沉浸式感受山水之美、唐詩之美。「浙東唐詩之路」貫穿浙江杭州、紹興、台州等地,450多位唐代詩人行旅所至,留下1500多首唐詩,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奇景。天台是「浙東唐詩之路」目的地。據統計,《全唐詩》中有400多首唐詩提及「天台」或「天台山」。獨特的山水風光讓無數文人墨客流連忘返,也讓台灣青年學子「沉醉」於此。天台山大瀑布落差325米,層層疊疊、氣勢磅礴,是唐代詩人創作的熱門「打卡點」。陳柏翔第一次到訪此地,在導遊的講解下,他深刻瞭解了「浙東唐詩之路」的前世今生。在他看來,這不但是一條美麗山水之路,更是一條文化之路。連日來,台灣大學生們還前往「千年古刹」國清寺,尋覓「十里松門國清路,飯猿台上菩提樹」的古跡;遊覽張思村,欣賞「夜涵星斗分乾象,映日雲霓作畫圖」的美景;探訪唐代「詩僧」寒山子隱居地,體驗「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的意境……不僅零距離感受「浙東唐詩之路」奇觀,台灣大學生們還沉浸式參與或收看文藝演出,在光影藝術中體味中華文化之美。在「中華和合情 兩岸一家親」兩岸青年交流演出現場,獨立音樂製作人、台灣青年王念窶演繹了原創說唱歌曲——《天台吟》。他受訪時說,該歌曲將唐詩、和合文化等眾多天台元素融入其中,「好山好水好文化,希望參加此次體驗營的台灣大學生們也能愛上天台這座城市」。「這是一次文化交流之旅,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唐詩的魅力。」台灣大學生王楚葳受訪時說,天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以後會推薦朋友們來這裡旅遊」。天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陳東升受訪時表示,青年是深化兩岸交流融合發展的生力軍,希望台灣大學生們能共尋唐詩路,共品唐詩味。 

2022年「家鄉印象——海峽兩岸攝影作品展」在北京舉辦

〔本報特約記者 李晗雪報導〕黃埔軍校同學會與歐洲攝影學會4日在北京共同舉辦2022年「家鄉印象——海峽兩岸攝影作品展」。此次攝影展圍繞「家鄉印象」主題,邀請兩岸黃埔同學親屬、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等進行創作。據悉,展覽共展出作品330餘幅,其中有對祖國大好河山與重要歷史時刻的記錄,也有家鄉生活的美好日常,還有台胞重訪故地的珍貴影像。黃埔軍校同學會秘書長路曉峰在開幕式上指出,本展覽是推動弘揚中華文化,推進兩岸交流的新嘗試。兩岸都是祖國壯美山河的一部分,兩岸同胞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兩岸間割捨不斷的文化、文脈和兩岸同胞間的親情、溫情,更加印證了我們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對祖國必須統一、祖國必然統一的信心和決心。以舉辦此次攝影展為契機,我們將堅定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大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力度,增進兩岸同胞相互瞭解。中華兩岸青年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長鄭旗生表示,民進黨在台執政以來,不斷激化兩岸間政治對立,阻礙了兩岸關係正向發展;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岸互動交流大大減少。此次展覽的主辦單位排除萬難、舉辦活動,期望借此繼續活絡兩岸民間交流。展覽上的每張相片,都包含著有太多共通之處的手足情感,這份情感永遠存在於兩岸同胞間,無法割捨,只會隨著時光持續傳承。相信本次活動將為未來的多元交流創造更有利條件。來自主辦單位的嘉賓及部分台灣黃埔親屬、參展作者代表共百餘人出席開幕式,並一同參觀了展覽。

安平古堡要改名?改成熱蘭遮堡?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臉書粉專 台南式 圖為安平古堡園區內的國定古蹟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台南市文資處提供) 要弄清楚這件事前,我們就得先知道到底誰是安平古堡?誰又是熱蘭遮堡?改名的到底是誰?說到台南,很多人往往會想到台南擁有豐富的古蹟建築。而其中,安平古堡便是很有代表性的名勝景點之一。在大多數人的腦海中,對於安平古堡的深刻印象似乎就是一座擁有紅頂高塔的建築,課本上圖示長這樣,旅遊書上也這麼寫,來到現場沒有登上高塔當然也稱不上來過安平古堡囉!不過你知道嗎?其實真正是古蹟的,根本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安平古堡。而是深埋在底下的「熱蘭遮堡」。西元17世紀,荷蘭人來到這塊土地,選定了這裡興建了Fort Zeelandia(熱蘭遮堡)。後來歷經鄭氏、清朝統治時期,其實整座堡壘在歲月的摧殘下早已破敗不堪。直到日本人來到台灣這片土地後,他們在熱蘭遮堡殘餘基座上,將這裡改建為安平稅關官舍,甚至還一度在這邊設立了燈塔。也就是說,大多數我們現在腦海中的安平古堡意象,其實都是從日本時代開始改建而來。民國時代,原本日本時代為了紀念濱田彌兵衛事件的「濱田彌兵衛紀念碑」,上頭文字被徹底磨去。取而代之的是「安平古堡」四個大字被刻畫在上頭。也修建了現今廣為人知的紅頂高塔瞭望台,從此,這個地點的名稱便被廣泛以安平古堡稱呼。既然印象中的安平古堡不是古蹟,那麼到底誰才是古蹟呢?其實目前真正登錄為國定古蹟的是園區範圍內的「台灣城殘蹟」及「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這兩處。講白話一點,這兩處指的就是我們進到安平古堡中會看到的那面古城牆,以及埋在地底下的荷治堡壘遺構,它們才是真正的古蹟,而要將名稱更改為「熱蘭遮堡」的也是它們,不是安平古堡。那麼為什麼這兩處古蹟要合併改叫「熱蘭遮堡」呢?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近期考古發現了更多當初荷蘭時期所建的堡壘遺構。也確立了「台灣城殘蹟」及「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根本上都是屬於同一個東西,也就是它們都屬於整個「熱蘭遮堡」的一部分。你摸到大象的尾巴,把它叫A,我摸到大象的鼻子,把它叫B,結果到頭來根本都是同一隻大象。既然不同名稱講的其實是同一個東西,那為什麼不叫做同一個名字就好了呢?因此,「台灣城殘蹟」及「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把古蹟登錄名稱更改為「熱蘭遮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這樣子。而其實古蹟改名這種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兩年前甚至就發生在台南。2020年,原本各自列為古蹟的兌悅門、大東門、大南門、巽方炮台、小東門段殘蹟、東門段城垣殘蹟、南門段殘跡,這七個地方,合併名稱為「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升格為國定古蹟。不會因為古蹟登錄名稱更改,就影響到我們想要怎麼稱呼這個建築。就像億載金城正式的古蹟登錄名稱其實是「二鯤鯓礮臺」,基隆海門天險的登錄名稱則是「二沙灣砲臺」,但我們還是叫它億載金城、叫它海門天險,古蹟登錄名稱是一回事,民間俗稱又是一回事。所以,安平古堡依然還是安平古堡,不會因為裡面的古蹟登錄名稱要更改,你就不能叫他安平古堡。說到底,取名這種事本來就很隨意,你知道熱蘭遮堡這個名稱怎麼來的嗎?「熱蘭遮」其實是Zeelandia的台語音譯。那麼Zeelandia又是什麼意思呢?Zeeland其實是荷蘭的一個省份,不過單純看意譯的話,Zee是海的意思,land則是陸地的意思,整個Fort Zeelandia 就是海陸堡的意思,是不是聽起來很好吃呢?所以別再糾結名稱啦!(轉載自台南式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