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資訊

首屆金熊貓國際文化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

[本報綜合報導]9月20日,首屆金熊貓國際文化論壇在成都舉行。論壇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是首屆金熊貓獎評選活動的主體活動之一,今年的主題為「文明共生:多彩、平等、包容」,來自海內外的300餘位嘉賓出席論壇,圍繞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深入開展交流。中外嘉賓認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當今世界正在經歷大調整、大分化、大重組,凝聚文明共識,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更顯迫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外嘉賓表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需要始終堅守、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用文化創造展現人類社會在共同挑戰面前的拼搏與奮鬥,講好每一種文明的精彩故事,增進相互理解,促進民心相通。應秉持開放包容精神,不斷拓展文化交流新管道,用文化的力量守護好共有家園。

近90位兩岸及港澳文藝界學者在港探討培育民族精神

〔本報特約記者 戴夢嵐報導〕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香港文聯共同主辦的第14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20日在香港開幕,本屆論壇以「固本鑄魂——藝術教育與中華民族精神之培養」為主題,近90位來自兩岸及港澳地區的文藝界學者探討藝術教育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意義與實現路徑。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致辭表示,藝術教育為學生打好文化藝術的基礎,即為「固本」,同時通過「鑄魂」,讓青少年接觸中華文化的元素,達到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國民身份認同的目標。為加強與內地及海外的文化交流,特區政府每年預留5000萬元(港幣,下同)專款,鼓勵香港藝術團體和藝術家出外表演和舉辦展覽。今年起會預留五年共1.35億元,為到粵港澳大灣區參與演出和創作的香港藝術家提供支持。香港文聯會長馬逢國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海峽兩岸及港澳同根同源,是一家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本次論壇正是回應國家對香港的定位,為兩岸及港澳地區提供分享藝術教育經驗與實踐的平台。他希望通過論壇促進香港藝術教育的發展,培育年輕人對國家和歷史的使命感。參會代表、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告訴記者,10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提出過「美育」的概念,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藝術教育。香港美協300多名會員中有許多同人在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希望香港未來能有一所美術學院,為熱愛美術的年輕人提供深造的機會。據瞭解,論壇期間,主辦方還將組織參會嘉賓參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並舉辦藝術大講堂和系列座談會等活動。

邂逅蘇式生活 第五季「兩岸大V跟著詩詞走江蘇」圓滿收官

■新浪江蘇 8月31日至9月14日,「兩岸大V跟著詩詞走江蘇」第五季活動再出發,來自海峽兩岸的嘉賓透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參與,一起沿著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足跡,感受江南秀麗,領略詩詞魅力,邂逅蘇式生活,分享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蘇東坡一生漂泊沉浮,30年間曾14次到過常州,並在此終老。「多謝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賓客漫步常州蘇東坡紀念館、東坡公園,與東坡後人笑談風流人物,在艤舟亭前遙望大江東去。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文化學者張鵬感懷:走進蘇東坡居所,能夠沉浸式體會東坡人文精神涵養和詩詞中飽含的灑脫、樂觀的人生態度。來自台灣的影視人、綜藝總導演、製作人邱慶齡也分享著自己的體會:這裡留存的不僅是蘇東坡彌留之際的生活、作品、思想,還有無形中激勵一代又一代毗陵子弟的精神力量。在東經120°經線穿城而過的常州迪諾水鎮,賓客們登頂俯瞰,感受常州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面貌。獨特的東坡宴,令人饞涎欲滴的東坡肉,毛筆狀的子瞻酥,無不寄託後人對東坡先生的懷念。在溧陽,兩岸嘉賓登上天目湖日月潭號,共同見證2009年天目湖和日月潭結為「姊妹湖」的兩岸佳話,台灣嘉賓盛情邀請大陸嘉賓到日月潭一起乘坐天目湖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流傳千年的《遊子吟》,也正是誕生在這裡。旅遊作家曾瀞葳分享交流說,2019年4月,「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帶著新作《遊子吟》來到這裡,現場首次獻唱這首寄託了自己鄉愁的新作。「買田陽羨慕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行走於東坡買田築廬、講學傳道之所——宜興東坡書院,回溯東坡的人生經歷,青年詩人劉馳興起作詩,來自台灣的創作歌手李儀萱現場譜曲。煮茶論詩,一首《癸卯秋日,諫常州藤華舊館》在東坡書院吟唱。 宜興獨樹一格的紫砂文化,在連結兩岸歷史文化、喚起兩岸同胞共同歷史記憶中有著獨特作用。來到宜興陶瓷博物館,一把把匠心獨運的紫砂壺,讓賓客們興奮著迷。在高級工藝美術師和志工的指導下,兩岸嘉賓親身體驗了紫砂製作技藝,完成了自己的創作作品。李儀萱興奮地說,我很喜歡陶文化、陶藝,這在台灣年輕人來說是蠻流行的,我分享出去,他們一定會很羨慕我。「天子未嘗陽羨慕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兩岸大V來到陽闍茶院,變身「茶農」,跟當地人一起採茶、製茶,感受大自然的遼闊與曠達,也親身感受鄉村振興的發展成果。 旅遊錄影帶導演賴雅婷一邊採茶,一邊帶著大家哼唱著鄧麗君的《高山青》歌曲,她說,在詩情畫意的茶園裡與大家一起歌唱,這樣樂融融的感受特別好。早在線下訪開始前,一批與蘇東坡相關的融媒體產品已經在線上預熱傳播。連續五季參加活動的文化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魏新,作家、編劇馬伯庸,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省詩詞協會副會長丁捷,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書屋主理人葉子,以及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雷海為、第六季總冠軍陳曦駿等也透過發布微博、錄影、連線分享等多種形式線上參與。

在祖國大陸—— 一家三代戍邊,塔吉克族人用忠誠書寫愛國情懷

在祖國西陲的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9月正是旅遊旺季,各地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客前往「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的家參觀慰問。拉齊尼的父親——71歲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老人時常會向大家介紹他們一家三代人守邊護邊的經歷。生活於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兒女,素來心中懷有「家是塔縣,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的愛國守邊精神。巴依卡老人便是這樣一位護邊員。老人一家三代70年接續守邊護邊、愛國奉獻的壯舉感動了無數國人。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東麓,邊境線漫長,地勢險要、環境惡劣。其中,紅其拉甫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風力常年在七級以上,最低氣溫超過零下40攝氏度。 70多年前,巴依卡的父親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自告奮勇成為當地第一位「犛牛嚮導」,並主動和邊防軍人一起護邊。1972年,凱力迪別克再也走不動了,將擔子交給了兒子巴依卡。 2004年,從部隊退伍的拉齊尼從戍邊38年的父親巴依卡手中接過趕犛牛的鞭子,開始行走在千里邊境線上。巴依卡告訴兒子:「我走不動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續下去。」「父親告訴我,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家和牛羊。」拉齊尼生前說過,「我們是不穿軍裝的邊防衛士,會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祖國的邊疆。」一代又一代的囑託在高原上迴響。2021年1月4日,為解救落入冰窟的孩子,41歲的拉齊尼不幸英勇犧牲。拉齊尼犧牲之後被國家追認為烈士。拉齊尼的一雙子女目前在新疆喀什第二中學學習,祖輩愛國戍邊的情懷,也深深影響著他們。如今,被稱為「帕米爾雄鷹」的英雄拉齊尼雖已離去,但是他們一家三代的愛國奉獻精神仍然在高原上常駐,戍守邊疆的一代代「雄鷹」還將接過祖輩的接力棒,守衛祖國山河。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申遺

〔本報特約記者 李賀報導〕9月17日,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項目在沙特利雅德舉行的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審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產,是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距普洱市區237公里,距瀾滄縣城70公里,包含5片規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和分佈其中的9個古村寨,以及古茶林之間的3片分隔防護林。景邁山擁有古茶林面積2.8萬畝,古茶樹320餘萬株,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茶葉種植歷史,是目前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