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點短評

傳吳敦義尋求年底復出重掌國民黨 是「老當益壯」還是「時不我與」?

■東方明 國民黨前主席、前副總統吳敦義,自國民黨前年總統大選落敗後,引咎辭去黨主席職務,從此失去政治舞台,並在去年出版從政50年來的首本回憶錄《堅毅之路:吳敦義》,但不甘於做閒雲野鶴的他,在本土派黨員的力挺下,據傳可能在年底復出政壇,目標先放在回鍋擔任黨主席。不諱言懷有總統夢的吳敦義,在2016年國民黨總統大選慘敗給蔡英文的低谷中,於2017年接下黨主席之職,2018年成功帶領國民黨一舉拿下15縣市執政、19縣市正副議長寶座,戰果相當輝煌,也重挫民進黨與蔡英文的威信。原本吳敦義挾輔選大勝之功,想進一步問鼎2020年總統大位,可惜半路殺出程咬金,但韓國瑜最終敗選,吳敦義則負起責任,辭去黨主席職務。據傳受到美國前後兩任總統川普與拜登啟發,吳敦義仍未放棄追夢,畢竟美國是老牌民主國家,都可以接受民國35年次的川普,甚至31年次的拜登擔任總統,民國37年次、今年74歲的吳敦義,也不是全然沒有希望。而且放眼當前台灣政壇,國民黨前有民進黨遙遙領先,後有民眾黨準備超車,處境之艱難比2016年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不論是前任的江啟臣或現在的朱立倫,都扛不起重振國民黨雄風的大纛,尤其年底地方選舉並不樂觀,朱立倫屆時下台幾乎成定局,在群龍無首之下,黨內本土派順勢再拱吳敦義重回主席寶座穩定局面,聽起來也是順理成章。不過,吳敦義究竟會是「老當益壯」還是「時不我與」,就要靠時間來證明了。

【社論】朱立倫去美國幹什麼?

(圖/翻攝自朱立倫臉書) 進入六月份,國民黨的中常會最被關注的一件事是黨主席朱立倫的美國行。這件事是對朱立倫的重大考驗,也曝露了他作為一個在野黨主席面臨的結構性限制。朱立倫相信,如果國民黨要重新執政,一定要走中間路線,要抓住中間選民,黨提名的人選也要符合這個條件,因此張善政就成了他第一人選。不論朱立倫2024選不選總統,至少他想帶領國民黨重新執政。因此,除了台灣內部選舉,兩岸關係議題是他必須處理的──因此在黨內縣市長提名亂成一團之際,他還是必須先放下這些麻煩的事急赴美國「趕考」。朱立倫赴美訪問一個重要目的是為國民黨駐美代表處重新開張揭牌,宣示國民黨重回華府。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6月1日在中常會報告朱立倫赴美行程時表達幾個重點:一是國民黨不是反美親中:二是朱立倫不是為國民黨而訪美,而是為台灣利益訪美;三是國民黨可以向美國表達不同於民進黨的戰略觀點,提供更客觀訊息讓美國做正確判斷。國民黨不反美,這是從前任黨主席江啟臣到朱立倫一直表達的立場,但就像夏立言在簡報中說的,反萊豬公投造成華府與國民黨的「疏離」。他說國民黨是要與北京「交往」進而改變中共、並維持台灣的和平穩定,他強調這種交往策略是國民黨與華府的共同點。他甚至引喻失當地說,1970年代美國先和中國大陸交往,才會有1990年代國民黨推動兩岸交流──他似乎忘了當年執政的國民黨如何聲嘶力竭地批判美國「背信忘友」、拋棄台灣。國民黨對美政策強調對中國大陸的交往政策是華府與國民黨的共同點,但這樣的論述似乎很難解釋從川普到拜登以來的中國政策──已從交往轉向競爭與對抗。國民黨對亞太戰略的看法不同於民進黨,但也未否認台灣民意想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期望。國民黨不想被扣紅帽子,也想表現出在中美台關係上不同於民進黨的觀點,但又不想得罪美國,所以讓其論述很彆扭。更重要的是,因為國民黨是個弱勢在野黨,掌握不了外交資源,在台美關係上能使力的有限。國民黨要向華府表達台灣想參與IPEF的意願,確認台美將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將就11個議題談判,首次會議月底在華府舉行。朱立倫作為一個在野黨主席,去華府還能爭取更多嗎?就好的一面想,朝野終於在對美外交、台灣經貿與地緣戰略上有更多共識;但是作為一個在野黨領導人,對於「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這樣的議題,如果認同這個大方向,又不想只是拍拍手支持,那得發揮他做一個商學系教授的能力,提出更有利於台灣的「朱版台美貿易倡議」。

【2022選微鏡(64)】有民調認為:張善政選桃園民進黨沒人能打贏

■ 本刊特別報導 (圖/翻攝自張善政臉書) 國民黨近日無預警徵召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參選桃園市長,掀起藍營內部強烈爭議,目前各黨派中,民眾黨也確定由立委賴香伶出戰,剩下民進黨至今尚未敲定人選。對此,有媒體上月26日發布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無論推派衛福部長陳時中、新竹市長林智堅,張善政都能與之打成平手、差距在誤差範圍內,若綠營推派立委鄭運鵬競選,則能以9.3個百分點領先。《ETtoday新聞雲》最新民調顯示,年底桃園市長選舉,在國民黨確定張善政、民眾黨確定由賴香伶參選的狀況下,若民進黨推派衛福部長陳時中競選,張善政支持度32.9%、陳時中支持度32.5%、賴香伶10.5%,張善政與陳時中兩人支持度僅差0.4個百分點,落在2.65%誤差範圍內,陳時中並無顯著優勢。此外,同樣在國民黨張善政、民眾黨賴香伶參戰情況下,民進黨改推現任新竹市長林智堅投入桃市選戰,結果為張善政支持度33.5%、林智堅支持度31.2%、賴香伶11.0%,張善政支持度領先林智堅2.3個百分點,仍落在誤差範圍內,依舊屬於平手狀態。至於桃園在地立委鄭運鵬若參選,在藍白人選不變之下,張善政支持度35.6%、鄭運鵬支持度26.3%、賴香伶10.6%,張善政與鄭運鵬的支持度差距為9.3個百分點,是綠營潛在候選人中,張善政唯一一位能以超過誤差範圍的幅度獲得領先者。民調分析,將張善政分別與民進黨三人及民眾黨賴香伶之對決支持度與年齡交叉分析,張善政在50歲以上桃園市民的支持度高於其他競爭者,陳時中則以20-39歲桃園市民的支持度較高,而林智堅則在40-49歲桃園市民中略有優勢。本次民調由《ETtoday新聞雲》民調中心,負責問卷設計、調查執行、資料處理、統計分析及報告撰寫。調查期間於2022年5月19日至23日進行,以桃園市年滿20歲以上民眾為調查範圍及對象,以「手機簡訊」方式通知,進行網路問卷調查;調查回收有效樣本數為1,369份,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為正負2.65%。進行統計分析之前,原始資料先依桃園市最新人口統計資料(111年4月)進行性別、年齡、地區、教育程度樣本加權,以符合桃園市20歲以上人口之母體結構,使本調查具有代表性。

【社論】台灣外銷鳳梨「黑心」事件頻發 品管政府不能敷衍推責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台灣是盛產水果的地區,水果占台灣出口總值的比重非常高。目前正當鳳梨盛產,由於鳳梨占台灣水果出口總額的最大宗,但內外銷卻開始拉警報,今年外銷到日本的鳳梨蟲害多、「黑心」鳳梨事件頻傳,同時也削價競爭壞了台灣鳳梨在日本國人心中的好名聲,導致台灣鳳梨在日本市場大亂。《日本經濟新聞》分析,台灣鳳梨在日本市場供過於求,由於價格不斷下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4日表示,這些少數情況將不會有外銷獎金。對此,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鄭麗文,25日於臉書發文表示不滿,她說:去年 3 月台灣因為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鳳梨,被告知有病蟲害而停止進口台灣鳳梨,使得台灣陸續轉出口至其他國家,但昨日卻有新聞報導台灣轉出口最大宗的日本不斷爆出台灣鳳梨有「黑心」,內部褐化、品質參差不齊,《日本經濟新聞》在今年4月更分析,台灣鳳梨在日本市場出現品質問題和供過於求,價格和銷售速度持續下降,從 1 顆 700 日圓跌落到 100 日圓。然而,陳吉仲卻對此表示:「日本一直都從菲律賓大量進口鳳梨,供過於求說法不成立,且和去年比,黑心鳳梨已經少很多。」鄭麗文於臉書反問:「農委會一年還要丟臉幾次?」、「農委會監督農產品的品質不是出口的首要條件嗎?怎麼會出口國外以後,被爆出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還不止一次!」去年三月,台灣鳳梨銷售到新加坡後也曾被爆出有黑心問題,當時陳吉仲就曾說:會加強品管。雖然農委會澄清,是部分業者未管控好品質,不排除是個案。鄭麗文質疑:所以農委會的態度又是農友的錯,品管政府都沒事嗎?鄭麗文指出,去年4月,有韓國 YouTuber 發佈一則大讚台灣鳳梨的影片,但影片中的鳳梨同樣也是黑心鳳梨,只是該名 YouTuber 以為是正常的。雖然在影片發佈後也有不少台灣人為此留言道歉:鳳梨的品質,政府沒做好把關!但是這樣相同的黑心問題一直重複發生,農委會依舊一句加強管理就輕輕帶過,難不成為了達成外銷目標,就可以不顧農產品的品質?

【如視我聞】因疫情崛起恐也因疫情殞落 遊盈隆嘆:陳時中頗有年羹堯的樣子

■ 映丞 國內疫情覆蓋持續擴大,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10日表示,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外媒採訪時,坦言政府快篩準備不足,一語戳破閣揆蘇貞昌與衛福部長陳時中「快篩試劑足夠」的強辯,陳時中和2年前疫情剛起時的那個「阿中指揮官」已判若兩人,「此時的陳時中頗有年羹堯的樣子。」遊盈隆在臉書表示,陳時中指出5月底、6月初可能就是疫情高峰,此後7月多疫情將逐漸趨緩,應是基於「一廂情願的想望」,因為有醫界對此並無共識,也有醫界大老認為恐怕要到9月才會趨緩;過去3天確診人數天天破4萬,根本是一場惡夢,中重症和死亡人數很短時間內破千,「不分老少,苦難與恐懼持續擴散中。」游盈隆認為,全台藥局前買快篩試劑人龍再現,政府試圖透過超商8大通路販售快篩撲滅民怨,然而昨天販售成效欠佳,由於超商快篩1劑180元,與實名制1劑100元的快篩價格落差80元,讓不少民眾仍選擇去藥局購買,並未立即解決快篩之亂。遊盈隆提到,總統蔡英文最倚重的防疫專家、前副總統陳建仁,昨天接受外媒訪問時坦承「政府在快篩試劑上準備不足」,戳破蘇貞昌與陳時中「快篩試劑足夠」的強辯之詞,蔡英文強調政府已購買1億劑快篩說法也恐華而不實,種種跡象顯示,蔡政府決策官員嚴重低估Omicron病毒爆發力,造成對人民健康與生命的傷害,以及社會與經濟生活的全面衝擊,難辭其咎。遊盈隆認為,相對於陳建仁虛心坦承準備不足,陳時中態度卻霸氣外露,「霸到毫無道理的程度」,和2年前疫情剛起之時的「阿中指揮官」已判若兩人,此時的陳時中頗有年羹堯的樣子,「或許,陳時中已經累了,兩年多艱困的防疫工作,就算是鐵人也會倒,他其實已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為台灣博得『台灣是全球最安全地方』的美名,台灣人會記得。」遊盈隆表示,面對具毀滅性的疫情危機,此時的陳時中指揮官應展現「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置個人禍福於度外」的非凡氣度、智慧與勇氣,虛心超越官僚行政體系的本位主義,充分反省檢討近期相關防疫作為與不作為的得與失,對與錯,才真正對得起國人,未來的路才能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