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點短評

《德國大選教我們的三件事》

■ 資深媒體人 陳文茜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1、盡量把事件看得更遠:不要在乎一時的外界評價。敘利亞難民危機時,梅克爾收容難民具備了長遠的眼光。當然她沒有忘記,當時她在東德時,一個小女孩渴望的自由。當東德政府幾近破產時,他們的生活也近乎難民。她的心跳動著人道主義:但這不是惟一的理由。她明白德國的崛起如果沒有新的國際形象,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歐洲沒有人會忘記希特勒、屠殺、兩次大戰德國都是侵略國。德國需要一個新的名片,新的形象:才能崛起,才能服眾。梅克爾看的是未來半世紀德國的挑戰,不是今天的報紙,明天的民調。在敍利亞難民危機中,她需要德國成為人道主義大國的形象。梅克爾是一位科學家,她認識德國經濟當下隱藏的危機。年齡的老化,足以拖垮這個工業出口大國,德國當地需要新的基層勞動力。那些徒步、渡海、忍受延途羞辱來到德國的敍利亞百萬難民,他們終究會融入德國,最終成為重要的基層勞動力。她個人一時為這個決策付出了代價。忍受低民調,黨內辱罵,尤其跨年科隆大教堂七位難民性侵事件,排山倒海般的風浪,似乎快淹沒了她。……最後她寧可提早交出了權力,也要堅持收容政策。一個人的壽命有限,一個人的權力可以擁有多久?16年,夠了。梅克爾知道她正在做對的事,而且是歷史大事。她知道這是她的歷史時刻,她堅持了。四年後,証明她是對的。2、The loser is also the winner 。輸家,可以變成嬴家。蕭茲領導社會民主黨在這次大選中小羸了梅克爾的政黨,這樣的微弱多數,沒有什麼好驚訝:16年前也是如此。梅克爾只在聯邦議會比前總理施洛德只多掌握了一席。梅克爾上台執政16年來,其中12年社會民主黨參與大聯合政府,社會民主黨協助德國度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包括歐債危機。這導致德國崛起的光芒全球聚焦在梅克爾一人身上,而且導致社會民主黨從中央到地方選舉一直敗選。社會民主黨若以短線的、權力為核心的黨爭眼光看自己,簡直是蠢透了。但會等待的人不只梅克爾,還有蕭茲。當梅克爾離去時,人們已經分不清誰是她的繼承人?同黨的拉舍特?還是一直站在她身旁和她共組政府、協助國家度過危機的副總理蕭茲?蕭茲接手的不是如「經濟學人」雜誌所説的:一個爛攤子。他接手的是二戰以後,最強大的德國,以及歐洲一體的領導國,一個令人尊敬的經濟強國,一個最好的民主典範政體。尤其當民主在美國、英國都出現民粹甚至憲政危機時,德國証明他們才是民主運作、有效治理、抗衡民粹的成功民主典範。這些政蹟,不完全是梅克爾的功勞,包括反對黨社會民主黨的遠見。是他們,共同成就了德國,以及成功的民主制度。3、民主政治的運作,出問題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擁有權力者不知節制的使用權力。這在任何制度下,都可能造成危害。美國著名政治歷史作家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萬字長篇評論,《我們的憲法危機已經到來(Our Constitutional Crisis Is Already Here)》,這大概是近來對美國做出的最黑暗最「驚心動魄」的預言。這個預言不亞於去年大選前《大西洋月刊》發表的知名調查記者巴頓·蓋爾曼(Barton Gellman)撰寫的長篇報道《可能讓美國崩潰的大選 (The Election That Could Break

【2022選微鏡(8)】彰化挑戰現任王惠美 先看綠營魏明谷、邱建富誰能出線

■ 本刊特別報導 雖然距離2022縣市長選舉仍有2年多的時間,但由於有不少縣市面臨首長連任期滿,而2018年民進黨大敗,是否能收復彰化,讓藍天變綠地,國民黨是否能保住現有縣市的執政權,還有第三勢力的虎視眈眈,有可能也佔上一席之地嗎?新兵舊將之爭,讓2022的選戰戲碼提前上演。2022年彰化縣長選舉,極可能重演2018年的戲碼,當時在野的國民黨早早完成整合,各山頭共推王惠美;綠營則由蔡英文親自協調,勸退躍躍欲試的邱建富,可惜魏明穀在大選時跌了跤。而今魏明谷整軍待發,邱建富早藉由黨部主委身分全縣跑透透,兩人恐先得在黨內一番廝殺。彰化縣的選民結構搖擺個性十足,也因外來人口少,這種特性顯現在縣長選舉結果上已經長達40年,從1981年首位「黨外」縣長黃石城之後,依序有民進黨周清玉、國民黨阮剛猛、民進黨翁金珠、國民黨卓伯源、民進黨魏明谷、國民黨王惠美擔任過縣長,民進黨籍三位縣長都無法連任,而國民黨的阮剛猛、卓伯源雖然都連任,但交棒時又都被民進黨搶下。而現任縣長王惠美的政績雖未能名列明星級,不過包括鐵路高架化、捷運到彰北、彰南輕軌等交通建設都持續有進度,觀光行銷上藉由鐵人三項世界冠軍選手伊登那頂埔鹽順澤宮「冠軍帽」的加持,創造出不少話題,讓縣民津津樂道。她的行動力加上親和力,黨中央也評估2022的縣長選舉,彰化縣應該能繼續守住。綠營部分,毫無疑問就是前縣長魏明谷與現任黨部主委邱建富爭出線。兩人的百里侯之爭始於2014年那一屆,當時邱建富彰化市長第一屆任期將屆滿,政績頗獲肯定;魏明谷則在2012年突破綠營國會席次在彰化掛零的窘境,重返立法院。那次初選過程兩陣營幾乎殺紅了眼,但經過電話民調,魏明谷險勝邱建富,進而打敗國民黨的林滄敏,入主縣府。彰化雖是六都以外人口最多的縣市,但歷任縣長的滿意度幾乎無人能擠進前段班,魏明谷也不例外,以致2018年尋求連任前屢屢遭邱建富挑戰,要求黨中央要以勝選為提名優先考量,最後由蔡英文親自出馬,還演出魏明谷獲提名前,為邱建富祝壽的戲碼,只是到頭來還是一場空,魏明谷終究未能打破民進黨縣長無法連任的魔咒。邱建富退而求其次,先拿下縣黨部主委以儲備再出發的能量,2020立委選舉前,他甚至都準備請假投入初選,卻在登記截止前喊卡;今年中尋求主委連任前後,各種負面消息接踵而來,他都一一回擊,並挑明說「就是不讓我選縣長」。

【2022選微鏡(7)】台中市盧秀燕連任恐無對手

■ 本刊特別報導 (圖/翻攝自盧秀燕臉書) 台中市現任市長盧秀燕在2018年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連任的民進黨林佳龍,可謂是跌破民眾的眼鏡,原本連任呼聲很高的林佳龍竟然敗陣下來,對民進黨確實是一大打擊,台中市現任市長盧秀燕在任期間滿意度高,2022年的連任應該不成問題。而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在地方基層動作頻頻,民進黨立委何欣純也勤跑地方,外界對於綠營將派出誰參與台中市長選戰相當好奇。對此,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9月11日在政論節目《新聞大白話》中表示,蔡其昌看來已經準備很久,如果他不選,可能就是由何欣純出馬。其中另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陳柏惟罷免案,因為2020年陳柏惟當選立委,其實是正國會派系輔選他的,當時他的輔選班底中有不少是正國會的人;只是因為基進黨還在,他不方便加入民進黨,而今爆出顏家已正式介入罷免案,陳柏惟岌岌可危,民進黨不敢介入太深,以免受到波及。被視為相當有機會和市長盧秀燕對決的民進黨立委何欣純,2020立委選戰拿了全國最高票,何欣純出身大裡草湖地區,母親是前台中縣議員,基層實力雄厚。至於另一位原本選台中市長呼聲最高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始終沒有正式鬆口表達參選一事,地方人士分析,蔡其昌在台中海線的得票雖然很穩,但一直有無法跨進台中市區的問題,加上現在的社會氛圍並不利於綠營,盧秀燕的高民調也讓綠營勝算機率低,地方人士認為同為女性的何欣純代表綠營參選或可一搏。負責民眾黨台中、彰化及南投選區的立委高虹安,去年在台中成立服務處,接到拓展中台灣黨務的任務後更積極跑遍中台灣各處,參與各類的活動及議題研討。不知如今他對明年選戰有何想法?

【社論】蘇貞昌稱台灣是「舉世滔滔中的幸福之地」 請問疫情中的國人有感嗎?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立院排定蘇貞昌完成法定的施政報告並備詢,但由於國民黨團早已揚言要癱瘓議事,因此民進黨在9月28日上午議場一開門,就動員黨團成員從前、後門衝入議場,直接佔領主席台、備詢台及官員席,替蘇揆及行政官員殺出發言空間,與國民黨團爆發多次肢體推擠,站穩發言台的綠委蔡易餘為守住陣地,還多次辱罵藍委「靠北」。根據彭博社最新防疫排名,台灣從最高排名第2,一路跌到42名,排名是以世界上53個國家按照是否恢復至沒有疫情時的一般生活水準為最重要參考指標,雖然疫苗注射比例也列入考量,但並非最重要考量因素。感染確診數也僅供參考,台灣雖然連續幾天「+0」,甚至無死亡個案。在綠委築起人牆的保護下,蘇貞昌在推擠中狼狽走到發言台,拿起麥克風就匆忙地說,「蔡副院長,各位委員先進,貞昌來立法院施政報告,就是要讓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心,台灣發展,經濟成果全民分享,謝謝大家!」旋即完成口頭的施政報告。我們台灣同胞都知道,目前台灣因購買及施打疫苗政策,造成台灣的疫苗接種率過低,甚至完整施打兩劑的比例更是低到個位數。我們看看杜拜的世界博覽會、沙烏地阿拉伯的國慶都如期舉行,其就是挾著疫苗的高施打率,使得重症及死亡率極低,以「流感化」的態度來看待新冠疫苗的流行。蘇貞昌有做到「讓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心」嗎?台灣產的疫苗得不到世界的認同,人民施打後不能到國外,甚至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11月起赴美也必須施打兩劑疫苗以上才能入境。蘇貞昌在施政報告中稱,台灣是「舉世滔滔中的幸福之地」,然「3+11」防疫缺口造成800多條人命喪生、造成長達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封鎖,無薪假或倒店的小商家比比皆是,並被迫再度編列大筆特別預算紓困;加上差勁的疫苗政策,導致台灣防疫排名落到世界倒數,想不到還拿來自誇。

【社論】「疫調匡列與隔離」台灣絕不能放鬆

隨著疫苗接種率的提升,台灣防疫再見「+0」,對於防疫,絕對沒有鬆懈的一天,想要與病毒共存,在醫界有多位專家持不同的意見。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以新加坡為例,表示與病毒共存是錯誤的,台灣不管案例多少永遠都有可能清零,但沒有疫情為何又逼自己打疫苗,簡單兩個字「怕死」。最近一個議題就在網路擴散,醫界也揭關鍵點,如果沒疫情為什麼要硬逼每個人都打疫苗。台灣本土疫情近來大多平穩,屢屢出現「嘉玲」好消息。有專家於臉書指出「與病毒共存」是錯誤的,尤其東亞國家不應邯鄲學步,步上歐美後塵,許多人說不能繼續鎖國、打完兩劑疫苗就要開放國境,但以新加坡新增個案持續攀升,且自行預估下週會衝破3000為例。實際上新加坡並未大幅放鬆管制,壓不住疫情主因在於兩個字疫調,他們已沒有在進行全面疫調,「新加坡已經走到了無法回頭的路上了,他們已經永遠不可能清零了」,這個經驗也要讓大家明白「疫調匡列與隔離」絕對不能放鬆,若不這麼做,當新增案例上千就不可能再做疫調,也不可能清零,只能與病毒共存,至於台灣不管案例多少,永遠都可能清零。台灣目前因「疫調匡列與隔離」做得非常落實,包含出、入境的管制,因目前國門是疫苗傳播的最大破口,各國對國門的管制無不以最嚴格的政策來把關。甚至有人批評台灣有點過度的隔離,使得外國的旅客都望而卻步,有些人擔心台灣的商貿、觀光、經濟成長恐怕會落入負成長。疫苗的問題是現在執政黨最頭痛的問題,全世界的疫苗荒,使得叫窮的國家只能靠捐贈,根本買不起疫苗。歐美如果要打第三劑,甚至第四、第五劑,窮國永遠不可能打得到疫苗。疫苗當然有效,但是並非萬靈丹。個別的防疫政策與嚴格的疫調匡列才是真正防疫的重點,台灣不管案例多少都有可能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