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點短評

「奇葩道路與他的產地」是如何鍊成的? 國考竟不考「路怎麼畫」!將質詢要求修正

■時代力量立委 陳椒華 台灣交通慘況聞名國際,其中許多的人車動線交織所造成的碰撞,是打從一開始工程規劃就錯誤所導致的問題,卻鮮少遭到追究。隨著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交通問題的嚴重性,許多民眾開始注意到:台灣怎麼那麼多獨步全球的奇葩道路設計?怎麼路走起來就是比日本、荷蘭還不順?近日拜訪了交通領域從業人員,他告訴我一件令我非常驚訝的事:數十年來,交通職系的國考竟然根本不考「路怎麼畫」!考試內容多為有如作文比賽般的申論,幾乎沒有繪圖。交通相關科系也幾乎不教這個,全台灣以道路幾何為主要專攻的學者,屈指可數。道路幾何領域的產官學資源,竟然幾乎是人才真空!在台灣的交通顯學,是號誌控制、車流計算、與近年興起的無人車智慧運輸等。至於地上的道路標線怎麼畫才符合國際標準、才能避免碰撞?抱歉,不教不考。該專業人士向我感嘆,從中央、地方的交通與工程相關主管機關到顧問公司,連最基礎的道路標線都不會,甚至看不起這個領域,只把標線繪設當成油漆工,整天只會搞高大上、花大財的智慧運輸,根本是連走都不會就想飛,本末倒置!經過數十年的「自由發揮」,台灣的交通成為了如今「獨特」的樣貌。沉痾已久,要改正也要很久,但必須要有個開始。我會就此部分質詢考試院與教育部,從交通職系公務人員的考選、乃至於大專院校的交通人才培育,未來必須補上道路幾何的真空!(轉載自陳椒華臉書)

政治的本質應該是科學與專業 不是意識型態

■工程師看政治 我常常覺得,政治跟宗教很像,無論是從經營者的角度往下看,或者從追隨著的角度往上看,很多邏輯/行為都高度相似,以下舉個身邊的例子。大四的時候,我跟同學們都在準備考研究所,其中有一位是基督徒,放榜後,幾家歡樂幾家愁,他正好沒有考上,面對這種挫敗,可能會懷疑起自己的信仰,因為這表示平時的禱告沒有得到回應,自己的努力也不被神認可,或許會脫離宗教也說不一定。理性思維是如此,但實際卻正好相反,他的信仰不但沒有減弱,反而變得跟比以前更堅定,在落榜之後,他更常禱告、上教會,甚至更努力傳教佈道,想把朋友也一起拉進教會。他的想法,並不是神對他視而不見,而是神對他做了更好的安排,「關一扇門,但開另一扇窗」。此後,事無大小,但凡有順利的場景,都是神的功勞,若有失敗/困難的狀況,也都是神為了讓他變得更好,所施加的考驗,總之一切道路由神安排,他只需維持信念走過去就好。但在我看來,研究所沒考上,是準備不足/對手太強,落榜後變得更虔誠,是因為心理需要有個寄託,而這種需求只有投放於看不見的空間,才能產生效果。之後的工作順利,是因為他學歷/能力很好,困難並不是神給的試煉,只是自然發生的隨機程序,克服難關也不是神的幫助,完全是靠他自己的努力。但他不這樣想,他認為everything is under God’s will,該去的活動/儀式都會去,我估計donate也不會少。當時他的朋友,對被傳教一事感到十分困擾,某個程度想法也跟我差不多,約莫兩年前,在天下大亂的時候,我跟他提到蔡英文的BNT、高端、能源掏空、8400億掠奪等等倒行逆施,原以為他能理解一二,但你知道他跟我說什麼嗎?他說,他覺得蔡英文有在做事,因為他生活真的有變得比較好。雖然很不可思議,但它確實在我眼前發生。而他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他完全落在黨的資訊包圍圈當中,在每一天有限的時間裡,他只會收到歌頌黨的新聞,以及指責異議者的言論,人的判斷能力是受資訊影響,資訊錯,判斷就很難正確。而他生活變好的原因,是因為他自己非常努力,為了得到更好的工作,用幾個月的時間準備面談,大學原文書找回來一頁頁的K,一連過了6~7道面試關卡,用去八個月的時間,才終於脫穎而出,跟蔡英文完全無關。就連外商的投資,都不能說是蔡的功勞,而是台灣工程師CP值太高,略施小惠,則工作無怨無悔,我如果是外商,當然也要來台找人。這兩位在不同的時間,卻出現類似的思維,一個把榮耀歸於虛無,另一個把功勞歸於政治詐騙,不為什麼,只是因為政治跟宗教的經營方式基本相同,只要身在其中,思緒很自然就會被帶走。另一方面,對政治/宗教經營者而言,只要將信眾的生活包圍住,確保資訊都是由他提供,透過不斷不斷的販賣希望+歌頌,信徒自然就會把榮耀歸給上層,把責任推給自己,不用明說,只需要引導就行。最重要的是,時間一到,不管是要投票還是捐款,每一筆都不會跑掉。以宗教來說,雖然我不相信,但並不反對,畢竟它讓信徒心靈富足,安居樂業,也對社會有回饋,只要不像韓國邪教那樣,對國家也無害。可是,當政治也變成宗教,群眾的盲目崇拜某人某黨,後果就非同小可,國家管理層全面崩壞,要錢沒錢,要電沒電,經濟傷害以兆元計,時間力氣都浪費在認知作戰,甚至還能讓謊言變成真理。政治的本質應該是科學與專業,不是意識型態,看政治的角度要唯物,不要讓政治變成宗教,無論如何都不要無條件支持某人某黨。唯有選民觀念健康,政治才有機會改變。(轉載自工程師看政治臉書)

兩岸需進一步交流

■ 映丞 近年來,兩岸關係因複雜的政治因素和種種挑戰而日益緊張。然而,最近大陸師生團來台參訪的事件,或許能夠成為兩岸關係中的一絲曙光,提醒我們兩岸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仍然至為重要。回顧過去,在馬英九執政時期,他主張「九二共識」,恢復了兩岸的協商溝通,並簽訂了23項協議,這對於兩岸商業和文化交流帶來了深遠影響。台商投資在大陸獲得法律保障,促進了台灣製造業的發展,同時也支持了大陸的經貿發展。當時陸客來台觀光消費熱潮,也使得兩岸人民更加了解彼此,增進了相互的感情。然而,時至今日,兩岸關係陷入了冰點,人員交流幾乎中斷,台海情勢緊張。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大陸師生團來台參訪的過程中非常低調,媒體報導也相對有限,或許這是出於當前敏感的兩岸局勢考量,但這也顯示了交流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在過去,台灣的友善與熱情對大陸遊客來說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由於一些內部政治矛盾和族群對立的加劇,部分台灣民眾對大陸表現出不友好的態度,甚至仇視。這樣的情況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大陸人民對台灣的看法,可能加深兩岸之間的隔閡。我們必須意識到,兩岸交流不僅僅是經濟利益,更涉及到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透過交流,兩岸人民可以更加客觀地了解對方,認識彼此的文化差異和共通之處,進而建立和平共處的基礎。當台灣人對待大陸遊客友善有禮,大陸人對待台灣師生團友好接納,相信必能重建互信。我們呼籲兩岸政府和各界人士,積極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提供更多便利條件,讓兩岸人民能夠更加頻繁地互訪,加深交流。這不僅有助於增進兩岸人民的情感連結,也有利於共同發展繁榮。面對世局紛亂,兩岸關係的惡化,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每一次交流的機會。期待兩岸能夠攜手合作,共同促進和平穩定,讓兩岸關係在未來能夠迎來更加美好的發展。只有通過相互了解、尊重與包容,才能真正實現和平與繁榮的兩岸共贏。觀察執政黨阻止兩岸交流的目的應有如下因素:在政治中,兩岸交流受到執政黨阻止或限制的情況可能有多種不同的目的和動機。政治立場:執政黨可能持有強硬的政治立場,認為兩岸應該保持距離或斷絕交流,以維護所謂的「台灣主體性」或國家主權。這樣的政策可能是出於對中國政府的不信任,或出於對於兩岸統一問題的立場差異。選舉策略:有時候,執政黨可能會利用兩岸議題作為政治籌碼,尤其在選舉時期,以凸顯自己在對中國政策上的堅定態度,吸引選民支持。內部壓力:在一些情況下,執政黨面臨來自內部的壓力,特別是來自強烈主張台灣獨立的派別,可能會要求政府限制或阻止兩岸交流,以彰顯其對台灣主體性的堅持。國際壓力:某些國際因素可能也會影響執政黨的兩岸政策,例如來自重要盟友的要求,或是對於兩岸交流可能引起地區不穩定的擔憂,這可能導致政府限制或停止兩岸交流。軍事安全:在軍事威脅增加的情況下,執政黨可能會限制兩岸交流,以保障台灣的國家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兩岸交流受到執政黨阻止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通常是政治、經濟、社會等多重因素的結合。這些政策和決策對於兩岸關係和台灣內部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制定和執行相關政策時,需要深思熟慮,平衡各方利益,並確保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進一步促進兩岸和平交流確實是實現兩岸和平的基礎。兩岸和平交流不僅可以增進相互了解、信任和友好,還能減少誤解、化解矛盾,為解決兩岸間的爭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通過交流,兩岸人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這將有助於打破刻板印象和誤解,增進對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和平交流可以促進兩岸之間的互信。透過直接的對話和接觸,可以減少誤解和猜疑,增加雙方對彼此承諾和誠意的信心。當兩岸關係出現爭端時,有著積極交流的基礎,雙方更容易進行溝通和協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平交流有助於降低敵對情緒,增加解決爭端的可能性。兩岸關係緊張時,和平交流可以成為緩解局勢的管道。透過交流,雙方可以尋求合作機會,共同解決難題,減少對立和衝突的風險。和平交流有助於促進兩岸的經濟合作和共同發展。兩岸在經濟上有著高度互補性,透過交流可以開展更多的合作項目,實現共同繁榮。兩岸和平交流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橋樑,它不僅能夠改善兩岸關係,還有助於促進地區的穩定與發展。政治領導人應該著重於締造良好的氛圍,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推動兩岸人民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從而實現和平與繁榮的共贏局面。

政黨輪替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 鍾沛君 政黨輪替,是大家的期待,但它是手段,不是目的。「台灣人要過更好的日子」才是!百姓值得安全的環境,清明的政治,活絡的經濟發展,優化的生活品質,但是現在的民進黨已經執政八年,不但沒有做到,還每下愈況。換一個黨來做看看,只是實踐目標的一種手段。於是乎本黨,或是任何在野黨,真正負責任的主張,不是只喊「政黨輪替」,只喊「下架民進黨」,而是不斷提出更好的候選人,更好的政見政策,然後不斷論述,說服選民我們做得到!然後,當選民願意投票給本黨,就會實現政黨輪替。所以我反對所謂「政黨輪替大聯盟」,至少四個窒礙難行:一、本黨作為最大在野黨(以席次論),如今民調不利,應該是全黨一起修復改進,而不是乾脆放棄治療,眼看著民眾黨這班車揚長而去,就想著不如搭個便車。二、民調不該是評價候選人與政黨的唯一指標,且民調時有高低起伏,如果誰在某個時間點民調高就支持誰,去年台北市長選戰,萬安在初期一度落居第三,當時就該退選?三、民眾黨有其主體性,柯文哲主席的選戰打得按部就班,數月前當他民調仍居第三,本黨開口閉口要「整合」人家。如今本黨落居第三,竟然還用同一套「政黨輪替」的話術「情緒勒索」?同樣不合理,甚至更加蒼白無力。四、本黨的政策理念,與民眾黨未必一致,如何整合?是白紙黑字的逐條逐項協商?抑或是誰民調高當正的,就贏者全拿?雙方支持者能接受嗎?如今輿論對侯友宜市長的選戰有諸多批評,民調也不理想,這都是事實,但我也看在眼裡,侯市長與團隊,黨中央與智庫都在努力改進。我們做為黨籍民代,順風時靠著「母雞帶小雞」,不順時,小雞也該扛著母雞,這才是一個黨,對得起支持者的樣貌。再退萬步言,就算要整合,要棄保,要不是候選人登高一呼,再不然就是支持者自由意志,我們身在國民黨這艘船上,就算船身漆的是「鐵達尼號」,黨公職民代,就是船員,救生艇不是給我們搭的。(轉載自鍾沛君臉書)

台灣需要軍演嗎?

■理應 近日漢光演習期間發生的軍事意外再次引發社會對於台灣是否需要軍演的討論。基隆陸軍六軍團第三支部祥豐營區24日發生彈藥爆炸意外,官兵在進行搬運120迫砲彈藥時,因不明原因發生爆炸,造成7士兵輕傷,2士官重傷。漢光演習39年間發生過14起意外,蔡英文任內就發生了7起面對這些意外事件,我們不能否認軍演對於提升軍事實力和應對潛在威脅的重要性,但同時也需要正視軍演所帶來的風險和挑戰。軍演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對於台灣這樣面臨區域安全挑戰。透過軍演,我們可以強化軍隊的戰鬥力和應變能力,以保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軍演也有助於加強與盟友的合作,提升國際地位,並向潛在敵人顯示我們的堅定態度。然而,軍演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風險。漢光演習39年間發生多起意外事件,令人不得不思考軍演的執行是否過於草率或忽視安全考量。這些事件嚴重影響了官兵的安全和生命,也對台灣軍事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在進行軍演時,政府和軍方必須更加謹慎和嚴謹,確保安全措施到位,減少意外發生的可能性。此外,軍演也可能引發區域緊張局勢。台海形勢本就複雜敏感,軍演可能會被視為挑釁行為,導致對岸的反應和回應。因此,政府在進行軍演時應該要有適當的外交配合,以免軍演引發更大的區域動盪。台灣需要軍演,但更需要謹慎評估和審視軍演的執行方式和安全措施。政府應該持續強化軍隊的訓練和應變能力,並加強安全管理,以確保官兵的安全。同時,在推進軍演的同時,政府也應該積極尋求和平解決區域爭端的途徑,透過對話和合作,降低區域緊張局勢,為和平穩定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軍演是台灣安全的重要一環,但它不應是唯一的手段。政府應該綜合考慮各方因素,適時調整軍演策略,並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方式來維護安全和區域穩定。只有在謹慎評估的基礎上,軍演才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並為台灣的和平發展和安全保障做出實質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