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五倍券」再也騙不了人?
■ 資深媒體人 逆風的烏鴉 再來談談蘇貞昌的五倍券。從消費券、三倍券談起,就知道這次為什麼「五倍券」再也騙不了人。和消費券不同,時至今日,我都沒看到三倍券有非常清楚的官方報告評估它的經濟效益。官方的說法,是說委託台綜院等「智庫」做了評估。除了「智庫」,還有中研院也做了評估。從這幾個數字看,光是官方評估的數據,就差了超過4倍;如果加上中研院的數字,最低到最高之間,差距甚至超過6倍。於是這也就增加了大家「各說各話」的空間。行政院拿最好的0.53個百分點這個數字來說,但到底哪個數字的說服力比較大?根本就無從說起。然後看看消費券的數字。當時證券業者的評估算是最樂觀的,甚至達到1個百分點的經濟成長率。至於官方數據,最低則是0.28個百分點。純粹從官方自己的數字比較,差距只有3成5左右;拿來和最樂觀的數字比,也差不到4倍。而且,這還是被大家普遍說「失敗」的政策。我認為最荒謬的,是關於「民間參與」的說法,這也是行政院之前堅持要民眾先交一千元的主要理由,冬近律師也是用相同的說法。他們認為,因為是交了錢才能領券,所以會讓民眾更珍惜、更有參與感,所以領了更會使用,才能促進消費。但是拿來和消費券比,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馬政府的消費券並沒有「民眾花一千元」的機制,但計算下來領用比例是98.9%,但設了交一千元機制後,三倍券的領用比例卻只有98.35%。雖然差距有限,但終究是「消費券高於三倍券」。可以說,民進黨自作聰明,把數字做得很漂亮,但反而讓大家很難相信;從領用比例看起來,也不具備一定要交一千元的理由。只能說有些事情騙一次可以,要騙第二次就難了。(轉載自逆風的烏鴉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