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點短評

台灣精神是拼戰不懈 站在場上就是英雄

■鴻海創辦人 郭台銘 昨(7月27)日,我看了莊智淵的比賽,智淵以4:3落敗,止步16強,但整場比賽你來我往,對手贏得很不容易。40歲打奧運有多難?在對手有身材優勢的壓制下,智淵沒讓對手佔得任何便宜,力戰七局。我與莊智淵結緣是在2013年,當時經人推薦希望我能協助智淵作育英才,推廣桌球。莊智淵和他的母親還曾向人表示:「有企業能投入桌球,不限於他的球館,他都覺得很好,自己能負擔的,就還是自己來沒關係。」原來早在2008年莊智淵就已經將他所有積蓄加上借貸拿來興建「智淵桌球館」,為了能培育下一代的優秀選手。由此可知莊智淵為公不私的人格特質。後來鴻海公司除了捐贈了一批場館設備,也從2013年起支持智淵「青年選手十年計劃」,每年約六百萬的經費共計10年,都投入在培育下一代的年輕選手。莊智淵是個坦言敢言,有為有守,有情有義之人,五度爭戰奧運,20年的時間,他兢兢業業的揮拍拼戰每一場比賽,拼戰每一分鐘,我相信莊智淵帶給大家的,不只有競技場上的獎牌,而是努力不懈,拼搏到底的精神典範。(轉載自郭台銘臉書)

戴資穎輸在「不能輸」

■ 映丞 (圖/翻攝自戴資穎臉書) 8月1日東奧羽球女單決賽,由中華台北隊戴資穎對上中國隊的陳雨菲,爭取本屆東奧金牌。目前積分排名世界第一的戴資穎背負著全民的希望,期待在奧運羽球項目中能添金牌。從初賽到八強一路過關斬將,直到八強賽遇到泰國勁敵依瑟儂,戴資穎生涯對泰國死敵29戰輸14場,雙方實力在伯仲之間,如我們預期真的是一場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精采球賽。雖然戴資穎贏了這場球,但是在本場的比賽中已經暴露出戴資穎求好心切的企圖,一些專家就看出,戴資穎的球路是以刁鑽出名,也不是屬於強攻爆發型的選手,動作雖然細膩,但是也因為吊球過於要求完美,如果臨場狀況不佳就會經常出現自殺式的失誤。在四強賽中的對手是世界排名第7的印度好手辛度,戴資穎過去與辛度交手18次,握有13勝5負優勢,以及近3次交手全勝。辛度是個高挑型的選手,強勁的殺球威力,很難招架,但戴資穎利運用對手身材的靈活度較弱的缺點,頻頻得分擊敗辛度,進入金牌戰,但是戴資穎的失誤還是過多,值得擔心。在金牌戰中運到中國的陳雨菲,陳雨菲是目前世界積分排名僅次於戴資穎的第二號選手,所以賽前大家都認為戴資穎這場球應該不好打。在第一局中果然陳雨菲把握住戴資穎求好心切的心理,頻頻製造進攻的機會給戴資穎攻擊,戴資穎卻連續在右邊底線出線失誤,連最拿手的網前放短球都有失誤多次。如果沒有這些失誤,那麼第一局的勝負還很難料,第二局就不會打得那麼辛苦。第三局的決勝局,雙方果然出現激戰,但是這個日子不屬於戴資穎,很多出線、掛網的球接連出現,陳雨菲果然非等閒之輩,在戴資穎出現不穩定時,適時地掌握住得分的機會,終於摘下本屆金牌。一個選手的臨場表現,才是比賽勝負的核心。平時大家的訓練跟技術,都是具備高水準的,但是戴資穎背負著奪金以及非勝不可的壓力。戴資穎展現的拚勁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令人敬佩,但這場比賽的壓力太大,加上今晚球運不是太好,反而對手錶現穩定,導致功敗垂成,十分可惜。雖然沒能奪得奧運金牌,但是也創下中華台北隊在羽球項目中最佳的成績,同樣可喜可賀。

【如視我聞】媒體過分吹捧 造成選手壓力

■ 本刊特約體育評論 馮欣儀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中華台北奧運代表團在本次東奧會中已經拿下10面獎牌,是台灣自參加奧運會以來最好的成績,但是我們卻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台灣媒體過分誇大的宣傳吹噓,甚至挖出選手個人隱私。沒錯,大家對這些運動健兒優異的表現值得鼓勵,但是這些媒體的亂象,似乎已造成選手的困擾。勝敗乃兵家常事,哪一位運動選手不想站上領獎台、哪一位選手不想將畢生努力的心血在運動最高的殿堂好好表現。那瞬間就如剎那間的永恆,成功,則名揚世界,落敗,則收拾好行囊,下次再來,也許多年的磨練,永遠就如石沉海底。這段時間台灣媒體幾乎以24小時的報導來轟炸選手,不管賽前賽後,幾乎讓選手壓得喘不過氣來,雖然報導可以為選手造勢,但是對於需耐住壓力的選手,幾乎影響了比賽成績。舉例來說,游泳蝶式的選手王冠閎無緣晉級就是一個例子。被冠上「台灣蝶王」的王冠閎在賽前被大家一致看好是奪牌的熱門,但是200公尺被淘汰後,原本在100公尺信心滿滿,但在媒體的宣傳壓力下,臨場表現不如預期,連自己平常的水準都沒有達到。這絕對不能怪罪選手,因為運動的經驗是靠累計的,只有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磨練,才能孕育出一個成功的運動家。另一個是桌球好手林昀儒,以19歲的年紀跟世界排名第一的大陸選手樊振東,纏鬥七局,以些微的比數敗北,這場比賽震驚桌壇,桌壇的明日之星儼然而成。自此,台灣媒體轟炸式的報導,政論節目也用接力式般的無縫接軌的報導。包括如何訓練、到哪裡訓練、經費哪裡來、是否有大陸的教練培訓等等,已經造成選手的另一層壓力,甚至連林父都出來表態,謝謝大家的關心。大家別忘了,林昀儒的賽程尚未結束,仍有一場重要戰役必須面對,無論是否奪牌,都替台灣寫下桌球的項目歷史,能奪牌最好,若不能奪牌也是台灣極大的光榮。為甚麼媒體在賽程尚未結束前要如此高調宣傳,反造成選手的另一巨大的壓力。一個選手的養成是要累積不同教練及各種不同球風的指導跟磨練,再加上各地不同的爭戰經驗,才能淬鍊出一個經得起挑戰的選手。當今中國是領軍桌壇的國家,教練、選手人才被輩出,不管男女都囊括世界排名的頂端。訓練制度的嚴謹世界有名,林昀儒到大陸移地訓練,這是很正常的事,卻被渲然成大陸培訓出來的,含每個月花高額的教練費聘大陸教練指導,也都一一的攤在陽光下。成敗或得獎與否很重要,但在賽事未結束前就蓋棺論定,對選手來說是極大的壓力,媒體已超越了應有的立場跟職責。低調的報導才是媒體應有的責任,不是吹捧、誇大。最終林昀儒敗在德國老將奧恰洛夫的手下,無緣取得獎牌,但以一個19歲的選手能夠創造如此的佳績,已經難能可貴,但是選手的臨場發揮跟心理素質,都非常重要,外來的壓力更不可忽視,選手頂著非奪牌不可的壓力參賽這是無法估算的。我們都期待選手奪牌,但賽前過於吹捧、造神,讓選手無端的承擔壓力,這是毋須的,適可而止的造勢是動力,過了,那就未必有效果了。

加碼「五倍券」,能否振興產業?

■ 理應 (圖/總統府提供) 台灣自7月27日疫情警戒降至二級,隨之而來有多項鬆綁措施,期望讓人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但這波疫情來的又快又猛,危及的可不只有人民的生命安全,在疫情下撐不住倒閉的商家、被迫放無薪假、失業、甚至找不到工作的人不在少數。疫情趨緩,疫苗施打逐步穩定,政府該思考如何挽救岌岌可危的經濟頹勢。行政院主計總處6日公佈最新失業率統計,5月臺灣本土疫情爆發後,失業率驟升至4.11%,創下7年半新高,失業人數達到48.9萬人,較4月增加5.4萬人,低工時就業人數(每週工時低於35小時)更高達79.2萬人,比4月暴增60.3萬人;勞動部26日也公佈最新減班休息(無薪假)統計,景氣影響目前全台共計3679家事業單位、多達4萬4973人被迫放無薪假,主要仍以內需型產業如住宿、餐飲業最受衝擊。去年台灣在疫情趨緩時就曾發過「振興三倍券」,今年政府又將以何種方式來活絡市場經濟?7月19日相關單位宣佈,政府正在規劃振興方案,7月26日相關單位依然表示正在研議發放振興券。7天過去了,相關單位卻沒有進展,連民進黨立委何志偉都看不下去,認為跳針式「正在研議」的說法只是在4萬多名無薪假勞工傷口上灑鹽,幾乎是淩遲受疫情影響的勞工,相當不厚道。在此之前,一直主張紓困普發現金的國民黨,還是認為振興也應該直接普發現金最實際。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認為,普發現金是快速方便有效、成本低、效益高,且經過國際實證後的政策,減少因數位落差或其他背景環境不同造成紓困孤兒。但政府官員表示,「發現金」並不在規劃之中,因振興政策不同於紓困,若發現金擔心民眾會把錢存起來,導致無法真正達到活絡經濟的目的。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22日指出,此次紓困特別預算匡列總金額8400億,執行至今還剩下1600億,去年發行三倍券使用率高達99%,帶來千億以上的經濟效益,國發會已在做關於振興的意見蒐集,考量除了振興,仍有防疫與紓困的任務,不會將1600億全數拿來發放振興券,但原則上不會低於三倍券的「3倍效益」。政院強調一切都還在討論中,但有消息傳出今年將比照去年三倍券的模式,改成「5倍」的振興,何志偉也提出「六倍券」構想,主張應讓民眾用2000元現金換1.2萬元振興券,照顧勞工也照顧內需業者。台灣疫苗緩不濟急的政策已招惹一片罵名,在疫後經濟復甦的關鍵時期,執政黨該怎麼做才能真正給予民眾實質幫助?振興政策能不能及時挹注民眾的需求?姍姍來遲的疫苗讓台灣痛失多少寶貴性命,希望執政黨這次不要再等到更多勞工的生活被逼入絕境才會記取教訓。

【社論】沒有伯樂 哪有賽場上的千里馬

(圖/體育署提供) 本次東奧雖然只開賽四天,但我們已取得了台灣參賽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很多項目雖然沒能奪牌,但成績卻是跨越式的成長,真的是振奮人心。在奧運這個運動界最高的殿堂,有哪個運動員不想奪牌、取得好成績,但是一個運動員的發掘才是真正成功偉大的開始。依照台灣以往的經驗,台灣的運動員多半是屬於天才型的,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是由於台灣沒有一套嚴謹運動員遴選制度,往往會流失人才,或在培訓的過程中被迫轉到其他項目,甚至中途放棄運動員生涯的也不在少數。本次的舉重金牌郭婞淳就是很好的例子。原本他是田徑場上的選手,因田徑場上的失誤而挫敗灰心,教練無心一句話問他要不要練舉重而轉換跑道,卻造就一代的舉重女神。據教練表示,對於改變運動項目沒有經過科學數據的分析,只因一時的意念。其實很多運動員只要有運動潛能與天賦的本能,確實可以在很多項目中有傑出的表現,但是卻不一定能在最專長的項目中發揮。以澳洲為例,學生在自一年級開始,每學期都由教育主管單位安排不同的體育項目學習,包括游泳、田徑、球類等等,即使你不一定能成為運動選手,但是也可以在每學期的學習中對體育培養出興趣。另外透過校際間的比賽,相互切磋,在各項目學習的同時,有教練群在旁觀察看各項目是否有表現突出的選手,再重重篩選,直到水準能達到要求,並用科學的儀器加以數據分析,再加上身心調適輔導,不適者就淘汰或調整項目,最後再遴選為項目選手,一般都要6-12年,才能培養出一個選手。台灣很幸運,在基礎的體育與運動項目訓練中,都沒辦法落實基礎訓練,但卻出了很多位世界級的運動明星,但這非長久之計,台灣必須制定出一套兼具科學基礎與醫學基礎的運動培訓制度,還有在基礎選才的部分,一定要有多方考慮,多方條件篩選,公開、透明的選出優秀的人才。若無伯樂,顯現不出千里馬的實力,但伯樂已非當時的伯樂。只有真正的實力展現,才有今日的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