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缺電缺水嗎? 還是政府缺決心?
■ 映成 (圖/台電官網) 有次筆者在看一篇文章,文中提到日本對台灣的都市計劃,包括交通、戶政、公共建設(含水、電、能源等)、教育等等的計畫,在那一個年代,日本對殖民地台灣的基礎建設以50年為一個週期,做出規劃,這個政策對台灣的基礎建設影響甚鉅。在執政黨強力主張廢核與降低燃煤發電所產生的空污影響,在某個方面是用綠色的能源提升發電比例,其中風力、水力、太陽能的發電勢必提升。其中水力發電是最經濟與最有效率的選項。舉例來說:去年就有專家警告,台灣是多雨的地區,但其來源很大的比例是靠颱風帶來的雨水,但去年都沒有颱風登陸,其外圍帶來的雨水也影響不大,因此,今年台灣會缺水,早在預料當中。但這些警告卻得不到相關單位的重視,直到今年缺水現象的浮出,有關單位反而對民生用水用電的限制,造成民怨四起,難道執政黨對上述的問題都不用預先評估其影響及造成的後果嗎?513這個日子對台灣來講,是一個警訊,實際上我們所面對的是一連串的考驗,現在的執政者對於「風險的控管」的敏銳度確實過低了,5天中連續兩次的大停電,就現出了原形。難道台灣執政者的執政方式是以「掩耳盜鈴」的方式,忽悠一下民眾就可以過關嗎?台灣的供電是一個員工操作不當就可造成全台停電的嗎? 難道沒有一個短期、中期、長期的應對政策,能解決問題嗎?109年台電系統發電量為2,389.3億度,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80.2%,包括燃煤36.4%、燃油1.3%、燃氣40.8%、汽電共生1.7%(不含垃圾及沼氣)等,再生能源占比為5.8%(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抽蓄水力1.3%,核能為12.7%。這樣的結構應如何調整,至今仍提不出具體的方案。台電應變能力不足,未能在第一時間就通知用電大戶配合降載,致使夜間時水力備援已用罄,導致民生用戶發生分區限電情況,凸顯台電反應速度有所缺失,難道政府與相關部會的監督可以說毫無關係嗎?經濟部長王美花指出: 現在台灣氣候熱得愈來愈早,加上景氣非常好,未來對用電量的增加要更早準備;台電的歲修安排已經比去年提早,將來要因應用電需求,做更好的因應。具體來說,例如加強彌補光電的高低落差、以及加快儲能設備的腳步。為了穩定供電,相對要增加更多機組,讓供應更穩固,需要增加燃氣機組和再生能源。因此,台灣缺電的原因我們是否可歸咎於:一、氣候異常 二、水情不佳 三、台灣景氣好 四、大型機組歲修。聽到這樣的理由真的讓人民感到心寒。好像一切缺電都是不可控的原因,都是被動的理由,政府不用預先做好防備,或者超前部屬以解決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