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點短評

【如視我聞】賴清德承認選情遭受重創 對民進黨是「逆風」還是「轉機」?

■ 理應 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在宣佈角逐2024年大位後,長期以來一直領先其他競爭對手的支持度。然而,在6月份民進黨內部相繼爆發性騷擾醜聞後,他的選情和立委徵召計畫遭受重創。針對此情況,賴清德在最近接受訪問時坦承,民進黨視目前的「逆風」局勢為警訊,但同時也認為這是一件好事。賴清德在6月18日接受媒體聯訪時,談到了他的支持度被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反超的情況。他坦言,民進黨確實陷入了一個較為逆風的局面,但他同時強調,黨內一定會以嚴肅且高標準的態度處理每一起事件,並希望社會能夠重新給予諒解和支持,以便贏得最終的勝利。據《鏡週刊》報導,賴清德在民進黨內部爆發性騷擾醜聞後,採取了相當高標準和果斷的處理方式,成功避免了支援度進一步下滑。然而,對於賴清德本人來說,儘管自他兩個月前宣佈參選以來,綠營的基本支持者一直堅定不移,但他卻一直未能贏得中間選民和年輕選民的支援,這使得他的支援度難以突破35%的大關。接近賴清德的消息人士透露,賴清德和民進黨都將目前的處境視為逆風,然而,也有許多黨內人士認為這是一個轉機。原因在於民進黨在今年3月初在南投立委補選中取得勝利,重新看到明年勝選的希望。然而,不幸的是,後來黨內相繼爆發了黑金、學倫、徵召和性騷擾等議題,這給選情增添了許多變數。這樣緊張的氛圍反而有助於賴清德接受建議,調整他的步伐。面對逆境,賴清德積極採取了高標準、明快的處理方式,避免了選情的進一步惡化。然而,他也承認他仍然面臨著困難,特別是在爭取中間選民和年輕選票的支持方面。他將繼續努力,希望重新贏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這一轉機對於賴清德和民進黨來說,意味著他們需要反思和調整策略,以克服目前所面臨的挑戰。賴清德表示,他們將以嚴肅的態度處理每一起事件,並重建公眾對民進黨的信心。賴清德的選情逆境不僅對他個人而言是一個挑戰,也對民進黨的整體競選運作提出了問題。然而,黨內一些人士認為這是一個轉機,因為逆境可以激勵賴清德和黨內成員更加努力,重新連結民眾,並展示他們的決心和能力。賴清德表示將和民進黨繼續努力,堅持高標準、嚴肅處理問題,並努力贏得民眾的支持。他們相信,逆境是一個轉機,是他們重新調整和展示實力的機會。他們期待社會給予理解和支持,並為了最終的勝利而努力奮鬥。

【社論】侯友宜批賴清德:私校學費補助方案是「選前大撒幣」 蔡正元批侯友宜:如此笨拙無知可以回家睡覺不要選了

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批評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提出的私校學費補助方案是「選前大撒幣」。對此,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對侯友宜的言論表示嚴厲批評,甚至直言侯友宜的講話如此「笨拙」,建議他不要參選。侯友宜批評賴清德的私校學雜費補助方案時,質疑先前畢業的學生們仍然背負著學貸的負擔,並表示應該要提供穩定的學習環境和就業機會,讓學生能夠迅速與產業連結。然而,侯友宜的言論引起蔡正元的極度不滿。蔡正元質疑民進黨提出照顧學生的政策,而侯友宜卻強調要讓學生獲得就業機會,認為兩者之間並無關聯。蔡正元更進一步批評侯友宜的言論可能得罪私校學生,並可能導致他失去至少50萬票的選票支持。他強調侯應該主張公私立學生平等對待,以免引起公立學校學生的不滿。蔡正元憤怒地質問誰在為侯友宜設計這些政策,並對侯友宜的言論感到極度憤怒。他呼籲侯友宜如果如此無知,那就不應該參選,建議他回家睡覺。侯友宜的「大撒幣」言論和蔡正元的強烈批評引發了對於私校學生補助方案的討論,並凸顯了兩位參選人在教育政策上的不同立場。如果侯友宜在民調中的支持率低,他可以考慮以下方法來改善情況:加強政策宣傳:侯友宜可以將他的政策立場和理念更清楚地傳達給選民。透過政策解說、公開演講、社交媒體等管道,向選民溝通他的政策方向,並強調這些政策對於選民的利益和福祉的重要性。建立民眾互動平臺:與選民直接溝通對話是增加連結和理解的一個重要方式。侯友宜可以舉辦公開座談會、鄉鎮巡迴活動,聆聽選民的關切和意見,並回應他們的問題。此外,建立一個開放的網路平臺,讓選民能夠提問、回饋和參與討論,進一步促進與選民的互動。提供解決方案:侯友宜可以針對社會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以顯示他的領導能力和決斷力。這樣的舉措可以增加選民對他的信心,讓他們相信他能夠解決現有的問題,並在國家和社區中帶來積極的改變。團結支持者:侯友宜應該團結他的支持者和黨內成員,共同努力為他的選舉活動和政策宣傳奮鬥。透過組織活動、志工招募和黨內協調,建立一個積極的選舉團隊,共同向選民傳達侯友宜的價值觀和使命。改善形象和溝通技巧:除了政策,侯友宜也應注意他的形象和溝通技巧。注重形象管理、與媒體的良好關係、提升演講和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增強他在選民中的正面形象和信任度。另外陳玉珍建議,國民黨中央應當做出決斷,打破目前的僵局,也就是設定在7月23日全代會召開前,提名人的民調不能低於15%的「防磚條款」。 陳玉珍認為,侯友宜目前的支持都是國民黨的忠貞支持者,如果防磚條款一宣佈,有人就會不再支持侯友宜;如果侯友宜民調在7月23日前仍未達到15%,這些忠貞支持者就無話可談,黨中央也可以順勢進行整合。這樣的「防磚條款」在一些政黨中可能是一種機制,用來確保候選人的民意支持度達到一定的門檻。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選舉中出現明顯不受歡迎的候選人,以免影響整個政黨的選情和形象。民調數字通常被視為評估選民支持的指標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評估標準。政黨也會考慮其他因素,例如候選人的競選策略、政策主張和選舉期間的動態變化等。「換侯」是一個重大的決策,需要經過政黨內部的討論和程式。最終的決定取決於政黨領導層的判斷和決策,以及對選舉結果和政黨形象的整體評估。

【社論】正確的兩岸關係論述是侯友宜的當務之急

侯友宜的民調近期有所下滑,據《美麗島電子報》於上月29日公佈的民調中,侯友宜的支持度僅有26.2%,位居第二。據交叉分析發現,侯的支持度急挫了14.7%。有評論指出,侯友宜仍然採用著新北市選戰時的打法來應對2024大選。然而,他在全國範圍內的支持度明顯落後,這意味著他需要積極尋找議題、展開造勢活動。不能僅僅依靠新北市的政績來應對全國性選舉,其他縣市的選民對他可能尚未產生太多共鳴。在侯友宜擔任新北市長期間,他的兩岸政策一直受到關注。兩岸關係是一個極為複雜且敏感的議題,涉及到政治、經濟、安全和國家主權等多個層面。每位政治家在處理兩岸議題時都擁有自己的立場和策略。然而,具體情況需要更全面的民意調查和深入分析才能得出確切的結論。侯友宜在民調中的下滑可能反映了公眾對他的支持度有所降低,這也提醒了政治家們在兩岸議題上需要更加謹慎和周全的處理。郭正亮在《下班瀚你聊》中表示,侯友宜就是還在用新北市選戰的打法來應對2024大選,在全面落後的情況下就是要積極找議題、造勢,別以為用新北政績能打全國大選,其他縣市的民眾一點感覺也沒有。就侯友宜而言,他的兩岸政策一直以維持現狀和促進交流合作為主軸。他主張以和平穩定的方式處理兩岸關係,強調台灣的經濟發展和民眾的福祉。他支持兩岸間的交流合作,包括推動經濟交流、文化交流和人民往來等,以增進台灣與大陸的互動。在兩岸政策上,侯友宜也強調重視台灣的民意和民主程序,主張透過台灣內部的討論和共識來處理兩岸議題,並且強調台灣的主權和民主價值。然而,兩岸關係是一個動態的議題,受到國際情勢和各方利益的影響。不同的政治家和政黨可能在兩岸政策上有不同的立場和主張,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情勢的變化,政策也可能會有所調整。侯友宜的兩岸政策立場可能會成為民進黨攻擊的對象之一,尤其是在選舉期間或政治辯論中。在台灣政治中,兩岸議題一直是具有爭議性和敏感性的議題,不同政黨和政治人物對於兩岸關係有不同的立場和主張。民進黨作為執政黨,通常傾向於強調台灣的主權和民主價值,並強調對於中國大陸的警戒。他們可能會利用侯友宜的兩岸政策立場來質疑其對於台灣主權和民主價值的堅守,或者指責其在兩岸議題上的模糊或不明確態度。在台灣選舉競爭中,攻擊對手的政策立場是常見的策略之一。民進黨可能會利用侯友宜的兩岸政策立場來試圖削弱他的支持度,尤其是在與民進黨候選人對壘的情況下。然而,政治攻擊和選舉策略往往具有主觀性和臨時性,並且受到選舉環境和候選人形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無論如何,最終選民會根據候選人的整體表現和政策立場做出選擇,而不僅僅是基於攻擊宣傳。侯友宜的兩岸論述在過去有些許模糊不明確的情況。然而,他的兩岸政策觀點可能隨著時間和政治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調整和明確化。一般來說,對於台灣的政治人物來說,兩岸議題是非常複雜和敏感的。不同的立場和主張可能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政黨立場、選民需求、國際情勢和兩岸關係的發展等等。因此,對於侯友宜的兩岸論述,我們需要參考他過去的言行和政策表述,以及他在特定時刻對於兩岸議題的回應。同時,也要關注他對於台灣主權、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等其他重要議題的立場。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政治人物的立場和論述往往會根據時機和情勢的變化而調整。隨著2024大選的臨近,侯友宜有可能進一步明確和具體化他的兩岸論述,以符合選民的期待和政治情勢的需求。最後,我們也要認識到兩岸議題的複雜性和多變性,不同人對於兩岸關係有不同的看法和期望。在民主社會中,尊重不同意見的存在和多元性是重要的價值觀。因此,我們鼓勵進一步的對話和辯論,以促進理解和共識的形成。

【就事論世】拜登取消訪問澳洲是何因?

■ 吳鈺蓉 美國總統拜登原定於本月底訪問澳洲,與澳洲總理莫里森和英國首相強森舉行三方會談,討論印太地區的安全和合作議題。然而,拜登突然宣布取消了這次訪問,引發了外界的猜測和關注。拜登取消訪問澳洲的原因是什麼呢?有幾種可能的解釋。一種是拜登想要專注於國內的政治和經濟問題,特別是在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面臨的國際壓力和國內批評。拜登可能認為,此時出訪澳洲,會讓他在國內的形象受損,也會分散他處理國內事務的精力。另一種是拜登想要避免與中國發生更多的摩擦和衝突。美國、英國和澳洲最近宣布了一項名為AUKUS的新安全協議,將共同開發和部署核動力潛艇,以增強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這一協議引起了中國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對中國的威脅和挑釁。拜登可能不想在這個敏感時期,親自出席三方會談,以免加劇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還有一種是拜登想要表達對澳洲的不滿和不信任。據報道,美國在AUKUS協議的談判過程中,並沒有事先告知法國,導致法國感到受到背叛和冒犯。法國原本與澳洲有一項價值900億美元的常規潛艇合約,但被AUKUS協議所取代。法國隨即召回了駐美國和駐澳洲的大使,並指責美國和澳洲缺乏誠信和尊重。拜登可能想要向法國示好,並向澳洲施壓,要求其對法國做出補償和道歉。以上三種解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拜登取消訪問澳洲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一種綜合考量,也可能是一種臨時決定。無論如何,這一舉動都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和聲譽造成了影響,也對美國與盟友之間的關係帶來了挑戰。自從拜登上任以來,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雙方在貿易、人權、台灣、南海等議題上存在著嚴重的分歧,並且不斷地互相指責和制裁。那麼,拜登是否真的想要降低與中國的衝突,還是只是為了避免戰爭而做出一些表面的姿態呢?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因為拜登的政策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在積極的一面,拜登表示願意與中國合作,尤其是在氣候變化、防疫、核不擴散等全球性的挑戰上。他也呼籲美國和中國要避免對抗和冷戰,並且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在消極的一面,拜登沒有放棄對中國施加壓力,而是採取了更加多邊和同盟主義的方式。他希望通過加強與歐洲、日本、印度等國家的合作,來形成一個對抗中國的聯盟。他也沒有撤銷特朗普時期對中國的貿易關稅和科技限制,而是要求中國改善人權狀況和市場開放程度。因此,可以說拜登既想降低與中國的衝突,也想維持對中國的競爭。他試圖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但這個平衡點並不容易維持。如果中國不願意讓步或者採取挑釁行動,拜登可能會被迫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如果美國過於強硬或者干涉中國的內政,中國可能會採取報復措施。在這種情況下,美中關係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甚至引發危機或衝突。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地說拜登是否想降低與中國的衝突,而是要看他如何處理美中關係中的各種複雜因素。我們也不能指望拜登能夠完全解決美中關係的問題,而是要看雙方是否能夠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對話的機制。只有這樣,美中關係才有可能走向穩定和合作。

【2024前哨戰】郭台銘是否信守承諾 支持侯友宜勝選值得關注

■ 本刊特別報導 國民黨徵召大戲,繞了一圈還是侯友宜,耍了郭台銘,挺郭派的議員、南投縣議會議長何勝豐開第一槍,以保持「行政中立」為由宣佈退出國民黨,但外界解讀是以行動表達對於黨中央的徵召決定不滿,國民黨要如何與郭整合?郭台銘後續又將扮演什麼角色?全民拭目以待。藍綠白2024參選人底定,民進黨由賴清德出戰,國民黨徵召侯友宜參選,台灣民眾黨則提名柯文哲參戰,正式形成三角督局面。郭台銘這回用盡全力,把初選當大選在拚,把經營企業的不放棄精神用在選舉,先前在全臺北中南舉辦4場「為台為民、郭台銘」大型造勢晚會奮力一搏,即便如此,最終仍未能取得藍營2024選戰門票,又遭國民黨利用。但據傳,國民黨內部早已掌握柯文哲欲拉攏郭台銘,裂解藍營,因此朱立倫不僅破格將不具黨員身份的郭納入初選,侯友宜更為了安撫郭董,在獲徵召前親向郭致意,如此禮遇讓郭難以回應柯的召喚。郭台銘透過臉書發文承認爭取徵召失敗,恭喜侯友宜勝出,並強調將信守承諾會盡最大努力支持侯勝選,成了推進泛藍團結整合的一大步。但從郭台銘臉書發文中的最後一段,「台銘仍會繼續不畏困難、不求私利挺身而出,為人民幸福而戰、為和平而戰,永不罷休」,似乎為未來埋下伏筆。而侯友宜不費吹灰之力拿到這場選戰門票,還有兩個難關要過,第一關是未來一個月民調一定要拉到30%,表示他跟民進黨是兩大黨;第二關則是到10月選前登記,一定要拉到35%,這樣才有跟柯文哲談的底氣,跟執行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