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望鏡

【就事論世】談談「憲法訴訟法」的幾個修正關注點

■ 理應 新修訂的「憲法訴訟法」即將於明年1月4日施行,司法院指出,憲法訴訟新制實施後,現有大法官釋憲制度將全面「司法化」,引進「裁判憲法審查」制度,由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憲法訴訟案件,並以裁判方式宣告審理結果。「審查客體」從現行的法規範(法令)憲法審查,擴及於法院確定終局裁判的憲法審查,大法官的憲法審查,與終審法院掌理審級救濟的訴訟權保障,各有其制度功能。這標記法院如果判決違反憲法,依照目前的制度是無藥可救,也無力救濟,但裁判憲法審查制度,可讓大法官審查一般法院的判決是否違憲,增加救濟保障。司法院長許宗力表示大法官裁判憲法審查法律依據的必要性及立法政策考量,乃是來自憲法最高性與法秩序一致性的要求,是將國家所有公權力行為,包含立法權、行政權及司法權,均納入大法官合憲性檢驗範圍,各法院裁判在解釋法律及適用法律時,若有誤認或忽略了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是違反了通常情況下所理解的憲法價值等司法權行使有違憲疑慮的特別情形,能夠經由大法官的憲法審查,保障人民基本權利免於受侵害。憲法審查與終審法院審級救濟的制度功能應有適切的區分,憲法法庭的裁判憲法審查與終審法院之間,不存在傳統的審級救濟關係,也不是用來救濟冤案,而是一種特殊的憲法審查制度。有鑒於大法官解釋亦屬司法權之一環,因此,本次修正以大法官審理案件全面司法化為取向,採取裁判化及法庭化之方式,以嚴謹訴訟程式與法院性質之憲法法庭運作模式。其修正重點包括:一、全面司法化、裁判化及法庭化,以符司法權本質新法規定由司法院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案件、機關爭議案件、總統副總統彈劾案件、政黨違憲審查案件、地方自治保障案件及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案件等。最大的改變是,其審理結果改以裁判方式宣告之,以符行使司法權之本質。(本法第1條、第30條、第37條及第38條)二、引進「裁判憲法審查」制度,無闕漏保障基本權長久以來,法院的確定判決並不能成為大法官違憲審查的客體,致人民權利保障有所不足,為使大法官憲法審查效力擴及於法院確定終局裁判,提供人民完整而無闕漏之基本權保障,本次修正引進德國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對於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違憲宣告之判決,俾完善保障人民之基本權。但依立法意旨,裁判憲法審查並不是第四審,而是一種特殊救濟制度。(本法第59條)三、引進「法庭之友」制度,廣徵意見由於大法官違憲審查非僅及於法律問題,尚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爰參考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實務運作,增訂「法庭之友」制度,擴大專業意見或資料之徵集,供憲法法庭審理案件之參考,俾使判決更為周全。

【社論】行政院要人民先掏1000的動機何在?

行政院強迫用五倍券來振興產業,人民先掏1000元來換領,但還未上路,就民怨四起、就連民進黨黨內派系也群起圍攻,蔡英文也發話干預下,我們可以看到政策「轉彎、轉彎、再轉彎」,行政院長蘇貞昌終於同意全民免費直接領五倍券。蘇揆團隊似乎是一敗塗地,民意初獲勝,綠委不畏「逆貞昌」,蔡英文更再度宣示她才是老大;這樣的閣揆,似乎搖搖欲墜?當時蔡英文為了平衡派系,找來蘇貞昌擔任行政院長,雖然在當時取得派系的支持,但在防疫、紓困、振興上過於強勢,導致其他派系頗有微詞。蘇貞昌在這段時間,在疫情或經濟上的表現,有目共睹,原本黨內的共識是至少到2022年縣市長選完。但這次在五倍券的政策上確實捅出了大問題。由於疫苗缺貨,造成民進黨最大票倉之一的年輕族群,已開始轉向,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推出一個足以讓年輕人認同的政策,有可能在2022年的選舉中潰敗。其實民進黨早在去年發三倍券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效果不如政府宣傳的效果那麼好,若再照做一次,民眾買單的意願不大,尤其本次三級管制時間長,更多的產業受到的影響層面更大,若沒有處理好可能連行政院長的官位都可能提前換人,所以,民進黨早知道五倍券向民眾收取的1000元,可能變成壓倒民進黨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設計演了一齣戲,讓人民更感動的一個戲碼,讓人民感受的這又是民進黨體恤民間疾苦的德政,表面上蘇貞昌扮黑臉,蔡英文扮白臉。1000元對現在政府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28日修正2021年台灣實質經濟成長率預測至5.05%,較去年底估測的4.24%上修0.81個百分點。而今年經濟景氣處於「持續增溫」,第一季實質GDP年成長率達8.92%。而政府卻仍要向人民再收1000元,這種心態就如賭徒的心態,賭一把能過就過,不能過就退一步,告訴人民這是執政黨給你的「恩賜」。殊不知,這不是人民的血汗錢嗎?這不是人民應有的權益嗎?

疫苗爭議下的顯微鏡

■ 財訊傳媒董事長 謝金河 日本東京奧運在眾多爭議下即將落幕,東京奥運舉辦前有超過六成的日本人反對,更有上萬人的自願義工退出,還有,沒有觀眾的門票收入,東奧委員會可能承擔重大的虧損。現在奧運即將落幕,很多原先反對的人都轉為支持,但日本也付出疫情失控的風險,昨天,日本有15301人染疫,確診人數正式突破百萬人大關,這是日本承受的代價!但這也給全球人類一個啓發,未來可能會有很長久的時間,大家都要和病毒共存。日本原來對施打疫苗非常抗拒,在奧運前,疫苗施打率不到18%,為了辦好奧運,民眾提高施打意願,如今一劑疫苗施打率已達46%,打完兩劑疫苗的比率也達32.9%。為了奧運,日本備妥1.94億劑輝瑞BNT,5000萬劑Moderna及1.2億劑AZ,共有3.6億劑。但AZ被突顯有血栓副作用,日本人更加怯步,日本政府只好拿來作外交,台灣也是受贈國。這次日本在可控制的風險下,順利辦完奧運,歷史上會留下紀錄!除了日本,英國也正在進行的項實驗,英國首相強生宣布7月19日是自由日(Freedom Day),冒著疫情擴散的風險,英國全面解封,用自體免疫力,讓疫情流感化,這是一項大膽的嘗試,到目前為止,英國確診人數仍在增加,但是,死亡人數大幅下降,這個實驗可能給全球一個啓發,提升疫苗施打率,有效控制死亡率,這給人類對抗疫情帶來新的啓示。這幾天,美國公布完整打完兩劑疫苗的民眾已超過1.65億人,也就是疫苗覆蓋率過半。智利原是全球疫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但防護力不夠高,決定回頭施打AZ。南韓則加速推動疫苗國產化,採用免疫橋接,日本,南韓,台灣都在努力加快步伐,讓疫苗國產的目標早日達陣。在疫苗國產化的路上,就像這次奧運會上,每個國家的人都為自己的選手加油,這是天經地義,很自然的事!但唯獨台灣會出事。有些藝人很自然地為自己的國家隊加油,稱國手有事,說台灣也會變成台獨,這是全世界的人都看不懂的事。這幾天,登記施打高端疫苗的民眾已突破百萬,但也有很多人不以為然,政客口水一直噴,我的初中同學,也在爭議這個事。昨天,我在群組上看到,當年兩個最優秀考上醫學系的同學,他們的對話,我把Line的原文po出來。我的這位醫生同學在上面寫著:「高端,聯亞等台灣本土疫苗,就像台灣參與奧運的選手般,正常的國人一定是希望它們可以發展成功,怎麼反而會唱衰,扯後腿,甚至誣陷,惡意苛責,論斷它們?台產疫苗表現好,全民同蒙其利,如果表現不好,也該鼓勵它們努力改善,將來作得更好,不是嗎?我想只有那些和中共疫苗聯手,企圖打壓台灣的匪諜,內奸們,才會一再的反對台產疫苗吧?」我的這位醫科高材生同學,現在是私人醫院的院長。另一位當年非常高分考上台大醫科的天才回應他說:「高端的所有原料全來自美國,說直接一點,是在美國暗助,及高端自己努力下的結果!」這是我兩個優秀初中同學的對話,同學們大家都有意見,但我這兩個當年最優秀的天才的看法,在大家爭議中,我覺得值得給大家參考,我把原始的字句全保留,供大家參考!(轉載自謝金河臉書)

三倍券創造千億經濟效益的假象

――大部分人沒學過經濟學、政府不要呼弄我們、也不要裝懂 ■ 台大農經系教授吳珮瑛 目前為因應疫情擬發放一千換五千的五倍券,首先,用一千換五千讓民眾感覺錢「好像」變五倍大,其實民眾的錢元沒有變成五倍大,是變四倍而以,因此名稱就呼弄我們。因為實質上,我們領的五千中有一千被政府收走,這些錢十之八九是被政府存起來,或不知去向、如以2,300萬人算,就收走的230億元,比較可能是存起來、不管是誰存起來,且可能存起來的人是原本就比一般百姓有錢,所以更不需動用此一額外之財,政府念茲在茲深怕百姓將錢存起來無法創造經濟效益、政府(或這些大咖)存起來就可以創造經濟效益,真是騙鬼!你們的經濟學知識如果知道存錢會降低經濟效益,誰存都是降低,且百姓就算年底前未花完,明後年也會花,大咖一輩子都不缺這些錢、所以存起來基本上可能完全沒有機會花。現在的團隊是要下台了嗎?何以如此急、更何況年底花完的五千元也還算不進今年的效益,因為店家收到大筆券兌換來的錢,不可能在年底就同步花完,不知要滾幾輪的後端店家所收到的錢,他們對經濟的貢獻不知何時才能計入?此外,百姓要去領三(五)倍券的一千元,在百姓的立場是支出,請問這230億是政府的收入嗎?是什麼收入?政府的收入是來自林林總總的稅、捐、費及各式各樣的收入等等,請問向百姓收取的1,000元既非稅、捐、費,難不成是「獨占及專賣收入」,果是如此豈非更自打嘴巴,因此項收入是「中央政府為增加國庫收入或節制生產消費」,政府都怕百姓不消費,還幫他將一千元存起來,法律人是不知這樣的矛盾嗎?政府口口聲聲去年的經驗是限制券在年底用完、創造了千億元的效益,一般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效益是以國內(民)生產毛額的增減變化表示,而整體的國內(民)生產毛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或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白話文的意思是前者為屬地,只要台澎金馬創造出來的產值均算,不論是本國人或外國人的貢獻都涵蓋在內,後者是屬人,台灣人會到處做生意,所以盯著人不論他在世界哪個角落所創造的產值都算,關心三(五)倍券的經濟效益,GDP的數值比較有意義。而GDP以支出面衡量主要有五大組成,分別為民間消費(C)、政府消費(包括貪污)(G)、資本形成(I)也就是公私部門的投資、輸出(X)及輸入(M),簡言之,GDP=C+G+I+X-M,GDP不是僅看總額,現在三(五)倍券要看的重點是民間消費(C),然政府僅說三倍券創造了千億的效益,並沒有清楚告訴我們,創造多少民間消費,因為我們不預期口袋多了2,000元會有什麼投資,其他項目更與此無關。由主計總處的資料可知2019年的民間消費為9,885,165(百萬元新台幣、後續單位同),而發放三倍券的2020年、此項目為9,608,671,減少了2.80%;2019年政府消費為2,656,205、而2020年為2,770,148,增加4.29%;2019年資本形成為4,463,678、2020年為4,688,389,增加5.03%,看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貢獻不少;而2019年輸出為12,022,294、2020年為11,620,614,減少3.34%;最後2019年的輸入為10,094,817、而2020年為8,921,582,減少11.62%。整體GDP在2019年為18,932,525、而2020年為19,766,240 ,成長4.4%。所以政府最喜歡拿出來吹牛的就是整體的經濟成長率,貿易總額(進出口合計)由2019年至2020年是減少的,更別提與三倍券直接影響的是民間消費也是減少的,所以號稱三倍券所創造的千億元經濟效益是藏在哪裡?GDP的增加全然是來自和政府的消費(G)及投資(I)二項目,如果時間拉更長由2018年觀察起,政府消費則由2,623,385一路提升至2020年的2,770,148,增加了5.59%;而資本形成更是可觀,由2018年的4,085,901 增加至2020年的4,688,389,增加了14.75%,堪稱創造GDP成長的重要推手,因為此二項目高比例的增加,才使得GDP之正成長得以屹立不搖。如此我們更關心,政府消費及投資的去向,是天女散花、顧樁綁竿、雨露均沾、見者有分抑或淘空地基?執政團隊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你們不也是在地上行走的人群,怎如此不知、也不會觀察一般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及行為?讓消費者因多了得以做各式自由隨時運用的一筆錢,是為消費者創造最大滿足感的來源,而百姓的滿足不正是支持你們執政滿意的重要根源,綁手綁腳施捨給予並非每個店家都會收的五千元,其中再夾著三張千元大鈔,你們是假設收到錢的都是貴夫婦,所以出手都是千元大鈔,貴夫婦是刷卡不眨眼且完全不缺你們這四千元的一群,難不成你們被這些貴夫婦環繞久了而忘了外圈人的生活方式?最後,最愚蠢的政策是一個相對高之行政成本的政策,這些包括印製券所需要的二十多億元,除了這些實質支出外,領券可能的群聚風險、領券所耗的時間(時間就是金錢,這不是說說而以,否則不用蓋高鐵),使用期限及店家對券使用方式的限制,又製造一堆券、塑膠套及信封等垃圾等都是執行五倍券的行政成本。三倍券如果真的創造千億效益,這些效益正好用來處理印券所製造的垃圾,這些也都計入GDP的政府消費或投資。果是如此,拆掉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考試院及監察院,台灣三、五年後經濟成長率必然大增。(轉載自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臉書/本文作者為施正鋒妻子)

【社論】5倍券真能振興經濟嗎?莫把人民當傻瓜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立法院已淪為行政院的橡皮圖章,即將於9月發放的5倍振興券,再次成為人民的箭靶,但行政院無視人民反對的聲浪,一意孤行,強迫人民要吞下去。蘇貞昌強調,發3倍券或5倍券之所以比發現金好,是因為限期使用,現金就不可能限期使用,甚至會被存起來;而3倍券、好處就是很多商家,甚至於很多地方政府都還會加碼,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甚至到加油站去都還可以有折扣。但是許多人民因疫情的影響,都緊縮消費,對於高額的消費都暫時停止。因這次疫情期間持續過長,許多民眾都僅能控制在基本的消費,所以多麼期待能發現金,因這些民眾的消費模式都是在一般基礎型的場所,如攤販集中市場、路邊攤、小吃店,但是這些店基本上都消費不高,也有可能不收5倍券,也沒辦法找零。根據上次發行3倍券的經驗,大型的企業機構、商場、百貨公司、餐廳等都是消費券最大的得利者,所以他們可以推出更多的優惠方案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金字塔頂端的企業跟客戶也許能直接受益,提高營業額,但是小商店可以嗎?路邊攤可以嗎?對於一些小額經營的店家有振興到嗎?依行政院統計,以前發3倍券的時候,成本大約花掉20億,還有行政費用等,那五倍券又要花多少呢?有達到振興的目的嗎?經濟部會拿出去年3倍券效益評估報告,說產生的經濟效益「上看千億元」,看了是讓人傻眼,這種評估結論莫說談不上任何專業,連常識都缺乏,只是官場上拿來忽悠長官、欺騙社會之用;真正讓人好奇的是:財經部會怎麼會沉淪到這種報告都拿得出來了?國民黨立委李貴敏直言,蘇貞昌不知道嗎?蘇揆團隊不檢討也不報告嗎?怎麼還有臉堅稱去年3倍券有多好,吹噓成功創造1000多億元經濟效益?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李稱,尤其行政院不知檢討,堅持錯誤的政策,不願正視弱勢人民急需現金的實際需求,還辯稱透過數位支付可以「保守推估」的整體消費效益,這種執政的傲慢到底從哪裡來,是真把人民當傻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