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論世】儘管總理親往中國訪問 德國對華政策仍不明朗
■本刊資料室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11月初訪問中國,此舉在德國爭議不斷。德國工商總會(DIHK)主席萬斯勒本(Martin Wansleben)在接受德國廣播電台訪問時說,對蕭茲訪問中國表示支持,並稱此舉「是正確的」,而這是對世界上最重要國家之一的首次就職訪問,所以與當前的話題是完全脫鉤的。「對總理來說,沒有比與習近平當面會談更好的選擇」,萬斯勒本指出,德國、歐洲和世界在許多方面依賴並依靠中國來解決緊急問題。而這一點也適用於氣候變化和糧食保障,他直言,「沒有中國,我們將永遠無法真正解決這些問題」。萬斯勒本還說,沒有中國,德國將變得更加貧窮。全世界都依賴中國,「獨立於中國將導致我們失去繁榮」。但他同時強調,在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中,必須實現互惠互利原則,這一點也已經向蕭茲說明。他還稱中遠入股漢堡港是一個象徵性討論,並直言德國或歐洲的經濟獨立不會由少數人的股權來決定。法廣報導指出,德國對華政策繼續不明朗。德國財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曾向媒體表示,北京想要建立依賴關係並施加影響,他希望透過法律手段來限制中國在德國的影響力。儘管有相當的政治隱憂,但德國政府還是為中遠入股漢堡港開了綠燈。身為德國自民黨黨魁的林德納指出,因為中遠入股漢堡港一事,他領導的國會部委已主動修改《外貿法》。而在多個國會部委的壓力下,屬於中國國企的中遠只被允許持有漢堡港不到25%的股份。此外,針對中國將被排除在哪些戰略領域之外,德國社民黨(SPD)黨魁克林拜爾(Lars Klingbeil)表示有迫切需要確定,並提到了關鍵基礎設施、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德國綠黨雙主席之一的努裡普爾(Omid Nouripour)更曾向媒體示警說,不要過多依賴專制者,而在與北京的貿易關係中,不應該「一切照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