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望鏡

【話山論見】針對西方持續拱火烏克蘭 俄羅斯警告「俄軍可隨時轟炸北約國家」

■ 理應 烏俄戰火持續延燒,英國力挺烏克蘭,持續給予軍事援助,國防部武裝部隊副大臣哈佩還在公開表示,英國支持烏克蘭使用西方國家援贈的彈藥攻擊俄羅斯領土,他的言論嚴重惹怒了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痛批相關行徑「是一種挑釁」,甚至揚言對北約國家發動攻擊。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哈佩26日提到,為了防止更多烏克蘭平民在戰爭中死亡,英國有責任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襲擊。西方國家為烏克蘭提供的武器,射程足以跨越俄羅斯邊境,而烏克蘭將這些武器瞄準俄羅斯的縱深與後勤是完全合法的,如果西方持續提供必要裝備,烏克蘭完全有可能贏得戰爭。俄國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回應:「按照這個邏輯,北約國家為烏克蘭提供武器的行為也導致了流血事件,那我們是否能理解為,俄羅斯也可以授權對這些提供武器的北約國家發動攻擊,直接轟炸他們境內的軍事基地呢?據我所知,英國就是這些國家的其中之一。」英國首相強生上週宣佈,英國將在本週重新開放駐基輔大使館,並讓遷至利沃夫外交辦事處的人員返回基輔。克里姆林宮警告,若英國持續慫恿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展開轟炸行動,那俄軍已做好準備「隨時可用高精準度遠程武器對基輔進行報復性打擊,並襲擊即將返回基輔的英國駐烏外交官。」

一大學生稱等台灣戰事起來再買武器也不遲 張競:我們未見得能有相同的待遇

■ 本刊特別報導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已持續月餘,不少民眾關心烏克蘭戰況發展。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表示,日前因演講緣故收到中山大學學生回饋,該生提問「我們為什麼不學烏克蘭,等戰爭打起來,等人家送武器給我們就好」,張競則表示「其實能說這位同學想法有錯嗎?」張競近日在臉書發布LINE對話截圖,內容顯示該名學生傳訊表示,「現在很多國家都在支援烏克蘭,又送錢又送武器,那我們(台灣)為什麼不學烏克蘭,等到戰爭打起來以後,讓全世界都來幫我們,等人家送武器給我們就好了,平常不要浪費錢去買武器囉!」張競則直言,「這恐怕很難,因為等到戰爭發生時,我們未見得能夠採購到軍備武器,時效上可能來不及!」這名同學並未針對時效性部分正面回應,而是追問「蔡總統不是說,中國要是侵略台灣,全世界都會來挺台灣嗎?」張競則稱,「我想這個……這個恐怕未見得是如此吧?」該名學生稱,「我認為,我們不要再浪費錢去自己買武器,假如真正有戰爭,到時候就會有人送來武器,烏克蘭能有別人援助,台灣一定也能!」張競則回應,「我想我們未見得能有相同的待遇,畢竟蔡總統也強調過『台灣是台灣,烏克蘭是烏克蘭』,對吧?」實際上,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受限於經濟疲弱、軍隊貪腐問題,國防力量遠遠不及前蘇聯時期,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爆發時,烏國政府驚覺裝備大半無法使用、戰略物資短缺。此後,烏克蘭當局在發奮圖強,大幅增加國防預算(2020年占GDP約4.13%,高於台灣的2.36%、遠高於德國的1.4%水準),更對軍隊進行大幅度改革,致力於軍武裝備、部隊編制的更新及西化。儘管改革於戰前尚未完全達成,不過仍能見到部分成效。其中,2015年開發、2021年起服役的「海王星」飛彈,使俄國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巡洋艦重創後沈沒;2019年購買的拜卡「旗手」TB2無人機在烏克蘭戰爭中大放異彩;而直至截稿前,仍在堅守馬裡烏波爾鋼鐵廠的亞速營,也是在2014年被編入烏克蘭軍隊,目前正式名稱為烏克蘭國民警衛隊「亞速」特種作戰獨立支隊。相對於美軍撤離後,面對塔利班軍隊幾乎一觸擊潰的前阿富汗政府軍,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大軍至今,除了世界自由民主國家軍事在內的各方援助外,顯然和戰前投入軍事預算、改革及強烈抵抗意志有關,而非「躺平等待救援」。

【話山論見】美國想增加國內晶片產量 張忠謀坦言成本太高恐白忙一場

■ 映丞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以嘉賓身分,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談話,他指出,美國想增加國內晶片的產量成本太高,恐會白忙一場,且美國雖然有大量設計晶片的人才,但卻相當缺乏製造晶片的人力。張忠謀指出,美國在七八十年代選擇了一條路,讓製造業人才再次受訓從事高薪工作,這不見得對美國不好,但對美國的晶片製造業來說,卻成為了挑戰。他認為,台灣因為人多,是晶圓製造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但美國的專業人才離開製造業,比起台灣的成熟人才,讓台灣成為純晶圓代工的理想地點。美國的優勢在於有現成的「全球頂尖的」設計人才,台灣設計人才很少,台積電更是完全沒有。如果要發展成功的晶片製造業,美國需解決自身嚴重的製造人才短缺問題。不僅如此,張忠謀還強調,在美國製造的成本令人望而卻步。台積電奧勒岡州工廠的25年製造經驗可為明證,即使該廠能獲利,但幾乎放棄擴建。張忠謀也透露原因,在比較成本上,當時他們太天真,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比起台灣要貴50%,過去台積電多次為奧勒岡州工廠,安排美國和外籍人員,但都沒辦法降低太多成本。相比台積電近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張忠謀顯然立場不同,儘管美國建廠並非張忠謀決定,但他還是認為「我們是在美國政府的敦促下這樣做的,台積電認為我們應該這樣做。」張忠謀強調,美國提供的數十億美元的補貼仍遠遠比不上,推動晶片製造商在地化所需要的投資金額。不過,至少美國的產量會增加,但是,「單位成本將增加,美國很難在國際上競爭」。張忠謀也示警,兩岸發生戰爭,「美國要擔心的將遠遠不止晶片製造」。他說,希望大家能保持友誼,「成為所有人的供應商,是台積電成功的原因。」

【社論】疫情高發行政院仍拍板隔離規定為「3+4」 有專家質疑開放的「太衝了」

根據本報記者團隊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109,51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047,085例排除),其中61,686例確診,分別為10,462例境外移入,51,170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改列空號),累計217例。2020年起累計85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5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24日晚上,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同意居家隔離改為「3+4」以及縮小匡列範圍,只要3天居隔期滿快篩陰性後,即可出關進行4天自主防疫,25日下午指揮中心專家會議也針對「3+4」、「以篩代隔」政策進行討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表示,在專家會議中有很多討論、指教,基本上重要結論就是對於簡化重點調,把居隔天數從10天簡化成3天隔離、4天自主防疫,這方向是同意的。即日起也不再公布確診者的足跡。當然,有部分專家仍然持不同的意見,認為開放的「太衝了」,是否等到6-11歲的兒童疫苗接種率提高後才開放比較安全。而確診者也改為自主回報,而匡列部分經學校、機關、公司防疫長進行造冊後,由衛生局進行匡列,密切接觸者改為確診者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前2天起,同住親友、同班同學、同辦公室或工作場域密切接觸同事。其實,民眾仍然非常驚慌,如果因而擴大染疫的比率,其結果恐怕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話山論見】俄烏戰爭結束的兩種可能性

■ 理應 (圖/本報合成)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長達1個半月,至今仍看不到結尾,雙方會談多次仍難達停戰共識。究竟這場可謂二戰爆發以後歐洲發生的最大規模的戰爭,會如何發展?《TVBS》國際新聞評論員余文琦獨家專訪美國前駐俄羅斯大使麥克弗爾(Michael A. McFaul),分享他認為俄烏戰爭未來發展,以及兩岸可以如何借鏡。首先,儘管普丁不斷聲稱,出兵烏克蘭是為了反制北約擴張,但麥克弗爾指出,北約屬於一個防禦性質的組織,無意威脅俄羅斯。因此普丁真正擔心的並非「北約擴張」,而是「民主主義擴張」,自2014年以來,普丁就不斷試圖破壞烏克蘭國內的民主政治,開戰後也不斷強調要「去納粹化」烏克蘭政府,意思就是有意更換政權,並摧毀烏克蘭的軍事能力,但普丁至今都還沒達到這兩個目標。麥克弗爾透露,他個人認為,入侵烏克蘭並非俄羅斯的國家利益。開戰至今,俄方損失大量士兵,還遭到國際制裁,影響國內經濟。麥克弗爾指出,普丁此舉非常「不理性」,正如同蘇聯時期當權者的過度擴漲,以為民主式微,因此「歷史站在他那邊」,導致嚴重戰略錯誤,推進蘇聯瓦解。如今也有可能是「普丁主義」(Putinism)在俄羅斯國內的結束。除此之外,麥克弗爾也補充說,普丁不理性的部分還有一點,即是聲稱要抑制北約擴張,但卻為這場戰爭造成西方反彈,反讓北約更加團結。對於兩岸可以從俄烏戰爭上學到什麼?麥克弗爾坦言,他並非中國事務的專家,但北京應該從這場戰爭上學到,正如蘇聯時期一樣,儘管當時看起來美國正在衰退、國內政情不穩,但當時蘇聯伺機入侵阿富汗正是導致瓦解的原因之一,希望中國大陸以此作為「過度擴張」的借鏡。除此之外,麥克弗爾也指出,從軍隊人數、軍武、軍事預算等的數量來看,美中俄是世界三大軍事強權,但如今俄羅斯卻攻不下烏克蘭。最後,俄烏戰爭最終究竟會如何結束?麥克弗爾表示,戰爭結束只有兩種可能,其中一方戰敗或是雙方達成停戰協議。麥克弗爾坦言,他不認為還有機會俄羅斯會贏,俄軍現在已經沒有足夠的武力跟士兵,無法佔領烏克蘭。烏克蘭反而比較有可能打敗包含烏東在內的俄羅斯軍隊,但這仍然是不太可能發生的情況。麥克弗爾指出,他認為最有可能結束這場戰爭的方式,是透過雙方協定,在戰場外達到停戰。但在此之前,國際上仍需要持續提供烏克蘭武器,協助烏軍抵禦普丁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