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望鏡

【就事論世】擺脫中國大陸把產業移轉到印度? 會有諸多難題恐怕水土不服

■ 本刊特別報導 由於中國大陸經濟轉型,汙染產業方面台灣與美國都在想方設法,重心轉移到其他地方,印度也有意成為全球製造業新核心,但富士康清奈工廠日前發生上百人食物中毒事件,讓台灣製造業與美國客戶看見印度製造的諸多挑戰。《彭博》稱印度不是中國,印度製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年前緯創資通旗下印度工廠爆發數千名工人因工資被拖延的問題而發生暴力事件,去年底又有富士康清奈工廠數百名工人食物中毒,超過150人住院。蘋果與富士康都承認工廠管理出問題,上月中已關閉清奈工廠,重新開業時間未定。對蘋果這個大客戶而言,等於一年內就爆發兩次與印度供應商有關的衝突。據稱因為這起事件,富士康及11家包括提供食物與生活設施的承包商被傳喚與印度州政府會面,外媒分析,雖然這起事件對iPhone生產影響不大,但對蘋果與台灣科技製造業有更深層意義,即印度不是中國,印度取代中國不那麼容易。面對中國大陸勞動力短缺、經濟轉型,以及政治面台美都試圖避免太依賴中國大陸,台灣企業正在將業務轉移到印度,同時印度也想趁著這股趨勢吸引投資,取代中國,在全球商品貼上印度製造標籤。為了實現製造大計,印度政府去年為13產業推出相當270億美元的激勵措施,包括100億美元半導體產業激勵計畫,是所有產業金額最高,台印雙方也就各種投資機會協商。以中國經驗看海外生產對台灣科技製造業而言還算風調雨順,且印度與台灣雙方也都情投意合,但事情沒這麼簡單。彭博分析,過去50年台灣電子製造業在中國相處還算融洽的部分原因,在於共同語言和歷任領導人的親商政策,為開辦工廠和僱傭工人鋪平道路。但印度不那麼容易,無論語言障礙、文化差異還是紛亂的民主制度,都在顯示印度不是下一個中國,而是有自己特點和差別的國家。彭博點出關鍵原因,第一點是中國工人並非比印度工人順從,而是迫不得已時中國地方政府會站在企業方,不是工人。但在印度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因印度領導人選舉時需要選民支持。另一個最大挑戰是管理風格。台灣企業通常在中國使用台灣人管理,但可能發現在印度行不通,必須更仰賴當地領導人經營業務,前提是必須提供足夠培訓和支援,讓他們能以台灣的嚴格管理融合當地輕鬆的勞工文化。適應環境與文化需要數十年時間,中國製造中心也是經過長時間慢慢建立,但這次似乎更趕,為了分散中國重心,客戶急著在印度擴大生產規模,台灣也急著與印度政府建立更深貿易關係,這次台灣製造業沒有時間適應,將來在印度碰到的衝突與挑戰恐怕更多。

少子化與選舉日常化下的台灣

■大管仲策略顧問 執行長/全國商總會科技委員 李建勳 少子化,這一個足以造成國安危機的事件,在我們居住的台灣,默默的進行卻鮮少真正的受到政府或民間企業妥善的規劃和找到短暫解決之道,在科技數位發展與經濟大好的環境氛圍下,理當造成生育率逐年成長才是,但為何這些年卻產生了全球生育率倒數第一的真實狀況?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可能,就是來自於一年365天在台灣天天都是選舉日所造成這個危機,台灣經濟雖然創下空前紀錄,但對於生育率而言卻無法產生直接誘因與生育關聯,媒體日常的藍綠惡鬥傳播加上市井小民生活中的體驗,如:薪資的成長停滯,物價的飆漲,政府大撒幣產生短暫小確幸(撒幣也是從稅收而來),年輕學子遊戲人間的小確幸心態,從只想快速於數位時代下獲利,三百六十行的服務產業找不到對應的人才,無專業技能的外送經濟的蓬勃發展,技職專業找不到中堅份子,連擁有台灣最多資源和預算的台北市人口8年來流失近20萬人來看待,就可以知道少子化不是突發性的,而是這十幾年來政府對這問題沒有中長遠的規劃和解決方案,從2020年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未婚率43.2%創歷年新高就知道,這一切都來自連續的煙花式政策的選舉操作而來!當選舉過程中只講述抗中保台,當政治人物謀求政治利益,當短期間無法兌現的政治承諾如少子化的重視,這就讓台灣整體的環境朝向漂亮的經濟發展數據,但實際上人民用行動對這個環境做出了歷年來創新高的未婚率,全球倒數的生育率,試問有哪一個居住便捷,經濟發展大好,人民知識水平普遍的地區,卻能產生少子化這種情況發生?而這一切筆者還沒提到台灣已經發生的高齡化的生活,正蔓延整個台灣社會風氣,畢竟台灣正步上「青壯年人口漸少、老年人口驟增」危機。依照國發會的數據來看,台灣社會將於2020年每4.5個青壯年要扶養一個老人,到2040年每2個青壯年扶養一個老人,2050年1.5名青壯年要揹一個老人,到2070年減少為每1.2位青壯年即需負擔一位老人,試問生育最佳的青壯年有人會多增加負擔嗎?試問,當M型化社會已成了日常習性,在這樣貧富差距極大經濟體下的人民又怎會安心的生兒育女呢?而從科學角度來看,M型頂端的人又有可能因壓力造成不孕或只想當頂客族,那又能怎樣增加生育率?或許,我們該好好靜下心來思考,台灣到底要繼續惡鬥下去,還是找一個真正想把一切回歸正常、而不是創造歷史經濟高峰的媒體寵兒政府,或許真正的安心不來自於漂亮的數字,而是人民願意用實際行動增加生育率,未來的台灣可能就業勞動力降低、新移民問題與真實的經濟衰退將會慢慢被凸顯!※作者簡介:李建勳,台灣知名數位行銷專家與數位轉型顧問,擁有中國高級項目數據分析師與PMP®證照,專精於「數位行銷」、「商業分析」、「品牌再造」與「新創輔導」等領域,目前活躍於亞太地區華人市場,曾被媒體封為「全方位行銷鬼才」稱號。為台灣職場少見基層行銷企劃助理完整歷經各行銷職務至上市公司高階主管;曾任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客家委員會與知名企業阿瘦皮鞋、天下雜誌等數十家上市公司顧問;服務過政府部會、各公協會、各大專院校與民間企業超過百家單位,講授數位行銷、社群經營、品牌再造與數位轉型課程。

科技的巨獸,服務產業的侏儒

■大管仲策略顧問 執行長/全國商總會科技委員 李建勳 隨新冠疫情的肆虐下,全世界的經濟進入了一個幾世紀前從未發生過的跨境鎖國,這並非國與國之間封鎖,而是為了抑制疫情擴散不得不做出的防疫手段。也因此各國間的貿易和經濟體直接受到了衝擊,而在台灣有高達97%的企業屬於中小企業,而商業服務業又佔台灣GDP的63%,這意味者台灣的庶民經濟才是真正撐起台灣市井小民生活一片天的護國群山!隨著2020因疫情帶動台灣護台神山台積電股價屢創新高,再加上全球航運的大塞車,造成航運股的長榮海運農曆年發年終達40個月,股市還上萬三,台灣的GDP又屢創新高,看似前景大好,反倒是市井小民卻時常感受不到,在繁華的鬧區也變成鬼城,明明餐飲業與民生所需業者重創,卻只能自求多福,其實問題就來自於政府是否明白台灣是否光靠一些科技產業就能撐起民生所需,還是靠螞蟻雄兵的中小企業來強化體質,其實市場是一體兩面,政府需要有如台積電這種大型企業,產生漂亮的外匯或經濟體,但更多是中小企業打好社會經濟體質,才能創造穩定的社會發展,和在這個數位時代孵化出許許多多可以跨境的服務業品牌,世界很大未必會再有另一家台積電、長榮或者鴻海帝國,筆者還記得幼年時常聽長輩說台灣錢淹腳目,不就是因為中小企業的共同奮鬥才有現今的台積電和在世界有一席之地的隱形冠軍!台灣的科技實力世界上有目共睹,但台灣的服務產業卻有如侏儒般消失無世界舞台上,以餐飲業而言,我們都知道美食台灣,台灣出美食,卻鮮少能在世界各地出現如麥當勞、星巴克或日式、韓式料理的品牌撐起台灣經濟體的另一隻腳,原因無他,來自於政府中小企業幫助只能從表皮的協助如:補助案、短視近利的商圈活動或無長期性的商圈與交通規劃下手,而企業主也較無跨種族的品牌思維和SOP系統性的IOT建置,餐飲業的中小企業主只能求溫飽而無法讓台灣美食在世界上發光發熱,再者台灣夜市文化也是世界聞名,若近年來到台灣大大小小夜市將會發現,夜市的餐飲和風格趨近於雷同,為何如此?明明台灣擁有許多文化和特色小吃卻無法凸顯其優勢,更來自於政府過於重視科技業GDP的成長而遺忘了市井小民生活所需的文化建置,在台灣我們常講台灣人的溫度是最友善的,但溫度若無商業和文化勾搭上,又怎能讓市井小民對於未來有願景呢?或許在疫情肆虐的現今經濟體,我們更要清楚服務產業才會是長治久安下一個台灣錢淹腳目的安全牌。※作者簡介:李建勳,台灣知名數位行銷專家與數位轉型顧問,擁有中國高級項目數據分析師與PMP®證照,專精於「數位行銷」、「商業分析」、「品牌再造」與「新創輔導」等領域,目前活躍於亞太地區華人市場,曾被媒體封為「全方位行銷鬼才」稱號。為台灣職場少見基層行銷企劃助理完整歷經各行銷職務至上市公司高階主管;曾任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客家委員會與知名企業阿瘦皮鞋、天下雜誌等數十家上市公司顧問;服務過政府部會、各公協會、各大專院校與民間企業超過百家單位,講授數位行銷、社群經營、品牌再造與數位轉型課程。

台灣各行各業缺人的危機,迫在眉睫

■台大電機系教授 葉丙成 最近跟業界朋友交流,感受到好幾個行業大家普遍的焦慮都一樣,都是越來越難找人。那天聽到一家非常知名的星級餐廳,經營者談到現在餐飲業廚師越來越缺。越來越沒難找到年輕人要做廚師。即便餐飲科系每年都有許多人畢業,但很多人畢業後都沒有真的走這一行。有的是沒有興趣,有的是因為社會上的刻板印象覺得廚師不是個高尚的工作。我也聽到旅遊業的朋友跟我說,現在即便旅遊業市場大,但非常缺導遊。就算給好的待遇也很難吸引優秀的年輕人加入這一行。特別是如果要做精緻優質的人文旅遊,收入非常好,但需要有好的人文素養的年輕人加入。雖然台灣有很多人文科系的畢業生,但大多也對導遊這個工作有刻板印象,認為導遊不是個可以能做長久的職業,就算收入再好也不願加入。台灣除了半導體業缺人,台灣各行各業也都缺人、也都需要人才。這是在少子化的台灣,必須要面對的嚴重問題。如何解決這問題?引進外籍人才、員工或許是個方法。但我認為有更重要的解方。真正的解方,就是教育,跟改變社會對工作的刻板印象。人力銀行歷年的調查,都顯示了有六成的人唸完大學卻不想做跟自己科系有關的工作。由此可見興趣與科系錯置的學生有六成之多!念了餐飲,卻不想做跟餐飲有關的工作、念了觀光休閒管理,卻不願參與觀光業、念了資訊,卻不願當程式設計師。像這樣的人,有六成!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的教育,能讓學生真正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方向的人,去念真正跟自己科系相符的科系。這個社會,會多出多少有生產力的人才?另一個很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對工作的刻板印象要改。沒有什麼工作就比較高尚、什麼工作就比較被看輕。做業務員,常被認為是不好的工作。荒謬!沒有成功的業務員,哪家公司能活得下去?做木工師傅,也常被父母認為沒有坐辦公室的好。木工師傅有很厲害手藝的,讓人崇拜,現在木工師傅費用也很高,誰說不是好工作?優秀的導遊,讓人感受到這塊土地的美,讓外國人愛上台灣、一再來台灣消費,這對台灣多麽重要?收入又可以很好,誰說不是個正經工作?台灣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這是我們要好好面對的問題。根本的關鍵,是我們的教育要讓更多高中生真的找到自己的興趣跟方向,進大學真的選的是自己有興趣的科系。同時我們要打破對工作的刻板印象,各行各業都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不該認為只有坐辦公室冷氣房的才是正經工作,其他都不是。如果整個社會對這件事情還是漠視,對工作還是有歧視、也還是不在乎高中生能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只要時間都花在考試就好,那我們社會十年後將會嚐到苦果。我們很多行業都會缺人,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會受影響。台灣除了半導體業缺人,台灣各行各業也都缺人、也都需要人才。這是在少子化的台灣,我們必須要正視的嚴重問題。我們的教育觀、工作觀必須有所改變,才有機會解決這道難題!(轉載自葉丙成臉書)

【社論】宜蘭縣長林姿妙因「土地變更」惹禍遭檢調約談 是否是一種政治效應?靜觀其變

(圖/翻攝自林姿妙臉書) 原本形象清新,被暱稱「妙妙姐」的宜蘭縣長林姿妙遭檢調約談,其中還包括縣府建設處代理處長吳朝琴、農業處農務科長吳東原,因涉「貪汙治罪條例」遭檢方聲押禁見獲准;宜蘭縣長林姿妙、羅東鎮長吳秋齡無保請回,但均被列為貪瀆、洗錢等案被告。對此,有相關人士分析認為,這件事可能真正有問題的就是2個人,即建設處代理處長和農務科長。這件事由廉政署與檢調出手聯合偵辦,實屬罕見。其問題來自「土地變更」。由於台灣已出現多起地方首長因涉「土地變更」而遭起訴判刑或拔官,所涉案人員幾乎不分黨派。利用職權,藉此圖謀私利,是台灣官員最大的罩門,因為土地是都市計畫的基礎,若因都市計畫的變更而產生龐大的利益,都可能利用職權圖謀私利,涉「貪汙治罪條例」而被判刑。這會讓人產生一種「政治聯想」,就是讓外界去臆測縣長,但是可能沒有直接證據。而檢調大動作找人約談,大概就是要釐清他們之間的關係及是否知情等等,檢調一定是每一個環節一個一個問,而林姿妙很可能是真的不知道,所以無保請回。依據過去經驗來看,檢調沒有收集到一定事證和縣長有關係,是不會直接搜索官邸和約談縣長的。但這個案子調查單位一直沒有送案,已經快要3年了,後來法務部才叫廉政署直接查,而一個2、3年沒送的案子,突然之間2、3天就辦到這個程度,這個落差實在是太大了,又不是所有證據都是廉政署查到的,難道以前調查單位都沒有查到證據嗎?「以前調查單位可能覺得比例原則不到一個範圍,所以還在布線,所以才按兵不動要繼續查,但廉政署就直接動手了。而直接動手給人家的感覺就是,是不是這時間點出手,要給人一種政治效應,會這樣理解,我覺得不是子虛烏有。」2022年底的九合一大選將至,是不是有某股力量在暗中醞釀各個擊破國民黨的各縣市長,不得不讓人懷疑。下一個對象可能針對盧秀燕或雲林張麗善,我們只能靜觀其變,不過要看對手是誰,有的對手更厲害,可能打對手後,自己反而受傷,政治不一定是先出手就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