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望鏡

【話山論見】高端疫苗不被國際承認 民進黨「護航」疑圖利廠商

■ 映丞 台灣自產疫苗原本是全民的榮耀,雖然中間不管執政黨運用甚麼樣的手段,讓高端疫苗能夠拿到「緊急使用權」(EUA)核准,而今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衛福部擬以免疫橋接(immune-bridging)方式佐證,但有媒體報導指出,美國FDA對於免疫橋接的科學地位未定,不贊同以免疫橋接替代3期臨床試驗。現在也證實只有四個國家認可,對於要出國唸書或從事商務活動的國民造成極大的困擾,原本信誓旦旦的衛福部,在美、日、歐盟解封後,均不認可台灣的「高端疫苗」,如今要如何向人民交代,尤其是其中藏著護航高端的現象,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前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到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陳時中及衛福部「圖利罪」,表示高達40億新台幣的高端疫苗購買,產品未達國際標凖,盼司法機關調查。台灣自行發展疫苗,對台灣的國際競爭力確實有提升的效果,但是許多專家質疑高端有按照國際標準來製作嗎?其實是沒有的,現在民進黨終於承認了,打了高端可不可以出國?看來沒法隱瞞下去了,只好承認,若有需要出國的民眾可以去打另外國際承認的疫苗。民進黨難道不知道,美、日對高端疫苗的認證有多重要嗎? 台灣在美的留學生約有2萬餘人,觀光跟商務考察每年超過50萬人,赴日本的人數一年破百萬最高達到200萬人次,如果這件事沒有處理好,對民眾產生負面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一個事實就是打高端疫苗無法出國,民進黨見這事恐怕隱瞞不下去了,只好宣佈只要持有出國證明,可補打另外國際認可的疫苗。當時支持「高端疫苗」的人士,都是相信而支持民進黨人,而今所施打的疫苗都無效,要重新施打,他們總有受騙上當的感覺,民進黨如何向人民交代?全世界的疫苗,都經過三期的試驗,只有我們的高端只做二期就讓人民接種,事實上蔡英文都下令EUA非過不可,相關的官員無可奈何。若不是鴻海、台積電、慈濟所捐贈的1500劑疫苗,台灣人民如今可能尚無疫苗可打。高端的技術是來自美國國衛生研究院所技轉的蛋白株,但是技術平臺是不同的,莫德納是使用mRNA,而高端所使用的卻是蛋白質,生產的過程專家也質疑過很多問題,最重要的科學證明免疫橋接是不可行的。另外高端向美國國衛生研究院技轉時,還必須付權利金20年,也就是高端每賣出去一劑,就必須付錢給美國,為期20年。台灣政府在去年補助高端2000多萬,今年又補助4億多,雖然取得高端的優先承購權,但是令人質疑的是,台灣政府給了這麼多的錢,支持高端,而這些都是全民的血汗錢,但是真正獲利的卻是高端的股東跟股票持有人,難道是民進黨欺騙人民圖利廠商?

【如視我聞】非核家園4個危機比蔡英文4個堅持更值得人們關注 核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 理應 蔡政府強調的2025非核家園恐怕要跳票了。端看歷史上1986年車諾比核事故,全球開始反核浪潮,2011年福島核災更將反核推向另一高峰!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7日坦言,此次核四商轉公投議題在台灣被政治綁架專業,造成缺電、漲價、空汙和國安等4危機,但對民眾來說,非核家園4個危機比蔡總統4個堅持更好記也更實際。由於台灣經濟成長的需求,台商、外資陸續加碼投資台灣,台灣有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如果缺電,那將危及台灣半導體在世界的地位。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結果證明,科學與民主站在核能這邊,國際更站在核能這邊,所以反核利益集團只能回歸「核災」的基本教義來炒作恐懼。畢竟全世界每天有多少座核電廠在運作,才能勉強應付全球的用電需求。台灣核電一半準備除役、核四因封存可用信性已不高,若再重啟也不符成本,在成本考量下只能調度老舊燃煤機組火力全開來發電,相較之下,英、美、法、德、日等國家都有揭露再生能源對財政及生態造成的影響,以及未來經濟發發展傾向及配套的政策,但在台灣卻幾乎閉口不提,甚至不敢說,只一味地喊口號,要2025年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12月18日的公投一如過往,民眾無法記得超過3句的複雜論述,但非核家園造成的「缺電、漲價、空汙、國安」簡單4項是有效的,至少比蔡英文的「4個堅持」還要好記,也更貼近民眾生。一位高段的棋手下棋,下一步棋前早已考慮到下五步,甚至下一個十步。現在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就像一個新手下棋,只能考慮現在這一步頂多下一步,完全沒有計畫未來性。現在民眾一提到核電廠依舊會聯想到核爆、核災甚至仍謠傳「貯存中的核廢可能會爆炸」,顯見原能會的科普教育是失敗的。大家經常看到原能會的「輻安」科普,但「核安」著墨甚少。其實2項科普宣導同檬重要,原能會不可因政府的非核政策而大小眼。為瞭解決台灣缺電的問題,以往低價的台灣電費恐非調漲不可,若用燃煤恐怕造成更嚴重的空汙,其他備用綠色能源如水力、風電、太陽能都不夠穩定也不足以替代。

災難見真情

■ 媒體記者 謝孟穎 有一些身影容易在疫情緩和時被遺忘,連一罐奶粉都買不起的單親媽媽、投身特種行業撫養孫子的阿嬤、為照顧媽媽與爺爺奶奶早早出來工作卻瞬間收入全無的少女──他們曾經很努力撐起自己與所愛之人的人生,卻因疫情瞬間停業被打入最底,這時撐起他們的,是一群酒店小姐。明明自己也斷炊、自身難保,卻願意投入大量時間心血、忙到天亮也要幫助更多有困難的人,甚至統合發出近400個救命物資箱遍佈全台,這是我認識的酒店經紀人筠筠與她的夥伴們。人們以為酒店很好賺、月入20萬,就筠筠做過小姐也做過經紀人的7年資歷,那是特例,她看見更多的是被社會安全網漏接的人,從一開始就被排除的最貧困女子。「我們實際遇到的小姐都是選擇很少,要賺小孩的錢、要補貼家用,或是非常小、17、8歲就來工作的。」筠筠曾這麼說。筠筠與夥伴接觸的個案,有些人有著糖尿病的雙親長輩或丈夫、長久臥病在床,有人必須獨力照顧7個人的家庭,有人家中長輩車禍長期臥病在床又有慢性病、由媽媽照顧、女兒則要賺錢養媽媽養長輩,更多則是被一般職場排斥、沒有太多工作選擇的單親媽媽──這些人被社會福利漏接、被認定「不夠可憐」,酒店成了他們養活自己與家人的地方。社會討厭這職業,但他們在這裡靠自己力量爭得最後一點尊嚴,撐起自己世界的錢。但這終究是個脆弱的環境。2020年4月份,光是一個酒店女公關確診、甚至跟她接觸者都是陰性,政府就可以讓整個八大行業停擺超過1個月;2021年5月份台灣本土COVID-19疫情爆發,酒店自然又被停業了,直到7月底三級警戒解除、到現在,酒店都還沒復業。大多酒店小姐平時就背負沉重家庭經濟壓力、很難有豐厚存款,會走入酒店的人大多也是選擇不多、很難快速轉職、更不用說被災難襲捲的台灣工作銳減,誰能撐過3個月沒收入?但這時,是筠筠等人組成的「酒與妹仔的日常」、「台北市娛樂公關職業經紀工會」撐起這些空白,明明自己也沒收入,卻拚了命去找物資找錢、發出近400份救命物資箱遍佈全台,甚至範圍也不只對酒店,有經濟弱勢家庭諮詢紓困他們也幫、有茶室阿姨快活不下去也幫,成了地下社工。最可貴的是,筠筠並不是全然以「弱勢」眼光來看待這群受助者,她知道這些人很努力、夠努力了,只是一時生活有困難──「她們很努力,而且我覺得她們非常了不起,進來做這工作、這樣高風險的環境、還可以支撐自己到現在。」作家林立青曾說這社會很弔詭,社會同情單親媽媽、同情獨自帶兩個孩子還要養年邁爸媽的女人,但只要一說她是做「酒店」,就好像瞬間什麼都不行。街友亦同,人們同情老人、同情孤苦弱勢,但若是他今天睡街頭,社會眼光就變成「有人躺在那看起來很糟」。這群人不只是酒店小姐、單親媽媽、貧困少女,而是一個個真實生活著、或許就曾在哪個街角與你我擦肩而過的人。貧窮並未隨疫情緩和而煙消雲散、仍有許多生命急需幫助度過一時難關,而現在還有一群人不只為自己的人生拚了命、也用力接起身邊的生命,我希望這社會能給予這群人支持,讓他們更有力量走下去、接起更多的生命。(轉載自謝孟穎臉書)

百年龍都

■ 作家 林立青 (圖/翻攝自龍都冰菓臉書) 這個季節冷熱不定,有些人覺得熱,有些人覺得已經轉涼,卻也是萬華龍都冰菓產品線會全開的季節,此時的龍都可以同時選擇吃冰品、果汁和甜湯。當然你也可以不做選擇,全都要吃。更重要的是,這裡吃的不只是冰,也不只是甜湯,龍都冰菓至今已經有第四代顧在台前,傳承四代的店家見證了異族殖民統治、戰火物料短缺、選擇執法查緝、霍亂強制改業、錯誤都市計畫、官僚強拆迫遷、黑道盤據街市、房價飆漲搬離、瘟疫綿延汙名的一連串挫折,但也靠著家族成員團結、鄰里互助關懷、刻苦辛勤研發、運用新式科技、引入冷鍊運輸,憑藉台灣的豐饒與人情,這家店端出不只是冰品和甜湯,而是無法替代的台灣精神與歷史回憶。龍都的歷史要從1920年開始說起,那時的台灣勞動者群聚於艋舺,夏日依賴著冰品消暑解熱,年僅18歲的李天生親手熬製糖膏,手作米苔目和涼粉條,挑著扁擔和竹簍上街喊賣,一碗一碗的冰品都是他手持冰鑿端給來客,並注意天氣,保證入口時足夠冰鎮彈牙,於是開始受到艋舺居民商肆的歡迎,生意越來越好。但不久後遇到戰爭管制,糖成為了配給品,有錢也買不到,李天生有妻兒要養,孩子也在這時候陸續出生,為了養家的他到處買糖,這引起了日本警察的注意:到底你怎麼有這麼多糖,一開始是警告,再來是跟蹤,罰款,最後把人拖去派出所打。異族統治之下,台灣人連想要申請多買些糖都不得其門,流動攤販無法發聲,只能貼上膏藥後再度上街,繼續喊賣。艋舺人沒有因為公開的查緝壓迫而放棄向李天生購買,而是街肆上各店家商號加倍買冰,艋舺人的阿公阿祖知道同胞須團結,用錢挺同胞,他的扁擔生意再被警察針對以後反而越來越好,打不倒的扁擔變成了更大的推車,不只繼續賣冰,還慢慢被周遭攤商接納一起照顧,團結真有力,有推車的李天生開始改良工具,在木板上打釘子,作出了更細的冰花,口感更順更冰,生意更好了,小推車夏天賣冰,冬天賣自己煉製的花生糖,成為艋舺的喊賣風景。日本人走了以後,國民黨來台,統治階級換了人,小推車開始在西園路擺上椅子,成為龍山寺旁的露店,搭起鐵皮有了屋頂,申請攤販的許可,出現了蜜餞等,開始做起新式的冰品,原本的冰鑿和釘子板,也換成了手搖的刨冰,本業糖膏煉製技術提升,變成全家老少都在熬糖,引進新式飲料如黑松汽水、檸檬汁,生意越來越好。小攤位的違建後來因為政策,被規畫到了12號公園,龍都成為艋舺人傳說中的「龍山商場」記憶,那時候有更多的飲料,果汁也逐漸增多,李天生開始在冬季時賣上甜湯,和家人搓丸子,時代的進步增加了品項,冷熱皆能夠有應對方式,家族之間,雙手技藝至上。第二代是李文雄兄弟接班,李家的兄弟姊妹們師承其父,從小就會幫忙家業,冰品的製作以及熬煉聊若指掌,又開始學習打果汁,煉製糖膏外運用奶水搭配甜品,添購刨冰機等好增添細緻口感,甜品的數量也漸漸增加。只是沒有想到每一代都有嚴峻的挑戰,他們遇上的是1962年的大霍亂,當時台北市的冰品冷飲店不准賣水果,不可以用容器熬煮冰品,霍亂的疫情嚴峻,各種管制之下,被迫只能賣瓶裝飲料和汽水,龍都那時候熬過,卻面對消費信心的低落,冰品店在疫情緩解後拿出了傳家冰鑿,開始改良汽水飲料的販賣方式,那時台灣人多半比較窮,即使是約會也喝不起一瓶一瓶的汽水,而是喝一杯一杯的汽水,其他的店家用刨冰機製冰倒入汽水中,以節省備料時間,龍都使用的是傳家冰鑿,將刨冰底部的薄冰塊鑿開放入杯中,好減少汽水中二氧化碳接觸碎冰的面積,讓汽水風味更冰涼,卻又不流失二氧化碳。這種用心程度讓龍都頂過了大霍亂的恐慌,加上真材實料的熬製甜品,反而成為口耳相傳的約會名店。兩代人能在異族統治下求生,能撐住霍亂大疫,卻也要面對政策的更迭,臺北市政府開始因為捷運與公園,推動了龍山商場拆遷,部分的攤商自此後再不復見,其餘的店家搬遷至安置商場,生意卻無起色,眾多攤商流離失所,龍都先落腳於火車站前,開始找尋合適的店面,1990年代的台灣陷入全島狂賭追金時代,殷實經營的商店反而找不到地方可以租,直到周人蔘案爆發,萬華賭博性電玩一空,龍都才落腳於廣州街,店面寬敞明亮,並且憑著高品質的甜品冰果成為艋舺夜市中最大的觀光亮點。龍都的第三代李明潭,是將龍都推上國際舞台的推手,他繼承了兩代冰菓職人的專業與技術,將甜品煉製到更高境地,並且推出招牌八寶冰,上遍日本電視,被韓國部落客用誇張方式介紹,新媒體YT網紅的就地吃播,中港澳綜藝節目特別採訪,台灣行腳節目的主持人們簽名在牆上,龍都的掌門人不靠業配,靠的是每一天從凌晨開始守鍋爐的真功夫,天下有九鼎,龍都掌九爐,每一爐都需要不同火侯看顧,甜品要保持美味,功夫不可以省,各需要兩三小時熬製,芋頭表層開始融化卻又入口鬆軟,綠豆紅豆花豆必須裂開,卻還有口感嚼勁,湯圓芋園必須Q彈,脆圓要有令人咬下後反而清醒的口感,花生需要熬煉8小時以上,煮到快要化掉卻保持形體,才能上的了龍都的餐檯。當然還有那傳承下來,要熬至三小時的糖漿。在所有人都還有感的世紀大瘟疫,2020年的龍都面對房租起漲,幾經思量以後搬家,而今第四代開始已經站上刨冰台,用傳承下來的糖漿繼續守著萬華。這是一個專業的冰菓家族,甜品職人,世世代代用一生的時間將糖端上桌。在夏日消人暑氣,在冬日暖人胃腸,在地鄉親從跟阿公去,到帶著孫子去,讓遠來的旅客可以帶著笑容和滿足離開,從挑著扁擔的米苔目,到當今總統會特地前來一嚐留影紀念的名店,是現今艋舺人的驕傲和尊嚴。你在找台灣的歷史,想要看見台灣人在面對疫情的希望嗎?到龍都吧,點一碗真正屬於台灣的故事,你手上的那一碗是經過異族統治,挺過瘟疫戰火,面對選擇執法和強拆後,保存至今的糖漿技術。吃,就是身為台灣人的解答。(轉載自林立青臉書)

用缺電這種低級的手段來恐嚇台灣人民,鄭文燦的良心可能已經被權力給綁架了吧?

■ 國民黨前立委 孫大千 「民進黨當選,台灣不缺電」和「藻礁永存」這兩個保證,都是蔡英文公開做出的宣示。鄭文燦居然要求民眾在缺電和護藻礁之間做一個選擇,這是一件多麼可笑又諷刺的事情。用這種不入流的手段來逼迫台灣人民去終結歷時8000年才能夠長成的全球唯一藻礁生態系,這是要多麼噁爛的政客才會做出來的行為?身為桃園市長,鄭文燦不可能不知道藻礁生態系北起竹圍漁港,一路延伸,南到永安漁港;鄭文燦不可能不知道,藻礁生態系中孕育了許多珍貴的海洋物種;鄭文燦不可能不知道,藻礁生態系相當脆弱,一旦遭受到破壞,極有可能會造成集體的滅絕。這就是為什麼鄭文燦在剛當選桃園市長的時候,曾經向護藻礁團體承諾會將藻礁生態系列為暫定自然保留區,結果,這張芭樂票不但沒有兌現,鄭文燦現在還有臉反過來參與滅絕藻礁的行動。位於桃園沿海的藻礁生態系是地球珍貴的自然資產,也是每一位桃園市民應該為下一代全力守護的自然景觀,更是每一位台灣人民應該對於守護地球善盡的責任。鄭文燦身為桃園市長,面對藻礁生態系即將滅絕的命運,不但沒有站出來仗義執言,力挽狂瀾,反而甘為民進黨政府的幫兇,共同謀殺藻礁生態系,不但是桃園市的罪人,也是台灣的罪人,更是地球的罪人。(轉載自孫大千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