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廣:期待台灣民眾用選票制約民進黨當局把台灣推向災難深淵
■ 京彩台灣 9月26日,第六屆京台學者共研會在京召開。會議間隙,與會學者之一、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做客京彩會客廳,接受了京彩台灣記者獨家專訪。現摘錄李教授觀點以饗讀者。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09/https___mp.weixin.qq_.com_s_MjHBsoFcPNj12X6xdsu1fQ.mp4
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 京彩台灣 9月26日,第六屆京台學者共研會在京召開。會議間隙,與會學者之一、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做客京彩會客廳,接受了京彩台灣記者獨家專訪。現摘錄李教授觀點以饗讀者。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09/https___mp.weixin.qq_.com_s_MjHBsoFcPNj12X6xdsu1fQ.mp4
■ 京彩台灣 第六屆京台學者共研會9月26日在京召開。會前,中國政法大學台灣法學研究中心主任馮霞做客京彩會客廳,接受了京彩台灣記者獨家專訪。現將馮教授觀點摘錄以饗讀者。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09/mda-misbt9e7w8k4dgas.mp4
■ 京彩台灣 第六屆京台學者共研會召開前夕,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台事務研究中心主任謝郁,做客京彩會客廳,接受了京彩台灣記者獨家專訪。謝教授從對目前兩岸關係形勢的評估和判斷、新冠疫情帶給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的影響、蔡當局「倚美謀獨」會給台灣帶來什麼結果以及展望兩岸關係前景和國家統一未來四個方面,系統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現摘錄以饗讀者。 謝郁:對目前兩岸關係形勢的評估和判斷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09/p6847695170897449523-102-092850.mp4 謝郁:新冠疫情帶給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的影響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09/1632644916e421f21942e49a161005ac9707f54314.mp4 謝郁:蔡當局「倚美謀獨」會給台灣帶來什麼結果?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09/郁:蔡_局倚美____台___什么_果?__公司_管好看__.mp4 謝郁:展望兩岸關係前景和國家統一未來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1/09/郁:展望_岸_系前景和_家_一未___商界名人好看__1.mp4
■ 作家 李戡 有人說張亞中的兩岸論述沒變過,那得看跟誰比。如果是跟邱毅這種「當立委時反共反中、落選立委到對岸教EMBA後開始促統」的行為比,張亞中或許變化不大。但如果跟他自己比,張亞中的論述也是前後不一;他在政治上的行為,更是自相矛盾。張亞中過去四十年的經歷,證明他完全沒資格當國民黨主席。關於自己的過去,張亞中在1999年出版的《德國問題:國籍法與憲法的爭議》序言裡寫道:「1981年離開了擔任核能工程師的核能電廠,同年,我幸運地考上了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也僥倖地考上了外交部。……1982年外交部派我至維也納工作並進修德文。1984年回到國內,一方面在歐洲司工作,另一方面繼續在外交所上課,完成碩士學業。……1985年又很僥倖地考上了政治研究所博士。……1988年10月9日到了德國漢堡……1991年完成了政治大學的博士學業,1992年取得了漢堡大學的博士。正式結束我十一年的研究所求學生涯。」回到台灣後,張亞中進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工作,參與起草《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這份文件發表於1994年7月,雖然發行人是黃昆輝,但按照張亞中自己的說法,他「負責初撰」,按照中國大陸官媒的說法,「是張亞中一個人執筆完成的」。《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裡有一段寫道:如果追根究底,今天中國之所以不能統一,不是如中共所指稱臺灣部分居民想脫離中國,也不是「某些國際勢力干涉」,而是大陸的政治制度、經濟水準以及過去多次腥風血雨的大規模鬥爭,讓人對它缺乏信心。既然在共產體制下長大的有為青年都拼命想出來,或出來不回去,或有家歸不得;既然大陸人民成千上萬的向外偷渡;既然臺灣或海外急望統一的人士都不願意到大陸定居;既然北平連香港最起碼的民主都不能容忍;中共憑什麼指責別人遲疑不肯統一?如果中國大陸實施自由民主的制度,經濟條件符合現代化水準,那有中國人不願見到自己國家統一呢?外國人又如何干涉得了?所以中國統一問題的真正癥結還是出在中共本身,不在別人。這也就是為什麼中華民國政府一再強調:「只有中國問題,沒有臺灣問題」的根本原因。張亞中今天對外宣稱,他是不滿李登輝推行「台獨分裂」路線,才離開陸委會。張亞中哪一年離開,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他1996年總統選舉擔任陳履安競選總部政策部主任的事實來看,張亞中可能是在1995年前後離開陸委會。諷刺的是,1995年李登輝的兩岸論述,和1994年撰寫《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的張亞中根本大同小異,要比罵共產黨,張亞中甚至罵得比他老闆更兇。1998年張亞中出版《兩岸主權論》一書,進一步寫道:中共對於中華民國為追求合理活動空間而盼加入聯合國的行為,視為是「台獨」或「獨台」的同義詞,其劇烈的反應,促使兩岸良性互動無法建立。中華民國加入聯合國的積極行為,使得中共在評估兩岸關係時,已逐漸從「如何促使中國統一」到「如何防堵台灣走向獨立」。這兩個不同思考邏輯所帶來的可能政策反應自是大不相同,前者是傳統的和戰兩手並重策略,後者則明顯地不惜文攻武嚇的主戰聲浪較為高漲,從中共開始極盡全力杯葛李登輝總統赴廣島亞運參加開幕典禮、阻撓加入聯合國、兩岸對話中斷,至一九九六年三月更不惜以飛彈射擊表達對台獨聲浪的立場,應可見端倪。(《兩岸主權論》,頁89)我們實在搞不懂當年的張亞中在兩岸路線上,怎麼會和李登輝存在意見不合。如果是反對李登輝搞「本土化」,早在1993年,張亞中就可加入新黨,但他仍然留在陸委會幫李登輝寫文宣罵共產黨。如果是反對李登輝的「兩國論」,張亞中在1998年《兩岸主權論》一書中用「一中兩國」來詮釋兩岸定位,這難道就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兩國論」?張亞中在2009年提出「一中三憲」構想,也是他1998年觀點的延續,一路沿用至今,成為他競選國民黨主席的政治訴求,殊不知這套理論何其自相矛盾、不切實際。諷刺的是,這種主張和他在李登輝時代的觀點,本質上沒有任何差異,只有北京的白癡們才相信有,還有一群深藍以為其中蘊含多高深的哲理,以為張亞中多能講、多有說服力。正是因為北京的白癡們過於白癡,才會以為「張亞中和李登輝理念不合離開陸委會」是一件多麼值得吹捧的大事,卻渾然不知張亞中在《說明書》裡把中共罵得多難聽。張亞中混淆概念,把自己形塑為「反對李登輝的先知先覺」,需要靠他來救國民黨,還高喊要「肅清黨內李登輝餘毒」,請問餘毒既存,說明早前有人種下「禍根」,張亞中算不算助長「禍根」的其中一員?2000年政黨輪替後,張亞中更加頻繁涉足政治活動。奇怪的是,他的兩岸立場與國民黨連戰路線大致吻合(都是李登輝舊路線的延續),卻不去幫國民黨、也不去幫其他統派政黨,而是自立門戶當老大,接連組織「民主行動聯盟」、「倒扁運動聯盟」,擔任召集人,還將「民主行動聯盟」改以「張亞中等150人聯盟」為名參與任務型國大代表選舉,影響力都非常有限。馬英九上台後,「民主行動聯盟」改組為「兩岸統合學會」,張亞中擔任理事長,繼續做他的單幹戶,頻繁來往兩岸,不斷宣揚自己與國民黨的不同之處,仿佛就他最懂兩岸問題。等到單幹戶當累了,才想起回歸國民黨,而且一回歸就要當主席,叫大家聽他的。矛盾的是,張亞中這二十年的經歷,證明他根本無法影響極少數同溫層之外的人。你當了十幾年單幹戶,宣傳「一中三憲」都沒人聽,那憑什麼國民黨要聽你的?你在台大政治系教書這麼久,你的政治言論,能對幾個學生產生影響?如果連你這麼能講的人,一學期花了幾十個小時給同一群學生講課,講破喉嚨都撼動不了對方的政治觀點,今天卻要當主席,認為自己能說服老百姓接受國民黨的政治觀點,不是很怪嗎?張亞中火力全開,強力批評朱立倫和江啟臣的過去,仿佛自己是拯救國民黨和兩岸僵局的不二人選。張亞中的論述有沒有道理是一回事,但輪不輪得到他來指導大家、用高道德標準批判其他候選人,則是另外一回事。國民黨歷史上的領導人,至少都為黨長期奮鬥過,請問張亞中,你1980年代受國民黨十年栽培,姑且不論你90年代中期離開李登輝團隊到底是基於什麼考量,2000年國民黨淪為在野黨之後,你明明可以回來幫助國民黨,卻非要自立門戶當老大。2008年國民黨贏回執政權,你還是自立門戶當老大,上對岸媒體對國民黨評頭論足、下指導棋。一直到2014年慘敗,對岸有關部門對台灣雜七雜八的統派組織沒那麼重視了,你才想到要回國民黨,讓自己在兩岸更有能見度。回來當幕僚,顯然成績不佳,你居然還想選主席,說要救黨救國救兩岸。張亞中,你到底哪裡比朱立倫高明?深藍的支持者們,你們今天的處境,完全是咎由自取。正是因為你們的含淚投票,才讓馬英九有恃無恐、不需顧慮你們的感受,也正是因為你們的橫衝直撞,才讓韓國瑜一步步垮台。你們活在同溫層裡,連自己兒孫的政治立場都影響不了,卻相信一個和你們同樣處境的候選人能救活你們、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不是很好笑嗎?(轉載自李戡臉書)
■ 本刊特別報導 (圖/本報合成) 最近新竹縣市合併的話題非常熱門,新竹市長林智堅提出新竹縣市合併,成為第七都,引發關注。林智堅表示,新竹市為台灣創稅高達1920億元,甚至比六都中的二都還多,但統籌分配稅款僅能拿到2%不到,因此想爭取升格為第七都,獲得更多來自中央的統籌分配款。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這個倡議一出必將引起各縣市廣泛的連鎖反應,若民進黨政府措手不及,恐怕改革還沒開始,就會先胎死腹中。本次新竹縣市長的角逐,可說是一大熱門,由於新竹市長林智堅明年任期屆滿,無法競選再連任,因此藍綠正積極備戰。外傳國民黨立委林為洲、鄭正鈐、前立委許毓仁都可能參選,綠營高層內部傾向勸進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接棒,民眾黨立委高虹安開始在新竹活動,時代力量也磨刀霍霍,風城大戰將成四黨激戰區。國民黨目前已有三名市議員林耕仁、陳啓源和李國璋表態參選,三人決定先以全民調拚勝負。至於新竹縣出身的林為洲若轉戰竹市,須提前四個月遷戶籍,屆時將喪失竹縣立委資格;鄭正鈐雖展現轉戰企圖心,但參選竹市立委時,傳聞鄭以不選市長為前提,獲黨內議員相挺,若要改戰市長恐惹疑慮。許毓仁則不否認參選傳言,但表示還在考慮。民進黨方面則持續傳出勸進林飛帆參選新竹市長聲浪。雖然林飛帆本人始終沒有鬆口,但據瞭解,綠營對林飛帆出戰新竹確實有期待,主因認為林能守住綠營基本盤,也能開拓票源,且很對年輕外來人口較多的新竹市民胃口。據指出,民進黨因應四項公投,出身社運界的林飛帆銜命與環保團體就藻礁議題對話,另一方面的憲政改革,林飛帆也出任憲改小組發言人,顯見高層重用提拔林飛帆的用心,黨內勸進林飛帆的聲音也沒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