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縮影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在廣東珠海舉辦

〔本報綜合報導〕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簡稱:第十四屆中國航展)在廣東珠海國際航展中心舉行。作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中國航展已成為集中展示中外航空航太先進技術和高端裝備的重要視窗、促進航空航太技術和裝備領域商貿合作的國際平台。本屆航展有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典、瑞士、義大利、奧地利、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等線上線下43個國家和地區的74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室內展覽面積達10萬平方米,室外展示面積達36萬平方米。11月8日在本屆航展開展第一天,隨著C919騰空而起進行飛行表演,商飛與大陸多家租賃公司簽訂C919確定訂單,總數高達300架。目前,中國已與美歐等32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雙邊適航協定,為國產民機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的雙邊環境。自1996年首次舉辦26年來,中國航展見證了中國航空航太產業的飛躍發展。在航空航太領域,世界對中國充滿信心,也將共用中國航空航太產業鏈紅利。

中國與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

〔本報特約記者 胡璐報導〕中國與國際竹藤組織日前共同發起倡議,將在全球深化「以竹代塑」合作,更好發揮竹子在代替塑膠產品方面的突出優勢和作用。這是記者在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國際竹藤組織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竹藤大會上瞭解到的。據介紹,日益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威脅人類健康,而竹子作為綠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在包裝、建材等多個領域可直接替代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塑膠製品。「以竹代塑」,可以增加綠色竹產品的使用比例,減少塑膠污染。倡議提出,各國制定「以竹代塑」支持政策,為「以竹代塑」的全球化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並推進科技創新、鼓勵科學研究,為「以竹代塑」新技術利用、新產品開發創造條件。此外,倡議還提出,加大「以竹代塑」公共宣傳,通過在國際、區域和國家不同層面的專家論壇、展覽示範、公共活動等,廣泛宣傳竹子應用於包裝材料、建築工程、生活用品等領域的優勢,開拓竹製品市場。國際竹藤組織是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也是一家致力於竹藤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機構,其成員國和觀察員國廣泛分佈在非洲、亞洲、美洲和大洋洲。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連續十年全球前三

〔本報綜合報導〕11月7日,大陸相關部門聯合發佈《2021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1788.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3%,連續十年位列全球前三,對外投資大國地位穩固。公報顯示,2021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2.79萬億美元,連續五年排名全球前三。2021年中國雙向投資規模基本相當。2021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涵蓋國民經濟的18個行業大類,其中,八成投資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批發零售、製造、金融、交通運輸領域,流量均超過百億美元。2021年末,租賃和商務服務、批發零售、金融、製造等行業投資存量均超千億美元,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此外,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持續增長。截至2021年底,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企業超過1.1萬家,約占中國境外企業總量的四分之一。2021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241.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占中國全年對外投資流量總額的13.5%;年末存量2138.4億美元,占存量總額的7.7%。地方企業對外投資方面,2021年,中國地方企業對外非金融類投資877.3億美元,占57.7%。2021年末,地方企業在境外設立非金融類企業數量占比達86.3%,廣東、上海、浙江列前三。

中外專家在第88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熱議 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

〔本報特約記者 嚴瑜報導〕近日,以「把握機遇挑戰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第88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在海南海口舉行。來自中國大陸相關部委、高校、科研機構以及17個省、市、特別行政區的嘉賓,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挪威、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3個國家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日韓合作秘書處、中國—東盟中心等5個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共計500餘人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本次國際論壇。論壇為期兩天,設置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及對世界的影響」「高水準開放的中國與世界」兩次全體討論,並設置了「高水準開放與高品質發展」「結構轉型與結構性改革」兩個平行論壇,國內外學者圍繞相關議題展開深入討論。中國擴大開放,將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來自各國的專家學者及商會代表對中國充滿期待。

【如視我聞】半導體「去台化」風險依然 台積電的壓力不會減緩

■ 映丞 美中台情勢緊張,為降低晶片等供應鏈的斷供風險,半導體「去台化」的討論四起,引發關注。這其中的變數就是美國企業也會受損,美國政策向來就是市場和國安思維碰撞,再取得平衡點,因此這取決於美國企業的反彈力道有多大,估計得等到美國選後,明年上半年問題才會逐漸浮現。台積電2019年就到亞利桑那去投資設廠,但目前進度非常慢,美國也看在眼裡。台積電在2019年宣佈動土,得到2023年才開始量產,以台積電這樣的公司,蓋個廠真的需要3年多嗎?台積電的反應也是合理,站在股東立場,美國勞工又貴又沒效率,建築商也很貴,韓國的半導體企業也是如此,態度很消極,所以後來美國才祭出殺招「晶片法案」,後來台積電在熊本投資設廠的速度就加快很多。美國是要劍指中國大陸、台灣和韓國,因為美國發現Chip4不如預期迅速,台灣很被動、不敢講話,但韓國擺明不願配合,所以美國就自己先出殺招,不過這裡面有一個變數,就是美國企業也會受到損害。目前美國臨近期中選舉,所以國會都不敢去動這些議題,但等到選舉完,美國這些相關企業就會開始遊說,因為美國商務部新任主管是軍方人士,本來就是完全站在國安角度思考,美國政策向來就是市場和國安思維碰撞,再取得平衡點,不可能完全讓國安思維完全占上風,這就取決於美國企業的反彈力道有多大,這些事情明年上半年就會出現。台積電受到的壓力不會減緩,目前已經傳出消息,美國希望5奈米以下都到美國設廠,台積電依然有在新竹布局,但7奈米目前銷路不好,高雄的廠可能就會先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