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縮影

大陸首條稀土永磁磁浮軌道示範線竣工

〔本報特約記者 趙金悅報導〕8月9日上午,由中鐵工業聯合江西理工大學、興國縣人民政府、中鐵六院等單位共同研發、設計、建設的大陸首條稀土永磁磁浮軌道交通工程示範線——「紅軌」在江西省興國縣順利竣工。「紅軌」是迄今為止建成的大陸首條永磁磁浮軌道交通系統工程示範線,示範線的建成標誌著一個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中低速、中低運量的新制式軌道交通系統誕生。稀土永磁磁浮軌道交通系統實現了永磁懸浮技術與空軌技術的完美結合,是繼電磁懸浮、超導磁浮之後,開闢的一種新的磁懸浮技術路線,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是稀土材料應用及永磁磁浮軌道系統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

數位經濟讓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

〔本報特約記者 強勇報導〕在8月10日於哈爾濱開幕的2022世界5G大會上,「『大國糧倉』——龍江5G數位農場」專案入選「5G十大應用案例」。通過5G賦能,這個項目實現黑土地管護、無人農機智慧作業等全方位創新,農田水、肥、藥施用量大幅節約,每畝可增產5%至10%。2022世界5G大會以「築5G生態 促共創共利」為主題,緊密圍繞國際合作、技術前瞻、數位產業、5G+行業應用四大板塊,為全球5G發展搭建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當前,5G融合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形成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正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交融。一些與會專家認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擁有大量的資料資源、豐富的5G應用場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正逢其時。來自2022世界5G大會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5G網路基站數量達185.4萬個,終端使用者逾4.5億戶,均占全球60%以上。不斷完善的資訊基礎設施,推動5G融合縱深發展。截至目前,黑龍江5G網路覆蓋全省13個市(地)、127個縣(區)和1481個鄉(鎮)。吉林提出,到2025年,「數字吉林」體系基本形成。遼寧發佈相關規劃,目標是2025年數位經濟占GDP比重達45%。

第二十九屆國際核工程大會圓滿召開

〔本報特約記者 陳瑜報導〕以「核能創新助力碳中和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十九屆國際核工程大會於8月8日-12日在北京和深圳舉行。本屆大會邀請11位中外嘉賓作大會報告,大會另設16個技術專題、12個論壇、4個研討會,提交論文1800餘篇,研討內容涵蓋核電運行與維護,工程與改造,壽期延長,核燃料與材料,小型模組化反應堆,第四代反應堆與聚變技術,核能在氣候變化中的應用等核工程領域各方面,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20多個國家的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企業的1200餘名專家學者參會。會上還頒發了本屆國際核工程大會長期傑出貢獻獎。國際核工程大會(ICONE)是國際核工程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大會,素有核工程領域的「奧林匹克」之稱,由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和日本機械工程師學會(JSME)於1991年共同發起,中國核學會於2005年起成為該會議的主辦方之一。至此,該會由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日本機械工程師學會和中國核學會共同主辦,輪流組織,每年一屆,至今已輪流在美國、日本、歐洲和中國連續舉辦了28次。中國分別於2005年、2010年、2013、2017年在北京、西安、成都和上海召開了第13屆、第18屆、第21屆和第25屆國際核工程大會,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與高度評價。

一箭16星!成功發射!

〔本報特約記者 安普忠 王淩碩報導〕2022年8月10日12時50分,中國大陸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遙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D09星、雲遙一號04-08星等16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批衛星主要用於商業遙感、大氣成像等領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32次飛行。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是由航太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低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可實施一箭單星或多星發射。其700公里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為1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