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本報特約記者 徐壯報導〕13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浙江寧波余姚井頭山遺址、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河南淮陽時莊遺址、河南伊川徐陽墓地、西藏劄達桑達隆果墓地、江蘇徐州土山二號墓、陝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國大墓、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吉林圖們磨盤村山城遺址入選。

大陸建立傳染病、動植物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網路

〔本報特約記者  梁曉輝報導〕2021年4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開始施行,這是生物安全領域的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系統性、統領性法律,標誌著中國大陸生物安全進入依法治理的新階段。該法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設立「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專章。其中規定,國家加強國境、口岸傳染病和動植物疫情聯合防控能力建設,建立傳染病、動植物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網路,儘早發現、控制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根據該法,國家建立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生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一履行本行政區域內疫情防控職責,加強組織領導,開展群防群控、醫療救治,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依法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外界認為,生物安全法總結了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經驗教訓,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進一步築牢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制度保障。

神獸「海牛」2000米水下鑽出世界紀錄

〔本報特約記者  俞慧友報導〕7日23時,一隻高7.6米、「腰圍」10米、體重12噸的龐大「神獸」,悄悄「潛」入了南海2000米的水下。這只「神獸」,正是由湖南科技大學牽頭,大陸自主研發的「海牛Ⅱ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鑽機系統。此次,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中,鑽機成功下鑽231米,不僅填補了大陸海底鑽深大於100米、具有保壓取芯功能的深海海底鑽機裝備的空白,也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鑽機的鑽深紀錄,標誌著中國在這一技術領域已達世界領先水準。海底鑽機,是開展海洋地質及環境科學研究、進行海洋礦產資源勘探和海底工程地質勘查所必備的海洋高技術裝備。此次這一重大海洋裝備的研製,依託了中國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課題,研製作業水深不少於2000米、鑽進深度不低於200米、保壓成功率不小於60%的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鑽機系統,並最終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海底大孔深保壓鑽探取芯裝備技術與成果,為大陸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提供裝備技術支撐。「儘管它很龐大,但它潛入海底依然是很靈活的。它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台海底鑽深大於200米的深海海底鑽機。」專案負責人、湖南科技大學教授萬步炎說。

世界在建最大水電工程 白鶴灘水電站開始蓄水

〔本報特約記者 閆科任報導〕4月6日,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甯南縣與雲南省巧家縣交界的世界在建最大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正式開始蓄水!預計於今年7月實現首批機組投產發電,2022年7月將完成全部機組投產發電。目前,大壩31個壩段中已有22個壩段澆築到頂,地下廠房、洩洪洞等主體工程土建部分已全部完工,滿足蓄水發電要求。蓄水後形成的白鶴灘水庫,總庫容206.27億立方米,控制金沙江流域面積的91%,防洪庫容達75億立方米,僅次於三峽和丹江口水庫,是長江防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建設創造了六項世界第一:在建單機容量最大,率先使用單機容量百萬千瓦級水輪機組;地下洞室群規模最大;圓筒式尾水調壓室規模最大;300米級高拱壩抗震參數最高;在300米級高拱壩中,首次全壩使用低熱水泥混凝土;無壓洩洪洞群規模最大。這一系列科研攻關和技術管理創新,彰顯了大陸完備的產業鏈在鍛造大國重器、建設超級工程中的優勢,把大陸水電設計水準、施工能力、重大裝備製造能力、建設管理水準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在發電效益方面,白鶴灘水電站工程裝機總容量為1600萬千瓦,建成後年均發電量可達624.43億千瓦時,接近成都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在同等滿足電力系統用電需求的情況下,水電站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968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160萬噸,減少排放煙塵約22萬噸,將與烏東德、向家壩、溪洛渡以及此前建成的三峽、葛洲壩水電站共同構成一條世界上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

華為未來五項關鍵戰略舉措 除了四季度推出「華為inside」車,還有啥?

■本報特約記者 王惠綿 12日,華為第18屆全球分析師大會在深圳拉開序幕。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分享了華為經營情況、華為未來五項關鍵戰略舉措,並對造車、自動駕駛、晶片庫存等熱點問題一一解答。2021年目標:活下來,活得好徐直軍表示,華為2020年業績符合預期,手機業務去年下滑,但進一步完善了筆記本、平板等其他硬體領域的佈局,所以公司收入整體保持增長。2021年對華為而言是繼續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未來發展戰略不斷清晰的一年。徐直軍分享了華為未來五項關鍵戰略舉措:第一,優化產業組合,增強產業韌性,尤其是增強軟體能力、加強先進工藝弱相關產業投資和智慧汽車部件產業投資;第二,推動5G價值全面發揮,定義5.5G,牽引5G持續演進;第三,以用戶為中心打造全場景無縫的智慧體驗;第四,通過技術創新降低能源消耗、實現低碳社會;第五,努力解決供應連續。針對如何增強軟體能力,徐直軍表示,「2018年底,董事會通過了一個決定,投資20億美元提升軟體能力,在5年週期內,軟體工程能力再提升一個臺階。通過軟體提升,來減少對晶片的依賴,打造差異化,我們也在看軟體方面的機會,加大投入,提升軟體和服務的收入。近期華為雲業務的調整,也是在強化軟體的組織,讓它不要和硬體有太多牽連,來實現軟體的增長。」「今年的目標還是活下來,但今年希望有時間思考一下,能不能活的好一點。」徐直軍說,「2019、2020年我們都在花時間應對美國制裁,還沒有時間思考未來。我們近期調整業務,發現活下來很有希望,爭取活得好一些。」智慧汽車將於四季度推出華為將繼續加大智慧汽車軟體投入,實現汽車行業的智慧化、自動化、電動化等。徐直軍再次強調,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定位是智慧網聯汽車領域的增量部件供應商。「2018年華為在一個會議上明確了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這個決策到現在沒有改變。之前華為跟多家車企交流過,產業界不需要華為牌汽車,需要華為ICT能力。」據他透露,華為雖然自己不造車,但華為希望跟車企合作開創一些好的商業模式,會選擇一些夥伴進行深度合作,通過華為inside的方式和車企打造一些子品牌車。目前,華為和三個夥伴打造子品牌汽車,包括北汽,從今年四季度開始,雙方將有一系列的車推出。華為還與廣汽、長安汽車打造汽車領域的子品牌。「今年智慧汽車部件研發投入超過10億美金,現在我們做的每一個部件都逐步推向市場,有車企在使用。」徐直軍說,在即將舉行的上海車展上,可以體驗到華為inside的車,並且可以在城區體驗自動駕駛,「比特斯拉好多啦。」不過對於5G或5.5G對自動駕駛的作用,徐直軍認為,車要實現自動駕駛,必須實現自主的自動駕駛,不能依賴別人。「如果一個車必須依賴5G或5.5G才實現自動駕駛,那就慘了,網路斷了怎麼辦?這對移動運營商的能力要求太高,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出問題,這不現實。」在他看來,5G或5.5G對自動駕駛而言更多地是一種輔助能力。「我一直認為5G能力被誇大了。5G當然要比4G好,但是要說5G是一切的基礎,那也太誇大其詞。」呼籲儘快恢復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合作雖然華為終端受到打擊,但是華為在智慧出行、智慧家庭等更多場景進行佈局,並且發力鴻蒙作業系統。徐直軍表示,預計2021年40多個主流品牌,1億多台設備,接入鴻蒙作業系統。對於業界關心的華為晶片庫存問題,徐直軍表示,滿足TO B客戶需求沒問題,華為需要聚焦區域市場,聚焦客戶,使得華為活的更長一點。此外,華為是全球半導體採購大戶,中國也是全球半導體主要市場,很多企業也擔心自己遭遇華為同樣的困境。「希望晶片企業能在美國規則下為華為製造晶片,庫存消耗可以銜接上,我們就沒有問題了。」徐直軍表示,「我們可能會長期在實體清單裡工作和生活,華為也能夠在實體清單下生存和發展,不能在假設和幻想下制定戰略。」徐直軍表示,讓整個半導體產業回歸正常商業秩序,根本答案是重建全球信任、恢復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合作,呼籲各方儘快恢復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合作。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