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多良車站壁畫金龍今「點睛」 庇護居民遊客

[本報綜合報導]台東太麻里鄉多良火車站被譽為「如神隱少女場景般的海上車站」,24日上午10時擋土牆壁畫揭幕,由鄉長王重仁鄉長為台東女中彩繪創作的金龍「點睛」,賦予靈魂,彷彿神隱少女動畫裡的角色白龍,庇護在地居民及參訪遊客。王重仁說,這次擋土牆的壁畫,由國立台東女中老師康毓庭提出「以藝術之名-傳愛行動實踐計劃」,與鄉公所及部落共同商議後,挑選出最切合在地文化之意象,率領美術班學生花了6天繪製而成,而其中的金龍,即是多良瀧部落​​象徵吉祥、守護之意。至於「騰雲祥龍」一說由來,當地部落傳說中,一條受傷的祥龍飛到當地查拉密部落上方,不小心掉落在部落的水源之地;祥龍為重回大海衝破池塘,造成部落的農耕地、小米田被淹沒,查拉密部落也因此向上遷徙,壁畫中的祥龍由來即是據此傳說繪製。此外,另有一說,從部落眺望太平洋,因洋流屬性,彷彿真有一條龍盤踞在太平洋之中,因此「查拉密部落」又稱「瀧部落」。

長榮貨輪擱淺蘇伊士運河 致海上受阻

[本報綜合報導]長榮海運巨型貨櫃輪「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以致全球最繁忙海上貿易路線之一的往來受阻,油價曾一度因為這起事件上漲,目前已知百餘艘船隻的航運受阻。長榮海運指出,已敦促船東回報事故原因,並與運河管理局等相關單位研擬方案,將儘速協助貨櫃輪脫困。據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根據船舶經紀業者和彭博繪製的地圖,「長賜輪」(Ever Given)在埃及當地時間23日幾乎橫向堵住運河,至少100艘船舶無法往返紅海與地中海。長賜輪長度約400公尺,寬59公尺,是現役最大的貨櫃輪之一。長榮海運表示,長賜輪於埃及時間3月23日上午8時左右,從紅海北向進入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時,在河口南端6海里處,疑似受瞬間強風吹襲,造成船身偏離航道,意外觸底擱淺。長賜輪擱淺導致蘇伊士運河雙向運輸受阻,蘇伊士運河航運服務主要業者之一Leth Agencies表示,目前往北方面約有42艘船隻因長賜輪擱淺而受影響,往南方面則有64艘船隻受影響。油價曾因此短暫上漲,隨即回穩。

15年前大乾旱景象重現 台東50年古井再見底

[本報綜合報導]連日來,台灣本島水情吃緊,台東池上鄉一座50年古井再度乾涸見底,台東15年前的大干旱景象重現……台東縣政府建設處水利科表示,這次乾旱許多農民被嚇到了,從去年至今,池上鄉申請挖井的已有50個,全台東縣約80個,農民鑿井申請暴增。「這口井深度9米」,台東縣池上鄉93歲的老農鄒進燻邊說邊將綁著鐵條的麻繩投入井裡,完全聽不到水聲,當繩子到底後再拉起,麻繩是乾的,撞到井底的鐵條沾了少數沙子。他說,麻繩完全是乾的,鐵條有沙子,代表井底沒有水,如果有水,就不會有沙子,可見井底乾了。 鄒進燻說,今年春節兒子返鄉,他告訴兒子古井的水愈來愈少,他和兒子測量水深只剩20~30公分,前幾天他再度拿繩子測試,結果已經見底,完全沒有水。他說,池上地區已2、3年沒有颱風,沒大雨,溪床長滿了草,甚至樹都有3到4米高了,看不到溪床,「連狗都進不去」;因無法預測這情況還要多久、是不是往後會愈嚴重,於是和兒子商量,趕緊再打一個50米深的新井,現在換用新井灌溉。鄒進燻說,50年前他為了灌溉5甲的水田和家裡用水,於是打了9米深的水井,過去都是水滿滿的,從未見底,民國96年台東出現罕見的大乾旱,到了7、8月還沒颱風和下大雨,古井首次見底,這次是第2次,感覺情況會越來越嚴重,於是重打一口50米深的新井。 民國96年,台東未出現梅雨,直到8月還沒有颱風和明顯雨勢,導致一半的茶樹乾枯,釋迦果樹出現萎凋,蔬果腐爛,稻田龜裂,原本青翠的山頭,隱約出現枯黃,鄒家古井首次乾涸見底,今年大干旱再現,鄒家古井再度見底,從此封井。

醫療業務壓力大 旗津醫院辦理培訓增進志工軟實力

溝通是日常生活相當重要的一門課題,在壓力極大的醫療場所更需要做好溝通,旗津醫院為了幫志工提升溝通能力,日前特別邀請嘉義中正大學兼任講師林妙香,為醫院志工們提供一場精采的「正向情緒溝通」講座,讓醫院志工笑開懷同時,增進同理心與溝通軟實力。講師林妙香引用美國教育家L. 羅恩 賀伯特的溝通資料,以生活化的用語及代入感十足的模擬情境,讓志工輕鬆掌握溝通技巧。志工分享,生活中到處都需要溝通,不只工作,長期相處卻容易疏忽關懷的家人更需要溝通。課程精彩,院長及主任跟著志工一同互動學習。院長蔡忠榮表示,這是相當受用的一堂課程,講師的演講風格不僅可以更有效於生活中的運用外,更透過把溝通模式融入生活情境以及各式各樣的人際互動,這讓志工馬上能夠連結到服務的經驗。旗津社會福利中心卓春嫻主任表示,感謝講師遠從嘉義而來,為旗津注入新資源,相信志工們今日獲得這麼實用的資料後,未來必能運用於志願服務生活日常。

下半輩子就只做這一樁事了

作者:止小戈 在西施故里,浙江諸暨 我們見到了陳永新——關愛抗戰老兵多年的志願者。 “投入6千多萬開辦這個酒店,就是為了宣傳抗戰!” 聊起遠征軍,他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訴不完的情。 中國遠征軍出征79年後,在這樣的一個地方,有人在以這樣的方式懷念他們。 2010年,電視劇《中國遠征軍》在中央台熱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陳永新也被深深感動。 2011年,陳永新與老兵陳仲裕相逢,陳老是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麾下狙擊手,曾追隨孫將軍血戰緬甸。 陳老經常給陳永新講述當年緬甸戰場的往事,長期的來往使他們情同父子。 直到2019年,陳仲裕老兵歸隊,陳永新與親友一道把他送上了山。 十年來,陳永新從沒停止過關愛抗戰老兵。只不過以前他都是悄悄進行,他覺得這是在憑良心在做事,無須公眾知曉。在他的老家諸暨,幾十位抗戰老兵每逢過年都會收到他送上的萬元紅包,數年不斷,平時老兵若有病痛急難,他也每每雪中送炭,他對老兵的唯一要求是:不要提到他名字。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隨著抗戰老兵的年紀越來越大,可關愛的對象越來越少,陳永新的重心從關愛抗戰老兵漸漸轉移到宣傳抗戰歷史上來。 2019年,陳永新和好友一行六人自駕8千公里,歷時14天完成了一次自己的遠征。 石牌-常德-衡陽-騰沖-緬甸密支那-雲南,龍陵松山祭酒,國殤墓園獻花,拜訪忠良之後,探望滯留緬甸密支那的遠征軍老兵。 行程結束後,更是奮筆疾書《尋找飄蕩的忠魂》一文,風靡國內許多知名網站及港澳台海外華人媒體,讓無數人讀來血脈賁張感懷歷史。 2020年5月,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遠征大酒店開業了。 這間為宣傳中國遠征軍抗戰歷史的酒店,從門廳的巨幅銅雕,到電梯口、走廊的照片,包括每一個房間裡的雜誌,每一個細節都跟中國遠征軍有關。 2020年12月12日,《尋找飄蕩的忠魂——抗日戰爭中國遠征軍珍貴影像致敬展》在遠征大酒店成功舉辦。 活動參與者有遠征軍老兵、眾多遠征軍直系後人以及從事滇緬抗戰史研究的專家學者。 陳永新在酒店開業前就承諾,如有關於中國遠征軍英勇歷史的相關活動,遠征大酒店一律無償提供客房及會議場所。 酒店的大部分收入也將用於關愛老兵、宣傳抗戰功績及相關活動。 第一排左一飛虎隊英雄吳其軺之子,左二遠征軍總司令衛立煌孫女,中間陳永新,右二周恩來總理侄女周秉德,右一張自忠上將嫡孫張紀祖;第二排左二左三著名滇緬抗戰研究專家餘戈、戈叔亞,左五至八分別為遠征軍名將潘裕昆、黃琪翔、陳明仁孫輩 國雖大,好戰必亡; 天下雖安 ,忘戰必危。 中國遠征軍出征79年了, 我們對那些遠赴異域, 用滿腔熱血守護祖國的將士們最大的敬意, 就是銘記。 “我始終認為我們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家庭黎民百姓,能夠享受現在這樣安逸祥和的生活,那是拜70多年前那場全民抗戰勝利所賜。我覺得我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把他們遺忘了,虧欠他們,我是用我們力所能及一己之力,民間的力量給予他們一定的關愛,發自內心地敬重,讓他們風燭殘年感到至少有人沒忘記他們,給他們以遲來久矣的尊嚴,使那些本該熠熠生輝的抗戰將士不致永遠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