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科技

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開幕

〔本報特約記者 李力可 李倩薇報導〕10月18日晚,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市開幕,本屆世界科幻大會以「共生紀元」為主題,將持續至10月22日,除了開閉幕式和雨果獎頒獎典禮三大盛典以外,其間還將舉行200多場主題沙龍、主題展覽等各類活動。世界科幻大會是世界上最受矚目、歷史最悠久、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科幻文化主題活動,此次是這一盛會首次走進中國大陸。成都也因此成為亞洲第二個舉辦世界科幻大會的城市。世界科幻協會品牌保護委員會委員、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聯合主席本.亞洛在致辭中說:「這是我們第一次攜手中國科幻迷,共同見證令人震撼的一屆世界科幻大會,他更有趣、更多元。」線上線下全球科幻迷的共同見證下,本.亞洛攜同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聯合主席陳石、何夕,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榮譽主賓劉慈欣、羅伯特.詹姆斯.索耶等人共同為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啟幕。隨著陳石敲下見證世界科幻大會歷史的「法槌」,本.亞洛宣佈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正式開幕。備受關注的本屆雨果獎獎盃底座也在開幕式上揭曉——一隻從時空隧道探出頭來的熊貓,仰望著火箭向未來招手,向科幻致敬。據瞭解,這也是中國文化元素第一次出現在雨果獎獎盃底座上。現場,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組委會副主席、雨果獎評選組組長戴夫.麥卡蒂將雨果獎獎盃底座與獎盃合為一體,以此寓意合作連接,人類才有無限美好的未來。開幕式以輝煌久遠的古蜀文明與現代奇幻的科幻主題相結合,科幻秀、舞臺秀、實景魔幻秀等諸多精彩亮點穿插其間。10月21日晚,科幻文學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雨果獎也將在成都科幻館揭曉。

中國飛天夢圓20周年 雲海一號04星成功發射

〔本報綜合報導〕10月15日是中華民族飛天夢圓20周年的日子,一則喜訊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來。北京時間10月15日8時54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點火升空,將雲海一號04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雲海一號04星主要用於大氣海洋環境要素探測、空間環境探測、防災減災和科學實驗等領域。本次發射是長二丁火箭第82次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91次發射。作為「長征系列」家族中的一員「老將」,長二丁火箭在一路穩紮穩打中不斷創造佳績,今年發射的遙八十八火箭以一箭41星創下了中國紀錄,使得中國運載火箭多星發射的技術能力上了一個新台階。

助力「科普共用兩岸融合」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科普論壇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孫自法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10月11日向媒體發佈消息說,以「科普共用 兩岸融合」為主題的第十六屆海峽兩岸科普論壇當天在甘肅張掖舉行,旨在深化海峽兩岸科技領域交流與合作,加強海峽兩岸科普資源共建共用,豐富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科普工作方式方法,培育科技創新文化,提升中華民族整體科學素養,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情感認同,凝聚更廣泛的智慧與力量,助力構建社會化科普工作發展新格局。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港澳台辦公室主任羅暉致辭指出,中國科協作為中國科技共同體的組織,高度重視兩岸科技界的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對台灣科技工作者的聯繫服務。她倡議,堅持兩岸同根,共同凝聚兩岸融合發展的共識;堅持互學互鑒,共同深化兩岸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堅持面向未來,共同支持兩岸青年科技人員成長成才。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院長馮起,台灣《科學月刊》雜誌社董事長、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台灣致理科技大學教授、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前館長張善楠,清華大學教授李正風等5位專家分別在論壇上作主旨報告。本屆論壇設置開幕式和4個平行分論壇,論壇開幕式上,海峽兩岸科普交流合作聯盟成立並簽署合作框架協定;論壇還對第十六屆海峽兩岸科普論壇優秀論文作者進行了表彰。平行論壇圍繞「科普助力現代農業和生命科學高品質發展」「科普教育與生態治理」「科學教育與創新思維」「科學傳播與模式創新」四個專題進行交流和研討。論壇期間還舉辦專家訪談、智庫專家座談對接、參訪科普示範基地等活動,並就合作拍攝科幻電影、人工智慧產業合作發展、兩岸文創類產業交流、人工智慧產品在農業方面的具體應用等進行交流。據瞭解,海峽兩岸科普論壇是兩岸之間唯一以「科普」冠名的主題論壇,也是兩岸科普界、科普創作界、科普傳媒界的固定交流平台,彙聚了一大批科普成果,在兩岸影響廣泛。該論壇由福建省科協與台灣元智大學、《科學月刊》雜誌於2008年共同發起創辦,現已成為海峽兩岸科普界常態化互動交流的品牌專案,被中國科協和國台辦列為對台交流重點專案。

兩岸科技融合發展潛力大

〔本報特約記者 彭莉芳報導〕以「科技賦能智慧未來 創新推動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六屆京台科技論壇近日在北京落幕。來自兩岸科技產業界專家、台商代表近400人聚焦深化京台科技經貿交流合作,共同探討科技助力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徑。京台科技論壇已成為推動兩岸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台灣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表示,論壇在科技產業融合發展上,從電子資訊領域擴大到數位經濟、人工智慧、元宇宙、新能源汽車、智慧城市、智慧醫療、金融科技、先進製造業及現代化服務業等領域。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認為,台灣地區在半導體晶片生產上有優勢,兩岸在算力設施建設、算力晶片生產、算力技術研發等領域都有很大合作潛力。台灣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劉容生說,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兩岸在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有著不少合作機遇。當下兩岸應當暢通合作管道,協同整合兩岸科創產業資源、人才資源、配套支援資源等,促進兩岸企業融合發展。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盧希鵬建議,兩岸在發展數字經濟的過程中,要給年輕人提供更多機會。優秀青年人才加入科技大廠,有利於將青年的創新、創意思維與科技大廠的資金、市場優勢相結合,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實現企業數位化轉型。北京市科協副主席郭魯鋼表示,北京市科協調動學協會、企業科協等科技社團舉辦多場論壇活動,發揮京台兩地在衛生健康領域的優勢和特色,推動醫藥健康領域開展聯合研發、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落地。「兩岸科技創新中心」在論壇期間舉行了啟動暨揭牌儀式。該創新中心是服務兩岸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載體,未來將持續推動兩岸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深化兩岸科技交流與經濟合作。論壇期間,還舉行了海峽兩岸人工智慧產業協同發展工作委員會揭牌儀式。據介紹,這是中關村人才協會聯合台灣人工智慧產業協會共同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新舉措,將致力於打造一個面向兩岸人工智慧產業的創新融合發展服務平台。論壇上,京台業界舉辦了兩岸共建數智低碳園區項目簽約儀式。台灣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首席顧問葉惠青在影片致辭時表示,數位經濟和綠色低碳經濟成為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趨勢,台灣也提出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科技與氣候環境治理相結合,將推動兩岸產業發展,帶動氣候科技產業興起。北京市市長殷勇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北京將扎實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龍頭,深化開放創新和國際科技合作,這將為兩地交流合作提供新機遇、新空間。隨著論壇的逐年舉行,諸多台資企業先後在北京落地,或成立新公司,或投資建設新專案,為北京的科技發展和城市建設注入新活力。在台企「登陸」入京的同時,包括北京企業在內的陸企也通過這一平台入島發展,實現京台的「雙向奔赴」。「歡迎台胞台企來京投資興業、共用發展機遇,堅信在兩地共同努力下,京台合作必將打開融合發展新局面,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殷勇說。

2023世界製造業大會 邀您共赴一場科技盛宴

[本報特約記者 符秀雲 劉玉才報導]9月20日,以「智造世界·創造美好」為主題的2023世界製造業大會在安徽省合肥市拉開大幕。量子電腦、動力火箭、時速600公里磁浮列車、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8萬噸模鍛壓力機等全球製造業領域最新代表性成果精彩亮相。此次大會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設置2萬平方米的主展館、6萬平方米的市場化展區。各展館內,一批全球製造業領域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集中展出。記者看到大陸自主研製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展出,該列車擁有世界首套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單節載客量可超過百人,作為本次大會的「最大展品」,展會期間,市民可登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