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3 月

綜合報導

廣西北部灣港輸送量快速增長〔本報特約記者 龐革平報導〕今年1至2月,廣西北部灣港(本港)貨物輸送量累計完成4006.09萬噸,同比增長12.3%;其中集裝箱完成81.95萬標箱,同比增長41.69%。北部灣港實現快速發展,得益于西部陸海新通道激發的新活力。如今,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輻射範圍已覆蓋中西部9省區市58站。 雲南省「十三五」時期完成移民安置10萬餘人〔本報特約記者 馬喆報導〕3月24日,2021年全省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會議在昆明召開。會議總結了2020年和「十三五」搬遷安置工作,深入分析面臨的形勢,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全面的部署。2020年雲南省移民搬遷安置30068人,完成年度計畫的100.3%;搬遷安置和後扶投資180.9億元,完成年度計畫162.9%,同比增加29.8%;「十三五」時期累計完成移民搬遷安置10.815萬人,搬遷安置和後扶投資631.78億元,分別占工作計畫的125.18%、143.58%。 海南自貿港首票「零關稅」自用生產設備通關放行〔本報特約記者 周曉夢報導〕3月23日,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內企業——海南一齡醫療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申報進口的首票「零關稅」低溫理療箱在海口海關所屬文昌海關通關放行。這標誌著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在海南自由貿易港順利落地實施。自此,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早期收穫階段第三張“零關稅”商品清單落地實施。 浙江推進數位經濟系統建設〔本報特約記者 夏丹報導〕數位經濟系統怎麼建?近日,浙江省數位經濟系統建設工作會議進行了部署。到2021年底,浙江將基本構建數位經濟系統總體框架。到2022年底,數位經濟系統建設不斷完善。到2025年底,產業大腦多中繼資料融合應用體制機制全面建立。

近500位醫衛界人士在武漢觀摩醫院智慧建造

〔本報特約記者 劉宇太報導〕為期兩天的全國醫院建設工程總承包及智慧建造觀摩大會暨醫院建設綜合能力提升培訓28日在武漢落幕,大陸各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各地醫院建設相關機構等近500名代表參會,並參觀了正在新建的武漢最大規模平戰結合醫院——雲景山醫院,該市第二座專門救治新冠肺炎患者醫院——雷神山醫院等地,聚焦醫院建設領域的智慧建造。本次會議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院建築與裝備分會、中建三局一公司等機構舉辦,是大陸首屆醫院建設總承包管理專題觀摩會。首先觀摩的雲景山醫院是武漢市去年開建四家平戰結合醫院中規模最大的醫院,建築面積達25.25萬平方米,設計常備床位1000張,同時預留1000張床位的建設場地,建成後可在「平時」 、「疫時」狀態之間迅速切換。其中,醫院綜合樓集成了門診、手術室、ICU、CT室、手術室等功能科室,是六棟建築中結構最為複雜、單體規模最大的單體建築,從開工建設至封頂僅用時83天。作為中建三局一公司智慧醫工app首個試點專案,雲景山醫院專案運用了多項「黑科技」:利用「雲、大、物、智、移」等資訊技術,聚焦全生產要素的數位化、線上化、智慧化,全面連接員工、組織、裝備、夥伴。同時,還應用了諸多建設新技術,醫院手術室採用模組化電解鋼板拼接成型,更環保、更節省工期;垃圾、被服物流收集系統施工工藝的使用,更好地節省了醫院的人力成本,而且更安全,密閉收集環境減少了對環境的二次污染、減少了病毒的傳播等。在雷神山醫院,與會人員重溫了醫院從啟動建設到封艙的82天歷程。作為主力承建單位,中建三局一公司大量使用了標準化模組設計、BIM輔助施工、裝配式建造、智慧系統等建築科技,12天時間高品質建成交付專案。雷神山醫院成功收治2011名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成為抗擊疫情的「生命安全島」。專家們希望,模組化設計、裝配式建造、安全環保等工程建設理念,貫穿醫療機構建設全過程,並形成中國獨具特色的醫院建設產業,讓中國技術為全球抗疫提供有效經驗。

海上85天!遠望5號船完成太平洋上3次測控任務返回母港

〔本報特約記者 李國利報導〕出航85天後,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5號船29日順利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母港。1月4日,遠望5號船奔赴太平洋海域,開啟遠望船隊新年度首航。自出航以來,遠望5號船連續海上作業85天,安全航行1.8萬餘海裡,先後完成了長征七號改遙二運載火箭發射等3次海上測控任務。面對新火箭、新海域、新任務的「三新」挑戰,科技人員周密開展技術狀態大清查、可靠性檢查和性能指標測試,為任務圓滿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

「天稻下凡」:嫦娥五號太空稻安家田間

〔本報特約記者 鄭天虹報導〕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種29日離開溫室,移栽田間,成功「安家」。這批共計40克的「天稻」於2020年11月搭乘嫦娥五號登月,歷時約23天、76萬公里的「環月旅行」返回地球,並於2021年2月26日完成播種。上午8時左右,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太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加峰博士帶領團隊4人開始在溫室拔秧,拔下的秧苗被放到若干燒杯裡面,經過50分鐘左右的車程來到位於廣州增城的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基地。經過拉繩、擺秧等準備工作,嫦娥五號「天稻」被研究人員小心翼翼地插入田間。在同一塊田地裡,還有「長征五號」稻種、重離子輻照稻種,後期研究人員將分別對深空搭載、近地軌道搭載、地面模擬這三種稻種進行對照,以選育出最優品種。插秧之後,研究人員接下來會施肥、噴藥等,預計5月底或6月初迎來抽穗期,7月上旬收穫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