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3 月

安徽率先引入衛星遙感信貸技術用於春耕

[本報特約記者 張婭子報導]春耕,三月裡農村生活的主題。今年,春耕迎來了科技助手,衛星遙感信貸技術首次運用於大陸春耕。這套衛星遙感信貸技術代號為「大山雀」,技術原理是農戶在手機地圖上圈出土地,確認自己的地塊後,網商銀行通過衛星圖像識別地塊的農作物面積、作物類型,並通過風控模型預估產量和價值,從而向農戶提供貸款額度與合理的還款週期。這項技術猶如在金融領域支起了一根「網線」,將天上的衛星和地裡的農民「奇妙」地連接在一起。「作為一家服務小微企業和經營性農戶的科技銀行,我們希望讓金融科技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讓更多農戶享受到科技帶來普惠價值。」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表示,網商銀行將為約200萬農民提供400億春耕免息貸款額度。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計畫財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首次提出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農業大省,安徽有責任成為踐行鄉村振興的排頭兵。」數位金融正逐步跨越城鄉間的發展不平衡。利用科技手段,農民獲得貸款的門檻逐漸縮小,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種糧大戶,獲得衛星遙感的信貸支持。在當前由脫貧攻堅全面轉向鄉村振興的新形勢下,以數位金融為代表的數位新基建有望成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

大陸首個直徑2.5米級重型氫氧發動機噴管研製成功

[本報特約記者 邱晨輝報導]記者近日從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獲悉,該集團所屬一院211廠成功研製出大陸首個直徑2.5米級重型氫氧發動機噴管,標誌著211廠大尺寸不銹鋼部件的擴散釺焊技術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為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奠定了堅實基礎。提到火箭發動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巨大的噴管。噴管的主要作用是將火箭推進劑燃料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的熱能轉化為動能,從而讓火箭獲得巨大的推力。211廠研製的發動機噴管分為上、下兩段,上段最大直徑1.8米,下段最大直徑2.5米,壁厚最薄處僅1毫米,採用內壁銑槽、外壁直接套接結構的擴散釺焊製造工藝,成功實現了直徑2.5米級再生冷卻噴管的擴散釺焊製造。截至目前,大陸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是長征五號,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以達到25噸。為了滿足未來深空探測和探月工程的需求,需要研製一款全新的運載火箭。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未來將研製100噸級的重型運載火箭,以滿足走向更深遠太空的需求。目前,重型運載火箭的論證階段已基本完成,進入立項後續階段,其研究工作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展開。

四川三星堆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

科技之燭照亮三星堆考古現場 [本報特約記者 唐婷報導]「此次考古發掘秉持的精細發掘理念,採用的多種現代科技手段,構建的考古發掘現場預防性保護新模式,可以說,為今後考古發掘和研究樹起了一個新標杆。」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專家諮詢組組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3月21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田野考古到實驗室考古考古發掘艙、集成發掘平臺、多功能發掘作業系統……一位元在文物報導領域深耕多年的記者,親臨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後也不禁感歎:現場太震撼了,考古科技刷新認知!此次考古發掘的硬體條件集成了迄今為止國內最好的,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考古發掘設施。「此次考古發掘運用了很多新的技術和設備,把原先的田野考古發掘變為了實驗室考古發掘,相當於把整個發掘現場搬進了實驗室。」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舉例道,「在恒溫恒濕的玻璃方艙內,通過電子顯微鏡、三維鐳射掃描和三維攝影建模等,就可以不間斷地發掘、發現、記錄那些細小的遺存現象。」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助理研究員彭小軍表示,借助高科技手段,開展更為精細的考古發掘工作,有利於更多地提取遺址中的多學科資訊,更好地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或能彌補20世紀80年代對三星堆遺址1號和2號坑進行發掘時留下的一些缺憾,能對這些坑的性質有所明判。為明確年代提供實錘一直以來,圍繞三星堆遺址,有多個長期懸而未解的學術問題,比如最基本的年代問題和性質問題。三星堆出土了大量青銅器,結合出土器物形制、風格和地層關係等多種資訊來進行類比和交叉斷代是考古學中常用的方法。然而,學界對南方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的認識存在很多分歧。因此,對三星堆遺址的年代判定也是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是商中期,也有學者認為是春秋時期。孫華介紹,不同於過去三星堆1號和2號坑的碳14年代測定,這次三星堆考古在採樣方面,標本數量更多,標本選擇也更恰當;在標本測量方面,採用了精確度和靈敏度更高的加速器質譜儀,可以將測年誤差控制在正負25年之內。「儘管最終的測年結果還沒有正式發佈,我們相信,這次的工作可以為精準測定三星堆遺址年代問題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孫華說。3D列印給文物穿上「護身服」青銅器在地下埋藏了數千年,往往有銹蝕、斑駁,甚至斷裂等。以往在保護出土青銅器時,通常是在青銅器外麵包上薄膜、軟布,再用石膏進行固定。而此次發掘中,則採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非常逼真的青銅器模型,接著在模型上塗上半凝固的矽膠材料,形成一個矽膠保護套。然後,將這層矽膠保護套「穿」在出土的青銅器上,形成貼身「防護服」,外面再用石膏固定。採訪中,王巍一再強調,目前對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還僅僅只是個開始,隨著對新發現「祭祀坑」的精細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的深入開展,將不斷豐富和刷新人們對於古蜀文明的認知,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研究提供更多實物資料。

兩岸曲藝交流發展正當時

〔本報特約記者 梁華報導〕3月19日下午,應福建省文學院邀請,兩岸曲藝文化傳承中心副主任、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于永祺做客八閩書院,與文藝愛好者探討「相聲的起源與快板的形成」。該活動是福建省文學院與福建省文聯各協會共同打造的系列公益品牌欄目——「藝術講壇」之曲藝專場的第一場活動。聽眾交流環節,談到台灣對傳統曲藝的傳承和創新,于永祺提到台灣也有相聲,吳兆南先生把相聲帶到台灣,他是候寶林先生的徒弟,吳先生在台灣收徒,代代相傳。據瞭解,台灣說相聲的人員現在也不少,是在我們傳統相聲的基礎上加上台灣地域的元素——閩南元素,台灣觀眾也很喜歡。台灣前兩年排演了一個相聲劇叫《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引起了轟動。他們演員的水準還是很高的,與他們交流學習是很有必要的。有一個名叫莊閎皓的可能是中國曲藝史上第一個拿著八角鼓唱岔曲的台灣小朋友。于永祺表示,台灣曲藝基礎的發展是非常好的,對下一代曲藝愛好者的培養比較用心。記者提到兩岸曲藝交流互動的情況,于永祺說,福建跟台灣每年有一次,名為「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的交流、演出。2020年11月,第十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活動在福建永安市舉行,因為疫情的原因,兩岸藝術家以視頻的形式雲聚一堂。「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是福建曲藝的一個品牌專案,已經連續做了十年了。福建曲藝還有一個品牌項目就是福建曲藝「丹桂獎」的比賽,今年是成人、少兒兩項比賽,相信這兩個比賽一定會給兩岸的曲藝愛好者帶去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廣西首例 夫妻均係台胞 公積金房貸成功辦理

〔本報特約記者 蔣雪林報導〕廣西區直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19日為一名在南寧就業的台籍教師辦理了住房公積金貸款,該名教師夫妻兩人均為台籍同胞,這是廣西首次辦理類似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該名教師名叫梁洲輔。生於1977年的梁洲輔,擁有土木工程及環境工程專業雙碩士學位,土木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曾任福建農林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生導師,現任廣西南寧師範大學教授。廣西區直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駐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視窗首席代表莫小君表示,梁洲輔教授向中心申請公積金貸款業務,中心一開始就非常重視,認真研究並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惠台利民有關政策措施,以實際行動為台胞解決公積金貸款買房問題。因梁洲輔教授和他愛人都是台籍同胞,工作人員沒有接觸過類似業務,在辦理過程中,中心充分利用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政策,疏通難點和堵點,目前這個業務已順利辦理。「將資料申報到自治區區直公積金管理中心後,中心工作人員服務態度非常好,一路幫助我完成了各種手續的辦理。現在終於也有了自己的房子,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紀念日。」梁洲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