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3 月

未來五年大陸運輸機場新增30個以上

[本報特約記者 王璐報導]在15日民航局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民航局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張清透露,大陸將加快民航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穩步擴大機場覆蓋範圍,到2025年,大陸運輸機場新增30個以上,力爭大陸運輸機場設計容量達到20億人次。這意味著大陸將迎來新一輪的機場建設高潮。「實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深圳寶安、西安咸陽、重慶江北、烏魯木齊地窩堡、長沙黃花、福州長樂等樞紐機場改擴建和廈門新機場、呼和浩特新機場等專案。」張清詳細介紹說,要形成基礎設施超前引領民航發展的態勢。張清指出,還要提升航空貨運支撐能力,建成航空貨運樞紐機場和一批專業化物流設施,有效支撐構建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供應鏈。同時,穩妥推進以機場為核心的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樞紐機場與軌道交通銜接,進一步促進機場輻射範圍擴大和世界級機場群打造。值得注意的是,支線航空是民航航空運輸服務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時期,民航局將通過加大對三區三州、邊疆邊境、東北地區、偏遠落後地區中小機場的支援力度,引導航空公司使用支線機型和運營支線航線,推進跨航司旅客中轉便利化工作等舉措支援三四線城市支線航空發展。

兩個人.三十年•一片林

■ 本報特約記者 蘇志剛 安徽省歙縣桂林國有林場水竹坑分場瓦上管護站,平均海拔800多米,地處偏遠、條件艱苦。今年5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夫妻倆已經在這裡工作了30個年頭。1991年,22歲的洪曉春和黃淑萍新婚不久,就主動要求前往瓦上管護站工作。當年,管護站不通車、不通電,吃的用的要靠肩挑背扛走十幾裡山路運到山上。「當時年輕,想著多吃點苦,鍛煉一下自己,待個三五年就下山。」洪曉春說。夫妻倆剛到管護站時,站裡的職工有十幾名,後來都陸續離開。原本只打算幹三五年的洪曉春也好幾次面臨調動的機會,他都選擇了堅守。「這片綠水青山是幾代護林人的心血,我們要把它守護好,不能出一點意外,」洪曉春說。巡山護林是夫妻倆的日常工作,背上竹背簍,裝上乾糧和水,拿著砍刀和鋤頭,一趟巡山線路來回20多公里山路,走完需要近10個小時。除了野外巡護,夫妻倆還常年堅持植樹造林,綠化荒山。30年過去了,洪曉春夫妻倆當年親手栽下的樹木日漸成材,他們二人卻慢慢變老,對這片山林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夫妻倆說,他們把這片林場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希望守護一輩子。

四川彭州有家「銀行」 只存種子不存錢

[本報特約記者 何美錕報導]在四川省彭州市天府蔬香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中國蔬菜博覽館裡,藏著一個「種子銀行」。「種子銀行」存放了2000餘種蔬菜的種子,被分門別類置於拳頭大小的透明立方體內,幾乎囊括了蔬菜的所有種類。參觀者可通過二維碼查看各種作物的詳情資料,感受種子生長的奇跡。彭州蔬菜種植歷史悠久,是中國大陸最大冬春露地喜涼蔬菜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基地。「種子銀行」的建立保存了當地蔬菜種子的原生性、多樣性,並結合互聯網、大資料技術,以新意、有趣的直觀呈現方式,為當地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賦能。

大陸新冠疫苗 累計接種6498萬人劑次 正穩步提高人群覆蓋率

[本報特約記者 沐琳佳報導〕新冠病毒疫苗最近接種進展如何?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15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截至3月14日,大陸共接種新冠病毒疫苗6498萬人劑次。目前,大陸正在按照重點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進的原則組織實施接種,穩步提高新冠病毒疫苗人群覆蓋率。第一步是重點人群接種,主要包括職業暴露風險較高的人群,有境外感染風險的人群和維持社會基本運行的關鍵崗位的人員,還包括邊境縣地區的18歲以上人群和服務業、勞動密集型行業等疾病傳播風險較高的人群,部分因特殊原因需接種且身體基礎狀況較好的老年人,以及行業主管部門確定的其他重點人群。目前,重點人群的接種工作正在有序開展。第二步將開展高危人群的接種,主要包括老年人、基礎性疾病患者等人群。由於目前臨床試驗關於這類人群保護效力的資料還不充足,因此這類人群接種工作需要根據疫苗研發進度來安排,臨床試驗獲得足夠的安全性、有效性資料後,將及時開展相關人群的大規模接種。第三步則是安排其他人群的接種,即除了上面兩類人群外,其他有接種意願的人員都可以在這一步安排接種。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局長常繼樂提示,當前各地的接種工作以目標人群為主,主要依託所在單位組織集中接種。如果個別目標人群因為個人原因沒能參與集中接種,可就近到所在地的接種單位進行補種,但要提前與接種單位聯繫或個人根據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疾控機構或接種單位要求提前預約。李斌表示,在疫苗流通和使用安全管理方面,國家建立了全國疫苗電子追溯協同平臺,做到疫苗全程可追溯,疫苗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在強化異常反應救治保障方面,已組織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對口負責接種點的醫療救治保障工作,派出有經驗的急診急救人員攜帶必要的醫療設備、藥品等駐點保障。暢通轉診管道,建立救治綠色通道,全力組織救治。

填補高軌運載能力空白 大陸長征運載火箭家族新成員「長七改」正式入列

[本報特約記者 胡喆 陳凱姿報導]12日淩晨,長征七號改遙二運載火箭在大陸文昌航太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試驗九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又被簡稱為「長七改」火箭,時隔300多天再度歸來,這位長征運載火箭家族的新成員終於正式入列,將填補中國運載火箭高軌軌道運載能力的空白。外表既清秀又挺拔高大「長七改」火箭全箭長60.1米,是在長征七號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而來,比長征七號長了7米,這也使其外形看起來既修長又挺拔。細長的火箭在穿出大氣層時,可能面臨「攔腰折斷」的風險。火箭研製團隊根據發射前數小時測量到的高空風資料來調整火箭飛行姿態,讓其沿著最佳的路徑「禦風前行」,減少了火箭升空後的風險。 比長征七號多了身「好技藝」長征七號火箭能滿足近地軌道貨運飛船發射要求,但如果要將衛星送入近地點200千米、遠地點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它的運載能力就不到4噸。「長七改」在研製時,增加了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的氫氧三子級模組,使它具備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7噸的基礎,同時具備零傾角軌道、奔月軌道等高軌發射能力。「長七改」採用了適應典型故障模式的制導控制技術,火箭會根據位置、速度等資訊,自行規劃一條最優的路徑去飛行,更加智慧。此外,「長七改」火箭通過技術創新,能減少一套分離機構,大幅降低了分離系統的複雜性,提升了火箭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後續將承擔眾多國家重大任務採用液氧煤油推進劑的綠色環保火箭「長七改」,是新一代運載火箭的主力火箭之一,其發射成功標誌著大陸航太中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長七改」火箭能滿足中大型高軌衛星高密度發射需求,未來在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將和具備5.5噸運載能力的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具備14噸運載能力的長征五號火箭一起,形成更加優化、合理的能力佈局,大力提升中國航太進入空間的能力。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七改」火箭總指揮孟剛表示,根據目前任務安排,「長七改」火箭在2025年前將每年執行3到5次發射任務,後續還將根據任務需求升級,發射零度軌道傾角衛星以及執行探月、探火和小行星探測等深空探測任務的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