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3 月

台北舉行「雲遊大陸,相約冬奧」活動

為恢復疫後赴大陸旅遊、赴北京觀看冬奧會積蓄動能 〔本報特約記者 鐘備報導〕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台北辦事處主辦的「雲遊大陸,相約冬奧」活動28日在台北舉行,為恢復疫後赴大陸旅遊、赴北京觀看冬奧會積蓄動能。活動安排了奧運知識有獎問答、記憶大考驗等環節,還設置冬奧圖片展、大陸旅遊諮詢和宣介等,旨在幫助台灣民眾更好瞭解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互動性強是當天活動的一大特色。九宮格立體拼圖競賽環節吸引眾多民眾排隊參加。參與者需在1分鐘內將散落的立體方塊拼湊成自己抽中的大陸著名景點圖片。在民眾的熱情參與下,北京故宮博物院、少林寺、泰山等名勝古跡,一次次通過九宮格完整呈現。為説明民眾更好掌握大陸旅遊資訊,活動現場還提供南京、杭州、廈門、濟南、大連等大陸熱門旅遊城市的旅遊口袋書及多種精選旅遊專冊,供民眾免費索取,吸引不少民眾駐足。海旅會台北辦事處主任任佳燕表示,希望通過這一活動,增進台灣民眾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還有大陸旅遊資源的瞭解,並為疫後開啟冰雪旅遊、冬奧旅遊等大陸旅遊新線路作好準備。據悉,4月3日至4日,海旅會台北辦事處將在台北再舉辦一場「雲遊大陸,相約冬奧」宣介活動。

英特爾砸200億美元投入晶圓代工 宣戰台積電、三星

■ 映丞 英特爾(Intel)23日宣布將耗資200億美元(約新台幣5,760億元)興建兩座新的晶圓廠,並且擴大晶圓代工業務,為其他公司製造晶片,這代表英特爾將直接對上台積電、三星。不過英特爾也透露,將把一些所需晶片委交台積電代工,但多數保留自家生產。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上任來首次公開發言,就發表這項重磅消息,代表英特爾將持續聚焦於製造、而非大幅轉向委外生產,這也會使英特爾與台積電直接競爭。英特爾為台積電長期客戶,此次的投資案確實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彭博社》則在報導中引述Cowen & Co.分析師拉姆斯(Matt Ramsay)則認為,在得到其他晶片公司的外包承諾或訂單之前,英特爾應該要先搞定自家的製程問題,「畢竟若有需要的話,台積電也會卯起來,和英特爾較勁」。英特爾最新的7奈米製程不斷延遲,比起過去10奈米進程慢很多,雖然基辛格指出,這個問題已經搞定,但顯然分析師仍心有存疑。基辛格表示,這項計畫將讓英特爾「有獨特能力擁有領導型產品,並且在供應鏈和在我們事業各部分的成本結構有領導地位」,「我們準備好競賽,我們將迎頭趕上,接著邁向長期維持領導地位」。據分析晶圓代工市場規模到2025年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英特爾將在這塊市場中競爭另外一個重要內幕是,美國軍方才是這次英特爾背後最大的支持者,因為軍方擔心若軍用的國防晶片長期掌控在外人手中,是一大隱憂。特別是台灣。因此,在晶圓代工事業除了電視機、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伺服器與車用晶片龐大市場的需求外,所以軍方準備將研發、設計、代工生產全部掌握在手中才是其真正的目的。該消息發布後,昨天台積電重挫逾3%、收576元,外資大賣逾6萬張。台積電於美國時間24日ADR早盤跌幅擴大至4%,英特爾勁揚逾5%後拉回。英特爾將晶圓代工子公司名為「英特爾晶圓代工服務」,將來也不排除網羅IBM系統的格羅方德,準備建立一個純美系的晶圓代工的全系統服務。英特爾表示仍須要把一些核心所需晶片委託台積電進行代工,包括部分最重要的產品。雖然此舉是較當前跨出一步,但該公司仍將由內部進行多數生產。

長榮「長賜號」卡住全世界經濟咽喉,新的全球運輸模式為當務之急

■ 理應 長榮海運「長賜輪」,23日在蘇伊士運河意外擱淺,造成雙向航道阻塞,至今拖船和挖泥船始終無法幫助長賜號脫困。蘇伊士運河管理局25日表示,運河正「暫時停止航行」,直到長賜輪脫淺。目前,光是在蘇伊士運河南北端等待的輪船,約有一百六十艘左右還包括兩艘俄羅斯飛彈巡洋艦,每天價值約九十六億美元的航運也跟著被卡住;若是堵死時間繼續延長,對於國際海運、乃至於埃及經濟,都將帶來明顯而巨大的短期衝擊。這是有史以來單一擱淺事件造成損失最大的船舶事件。綜觀世界航運上有二條重要的運河,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以及麻六甲海峽都是最重要的航運經濟命脈,也稱為黃金水道。自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是列強覬覦的海洋運輸線。時能掌握此運輸線,就能掌握世界經濟命脈。全世界因疫情影響,各地碼頭停工、缺工的現象層不出窮,貨櫃的處理更是難上加難。市場上更是出現一櫃難求,一個貨櫃的價格更是漲破標準運費的4倍,這還不包括其他附加費,初估市場的需求量全球計約50萬個。「蘇伊士運河的事故受阻,不僅影響國際物流的交期,更會對國際油價造成立即而直接的負面影響。」英國《金融時報》表示:蘇伊士運河的穿梭吞吐量,平均大概是每日50艘輪船(2020全年總量為1萬,9000艘以上),其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往來東西方的「石油油輪」——他們不僅包括了從波斯灣載運往歐洲、北美的超大油輪,也包括了從俄羅斯往亞洲銷售的石油產品,其中最重要的「石油」,甚至油價再度飆破60美元。對世界經濟影響預估每小時超過4億美元。世界列強上終於有了覺醒,一艘貨櫃輪卡住橫跨歐亞全世界最繁忙的運河,足以撼動全球經濟的運轉,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因此,解決這個問題,是大家當務之急,因為對軍事及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影響實在太大。目前有人提出海運的運量大,成本低是其他空運、陸運所不能取代的。唯有另闢更多的運輸模式,才能解決。在泰國開鑿克拉運河的案子又再次被提起,對於類似於中國、日本、韓國等依賴中東地區石油的亞洲國家來說,開鑿克拉運河無疑是能夠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另外橫跨歐亞、阿拉斯加的快速鐵路或原油運輸管路,也是可考慮的方案,只要成本能降低,取代海運不是不可能。因此,跨越歐、亞、美的陸路運輸極可能是將來全球運輸業最應解決的要事。

中美新冷戰時期,美國在怕什麼?

■國際關係學者 澳洲執業律師 吳鈺蓉 美中在結束阿拉斯加會談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馬上飛往歐洲,首站布魯塞爾參加北約會議,這是布林肯上任後首次歐洲之行,這態勢讓我們聯想到幾天前,布林肯的亞洲行。這些舉動儼然表現出拉幫結派,想要找回昔日失去的盟友。布林肯指控中國威脅航行自由,在南海做軍事化布局,瞄準整個印太地區的國家,憑著越來越科技化的軍事能力,與近來強力發展新的軍力與戰略的俄羅斯共同挑戰自由聯盟,並破壞了確保我們集體安全的規則與秩序…。其實,美國長久以來的軍事布局,已感受到威脅,不得不拉攏其他的盟友,以減少負擔。中國的崛起造成美國的威脅,在於美國自新冠肺炎發生後,國內嚴重的疫情所產生的影響,造成嚴重的經濟衰退,原本期待川普下台後,拜登能提出新的經濟政策來救美國,不料拜登卻反其道而行,製造一個中俄韓結盟的新威脅論。不料歐盟卻不打算與美合作而選邊站,使的美國想全球結盟的企圖受阻。透析其中奧秘,我們可看出,美國所指的威脅,是經濟而非軍事。中美貿易戰自開打以來,美國的國內經濟受影響嚴重的程度難以估計,在軍事投入的預算過高,F35戰機發展喊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美國國內的基礎與民生建設反而停滯不前毫無建樹。反觀中國在軍事投入的比例遠不及美國,卻在全世界推動一帶一路的策略,除擴大在各國的影響力外,經濟影響的滲入,才是美國所懼怕的。美國擔心全世界富起來,動搖其在軍事、經濟上的領導地位,尤其是「美元」。美元是現在全世界流通最廣的貨幣,也是美國用來控制世界的重要武器之一。美國可透過大量發行美元來調節國內經濟的衰退,所以中國的崛起,主要是人民幣若能在世界貨幣上與美元分庭抗禮這才是美國最擔心的。至於美元是否真的保有其現在的價值,所以美國是以發展強大的軍事力量來保住美元的地位。當美元為世界唯一的貨幣就可以站穩世界龍頭地位。大家都知道,舊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的對抗是以軍事發展為主,但其結果就是蘇聯承擔不了軍費而經濟崩潰,造成蘇聯解體。所以美國是否重新導演一齣舊冷戰時期的戲碼,來拖垮中國經濟,這正是美國期待的。相信中國的領導人,決不會在軍事或軍備上與美國對決,更不會用軍事武力去侵略他國。對美國的挑戰絕對不會主動地以軍事的,也不會陷入與美國的軍事競爭,以免重導覆轍,走上蘇聯後塵。再則一定要避免與美國的經濟較勁,畢竟在美元的決算機制仍主導世界貨幣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