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4 月

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開幕 在這裡看見未來

〔本報特約記者 王思北 董建國報導〕4月25日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開展。展覽會由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激發資料要素新動能,開啟數字中國新征程」為主題,圍繞「數位化發展」主線,規劃六大重點板塊,包括主賓省、福建省、數位政府、數位產業、數位社會和專題生態。展區位於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3號館和4號館,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共設置工業互聯網、數字醫療及大健康、大資料及高端數位產品、數位消費、數位安防、智慧駕駛、數位家居、直播及設備等八大展區,展位數986個。同時,此次峰會繼續設立「雲上峰會」平臺,融入更多虛擬產品交互體驗,線上線下同步展現峰會盛況,成果展同步開設「雲展區」,充分展示數字中國建設的最新成果。

中國的目標不是超越美國,而是超越自我

■ 轉載自〔犇報社評〕 3月19日,中美雙方在阿拉斯加會談的互懟,引起全球媒體與政治觀察家的關注,普遍認為這是中美關係的新拐點,對西太平洋地緣政治以及疫情後全球秩序的重整,影響深遠。會談中,楊潔篪語驚四座的大白話,說出了中國積壓已久的心病:「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這句話,中國人足足等了一百二十年!會談之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汀先發制人,先後訪問日、韓舉行「2+2會議」,召集「美日印澳」四國會議,並在會談前夕宣布制裁24名大陸涉港官員,意圖營造聯盟抗中的態勢;大陸外長王毅後發先至,除了連夜趕回桂林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晤,共同發表涵蓋「人權、民主、國際法和多邊主義」等議題的聯合聲明之外,旋即訪問中東六國並與伊朗簽署為期25年的《中伊全面夥伴關係協定》,並在福建先後會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與菲律賓等東盟國家以及韓國外長,強化區域合作。中美兩國的這場世紀角力,從貿易、科技、金融領域逐步朝向地緣政治與區域安全,分庭抗禮。對於成長在上個世紀六、七〇年代的台灣人來說,楊潔篪的這番話並不難理解,但卻很難適應,「平視美國」向來不是他們的習慣。冷戰架構下的軍事戒嚴體系,以及新殖民主義依附型發展,致使戰後台灣嬰兒潮世代普遍喪失了他們的民族主義靈魂和社會主義視野,「親美、反共、革新保台」成為他們集體精神流亡的標記!是兩岸融合迄今還跨不過去的一道坎。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無疑是台灣學子擺脫出身限制,尋求階級上升與自我實現的最佳路徑。整整一代最優秀的知識青年,從位處西太平洋反共島鏈前沿,負笈到冷戰西方陣營核心的新大陸,吃漢堡、看棒球、聽搖滾樂、搭灰狗巴士,想像著有朝一日拿綠卡、開小車,擠身中產階級郊區,過上真正美國式的富裕生活。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堅信要用美國的形象來改造台灣,將西方民主價值視為是現代化的唯一判準。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或許想像依然甜美,現實卻不免隨著歲月蒼老。今日的美國,不再是昔日那個號稱「可以將自己的財貨和意志無遠弗屆滲透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脈管末稍」的工農業心臟;也不再是那個憑仗著自己強大的經濟與軍事實力,通過「經濟援助+遏制政策」,可以在全球範圍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的民主燈塔。今日的美國,是一個熱衷於貨幣、利率與債務操作,向全世界輸出通貨膨脹,「靠美國例外主義的餘灰為生」的衰敗中的金融帝國,舉目所及,竟是一般第三世界景象:工業設施閒置荒廢、城市基礎建設落後、國家治理體系崩壞、債務壓力沈重、社會財富兩極分化、種族衝突尖銳、街頭暴力頻傳,不僅被排擠在貨幣與金融投機之外的貧困人口看不到天際,就連西方代議民主賴以存續的程序正義都受到半數人民的質疑。相較民主、共和兩黨的政治菁英,習慣性地將美國霸權的衰敗歸因於外部因素,將中國經濟模式的成功及其技術創新的速度,看作是對其世界主導地位的威脅。少數頭腦清醒的智庫學者,則將矛頭指向美國政治體制本身。例如,法蘭克福・福山就曾為文指出:「造成美國政治基本機能失效問題的原因,是美國的制衡機制與政治兩極分化相互作用,產生了停滯和持續的黨派鬥爭。」即便歷經了川普任期內民粹主義的衝擊,「美國政府依然被強大的菁英集團所把持,這使得他們可以扭曲政策為己謀利,並損害整個體制的合法性。」但是,制度僵化與政治腐敗,只是提供了霸權衰退的可能,卻不是導致衰退的根本因素。真正綑綁美國民意與政策,走向軍事擴張和財政擴張的不歸路,最終耗掉美國綜合國力的結構性因素,是以戰爭積累為手段的「軍工複合體」,以及,以美聯儲為核心的「美元霸權體系」。美國全球霸權的概念始自於1940年,但也同時埋伏下今日的困境。早在二戰期間,美國便企圖建立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戰爭期間的「租借法案」,提供了這個野心實現的契機。根據在1941年3月通過的《促進美國國防法》,一直到1945年12月1日為止,美國總共向盟國提供了價值高達500多億美元的軍火和勞務,源源不絕流入美國本土的黃金,約佔當時世界黃金儲備的59%,不但提供了美元霸權粉墨登台的有力條件,也培植了迄今為止尾大不掉的「軍工複合體」。半世紀來,以軍火商、五角大廈與部分國會議員為核心所構成的政經利益結構,利用媒體或智庫不斷誇大美國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假借推行民主、保障人權到處炮製敵人,發動戰爭,大搞軍備競賽。今日的美國,雖然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20%,但其軍事支出卻佔全球總量的47%,嚴重排擠了歷屆政府投入醫療、科研、教育、基礎建設與社會保障支出的預算能力。不管是冷戰時期,以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為名發動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或者是,後冷戰時期名為「反恐」,實則是為了鞏固「石油美元」體系,美國在中東地區所頻繁發動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與敘利亞戰爭,無一不是「軍工複合體」與「美元體系」這兩個盤據在美國乃至於全球範圍的惡靈,交相賊的具體表現。前者,在冷戰時期就直接導致美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鉅額赤字,黃金儲備流失,最終在「滯膨」危機下,不得不於1971年8月片面宣布廢除「美元/黃金匯兌機制」。沒有了黃金保證的國際貨幣體系,它的信用就是釘在紙上,而不是水泥牆上。從此,少了黃金儲備的約束,美聯儲如脫韁野馬,加足馬力開動印鈔機向全球收取「鑄幣稅」。以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的話來說,就是美元的儲備地位使「美國人可以用國家印刷廠印出的紙片來買外國的工廠」;美元霸權造就了一批在華爾街追逐暴利的金融巨鱷,在冷戰結束後,以資本全球化為名,將製造業轉移到新興工業化國家生產,掏空美國的家底。如此一來,昔日以凱因斯主義政策和福特制為手段,以高工資、高就業、高福利、高消費為契機的內向型積累就無以為繼。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就讓美國國家治理體系的危機,暴露無遺。有學者就認為,所謂的「中國威脅」,既不是貿易衝突,也不是地緣政治擴張,更不是軍事威脅,而是基於意識形態差異所必然形成對西方國家治理體系的挑戰。國家機器為資本的增殖服務,抑或是為人民的生存狀態而服務的分歧,才是真正威脅到美國精英政治集團以及全球霸權存續合理性的要害。套用美國反華鷹派的口吻來說,就是:北京給我們製造的麻煩不在於他意圖主導世界,而是在於它可能會妨礙美國以一種單極霸權的方式去主導世界。3月2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上任後首度記者會上表示,在他任內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一句話暴露了拜登本人及其政府團隊的器識短淺,而且缺乏自信。正所謂「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說:「中國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美國,而是不斷超越自我,成為更好的中國。」這是中國的老祖宗所留下來的智慧,也是中國人才懂得的智慧。如果美國的政治菁英依然沒有意願改變自己的思維,嘗試通過「戰略緊縮」來擺脫軍工體系與美元霸權的制約,那麼「中國將超越美國」會是一個永遠也揮之不去的夢魘。

桃捷工安再出事 台灣公共工程安全到底怎麼了

〔本報專題報導〕台灣公共工程安全再度出包,台鐵太魯閣號事故49條人命的慘痛教訓,難道真的是「昨天公祭,今天忘記」嗎?桃園市一名鍾姓工人25日在捷運綠線工地操作吊卡車時,遭掉落鋼板壓住下半身,緊急送醫搶救仍於27日凌晨宣告不治。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表示,目前鋼板吊掛作業暫停施做,警方也向桃園地檢署報請相驗,以釐清真正死因。桃捷工程局27日說明指出,該事件發生地點位於桃園捷運綠線GC01標高架段土建統包工程,由大陸工程承包,目前該工區已完成部分橋墩基礎、墩柱及帽梁。事件發生當日,捷運主體工程未進行施作,兩名人員正操作吊卡車進行吊掛鋼板物料,擬運至該標其他工區做後續施工使用,但鋼板在吊掛上貨車時不慎脫落傾倒,施工人員閃避不及遭鋼板壓傷。自台鐵太魯閣號事故發生後,台灣營造業外包文化的陋習成為全民關注焦點。台灣公共工程有偏愛「最低標」捨棄「最有利標」的實務現況。建築師李仁豪說,低價文化形成台灣的基礎建設,讓有實力的廠商敬而遠之,犧牲了施工品質;而標案審查委員的酬勞竟也淪為最低標,讓真正專業的委員反而不願意來審查監督。交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指出,無論最低標、最有利標,對公共工程品質的監督才是關鍵。他透露,工程會最會追蹤大家的是「進度」,甚至有些廠商堅持品質導致進度落後,工程會還會叫廠商去做檢討。公共工程安全的疏忽造成死傷意外已不是第一次。2015年,台中捷運工程發生鋼梁掉落意外,當場造成4位路過民眾慘遭重壓致死;今年3月,高雄台電承包商茂泰公司工人施作人孔蓋加高工程時,疑似因缺氧摔落5公尺深人孔井,造成1命危2傷。施工單位沒有監督做好安全措施,只想趕工讓業主做表面驗收,忽略工安的結果,究竟還要多少無辜民眾承受?曾是普悠瑪事件、台鐵總體檢小組成員的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教授馬士元,點出台灣工地安全疑慮。以日本為例,日本工地的施工人員是台灣的2到3倍,從工地前後出入口的交通指揮到材料設施,都有配置專人管理,但在台灣往往忽略這塊,導致工安事件頻傳,甚至逐漸成為「安全文化的共犯結構」。這次桃捷工安再出事,相關單位真的有痛定思痛嗎?桃捷工程局表示,已於第一時間召集相關人員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並指派主管前往醫院探視傷者,向家屬表達關心、慰問之意,及提供家屬必要協助,同時責成統包商大陸工程協助後續撫卹事宜,並深入檢討事件發生原因。然而,每次事故發生才說會深刻檢討,卻無法從根本不讓事故再次發生,這真是台灣營造業外包文化最諷刺的風景。

華航染疫再增原因何在? 無視疫苗政策 只求商業利益

■ 映丞 (圖/翻攝自網路) 華航再次的惹出爭議,疫情中心無奈,因疫情影響,華航貨運一位難求,儼然成為華航在疫情中的金雞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對航空公司的防疫策略已多次鬆綁,但華航卻對上述的優惠政策置之不理,對防疫的控管與疫苗施打的政策鬆散,在全球疫情又再次升溫,是否又會造成防疫破口?華航2名本國籍貨機機師日前經檢疫期滿採檢,確診COVID-19且感染源不明,日前又有一名華航印尼籍貨機機師在澳洲確診染疫,引發華航機師染疫風波,截至26日國內已有8名華航貨機機師確診。難道華航可以無視防疫政策,只求自身利益?外界質疑,華航機師染疫案持續擴大,將成為衛福部立桃園醫院染疫群聚另一防疫破口?華航25日發出新聞稿表示,一向嚴謹遵守政府防疫政策,積極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擴大採檢規劃,已陸續通知無須居家檢疫、未執勤的機師分批進行,從未採檢者優先篩檢;採檢後將直接依機師意願安排接種疫苗,方便機師也加快施打速度。長榮航空去年確診一名外籍機師,因執勤時數次未配戴口罩,傳染給兩名該公司機師,還有一位女性友人。長榮航空致歉後發表聲明表示,對該外籍機師做出免職處分,即日生效。相較長榮做出立即處分,外界質疑,這次華航機師染疫風波持續延燒,是否代表華航對於防疫的管理監督鬆懈?長榮能華航為何不能? 難道視全民為螻蟻?華航表示,嚴守防疫的立場從未改變,管理監督更是未曾鬆懈,相關航機、車輛、檢疫居所、辦公區域等,除原有清潔消毒外,都已再度強化消毒及擴大消毒範圍;確實要求各外站嚴查每個防疫環節,落實空地勤與地勤代理等所有相關人員量測體溫、佩戴口罩及穿戴防護裝備等措施,持續檢視各項防疫標準及作業程式降低傳染風險,並關懷機組員執勤及生活的平衡,以維護員工身心健康與安心工作的環境,期盼外界勿加臆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惶恐不安及歧視誤解。陳時中25日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因應華航外籍貨機機師在澳洲確診,針對華航前艙機組員約1272人全面擴大採檢,要求航空公司加快接種疫苗速度,更不客氣直指「華航的腳步慢了」。究竟華航目前已有多少位機組員採檢?何時採完?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決議針對華航擴大採檢1270人,新增至1272人,將進行集體採檢,預計在5月1日前完成860人的採檢。但華航真的願意全力配合嗎?若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組長兼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將先針對未在居家檢疫或執勤的華航機師等人進行採檢,4月24到26日間約470人採檢、27日到5月1日約390人採檢,總計860人將於5月1日前完成採檢;剩餘其他412人,因正在進行居家檢疫或執勤,之後也會陸續採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