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5 月

海洋二號三星組網完成:全球海洋監測覆蓋達80%

〔本報特約記者  李玉坤報導〕5月19日,由航太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海洋二號D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該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大陸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成。海洋二號D星入軌後將開展全天時、全天候連續海洋動力環境監測工作,可探測和調查海面風場、海面高度、有效波高等海洋動力環境資料。海洋二號D星與之前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C星在不同軌道上運行,三星在軌構成大陸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全球海洋監測的覆蓋能力達80%以上,海洋監測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之前單顆星20多天才能針對全球觀測一次,無法滿足海上運輸、大洋漁場、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成後,全球海洋觀測僅需6小時。三星組網後,海洋二號衛星觀測網格間隔將優於100km,滿足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的要求。與3.61億全球海洋總面積相比,其觀測精度相當於足球場上的一張報紙。海洋二號B星、C星、D星組網後,具備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的海面風場、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溫度等海洋動力環境資料監測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監測和預警能力,為沿海城市防災減災和全球災害監測提供重要的保障。

嚴格守疫情,欣賞浮世繪

■ 資深媒體人 王尚智 「輕重症分流」開始行動了,不幸過世的「1522」同類悲劇可望降低發生。如今多數人也都自動或被迫的「長待在家」,整整這七天,「活人」我只見過一位鄰居和兩名社區警衛。這段日子在家,我自己倒是已經形成了一個看待「疫情」的哲思角度或者美學觀點:「嚴格守疫情,欣賞浮世繪」!都說是在浮世的潮浪中掙扎起伏,但原有的世間精彩歡樂總讓人忘情且分心,直到如今都被迫閉門獨處了,終於每個人可以比較盡顯真實自我的看待世界。當然也包括那些「悶到發慌,不知所措、野狗亂吠」般的看待世界。比如柯文哲所主導「徵收旅館,同時進駐醫警」成為輕症患者的集中檢疫所,這個概念果然在一夜之間,幾乎就被各縣市採用了。這是一個構思的安打!打中著需求與潛在問題的靶心。只是台北市自己的徵調,反而可能比較艱難許多;因為柯文哲的強勢態度,面對的是自我意識也同樣高漲的天龍國人。當中包括天龍國的醫院,比如馬偕、國泰,在前幾天竟然拒絕讓萬華、板橋的一般民眾到院看病。你說這樣「對」嗎?你說這樣「錯」嗎?疫情開始出現許多價混淆值的「灰色空間」。所以千萬莫要以為在防疫的意識大旗之下,人人都是「通曉大義」。大眾配合的真正原因,其實都是私心「怕死」!也因此倘若遇上了的是流竄著「自保」與各種人性的計較,也不必感嘆,這反而是正常的浮世風景了。於是,朋友來電說他投資的地方上的旅館,也被徵詢了。他很快下決定同意;與其空蕩閒置沒客人,配合政策應變轉型也是出路。政府徵用給付的條件也還不錯,說是每三個月評估續租。員工當中也大概只有一成左右抗拒服務,宣稱沒有被尊重告知。他說會抗拒,也是人性怕死的本能,人怕死除了自己,主要也是怕傳染給家人,因此也就不必責怪。我問他那怎麼辦?他說,能完全避開接觸的後勤也有限,那就不想幹的人自己抽籤,剩下的就看是要自己辭職或資遣,也只能這樣。整體來說「確診者」的分流管理在台灣,我認為基於在健保意識與管診的基礎上,應該會比想像中更順暢。今天下午的記者會中,陳時中的「髮夾彎」甚嚴重,但彎的不壞。前天記者會中呼籲「輕症者待在家」,昨天記者會還出了「家人如何在家照顧輕症者」這些荒謬的說詞都沒了,也全都瞬間改口「立刻聯絡送檢疫所」了。很明顯這兩天民進黨政府看到了「雙北市長」的發威,造成了防疫聲望的巨大坍陷,思考著如何重新主導中央防疫的權限。「政治角力」始終是緊貼同步於所有防疫措施的實質現況之下,形成另一道「懂得人才會看懂」的風景線。但說實在的,也沒啥壞處!這種角力本質上是一種「敦促」,讓行政思路的慣性怠惰,有多一些刺激及政策改善空間。無論如何:1.「快篩站/普篩」已經全台灣各縣市都在開始普遍成立了!終於打破了陳時中的「死也不篩」的可惡魔咒。2.「輕重症分流」的醫療支援架構,也正在形成執行共識,應該不會再有「輕症者待在家就好」這種蠢不堪言的公衛處理了。3.眾多基層弱勢的失援個案,也有各種媒體、社群的反應機制,提供追蹤報導與外界資源。也因此,接下來我自己觀察疫情的「超前看點」,大概有兩方向。首先,精彩好看的同樣是包括「疫苗」後續,以及相關連帶的中央地方「疫情政治角力」!由於接下來每天上午、下午都有CDC的記者會,再加上今後每天召開中央防疫聯合會議,民進黨明顯要奪回關於疫情的「主導權」與「話語權」。除了CDC陳時中,最近每天都有柯文哲、侯友宜的「雙北」,乃至陳其邁高雄、盧秀燕台中、台南桃園,幾乎都加入了「每日記者會」的固定流程。各家新聞台單單「直播、插播」這些記者會,就佔去了許多版面時間,內容至今也還算吸睛。所有這些兼具著「報告、說明、呼籲、邀功」的疫情記者會,無不飽受大眾關注,於是也形成了目光口碑、疫情政績的「爭奪戰」。於是這種每天相互疫情施政「擠兌」,將會帶來哪些執行層面上的「摩擦」,相信很快就會出現!其次,值得發人省思的看點,還是在「病毒」本身。這次疫情爆發,感染的「模式」與「路徑」在每天新各地聞的披露下,大概已經都有輪廓。唯獨其中還待釐清的,是除了「英國變異病毒」之外,究竟「印度變異病毒」是否已經侵入台灣的社區感染?而且這次社區感染中,揭發了萬華地區民間基層風俗消費的實況,包括高齡族群特殊的情色消費活動。此外,無論萬華、彰化歌唱班、進香團,都涉及「麥克風唱歌」的行為,這使得「麥克風」從今而後都將留下恐怖的病毒印象。病毒與疫情傳播,每天都揭露了更多人們不為人知的「動線、足跡」!今天聽到最抓住我的,是一位彰化確診感染的保險員,竟然隱瞞感染還上門推銷「防疫險保單」並且還賣成功,但卻因此嚴重波及了一位好心的工廠老闆一家人,與他轄下多家工廠被迫停工,株連甚廣。工廠老闆憤怒的宣稱。他一定要控告這位自私的女保險員!這就是標準的「浮世繪」呀!鮮明濃烈,友情一夕可成寇讎。新冠病毒繼續在人世間擴散且旅行,無聲又無情的穿行在人們歡樂、合唱、對望、共餐的一切場域。病毒掠奪著健康與生命,打亂了是非親疏,順道一路揭露著許多又更多關於人性與私心、無奈與憤怒、無助與掙扎所構成的苦樂交錯的關係,剝開了各種光明與醜陋。讓人無比感嘆,卻又充滿洞悉、真實和啟發!(文章來源:王尚智Facebook)

不是假消息的不正確消息

■ 轉載自臉書/現職警員、時事評論者 石明謹 這兩天還出現了一個不是假消息的不正確消息。有一位在美國的醫師,提出了口罩應該「戴兩層」的呼籲,並說美國有研究指出,戴一層醫療口罩,可以防護81%,戴兩層,可以達到89%,幾乎是9成的防護力,還說美國的防疫指南,早就勸大家戴兩層口罩,台灣的資訊已經落伍了。首先,美國對於戴「兩層」口罩的呼籲,其實是指在醫療口罩之外,再加一層布口罩,除了再提升一點防護力之外,主要是為了讓口罩的配戴更舒適,也能夠更緊貼臉型,讓醫療口罩不容易因移位產生缺口,也讓配戴時更少去接觸醫療口罩的防護面。大家發現了嗎?台灣並沒有什麼資訊落伍,早在去年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就已經很流行一種叫「口罩套」的東西,可以在醫療口罩外面再加一層布口罩,達到前面所說的效果,現在也還有人是這樣使用的,其實包括罩內支架等等,台灣的口罩界花樣還是滿多的,說不定是美國對於口罩的使用還沒有台灣的花樣多。其次,不用什麼研究,我用我幼稚園水準的頭腦,也知道口罩戴越多層防護力越高,如果我戴了一百層口罩,防護力可以達到99.999%,但是這完全沒有意義,因為那樣我就不能呼吸了。你想戴幾層口罩都不是問題,問題在你不能呼吸的情況下,會頻繁的拿下口罩,或是必需很用力吸氣,導致空氣不是經由口罩,而是經由口罩周圍的縫隙吸入,一層口罩跟兩層口罩的防護差別是81%跟89%,但是從旁邊吸進來的空氣,或是你一直拿下口罩呼吸,防護力是81%跟0%的差別,因此多戴幾層口罩來提升防護力,理論上當然沒問題,但是根本「不切實際」。最後,防疫是個長期抗戰,口罩是戰略物資,如果你戴「雙層」醫療口罩,那表示你的口罩耗損量就是兩倍,你是希望防護力81%,可以連續戴20天,還是防護力89%,只能戴10天,中間還有一大段時間得拿下來呼吸?最後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我發現如果都不呼吸,就算不戴口罩,防護力也可以達100%。

關於沒買到BNT的一個說法

■ 轉載自臉書/媒體人 逆風的烏鴉 對於去年買BNT破局,說法很多,大致分成利益派和政治意識形態派兩種說法(那個什麼政治打壓的可以略過不用想,完全沒有可信度)。基本上,我是相信利益派的--為了維持國產疫苗的利益和有政治人物想從中得利。不過在這兩派說法之外,其實我聽過另一個說法。就是去年10月到11月東洋和衛福部談判的時候,當時開出的疫苗價格是一劑31.5美元,這數字比其他疫苗都來得高,於是陳時中產生了一個想法:2021年初以後,各國疫苗研發都會出來,疫苗生產會大爆發,所以疫苗將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台灣疫情還好可以等,所以就等到變成買方市場再買,就可以花比較少的錢買到比較多的疫苗。這說法看起來是有一點合理性的,大概也反映了當時民進黨政府對疫情的篤定心態。總而言之,這應該是對於去年BNT疫苗破局原因最好的說法了。但儘管是「最好的說法」,但仍舊不是個好的說法。買疫苗如果真的要等便宜,那不如等2022年以後再買,但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