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6 月

《大道同行—台盟盟史回顧展》在京揭幕

〔本報特約記者 石龍洪 陸華東報導〕《大道同行——台盟盟史回顧展》18日在北京揭幕。據悉,這是台灣民主自治同盟1947年成立以來舉辦的時間跨度最大、史料收集最完整、表現形式最多元的盟史展。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蘇輝在揭幕儀式上致辭表示,在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台盟舉辦《大道同行——台盟盟史回顧展》,是台盟自成立以來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生動證明。台盟把對台灣家鄉和親人的深情厚誼、為祖國統一奮鬥的熱血丹心融入了展覽的每一個細節中。歡迎大家前來參觀,參觀之後必將情有所觸、心有所感。展覽共分「海峽激流:同道相成創建台盟」、「蕩滌風雨:崢嶸歲月矢志不渝」、「破浪前行:歷史轉折開啟新篇」、「百川入海:同心共襄民族復興」4個單元,展出圖片近400幅,展品近60件,展期3個月。

台灣民眾打「跨海」電話盼接種大陸疫苗

在福州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台胞 〔本報特約記者 呂春榮 林盈報導〕「您好,請問可以預約打疫苗嗎?」、「我現在在台灣,到大陸打疫苗有哪些流程?」、「預約接種的是什麼牌子的疫苗?」……近期,福建台胞、「台陸通」平臺客戶經理施筱筱接了不少「跨海」電話來諮詢疫苗接種情況。近期,隨著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變化,存在疫苗短缺情況。「近半個月,我們經常接到從島內打來的『跨海」諮詢電話,希望能到大陸施打疫苗。」施筱筱說,「他們很關心大陸這邊的隔離政策和施打流程,因此,我們會做好功課,一一解答他們的疑問,提供更多相關資訊。」不僅島內台胞,在福建的台胞最近也在「積極」預約疫苗接種。據施筱筱介紹,這段時間,每天到平臺預約的人數大幅增長。截至目前,通過「台陸通」平臺預約登記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在福州的台胞,已超過六成完成疫苗接種,其餘預約台胞將於7月施打第一劑疫苗。「能否打到疫苗」、「在哪裡接種疫苗」……今年年初,來自台灣雲林的台胞張順益還曾為疫苗接種而發愁。但借助平臺力量,他早前在福州成功接種了疫苗。「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不僅讓在大陸的台胞健康生活更有保障,也對往返兩岸的台胞提供了便利。」他說。不久前,福州台胞高宜瑄也施打完疫苗。她感慨:「在台灣的家人因為疫苗緊缺還沒打上,只有我在這裡能打,我覺得挺幸運的。」

「台灣社會需要覺醒的青年!」——第十四屆黃埔論壇與會台青一席談

〔本報特約記者 陳舒報導〕電視劇《覺醒年代》的熱播,在大陸年輕人中「吸粉」無數,也讓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正深受觸動。「當下台灣社會也需要一批覺醒的青年,以正確的歷史觀和智慧的思考,對大陸形成正確的認知,從而更積極地面對兩岸未來發展大機遇。」第十四屆黃埔論壇18日在上海舉行。在當日下午的「情緣黃埔·兩岸青年新征程」分論壇上,包括王正在內約20位台灣青年圍繞黃埔精神傳承、台海局勢、兩岸融合發展展開座談,「金句」不斷,氣氛熱烈。王正說,台灣需要的覺醒青年必須要對社會有全面準確的認知,「要抓得住台灣社會的痛點,對兩岸統一有堅定的信念,能務實地做出對兩岸真正有益的事情」。他的一番話,道出與會台灣青年的共同心聲。作為黃埔後人,台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就如何在台灣青年中傳承黃埔精神展開闡述。在他看來,黃埔的歷史,就是一個個鮮活的青年故事,是捨生忘死、團結奉獻的寫照。黃埔精神是海峽兩岸黃埔人抹不去的生命痕跡,是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繼承發揚黃埔精神是黃埔後代的歷史責任,在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當下,更有著突出的作用。」談到民進黨當局在島內大搞「去中國化」,推行「台獨」課綱,刻意歪曲歷史的種種操弄,正在北京清華大學攻讀碩士的台生李致陽在討論時顯得既憤慨又痛心:「很多台灣青年,尤其中學生,在『台獨』課綱影響下,對整個中國歷史脈絡不瞭解,也不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在文化認同上存在很大問題。」他的這一觀點,與在場另一位台生王仁和不謀而合。2018年來大陸攻讀博士學位後,王仁和一直積極參與兩岸青年交流活動。他說,很多台灣年輕朋友對大陸「真的很陌生」,也不瞭解大陸發展狀況。在兩岸關係面臨挑戰的當下,更應該多開展多管道、多領域交流互動,讓更多台灣民眾瞭解真實的大陸。來自台北的許志宏就職於浙江大學醫學院,今年是他來大陸工作的第五年。許志宏坦言,自己當初選擇來大陸發展,也受到身邊一些親友的質疑,這段經歷讓他更深刻感受到部分台灣民眾對大陸「是選擇性地瞭解」,也讓他堅信「兩岸之間需要做、能夠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點無論從歷史、血緣還是文化上看,都無可爭議。民進黨的話術改變不了這一事實。」許志宏說,兩岸有志之士應攜起手來,大力傳承中華文化,包括弘揚黃埔精神,喚醒更多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的中華魂。他期望,登陸發展的台胞可以更多扛起作為兩岸溝通橋樑的重任,創造更多機會讓兩岸同胞不斷走親走近,持續增進認同。

在湘台灣大學生鄉村研學:冀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增進感情和文化認同

在湘台灣大學生鄉村研學 〔本報特約記者 向一報導〕「這是我第一次喝黑茶,第一次參觀黑茶博物館,大陸物阜民豐,民眾淳樸好客。這次畢業研學對我極具震撼,瞭解到中央政府推行鄉村振興戰略給華夏大地廣袤農村帶來了嶄新的山鄉巨變,更堅定了我留在大陸發展的決心和信心。」19日,24歲的在湘台灣大學生趙妍晰在研學交流活動結束後忍不住「表白」。趙妍晰是湖南中醫藥大學台籍本科畢業生,來自台灣新北市。連日來,包括她在內的湖南中醫藥大學2021屆12名台籍畢業生前往湖南益陽安化開展「鄉村振興戰略·新農村發現」研學交流活動,並舉行畢業典禮。地處益陽高新區的益台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旨在建立健全推進台灣青年在益創業就業的長效機制,推動湘台青年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這樣的基地是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能做好台灣青年人才引進與服務工作,吸引台灣青年來大陸實習、創業和就業。」在這裡參觀,趙妍晰把此處的孵化方向、政策福利拍照用微信傳給她的台灣青年朋友。碩士研究生朱智顯來自台灣彰化,今年27歲,在大陸學習10餘年,考上了職業醫師證,畢業後也留在大陸就業。「大陸的互聯網、手機支付和城鄉地鐵建設已遠遠超過台灣,生活在這裡會有很大幸福感和獲得感。」把長沙當成第二故鄉的朱智顯要把大陸的發展,告訴很多沒有踏入大陸的台灣同學,「建議他們來大陸旅遊、參觀、打拼。」25歲的李昱穎來自台灣中部的南投縣,來大陸念書是為了開拓視野,空餘時間喜歡在長沙尋找美食、逛街,喜歡湘菜,變得能吃辣,經常把自己的所見做成電子相冊發給台灣親朋,讓他們對大陸有更多認識。「兩岸人才流動變多、變廣了,很多台灣學生來大陸念書、學習。兩岸青年交流的內容也逐漸豐富,形式更為多樣。」李昱穎說。

廣西橫縣芬芳茉莉引來台青開展電商體驗

台青體驗茉莉花文創產品製作 〔本報特約記者 阿貴報導〕6月18日,參加「百名台青體驗在八桂」活動的台灣青年來到「中國茉莉之鄉」廣西南寧市橫縣,體驗茉莉花之魅力與神韻,考察茉莉花產業成果。據稱,「全球10朵茉莉花,有6朵來自廣西橫縣」。台青們來到中華茉莉園,在廣西南寧從事地產和餐飲業的台灣青年林大為被眼前美景所震撼,「我來南寧發展很多年,這裡的景色和景象如同南寧各地的風景一樣讓我著迷。」他立刻拍照片和視頻將心中喜悅分享到自媒體平臺上,附言「奔赴夏日,左手日光,右手果香。沒想到南寧種植產出全球60%的茉莉花。」消息剛發出去不久,台灣友人立馬打來電話,驚訝廣西也有茉莉花,而更讓他驚訝的是,家中的茉莉花一直沒留意產地,今天一看竟也是產自廣西。來自廣東東莞的台灣青年王晨懿也感歎:「我在台灣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大一片的茉莉花園。」台青在茉莉園觀賞花仙子採摘茉莉花演示,紛紛體驗茉莉花文創產品的繡球、花包、手鏈等,不亦樂乎。在橫縣莉妃花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廣西順來茶業有限公司,台青們仔細瞭解了橫縣茉莉花盆景栽種和茉莉花精油、香水、茶酒等系列產品研發情況,當瞭解到茉莉花比賽獲獎盆景植株竟價植上萬元以及茉莉花已研發出衍生出大量產品時,不由得讚歎不已。參加2021台青助力鄉村振興直播實訓的台灣青年更是按捺不住激動心情,紛紛開啟直播,現場推薦聲不絕於耳。王晨懿也是其中一員,她非常認真地為橫縣茉莉花和產品作推薦,她表示,通過這次活動,對茉莉花及系列產品有了更深地瞭解,她認為,銷售產品應該對產品有深度的認知,這是對消費者的責任,體驗活動讓她能給產品的消費者帶去更多的知識量。來自台灣新北的青年夏允浩邊拍邊訪問,瞭解到當地的「花仙子」竟從8歲起就已經利用課餘時間,幫著家裡採摘茉莉花,至今已有10年,吃驚不已。他感歎,橫縣變得越來越漂亮,不僅是花美,也有更美的「花仙子」們辛苦付出成果。據悉,橫縣是廣西首個阿裡巴巴農村淘寶示範縣、全國首個阿裡巴巴集團農村淘寶創業孵化中心,擁有覆蓋縣鄉村三級的電商服務網路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