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7 月

(散文隨筆)■馮天一 雨,漸漸地下的更大了,坐在窗沿邊聽著它沿著瓦片降落的聲音,煩躁的心也慢慢地趨於平靜。有人不喜歡下雨天的泥濘,有人不喜歡下雨天的濕潤,可我卻獨獨鍾愛於下雨天肆無忌憚的狂歡。我喜歡淋雨,卻不是因為喜歡,僅僅只是為了喜歡。金城的天今天像是一位被傷了心的閨中少女,帶著滿臉的悲傷,眼淚不住的在眼眶裡慢慢的堆積著。在我帶著期盼與心疼的惶恐中,他終於落淚了。我期盼著她的落淚,只是因為我這顆早已披著滿是傷痕的外衣下碎成一塊一塊的心已經沒有多餘的淚可以傾訴出來,期盼著她的落淚可以喚醒我早已藏在心底裡最深處的那份傷痛,讓我可以盡情的再去體會一次那一份心殤帶來的感覺。但心中更多的卻是心疼,從她的淚讓我品嘗到的是我們同一份的傷心,同一份的莫名其妙,同一份的痛徹心扉。一個人,一場景,靜靜地走在早已被小草侵佔了的看不出原樣的石板小路上,品嘗著絲絲雨線帶給我的冰涼的感覺,喚醒了心中塵封已久的記憶,感受著已經自我癒合卻被再次撕開心肺的痛楚。靜靜地走著,細細地品味著,那鑽心的痛再也無法讓我的面容出現任何的痛苦神色,嘴角噙著的微笑再也不曾淡化絲毫。我喜歡下雨天,更喜歡淋雨。不撐傘的下雨天,眼角流出的淚也不會有人察覺,掩藏著的自尊心也會被卑微的包裹起來,就這樣悄悄地發洩著,隨後再以玩世不恭的模樣面對這世間最悲情最痛苦的所有。

第九屆海峽兩岸(昆台)文化交流月啟動

〔本報特約記者 劉巍巍報導〕第九屆海峽兩岸(昆台)文化交流月16日在江蘇省昆山市啟動,昆台融合發展再添一系列務實舉措。活動現場,海峽兩岸(昆山)青年傳統文化之旅、「花開並蒂 騎遊兩岸」捷安特騎行路線、昆山媽祖文化系列活動和海峽兩岸(昆山)文體嘉年華集中發佈,2021「並蒂同心映芳華」長三角台商台胞攝影大賽和兩岸關係博物館(籌)展品徵集活動同期開啟。攝影大賽邀請長三角地區台商台胞用鏡頭記錄和展現自身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成長歷程。籌建中的兩岸關係博物館,旨在收集、展出凝聚兩岸關係珍貴記憶的物件。當日,昆山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捐贈首件展品——水墨畫《唐山過台灣》。國台辦副主任龍明彪在致辭中表示,希望昆山在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方面繼續大膽探索,支持、鼓勵在昆台胞深度參與當地各項事業,發揮經濟發達、文化厚重的優勢,吸引更多台灣青年到昆山實習、就業、創業,把昆山打造成為台灣青年瞭解認識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政治社會制度和治理效能的重要視窗。作為大陸台商投資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昆山累計吸引超5500個台資專案落戶,投資總額超660億美元,註冊資本超330億美元,10萬台商台胞在昆山安居樂業。近年來,昆山建設台商大陸「精神家園」,打造讓台商「宜居、宜業、包容、認同”的「心安之處、第二故鄉」。為此,該市舉辦兩岸(昆山)產業合作論壇、海峽兩岸(昆山)中秋燈會、海峽兩岸(昆山)馬拉松賽等系列兩岸品牌交流活動。昆山市委書記吳新明說,今年以來,昆山台資企業延續強勁發展態勢,一批優質專案加快落地,掀起了投資興業、增資擴產、創新轉型的熱潮。作為昆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海峽兩岸(昆台)文化交流月經過八屆精心運作,規模逐步擴大,內涵不斷豐富,熱忱希望台商台胞一如既往與昆山同向而行、並肩奮鬥,共創昆台融合發展新輝煌。

兩岸手球交流賽暨線上論壇在福州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閆旭 陳婕報導〕四場勢均力敵的兩岸青年手球隊的交流表演賽,17日下午在福建師範大學體育館上演。逢甲大學中國大陸區校友會、上海八九人手球俱樂部、福州七中手球隊及在陸手球台青愛好者組成的競技團隊同場競技。精彩的比賽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歡呼,並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對外傳播,吸引了大陸及台灣的手球愛好者線上上即時觀看。這是正在福州舉行的第九屆海峽青年節「『手』望夢想」兩岸手球交流賽暨線上論壇的一個亮點活動。賽事承辦方之一、福州漢德堡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釗瑞表示,通過本次比賽,兩岸手球球員不僅提升了彼此的競技水準,也增進了相互間的瞭解與情誼。本次活動由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政府、福建省手球協會主辦,福州漢德堡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福建唯美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逢甲大學大陸區校友會承辦。線上論壇集結了目前兩岸手球屆的權威專家團,從不同維度展開專題報告,探討兩岸手球運動發展與融合的未來路徑。台灣手球協會副理事長楊國煌就「台灣手球運動的推展現況與未來的發展方向」展開專題報告;台灣大專體總手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景星分享了「體教融合下台灣手球的發展」;中國手球協會聯賽辦主任李之文在論壇上進行了「中國男子手球超級聯賽的發展與展望」的專題報告;中國手球協會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姚蘇捷則從兩岸手球發展的角度,呼籲兩岸攜手共鑄手球夢。與此同時,活動還邀請了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知名高校的在讀碩士、博士及在大陸就業創業的優秀台灣青年來榕參加活動。他們將進行在地遊學,參與兩岸手球論壇,觀看並現場體驗手球運動等,通過實地遊學加深對福州的瞭解。手球在台灣是廣受大眾青睞的運動項目之一。近年來,福建手球也在加速發展,並開始在大賽中嶄露頭角。張釗瑞表示,本次活動將手球作為兩岸交流的媒介,希望促進這項運動在競技中互相取長補短,推動手球運動產業共贏共榮,使手球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一個新的切入點。第九屆海峽青年節「『手』望夢想」兩岸手球交流賽暨線上論壇的舉辦,旨在促進兩岸手球從業者間的交流,系統性地開啟兩岸間在手球教學研討、人才培養、賽事推廣、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合作。

兩岸學者合著《台灣通史》(六卷本)在京首發

〔本報特約記者 趙博報導〕「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獨』分子極力推行『去中國化』,在歷史表述上炮製種種謊言以及貌似學術的歪門邪說。作為史學工作者,對台灣歷史正本清源,我們責無旁貸。」閩南師範大學教授陳支平的一番話,贏得熱烈掌聲。17日,由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策劃、陳支平主編的《台灣通史》(六卷本)在北京台灣會館舉行首發儀式。全書共計162萬餘字,是一部在廣泛吸收海峽兩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全景展示台灣從遠古到現代發展的通史性著作,2020年11月由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分為上古至明代卷、明鄭卷、清代上卷、清代下卷、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卷和現代卷,梳理了台灣地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歷史,充分展現台灣的命運始終與祖國休戚相關的歷史過程,以確鑿證據證明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據介紹,《台灣通史》(六卷本)的編纂團隊中有5位台灣學者,包括曾任台灣大學歷史系主任的明清史專家徐泓、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所長劉益昌等。「這部著作的編寫過程恰是『兩岸一家親』真實寫照,體現了兩岸學者的歷史擔當。」首發儀式上,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致辭說,由衷希望兩岸雙方繼續推動「共用史料、共寫史書」,加強台灣史、兩岸史的研究、整理、教育與傳播,不斷鞏固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化解兩岸史觀歧異,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兩岸專家福建德化研討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修復

〔本報特約記者 孫虹報導〕第十一屆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16日在福建省德化縣舉辦。兩岸多個院校(機構)的70多名專家學者以「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修復」為主題,圍繞自然恢復、人工修復、系統治理等展開研討。德化戴雲山脈與台灣山脈遙相呼應,在生態系統、植被類型、動植物區系特徵、動植物種類和群落分佈等許多方面,有著較高的一致性。2009年,兩岸各界人士共同發起,舉辦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一年一屆一主題」,並輪流在福建、台灣舉辦。「來大陸20多年,見證和參與了兩岸民間交流、經貿往來的發展與變化。兩岸合作空間廣闊,大有可為。」出席本次研討會的台灣代表劉光榮告訴記者,台海雙方聯合互動、輪流舉辦的這個研討會就是最好的例證之一,深受兩岸院校、機構、民間組織歡迎,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作為「海峽論壇·海峽科技專家論壇」系列活動之一,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每屆的主題雖不同,但主旨和核心始終不變,都是以生態保護和生態文化的研究交流為載體,不斷推進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共謀兩岸福祉。「研討會舉辦的這十多年來兩岸收穫都很大,彼此間借鑒交流讓生態環境更加健康、有序。目前我們所追求的低碳或者零碳技術,依然是兩岸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標。」福建工程學院台灣籍教授陳顗鈞如是說。會議期間,與會的兩岸專家學者還將參觀考察安娜茶油文化產業園、唐寨山森林公園嶺頭修復區、戴雲山生態博物館、臻峰陶瓷文創園,實地感受德化縣自然生態環境,以及蓬勃發展的陶瓷產業和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此外,在閩台商、台籍專家團隊還將與德化縣上湧鎮曾阪「藝術家村」、赤水鎮東里「蘭花穀」、九仙山森林康養專案、戴雲山蛾類多樣性調查與研究項目等開展對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