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7 月

大陸累計建設5G基站91.6萬座 占全球70%

〔本報特約記者 郭倩報導〕《經濟參考報》記者13日從2021(第二十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獲悉,中國大陸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纖網路、4G和5G獨立組網網路,目前5G已建成基站91.6萬個,占全球70%,5G連接數已經超過3.65億,占全球80%。下一步大陸將加強對5G、大資料、基礎軟體、工業軟體、人工智慧等基礎核心技術的支援和投入力度,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尚冰建議,需大力推動5G、千兆網路等新一代資訊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超前部署6G等新型網路技術研發和產業佈局。同時,要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快高端晶片、網路切片、基礎軟體等關鍵技術突破。圍繞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加快技術創新、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成果轉化成為市場應用,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

大陸發明專利有效量達245.4萬件

〔本報特約記者 張泉報導〕記者從國家智慧財產權局14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截至2021年6月底,中國大陸(不含港澳台)發明專利有效量達245.4萬件,智慧財產權高品質發展成效顯著,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專利儲備不斷加強。2021年上半年,大陸發明專利授權33.9萬件,商標註冊372.4萬件,認定地理標誌保護產品87個,核准地理標誌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254件,積體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發證7629件。截至2021年6月底,大陸發明專利平均審查週期已壓減至19.4個月,高價值專利審查週期壓減至13.4個月,商標註冊平均審查週期穩定在4個月以內。資料顯示,大陸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專利儲備不斷加強。截至6月底,大陸(不含港澳台)有效發明專利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發明專利達到73.1萬件,較「十三五」期末增加5.3萬件,產業創新發展動能持續增強。與此同時,智慧財產權有力支撐企業海外發展。初步監測資料顯示,1-5月,大陸市場主體在美歐日韓等主要經濟體的發明專利申請、授權總體延續增長態勢;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料顯示,1-5月,大陸智慧財產權使用費出口額48.4億美元,同比增長24.3%。

東京奧運會 中國大陸派出境外參賽史上規模最大代表團

〔本報特約記者 王沁鷗 劉陽報導〕14日,東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北京成立,代表團總人數為777人,是中國體育代表團境外參賽規模最大的一屆奧運會。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高志丹介紹,代表團中運動員共431人,包括女運動員298人、男運動員133人,來自大陸28個省區市。本屆奧運會共設33個大項339個小項,中國代表團共報名參加除衝浪、棒壘球和手球之外的30個大項225個小項的比賽,為境外參賽小項最多的一屆。其中乒乓球、羽毛球、舉重、跳水、花樣游泳、蹦床、射箭、皮划艇靜水、現代五項、山地自行車、高爾夫、三人籃球、攀岩滿項報名參賽。運動員中有11個項目的24人為奧運會冠軍,其中19人為里約奧運會冠軍,包括曹緣、趙帥、石智勇、朱婷、鐘天使、馬龍、諶龍等。女子田徑運動員鞏立姣、女子跆拳道運動員吳靜鈺、男子射擊運動員龐偉、男子蹦床運動員董棟等將第四次參加奧運會,是代表團中參加奧運會次數最多的運動員。運動員整體呈現年輕化,平均年齡為25.4歲;293人為首次參加奧運會,占運動員總人數的近七成;年齡最小的是跳水隊的全紅嬋,14歲;最大的是馬術隊的李振強,52歲。代表團教練員包括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19個國家的30名外教,涉及田徑、賽艇、水球、橄欖球等17個項目。目前,代表團成員疫苗接種率已達99.6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2020年在東京召開的第32屆夏季奧運會無法如期舉行,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屆被推遲的奧運會。一年的重重坎坷與多方努力之後,奧運會終於將在7月23日重新起航,也重新凝聚全球的激情、團結、勇氣與希望。

2021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在北京開幕

〔本報特約記者 羅偉報導〕13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及2021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北京開幕。本屆展會展出面積5萬平方米,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800餘家環保企業參展,全面展示水與汙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土壤與地下水修復、生態保護與修復、環境監測、雜訊與振動控制、環境服務等領域的技術、裝備、藥劑、材料及服務。韓國、挪威、英國、加拿大、比利時等國家組團參展。  「2021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以「凝心聚力『十四五』,產業發展新征程」為主題,設1個主論壇、8個平行分論壇以及50多個同期活動,議題聚焦「雙碳」時代的產業發展,涵蓋水、氣、固、土壤、諮詢等所有環保產業細分行業,內容涉及政策、市場、商業、技術、金融、諮詢等全產業要素。將有來自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行業領軍企業以及國內外環保科研、諮詢和投融資機構的五百餘名演講嘉賓分享觀點。同期,還將舉辦多場中外企業「一對一」對接會。

疫情停課後,數位教育何去何從?政府思維該如何改變?

■ 台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葉丙成 終於放暑假了。在之前居家上課一個半月的期間,看到不少老師跟家長,期待政府要有一個統一的平台給大家用。很多人會說,如果都用 Google Meet,哪天 Google 不做怎麼辦?政府應該要開發一個屬於自己好用的平台。關於這種大政府的思維,我有些觀點分享給大家參考。官方大平台?其實這在實務上是很難做到的。好用的平台,是要靠很大的資源才開發的出來,而且要有很強的研發團隊。所以大家看到的都是 Google, Microsoft 大型公司開發的。這不是政府花個幾億就有用的。而且有錢,也不見得聘得到業界優秀的工程師。百萬年薪,政府敢給嗎?主計會過嗎?政府會連續投大錢五年以上嗎?沒有確定你會搞五年以上,優秀的研發人才難道會願意把自己寶貴的時間,投入一個五年後就不會再有經費、沒有未來的團隊嗎?即便放眼全世界其他國家,也少有看到哪個國家政府有一個官方開發統一的平台要全國所有老師、所有科目使用的,至少美國也沒有。都是老師自己決定要用哪個平台,看不同科目在哪個平台上有更好的資源,老師自己去決定要怎麼搭配使用。因為大家要有一個觀念,數位教學的內容跟軟體的研發,都是非常花錢的。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在每一個科目都開發出最好的數位教學內容。這種大政府的思維,在數位教學上是很難做到的。多平台初期很忙,但長期對孩子是好的在數位教學的時代,老師、學生在網路上找尋最好的資源來教、來學,這其實是一種數位素養。學生長大以後,在工作上也是要在網路上找各種資源來解決工作的問題。所以不同老師使用多平台,也是對學生來說養成數位素養的重要過程。所以家長與其抱怨不同老師用不同平台,應該要思考的是,這個過程是在訓練您家孩子在網路上取用不同資源的數位能力。這對他長大之後,非常重要。網路時代的教學,最可貴的價值就是多元。老師可以在網路上用多元的內容跟平台,給孩子多樣化的教學可能。如果由政府給大一統的平台,這種多元價值將不會存在。前面提到其他國家的教育單位,也沒有自己開發大一統的政府平台給老師用。因為很花錢、而且實務上也很難做,更重要的是與網路時代教學的多元精神是違背的。為什麼我們總是被迫只能撿免費的?雖然我不認為政府該開發大一統的平台,但有件事情我認為是迫切該改變的。其他國家的老師,有政府的預算可以讓學校老師覺得好用的網路平台服務。台灣卻是學校、老師什麼買軟體服務的預算都沒有。所以到頭來,台灣的老師一天到晚只能找網路上免費的服務來用。一旦聽到要收錢了,大家就人心惶惶。為什麼別的國家,學校、老師可以有經費有預算買適合自己教學用的軟體跟內容,然後我們的老師卻是只能用免費軟體免費服務?在這種環境下,台灣的廠商公司也只能提供免費的服務。但台灣的公司又不是像國外這些大公司有資金可以燒,都收不到錢,能燒得比別人久嗎?台灣又很少人願意投資教育,難怪很少有台灣公司能活得下來,台灣老師到最後只能用國外的軟體服務。不要再把錢都只花在硬體上了!台灣政府過去一直以來的思維,就是只有大螢幕、平板、電腦這些硬體才叫「東西」,做軟體、做服務就像「買菜送的蔥」一樣凹免費。前瞻計畫在教育這塊編列了那麼多經費,花在軟體、花在數位內容的比重有多少?少之又少,根本沒有。錢幾乎都花在買廠商的大螢幕上。我認為真正要思考的關鍵,是為什麼台灣的老師都沒有可以做數位教學的預算買自己覺得好的內容、軟體、服務?為什麼我們只能被迫撿免費的東西來用?好用但要收費的東西,我們就得放棄使用。Why?當政府的錢,只認為買硬體重要,買內容、軟體、服務不重要。台灣優秀的軟體團隊,有多少傻子還願意投身在這一塊?我們怎麼可能養出屬於自己的優秀內容、軟體、服務團隊?無怪乎到後來老師只能用許多國外的服務。在這次疫情之後,全台灣的老師、家長都深刻體認到,好的教學內容跟軟體服務,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政府的思維必須要改變,不是買硬體才叫有價值,買數位內容、買軟體對孩子更是重要!到底是把錢全部都投入扶植台灣做硬體的產業才是對台灣好(以智慧白板為例,全球領先的是中國公司,政府投這種錢有辦法讓台灣公司真的做得過大陸嗎?)?還是說,可以把部分資源活水導入屬於台灣自己的教育內容、軟體、服務的開發,讓整個生態系活絡起來,讓民間很多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輕團隊可以做出好東西、可以活下來、可以讓台灣老師用到屬於台灣自己的好東西。在未來,政府花在數位教育內容、軟體、服務的採購預算,應該要不低於數位教學硬體採購預算的一半。如果能讓台灣對數位教育有創新想法的優秀年輕人看到,投身這一行是個很有前途的行業。聰明的台灣人,自然會做出許多很厲害的東西給台灣老師使用。喔對了,不要跟我說有公法人、錢可以給資策會來開發軟體給大家用。資策會該扶植台灣團隊,而不是反而拿政府經費做跟民間團隊類似的服務,讓台灣軟體團隊更難生存。這部分要講又是一大篇了,就不多說了。結語在網路時代,多元、自主找資源,是最重要的新價值。然而國外的教育內容跟服務,不盡然與我們國情相符。長期來看,台灣必須有屬於自己的數位教育內容產業、軟體服務產業。台灣目前依賴學習吧、均一少數幾家熱血、靠大家捐錢的 NGO、或是少數公司像我們 PaGamO 免費的服務,這是我認為非常危險的。因為如果當中有一兩家垮了、或是做不下去了,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台灣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的數位教育的厚實生態系,才能在數位教育的時代,走的長長久久,不受他國宰制。這絕對不是靠政府做一個大一統平台可以達到的目標。導入活水,讓台灣對這一塊有想法、有夢想的年輕人做出好東西也能有資源活得下去,才是政府數位教育施政的長久之道。但這部分必須要政府打破過去認為只有硬體才有價值的思維,要開始提供足夠預算讓台灣老師有資源訂購適合老師教學的服務。請不要再讓台灣的老師永遠都只能撿免費的東西來用。難道台灣的師生不值得用好的教學內容跟服務嗎?為什麼台灣的老師、台灣的學生,永遠只能那麼卑微地檢免費的東西來用?人家一旦開始收費了就焦急地像無頭蒼蠅一樣找下個方案?後疫情時代,政府思維應該改變。給學校、老師常態性的預算買數位教學內容跟數位教學軟體服務,師生才能用到好東西,台灣做好東西的團隊也才能活得下來。在未來,政府花在數位教育內容、軟體、服務的採購預算,應該要不低於數位教學硬體採購預算的一半。真正屬於台灣的數位教學產業的生態系,也才可能在幾年後真的實現,讓台灣的教育不再受制於人。(轉載自葉丙成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