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7 月

抱團發展成趨勢 成渝台灣青年「結對」 「闖」雙城

6月29日,台灣團隊調研考察了福州晉安區多個社區 〔本報特約記者 王鵬報導〕「我來成都兩年多了,開了7家門店,也希望將飲品店開到重慶,但對重慶不夠瞭解,存在一些困難。」近日,在2021成渝雙城地區台灣青年企業家合作交流會期間,台灣青年陳韻如說,如果成都、重慶兩地台灣青年能抱團發展,更有利於彼此拓展市場。此次合作交流會於6月24日至26日在成都舉行,近40位在成渝兩地發展的台灣青年參加活動,還吸引了20餘位島內台灣青年線上參與。其間發佈的「兩岸青年創業夥伴計畫」,使陳韻如的設想成為現實——成渝兩地台灣青年現場「結對」,相互分享就業創業心得和資源,以期未來共同發展。從2020年開始,大陸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地台灣青年抱團發展成為趨勢。已在重慶創業五年的台灣青年鐘秉傑說,成渝兩地各有各的市場,形成了互補的雙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推動產生更大的市場經濟力,「我提前在兩地都註冊了設計公司,為兩地市場的未來趨勢作準備,兩地台青也一定要攜手發展。」「我們這次不僅是讓兩地台青相互認識,也讓他們彼此融合,拓展在成渝雙城的人脈和資源。」談及「兩岸青年創業夥伴計畫」的初衷,亞台青(成都)海峽青年創業園總經理郭弘揚說,兩地台灣青年「結對」後,能更直接地相互分享在大陸就業創業的市場經驗及資源,共同學習政策及發展機遇,成為「闖」雙城經濟圈的夥伴。郭弘揚告訴記者,兩地台灣青年「結對」成為創業夥伴只是「兩岸青年創業夥伴計畫」的第一步,下一步計畫「三人一對」——讓計畫來成渝地區創業的台灣青年也加入其中,「以便讓更多台灣青年瞭解大陸西部的發展現況,瞭解成渝雙城發展的機會,吸引帶領更多台灣青年前來。」交流會期間,除現場「結對」外,成渝兩地台灣青年還考察了天府軟體園、環球中心、成都星點海峽兩岸新經濟創業園等地,並前往成都市郫都區考察台灣農業企業借助「農林22條措施」推動鄉村振興的情況。

台灣建築師團隊簽約共建福州社區

〔本報特約記者 林春茵報導〕福建今年推出100個村莊社區向台灣團隊開放,力促閩台鄉建合作。6月30日,福州市晉安區發佈10個社區營造項目,吸引兩個台灣建築師團隊簽約共建。2021年兩岸社區交流研討會當天在福州市晉安區兩岸社區交流中心舉行。台灣建築師團隊代表曾芝穎、吳正隆、黃德祐作經驗分享,因疫情未到現場的台灣建築師陳永興、何培鈞、蘇武賢也進行線上交流。研討會上,福州市晉安區康山社區、茶會社區分別與福州隆雲設計服務有限公司、福建橙翔文化旅遊發展公司簽署了合作協定。台灣社區營造師曾芝穎團隊此番承接茶會社區營造專案。她說,將通過對生活細節、人和場域、建築梳理營建,將社區更新成「存在感強烈的生活聚落」,並從根本上去喚醒民眾公益心。台灣知名建築師吳正隆團隊則承接康山社區營造,期許以台灣經驗為福州帶來有溫度的些許改變。「台灣建築師擅長在小而精的地方出發,營造溫暖有愛的生活。」吳正隆說。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黃德祐開發了200畝台灣休閒農業試驗田。他在分享個中的經驗時說道,要尊重大陸在地文化和傳統,把自己和村民當作生命共同體,才可能讓村民接納自己,「這是台灣經驗融入大陸的過程,需要走出一條新路。」當天,福建省台港澳辦授予福州市晉安區桂溪社區「福建省基層對台交流示範點」牌匾,福州市台港澳辦、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分別授予兩岸社區交流中心「台灣社工人才之家」、「海峽建築師家園•晉安區」牌匾。福建省青年建築師協會秘書長劉炳輝表示,這些平臺將為台灣青年在福州市晉安區執業、落地生根提供各種服務保障。

新規落地 綠色金融業務加速擴容

〔本報特約記者 汪子旭報導〕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進,中國大陸綠色金融體系加速發展和完善。7月1日起,《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下稱《評價方案》)正式實施,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業務正式納入考核業務覆蓋範圍。根據《評價方案》,綠色金融評價工作將每季度開展一次,評價指標包括定量和定性兩類。其中,定量指標包括綠色金融業務總額占比、綠色金融業務總額份額占比、綠色金融業務總額同比增速、綠色金融業務風險總額占比四項;定性指標包括執行國家及地方綠色金融政策情況、機構綠色金融制度制定及評價實施情況、金融支援綠色產業發展情況三項,分別占30%、40%、30%的權重。業內認為,這將推動金融機構更好地發展綠色金融,助力國家綠色發展戰略目標實現。在政策引導下,未來大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市場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下一步,相關部門還將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研究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進一步研究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標準的統一,強化對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金融支持,為綠色金融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制度和市場環境。

輻射長三角 「跑出嘉速度」 上海市域線嘉閔線開工建設

〔本報特約記者 王春報導〕為全面構建「五個新城」綜合交通體系,上海市一批重大工程集中開工。6月28日,由上海申鐵建設、中鐵上海院勘察設計的上海軌道交通市域線嘉閔線開工建設,成為上海市全面構建「五個新城」綜合交通體系重大工程集中開工專案中唯一一條市域鐵路專案,工程計畫將於2027年建成。嘉閔線是上海市域網路中南北向的骨幹線路,北起嘉定區城北路站,南至閔行區銀都路站,正線全長44.04公里,全線設車站15座,建設規劃批復總投資約371億元人民幣。除虹橋樞紐2.68公里段採用地面敷設,其餘均為地下段,地下部分占比逾93%。採用最高運營速度為160公里/小時的動車組列車,快慢車組合運輸模式。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都市圈協同發展的「先手棋」,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先導和支撐。市域鐵路是都市圈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的橋樑紐帶,嘉閔線作為加快構建上海大都市圈1小時通勤交通網的重要工程,目前正在規劃研究北延伸,有望銜接江蘇太倉。屆時,嘉閔線將成為上海繼11號線以後第二條跨省軌交線路和滬蘇首條跨省市域鐵路,太倉到上海中心城區的通勤時間將縮短到1小時以內,助力嘉定新城與近滬城市「手牽手、向前走」,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持續放大「滬蘇同城效應」。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啟用,為西部開放「添翼」

〔本報特約記者 江毅報導〕昔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今有雙飛翼,天塹變通途!6月27日上午11時許,一架川航3U8001飛機沖上雲霄,象徵著「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啟用,為中國大陸西部對外開放插上了新翅膀。四川曾是大陸西部交通困頓的縮影,蜀道之難「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箔,更寄託著古蜀先民渴望飛翔的夢想。這啟迪了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外形設計,它猶如展翅的神鳥,在成都三岔湖畔啟航。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本期建成「兩縱一橫」三條跑道、71萬平方米的航站樓,能滿足年旅客輸送量6000萬人次、貨郵輸送量130萬噸的需求;遠期規劃將滿足年旅客輸送量1.2億人次,貨郵輸送量280萬噸的需求。這是大陸西部不斷開放的縮影。改革開放40多年來,西部交通建設日新月異,2020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起降飛機31萬架次,民航運送旅客4074萬人次,旅客輸送量名列大陸境內(不含港澳台地區)機場第二。截至目前,成都的國際(地區)客貨運航線數達131條,其中定期直飛航線達81條;成都始發的中歐班列累計發行8000列,輻射境外城市61個。新機場的啟用將更加緊密地連接中歐班列、長江航道,不斷增強的立體交通網絡將使成都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強有力的連接點,進一步推動四川全域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