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8 月

巨人的崛起

(現代詩歌)■ 湯佳琪 我聽到了輪船靠岸的聲音和著你腐朽泛黃的面龐嗚咽,冒著黑煙一群帶著尖刀的餓狼垂涎著你的骨血四萬萬人的家園餓殍遍野你被迫像奴隸一樣出賣自己的靈魂帶著不甘心的哭泣很多人彎下了腰也有高高昂起的頭顱高唱著革命的頌歌那時的租界還有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傳說苟延殘喘默默畫上了句號天地也換了新的人間我看到了那一天飄揚的旗幟看到了耷拉著腦袋的強盜也聽到了那激勵我們站起來的號角你終於挺直了脊樑骨帶著傷和榮光初生的孩童的哭聲引來了覬覦殺手妄圖取了你的性命祭奠封建餘孽和資本鏈條你的成長慢慢地一次又一次地衝撞著扼住喉嚨的手嘶吼勝利的火苗在你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間傳遞曾離散的你的子子孫孫迫不及待回到舊時的懷抱帶著一路裹挾的風塵和花香康莊大道連著昨天和今天深深的海峽都眺望著高臺上衛冕的你星星之火已經燃燒在我的心房

對別人寬容些,對過去釋然些,對煩惱看淡些

(人生感悟)■劉佳男 常言道,日子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就看你怎麼過。可惜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容易較真兒,讓自己不自覺就被各種壞情緒牽著走。其實,生活要想輕鬆過,就得學會自己開導自己。做到以下這三點,把自己勸明白了,人也就更自在了。 1一是,對別人的錯誤寬容些。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與人計較太多,不僅浪費時間,還會不斷增加精力的投入和情緒的耗損,傷人又傷己。沒那麼重要的人和事,該放的要放,該過的要過。正如有句話所說:寬容別人的錯,才能解脫自己的心。女兒讀一年級的時候,班上有個很調皮的男孩特別喜歡捉弄女生。有一次,女兒的頭髮被他抓亂了,回到家很難過。我忍不住問女兒:「你是不是很討厭他?」沒想到女兒想了想說:「他好像也沒有那麼壞,有時候還很熱心,會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聽到這裡,我心裡十分欣慰。說到底,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沒有人會是完美的,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他人犯了錯,應當批評,但不必以偏概全。與其總是揪著別人的缺點來折磨自己,不如多去欣賞別人的優點。對人寬容,就是對自己寬心。 2二是,對過去的失敗釋然些。能把現在過好的人,一定都有釋懷過去的能力。有一個樂觀的姑娘,在地震中失去了家人,她的雙腿也被截肢。但從陰霾中走出來的她,卻活得比很多健全的人都豁達和堅強。她常說:「我很快樂,是因為我總是能看到現在所擁有的東西。」是啊。不管過去如何,那都已經過去了。如果一味咀嚼曾經的苦,只會讓眼前的日子也嘗不到甜。過往不戀,當下不負。唯有放手讓往事隨風,才能騰出雙手迎接往後歲月的精彩。放下是為了更好地扛起。有經得起世事顛簸的勇氣,才會有迎難而上的底氣。前行路上,誰都是一邊失去,一邊得到。既然過去無法改變,那就釋然以待吧。風雨過後,陽光總會如約而至。 3三是,對今天的煩惱看淡些。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一點壓力就開始胡思亂想,結果越想越嚴重,最後被自己的焦慮壓得喘不過氣來。但過一段時間再回頭看,就會發現當初的很多事都是小事,根本不值得如此在意。煩惱處處有,看開自然無。生活中小磕小碰每天都在發生,如果什麼都要煩的話,真的會沒完沒了。日子要一天一天好好地過,與其為不確定的明天過度憂慮,不如努力且溫柔地過好今天。感覺心情苦悶、有壓力時,就想辦法去化解。可以多讀書,讓內心變充實;也可以多運動,緩解心理的焦慮;還可以多交友,向正能量的人汲取經驗和智慧。當你的狀態變得積極主動,心態自然也會隨之開朗。其實,我們的心就像一座房子,你把它放得足夠寬,再大的煩惱也會變得微不足道。所以,無論今天遇到什麼難題,都別讓自己太過焦慮,微笑著積極地去面對吧。

半紙族譜連兩岸:台灣兄弟大陸探親記

〔本報特約記者 王承昊 孟佳報導〕「終於見到了大陸的親人,我們約定,疫情過後一起去湄洲島拜拜媽祖祖廟,聽聽湄嶼潮音。」這個暑假,北京大學在讀博士台生林彥辰和弟弟林冠廷,帶著爺爺留下的半張族譜前往福建,終與大陸親人團聚。 2021年7月,北大在讀博士台生兄弟林彥辰與林冠廷,追隨爺爺林文芳三十年前的腳印,前往福建莆田探望未曾謀面的大陸親人。左圖為20世紀80年代末林文芳回大陸探親,與大陸親人重逢。右圖為兄弟二人2021年7月與大陸親人的合影。林彥辰的爺爺林文芳出生於福建莆田,住林潤故居。1947年,已被復旦大學錄取的林文芳前往台灣看望已出嫁的姐姐。「沒想到這一別就是近半個世紀。」兄弟倆向記者講述爺爺的往事。林彥辰說,爺爺當年定居台灣後,始終不忘大陸及親人,一生注重對晚輩的教育。被爺爺帶大的兄弟倆,耳濡目染,民族情懷的種子早已深埋心中。與大陸親人相隔兩岸,割不斷的是血脈親情。兩岸隔絕期間,林文芳同大陸的親人有過書信往來,只是筆尖字墨無法代替骨肉重聚。20世紀80年代末,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林文芳很快便跨越海峽,與闊別近四十年的大陸親人重逢。「爺爺大陸探親結束時,將半張族譜帶到了台灣,希望我們後輩不要忘記自己的『根』。」林彥辰說,「爺爺說話帶有莆田口音,我們一直知道『根』在福建。」上中學時,爺爺離世,兩兄弟想回福建老家看看的渴望愈發濃烈。5年前,兄弟二人帶著半張族譜來到大陸,開始在北大讀書。林冠廷說,這個暑假,利用到福建調研的機會,兩人前往莆田探望未曾謀面的親人。靠著林文芳留下的信件和族譜上的資訊,當地有關部門很快幫二人聯繫到了莆田的家屬。聽說有來自台灣的兄弟倆前來探親,幾位親人特地聚到莆田,迎接這對遠道而來的兄弟。「回到祖厝後,見到了爺爺的八侄子和九侄子,還有我們的幾位堂兄弟。」林冠廷說,雖從未謀面,但倍感親切,「大家一起吃團圓飯,聊家族的往事和各自的生活」。兄弟倆的父親與叔叔在台北聽到團聚的消息後很是激動,「下次祭祖的時候,我們要告訴父親,孩子們去大陸見到了親人,他一定會很欣慰的」。「爺爺最初來大陸探親時,發現親戚們日子過得還很辛苦,但現在大陸已發展得很好。」林彥辰說,大陸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現在我們持台灣居民居住證可以同等申請公派留學資格,「大陸為我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和更多選擇」。在福建的一個月裡,兩兄弟走訪了很多地方。在平潭參訪海峽兩岸南島語族考古教學實習基地後,他們發現台灣南島語族的發源與大陸有著密切聯繫。「兩岸同根同源,無法切割。」林彥辰感慨地說。兩岸無法切割的骨肉同胞之情汩汩流淌,不曾止息。在兩兄弟看來,兩岸間的親緣絕不僅是歷史的存在,而是在一代代年輕人身上不斷延續。

2021年「少年老城·海峽兩岸高校暑期青年創生工作營」在成都結營

〔本報特約記者 馮璽報導〕2021年少年老城·海峽兩岸高校暑期青年創生工作營23日在成都結營。35位兩岸營員在16位兩岸業界導師指導下,參與成都溫江區和盛鎮社區營造與鄉村振興鄉建工作。 「在台灣,『地方創生』是關於社區和農村營造、再生的概念,提倡基於當地文化特色,利用設計賦予一個地方新的活力。」該活動聯合發起人、台灣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副教授黃柏鈴表示,短短一個月內設計出可落地的專案難度很大,不過參與專案的青年學子展現了年輕人的思維與靈感。來自四川大學建築與環境學院的台灣學生李凱文團隊的專案是設計一條重現三國時期蜀國魅力的美食街,「鄉村振興下,我們希望用創意設計增強園區引流功能,帶動周邊發展。」李凱文說。由於疫情,參與本次工作營的6名台灣大學生在島內以線上方式完成了樹屋、城牆根等設計,少年老城教育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許志凱作為指導教師,全程參與並指導了他們的項目,「這幾名學生在台灣,不瞭解園區情況,我就把場地直播給他們看,還拍了無數張照片。」許志凱去年從台灣來到成都工作,他表示,該專案拓展了台灣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比如,台灣火鍋中,即便是麻辣鍋,湯也可以喝,大陸火鍋卻並非如此。他們參與進來後,才知道兩岸火鍋的區別。」「近一個月的朝夕相處使兩岸年輕人締結了深厚友誼。」該專案聯合發起人黃治斌表示,「答辯」後還將組織學生利用業餘時間線上上完善設計方案,延續友誼的同時推動專案落地,「參加工作營讓兩岸青年學子對職業生涯有更清晰的認識,更是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瞭解彼此的文化與社會。」

書畫連兩岸翰墨抒華章

〔本報特約記者 陳於晨報導〕「天地英雄氣,風雲浩蕩春。」「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25日,一場別具一格的海峽兩岸書畫家代表書畫交流活動,在廈門大地書畫院舉辦。 據廈門市關工委副主任陳佳鵬介紹,海峽兩岸書畫交流活動已成功舉辦七屆,在結合過往基礎和新時代的文化內涵下,今年兩岸書畫家再次攜手同行,以「翰墨情·中國夢」為主題,在現場共同創作繪就一幅展現祖國大好河山、勾勒時代風華正茂的國畫藝術作品。陳佳鵬強調,這一幅由兩岸大師共同創作的國畫作品,充分體現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心靈契合、以情促融、融合發展的共同心願。這樣的兩岸書畫交流活動,有助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用文化傳統凝聚兩岸的共同意識。記者從活動主辦方瞭解到,本次兩岸老少書畫攝影交流活動,徵集到兩岸老少書畫攝影作品200餘幅,將於9月底或10月初在大地書畫院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