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9 月

關於社宅永續財務給柯P的一點建議

■ 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 彭揚凱 報載,柯文哲市長昨日(0915)出席「2021居住正義系列論壇2.0」,稱為避免「債留子孫」,就社會住宅要「停、看、聽」暫緩興建。此言一出,自然引發各方質疑,隨後包括副市長、都發局也出面緩頰,澄清並非「不蓋」,而是要通盤檢視推動執行經驗使其可永續經營。就此,我提一下我對社宅財務的觀察理解,並給柯P市長提供幾點建議。先聲明,我當然不認同柯P「暫緩興建」輕率發言,但我肯定他點出「財務負擔」此課題。意即,社會住宅因採具社會福利取向的「可負擔租金」定價,財務(租金收入)本就不可能100%「自償」,揆諸國際經驗皆是如此,背後都需要政府補貼。因此,柯P點出了社宅興辦不可迴避的嚴肅課題:財務補貼的可持續性機制。問題是,為何「財務可持續機制」此一緊要大事,從中央到地方都未曾好好面對討論呢?我認為有兩種心態造成此狀況。第一類,反正蓋的數量少、也沒打算繼續做,所以不用沒事找事,例如新北、台中,藍營這兩位市長的基本態度就是如此。第二類,眼前是興辦數量政治支票兌現壓力,這時談財務議題無疑自找麻煩,檯面上說法絕對沒問題,但實際應當是以後再說,這約略是綠營與國家住都中心的態度。回到社宅財務課題,一般而言,可概括「節流」與「開源」兩個面向。所謂「節流」,簡單的說就是如何讓社宅在「物美價廉」,這是涉及規劃設計、工程營建與物業管理層面的專業問題,應可回歸理性討論。前陣子我們跟臺北市都市發展局合作「社宅使用後評估POE」,即是這方面的探討嘗試。此工作國外早已累積眾多經驗與knowhow,如柯市長所指的「停、看、聽」是開展這部分探討,我絕對是舉雙贊成。但坦白講,純就財務角度,「節流」雖有效果但畢竟有其客觀臨界,即財務補貼可減少但還是需要。就台灣而言,更為缺乏的是關於「開源」的機制討論,即想辦法找出租金以外的財源。就此,以我所知的國外經驗機制,簡要歸納以下幾種模式:導入商業收益模式:讓社宅開發與商業空間共構,藉由商業空間收益(租金、權利金等)挹注社宅財務缺口。香港公屋就是此方面的翹楚,但這也會帶來其它爭議,故這裡僅是從財務角度來看。連結房產利得模式:透過都市規劃機制讓房地開發利得回饋於社宅取得。如紐約透過「強制性」包容性區劃(inclusivezoing)方式,讓開發商承諾提供一定比例的可負擔住宅(AffordableHousing)並經營管理,補充政府公共住宅的不足;又如首爾於都市更新法令透過容積獎勵強制要求開發者應提供一定比例社會住宅等。整體開發交叉補貼模式:經由都市整體開發不同項目組合,實現財務內部交叉補貼效果。例如,荷蘭社宅自90年代起便引入此機制,即於新市區開發或舊市區更新時,讓住宅法人可同時興辦(租、售)市場住宅與社會住宅,來達成整體財務平衡,即市場項目獲益補貼社宅項目。又巴黎近年來推動的部分都市更新計畫,也是類似前述荷蘭模式,不同者在於開發主體法國更強調政府的角色,類似公辦都更。租售並舉模式:藉由租、售兩種不同住宅產品的財務連結,讓賣屋收益補貼社宅虧損。例如,這是香港公屋最關鍵的財務機制,即政府同時興辦居屋(出售)與公屋(出租),居屋販售扣除成本的收益投入於公屋興辦。又韓國也有類似的模式,只是比重上相對沒有香港那樣仰賴此機制。賣祖產模式:始於英國柴其爾夫人當政時期,作法粗暴簡單,把社宅賣掉可收到錢且就不用再補貼了。上世紀80~90年代此流風所及,法國、德國等歐陸國家也有類似作法,不過他們現在都後悔了,因為社宅賣了就沒有,現在要蓋成本更貴、財務負擔更重。前述國外「節流」與「開源」的經驗機制,相對於台灣/台北狀況當然不可能簡化類比移植。臺北市相較於其它地方與中央,在1.8萬戶真實興辦經驗的基礎上,本來是最有資格來好好談談「可持續財務」課題,但一如既往,在柯P「嘴上沒門」的輕率發言下,極有可能會將事情攪黃了。這對市府都發局認真戮力的優秀公務員,真的是無妄之災!最後,還是願與人為善,針對社宅可持續財務提幾點建議給打算檢討面對的柯P(如果他的發言是真心的話):1.社宅財務缺口是源自其政策目標與屬性,無論興辦主體是政府還是民間皆是如此,鼓勵民間興辦不是壞事,引入壽險業資金也不是不可以,但問題還是在哪,支出與收入的財務缺口如何補上?2.壽險業資金過去不是沒討論過,問題是他們只想要出錢賺利息但不想碰興建管理,而且要的利息(壽險業有最低投報規定)比政府跟銀行融資還高,在這角度上,引入其資金相對沒有比目前的作法好。3.調動民間資源興辦社宅不可能建立在道德慈善,也不是只靠發展權獎勵「蘿蔔」還要有上位都市規劃的「棒子」。理論上,透過都市更新、容積獎勵、整體開發、乃至容移代金等機制皆有可為,但真正關鍵的課題與挑戰是,政府有本領打破長久以來地主/開發者免費享用獎勵的積習嗎?有方法讓都市開發利得回饋於社宅財務嗎?4.為達成社宅持續興辦的目標上,在柯市長尚有一年四個月的任期裡,臺北市務實的作法依序是:■從「節流」著手,此部分操之在己,務實的檢討既有興辦經驗,增訂相關SOP規範,合理降低社宅興建及營運管理的單位成本。■評估檢討房產稅賦政納入興建成本的作法,特別是今年5月住宅法修法已賦予地方更大彈性,應可有效降低一定預算補貼壓力。■修法建立「都更基金」、「容積代金基金」與「住宅基金」調派機制(皆屬地方自治職權),讓開發回饋用於社宅財務補貼。相較於要建商幫忙興建營運社宅,回饋財務代金相對更務實可行。■檢討現行社宅租金定價機制,在不超過所得30%的可負擔租金的原則下,合理調高所得分位30%~50%者租金,降低財務補貼支出。(轉載自彭揚凱臉書)

吳寶春、阿基師,出來面對

■ 《料理.台灣》總編輯 李承宇 「國高中教科書的職場典範,只看到吳寶春、阿基師,不見張忠謀,難怪10個年輕人有6個不知道有製造業,限制了年輕人對職場價值的多元想像,值得政府重視。」——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批發零售業很多就業人口,但薪資不高,年輕人不學難的事,服務業工作場域比較輕鬆,工時有彈性,反之,機械電子等科系都要苦學,願意唸理工科的人愈來愈少。」——104獵才招聘暨人才經營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這則新聞,標題是「半導體缺人才是教科書害的?職場典範只有吳寶春、阿基師不見張忠謀」,頗有點「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況味。然而,護國神山將傾,揪名廚出來面對,人力銀行業者搏版面,找吳寶春、阿基師對打張忠謀,也不免讓人有張飛打岳飛之譏。我不知道餐飲業或其他批發零售服務業從業人員讀到這篇報導,是不是會聚眾到人力銀行前面丟雞蛋,「服務業工作場域比較輕鬆,工時有彈性」這兩句人力銀行主管說來輕巧的話,看在餐飲業眼裡,卻是午餐、晚餐傳統「兩頭班」,如今面臨人難找的窘境;而「苦學」,是無論吳寶春、阿基師、張忠謀等哪個行業想要出人頭地,而成為能收入教科書裡標竿人物的必經之途,又何只機械電子科系。入廚容易,不用學煩人的物理、化學、英文,傳統師徒制,師傅教一動,徒弟做一動,餐飲業也就這麼做了幾百年。但在當今之世,要成為「廚界張忠謀」,你不懂一些烹飪背後的物理、化學原理,很難有所創新;不能用外語在國際廚壇上與各地頂尖餐廳、廚師交流,很難汲取新知、拓展國際聲望。你真的以為台灣名廚江振誠等人當廚師,是為了「工作場域比較輕鬆,工時有彈性」嗎?電視名廚光鮮亮麗,固然是台灣餐飲科系蓬勃發展主因。餐飲學子步出校園進入餐飲現場,水裡來火裡去,能一輩子走這一行的有多少?要當個光鮮亮麗的電視名廚,廚藝固然不論,如何「在螢光幕前當個光鮮亮麗的名廚」本身就是學問。為什麼台灣年輕人喜歡進餐飲科系?為什麼台灣年輕人不喜歡念理工科系,表面的「好逸惡勞」背後存在著更嚴肅的「價值觀典範轉移」問題。念理工科進鴻海、台積電當工程師,年薪百萬卻不時須在小便時看看自己的尿夠不夠黃;跟鎮日吸著雞排油鍋炸出的濃煙相比,我覺得二者都很苦。當大人世界將「職業無貴賤」掛在嘴邊,卻又酸「年輕人不學難事」,看在年輕世代眼中,無人進入神山護國只不過是極廉價的情緒勒索。不然,就是你大人真的天真到以為在教科書裡把吳寶春換成張忠謀,學生就會從餐飲系改念電機系。法國米其林三星主廚皮耶.加尼葉(Pierre Gagnaire)來台舉辦餐會時講過一段話:自己並不覺得廚師是人類社會中多了不起的工作,相較之下,科學家、醫師等職業能做出對人類的貢獻更多,「廚師只希望做出的菜能讓客人吃了開心,就心滿意足了。」「廚師不是人類社會中多了不起的工作。」這句話從一位旗下餐廳橫跨歐、亞、美洲的國際頂尖主廚口中說出,是謙沖自牧;「(服務業)工作場域比較輕鬆。」這句話若出自人力銀行搏版面的報告,就恐貽笑大方了。(轉載自李承宇臉書)

【2022選微鏡(6)】民進黨推出強棒 欲收回苗栗

■ 本刊特別報導 第18屆苗栗縣長選舉呈現「雙徐」之爭,尋求連任的國民黨苗栗縣長徐耀昌,與民進黨「唯一禮讓」的無黨籍頭份市長徐定禎,兩人既是宗親、也同樣出身頭份市,不少人脈資源重疊,選前格外引發地方關注。最後徐耀昌順利連任,為藍營守住城池,徐耀昌說,這是他從政生涯最後一役。國民黨苗栗縣長徐耀昌2022年2屆將任滿,下屆是新局面,也備受政壇注目,近日由於防疫政策與中央相違背,也主張自行購買疫苗,遭一般民眾罵翻。行政院政務顧問、苗栗縣小英之友會總會長頭份市前市長徐定禎近來頻頻曝光,他被問及參選下屆縣長選願,表達「不求戰、不畏戰」,沒有排除參選的可能性。徐定禎挾著兩屆頭份市長的政績,2018年底受民進黨禮讓,以無黨籍身分挑戰國民黨連任縣長徐耀昌,11萬2704票敗給徐耀昌17萬5756票,去年初立委選舉,他加入民進黨參選苗栗縣第二選區,以5萬0629票輸給連任國民黨連任立委徐志榮9萬1144票,連兩戰代表參選重要選舉,徐定禎在民進黨內頗具分量。反坤輿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自救會持續抗爭,徐定禎數次參與,日前也在自救會抗議聯合聲明會中,特別強調不分黨派,坤輿一事已反映給中央,也獲得中央重視,至於被問及參選下屆縣長的可能性,徐定禎說,他是行政院政務顧問,也出任苗栗縣小英之友會總會長,分會遍佈18鄉鎮市,各有分會及理、監事,成員2000多人,且春節前間廟宇上香祈福、發送福袋,18鄉鎮趴趴走很正常,參選下屆縣長是「不求戰、不畏戰」。另,國民黨部分,目前表態苗栗縣議會議長鍾東錦、農田水利署苗栗管理處長謝福弘,兩人動作一直不間斷,加上徐定禎浮出檯面,下屆縣長選舉已是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話山論見】台灣疫苗接種後死亡率「比英美還高」 陳時中曝原因 民眾盼望補償

■ 映丞 台灣的疫苗總接種數超過1400萬劑次,不良事件通報約7700多件,死亡842件。國民黨立委吳怡玎今(22)日質疑,台灣每百萬人口就有60人左右通報死亡,為何比英、美等國還高。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說明,台灣對死亡通報抓得比較寬,但很多國家有抓一個通報截止的時間點。立法院第10屆第4會期17日開議,22日加開院會,邀請蘇貞昌針對新冠疫苗接種、整備、受害救濟等相關事宜進行專案報告。根據行政院的專案報告,台灣的疫苗總接種數超過1400萬劑次,不良事件通報約7700多件,其中超過一半為非嚴重類型,死亡842件,目前申請救濟案件已收830件。對此,吳怡玎質詢時表示,台灣每百萬人就有60人左右通報死亡,英國33人、美國16人、韓國27人,我國幾乎是他們的2到4倍,尤其是AZ的死亡通報更是高。陳時中回應表示,台灣對死亡通報抓得比較寬,很多國家有抓一個通報截止的時間點,例如一個月或兩個月,台灣之所以抓得比較寬,是希望有更多樣態進來。至於,為何AZ相對比較高,是因為高齡者的不良反應、或時序上的因果關係。此外,民進黨立委莊瑞雄則提議,為了讓民眾更安心,政府是否考慮增加疫苗接種不良事件的補償額度,由政府再來編一點預算,代表政府對人民的照顧和安慰。行政院長蘇貞昌則說明,這個是補助,如果是政府的責任就要「賠」,而補償辦法是喪葬費,這個是很嚴謹的程式,需要專家小組嚴謹審定。對一個政府在政策實施上有任何的缺失時,應以最寬鬆的角度來彌補民眾的損失,而不是以斤斤計較的手段來搪塞人民,因為不管死亡的原因是否因「疫苗」而起,要以民眾的角度來衡量心情,才不會造成民怨。

【社論】「疫調匡列與隔離」台灣絕不能放鬆

隨著疫苗接種率的提升,台灣防疫再見「+0」,對於防疫,絕對沒有鬆懈的一天,想要與病毒共存,在醫界有多位專家持不同的意見。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以新加坡為例,表示與病毒共存是錯誤的,台灣不管案例多少永遠都有可能清零,但沒有疫情為何又逼自己打疫苗,簡單兩個字「怕死」。最近一個議題就在網路擴散,醫界也揭關鍵點,如果沒疫情為什麼要硬逼每個人都打疫苗。台灣本土疫情近來大多平穩,屢屢出現「嘉玲」好消息。有專家於臉書指出「與病毒共存」是錯誤的,尤其東亞國家不應邯鄲學步,步上歐美後塵,許多人說不能繼續鎖國、打完兩劑疫苗就要開放國境,但以新加坡新增個案持續攀升,且自行預估下週會衝破3000為例。實際上新加坡並未大幅放鬆管制,壓不住疫情主因在於兩個字疫調,他們已沒有在進行全面疫調,「新加坡已經走到了無法回頭的路上了,他們已經永遠不可能清零了」,這個經驗也要讓大家明白「疫調匡列與隔離」絕對不能放鬆,若不這麼做,當新增案例上千就不可能再做疫調,也不可能清零,只能與病毒共存,至於台灣不管案例多少,永遠都可能清零。台灣目前因「疫調匡列與隔離」做得非常落實,包含出、入境的管制,因目前國門是疫苗傳播的最大破口,各國對國門的管制無不以最嚴格的政策來把關。甚至有人批評台灣有點過度的隔離,使得外國的旅客都望而卻步,有些人擔心台灣的商貿、觀光、經濟成長恐怕會落入負成長。疫苗的問題是現在執政黨最頭痛的問題,全世界的疫苗荒,使得叫窮的國家只能靠捐贈,根本買不起疫苗。歐美如果要打第三劑,甚至第四、第五劑,窮國永遠不可能打得到疫苗。疫苗當然有效,但是並非萬靈丹。個別的防疫政策與嚴格的疫調匡列才是真正防疫的重點,台灣不管案例多少都有可能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