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12 月

中國大陸首款抗新冠特效藥輸完就見效!

■ 本報特約記者 孫小晨 近日,中國大陸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獲得藥監局的上市批准。研發團隊領軍人物、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接受採訪時表示,「藥物採取靜脈滴注的方式,注入體內後馬上起效。」消息引發關注。研發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由4名老師、11名博士和博士後研究生組成。 研發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時間回到2020年伊始,1月12日,中國疾控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了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資訊,並在全球流感共用資料庫(GISAID)發佈。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與SARS病毒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令多年深耕HIV、SARS、MERS等新發、突發傳染病病毒研究的張林琦頓生警覺。他和同一座科研樓辦公的清華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幾乎同時撥打了對方的電話——這兩位在病毒研究領域配合已有十餘年的老搭檔一致感到,新冠病毒非同小可,必須立刻著手研究。除夕前一晚,離漢離鄂通道關閉。1月24日除夕夜,張林琦接到了他的老朋友、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張政教授的微信消息——深圳三院有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恢復期的血液樣本! 左二為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張林琦 1月25日,大年初一。張林琦、王新泉,兩位在SARS、MERS等病毒研究配合十餘年的老同事,張林琦、張政,曾在HIV研究上有過合作的好朋友。北京深圳,三人兩地,研究團隊集結出征。6天後,1月31日,經過晝夜無休的試驗,高品質蛋白試劑「新鮮出爐」,立即發往深圳三院。除了用餐和必要的休息,科研人員幾乎沒有踏出過實驗室,並終於從國內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患者的康復期血液B細胞中,成功「釣」出具有高效中和能力的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共206株!2月9日,在克服疫情初期物流不暢的重重障礙,206株抗體及其編碼基因被艱難送達北京清華園。張林琦解釋說:「我們的工作就從這些抗體中分離出抗新冠病毒的最優單克隆抗體及其編碼基因,也就是挑出殺傷力最強的『戰士』,拿到這些『戰士』的基因,並由此獲得大量複製最具殺傷力抗體的根本範本。」3月5日,抗體評估工作迎來了新的突破性進展!團隊首次鑒定出高效新冠中和抗體P2C-1F11(後命名為BRII-196),這也是後來抗體聯合療法特效藥中的關鍵抗體之一。成功找到「黃金」抗體後,破解抗體的抗病毒機制緊接著成為研究的下一個重點。而只有真正搞懂其中的機制,才能破解製作抗體特效藥的玄機。實驗室的設備條件有限,為了對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的機制開展更精細的研究,張林琦和王新泉需要借助上海更為先進的高精設備進行同步輻射光源,精確地用晶體學方法解析病毒進入細胞的機體結構。至此,王新泉和張林琦成功解析出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高解析度解析出「鑰匙」和「鎖」之間的結構基礎。 世界上首次高解析度解析出「鑰匙」和「鎖」之間的結構基礎 張林琦與王新泉立即起草論文並投稿《自然》期刊。3月19日,《自然》期刊正式接受,3月30日,線上發表團隊的科技攻關成果《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受體ACE2複合物的結構》。這是目前全世界關於新冠病毒入侵細胞的相關研究領域內引用次數最高的一篇論文。4月11日,研究團隊確定了我國首個抗體組合療法BRII-196/BRII-198的藥物研發思路,並在科技部、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國家藥審中心和藥監局,北京市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與騰盛華創等企業正式合作推進抗體組合療法的藥物開發和臨床試驗。5月21日,深圳三院突發境外輸入關聯疫情,國內首次遇到英國變異株感染患者。面對新的變異株,病人病情發展快,想要最大程度遏制患者病情進展,張政團隊將目光聚焦到已在國外臨床Ⅱ期試驗取得良好效果的BRII-196/BRII-198抗體聯合藥物上。 團隊成員工作中 經專家組認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下,深圳三院成功為抗體聯合藥申請到緊急臨床用藥,成為國內新冠臨床治療「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深圳三院感染科主任袁靜說:「令我們大吃一驚的是,用藥第二天,病人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就呈現幾百倍的上升,持續發熱症狀也很快就好轉,好像有『神藥』一般的效果。」8月25日,國外Ⅲ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公佈,臨床資料令人驚喜:同安慰劑組相比,抗體治療組的住院和死亡率降低了78%,並對突變株依然保持活性!迄今為止,BRII-196/BRII-198抗體聯合藥物仍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唯一進行了變異株感染者治療效果評估並獲得同類最優資料的藥物。截至目前,共有800餘例患者接受了這一抗體組合的治療,臨床專家組和醫療團隊回饋良好,其中,接受用藥年齡最大的患者已有92歲。曾幾何時,抗體藥物的研發到上市需要1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而張林琦及其合作團隊研發抗新冠抗體藥物的全過程卻僅僅用了18個月。人類與疫情的較量即將迎來第三個冬季,世界對於抗新冠病毒特效藥物的需求越發迫切,張林琦教授說過:「這是一次人類與病毒納米級別的『交鋒』它沒有硝煙,它終將勝利。」致敬科研人!

第二屆海峽青年創新創業高峰論壇在漳州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張金川報導〕第二屆海峽青年創新創業高峰論壇暨第八屆「創青春」福建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儀式21日在漳州長泰舉行。 一等獎獲獎代表分享獲獎感言。 漳州市負責人黃水木指出,一直以來,漳州先後承辦4屆省級青創大賽,舉辦7屆市級青創大賽,吸引6000多名優秀創業青年參賽,實現200多個項目落地轉化。他表示,將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真正讓漳州成為青年人才創新創造、大有作為的熱土。在頒獎儀式上,大賽總評委、福建省青年創業促進會副會長岑曉華為本次大賽作總結點評,鼓勵各位獲獎代表在新起點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在論壇上,創業大咖、台灣嘉賓進行了經驗分享、觀點交鋒、腦力激蕩。三明市上趣開新創意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欣頤,福建安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仕塔,「台青第一雲家園」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創始人、福州市艾倫英語培訓中心創辦人李正能以及龍岩市武平縣優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秀珍作主旨分享,為創業者捕獲前沿行業資訊、及時優化調整創業項目提供思路。據悉,「創青春」福建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自2014年啟動以來已經連續舉辦8屆,返鄉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自2019年啟動以來舉辦3屆,累計徵集青年創業專案5607個,吸引16960名創業青年參與,1040個優秀青年創業專案獲獎,支援資金1720多萬元人民幣,落地當地專案數380個,在激發青年創新潛能、激勵青年創業熱情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兩岸專家學者首度攜手舉辦民族英雄陳化成文化論壇

〔本報特約記者 楊伏山報導〕民族英雄陳化成歷史上不僅在福建、上海及江浙地區有著重要社會影響力,其一生在金門、澎湖以及台灣地區也都曾留下歷史遺跡。21日,首屆民族英雄陳化成文化論壇在廈門大學舉辦,通過研討、論壇、展覽等形式,弘揚民族英雄陳化成廉政、興文、愛國等高尚人格,以期更好挖掘和研究陳化成歷史。這是兩岸專家學者首次攜手舉辦陳化成文化論壇。 由福建省民俗學會、廈門市思明區正公忠城隍廟文化傳習中心主辦的本次論壇,彙聚兩岸四地專家學者100餘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論壇活動。廈門、金門兩地青少年通過「雲」合作共同開啟論壇活動,分別用詩歌朗誦與戰鼓表演表達對陳化成將軍的崇敬之情。陳化成生於福建同安(今福建廈門),曾任台灣總兵、福建水師提督、江南提督等要職。1842年陳化成在上海吳淞口面對英軍,拒絕議和主張,堅守炮台,以身殉國。其英勇殉國的事蹟感動百姓,百姓尊其為提督城隍,享民間萬年香火。上海,廈門、台灣均曾建有「陳公祠」, 台灣和上海寶山命名有「化成路」「化成橋」。如今在廈門思明區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陳化成陵園、廈門市文保單位陳化成祠、廈門市涉台文物陳化成故居等重要文化資源。近年「廈門城城隍信俗」也成功列入思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論壇上,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立足於陳化成在兩岸的歷史史跡,圍繞陳化成所體現的民族英雄氣節,從不同研究角度展開研討活動。論壇邀請上海陳化成紀念館前來參會,通過論壇形式將廈門、金門、上海、新北四地陳化成史跡進行聯結,多維度展現民族英雄陳化成的故事。論壇承辦機構廈門市民俗學會稱,論壇後續準備出版陳化成論文集,通過海峽兩岸的多位專家學者全維度地解讀圍繞陳化成所體現的民族英雄氣節。其中許多論文中披露的細節係首次向社會公佈:台灣學者通過翻閱大量史料,證實了澎湖燈塔是陳化成為澎湖副將時與通判蔣鏞重修;此外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王宏男在開展論文的田野調查中,首度在金門發現兩塊陳化成署名的匾額。「疫情沒能阻斷兩岸同胞對民族英雄的景仰。」廈門市民俗學會秘書長李志勇介紹,由熱心人士李彩雲女士保管的陳忠湣公墓道碑以及陳忠湣公御賜牌坊的石構件原本並不完整,在與廈門市民俗學會副會長、台商洪明章確認時,洪明章認出缺失的部分正是多年前自己收藏的藏品,計畫「完璧歸趙」,目前相關復原工作也在進行中,預計明年完成。

大批候鳥雲集洪澤湖濕地

〔本報特約記者 張連華報導〕12月22日,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大批候鳥雲集洪澤湖濕地。洪澤湖濕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5萬畝,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淡水濕地,這裡水質優良、草木繁茂、水產豐富,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每年10月都有大批候鳥來此越冬,次年3月才逐漸離去。近年來,該縣不斷加大環境保護與修復力度,加上人們愛鳥、護鳥意識逐步增強,鳥類數量逐年增多,種群數也增加到206種。

暖心!蘇州市台辦援手救助患重病台胞順利返台

〔本報特約記者 龔常報導〕日前,在蘇州市台辦的協助下,患病台胞林光仁踏上了CA195航班順利返台,圓滿實現歸鄉心願。 今年6月初,台胞林光仁在蘇州突發腦溢血,在朋友的幫助下第一時間被送往醫院搶救。由於投資失敗,林光仁一直以教琴為生,突發疾病使他失去了收入來源,在兩岸同胞的關心和幫助下,借助水滴籌,解決了醫療住院費用等燃眉之急,但也面臨著個人無法承擔後期康復治療費用的客觀難題。得知林光仁的情況後,蘇州市台辦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上門慰問、瞭解情況,並主動對接有關部門。經過多次協調,林光仁於6月中旬入住星健康復醫院免費接受康復治療及訓練,台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免費為其提供藥品,解決部分醫療費用,並安排義工定期上門護理。經過數月的醫治和康復,林光仁實現了生活半自理,借助輔助用具可以行走,與此同時,他的思鄉之情也愈加濃烈,表示希望可以儘快返回台灣繼續後期的康復和生活。面對林光仁的濃濃心願,蘇州市台辦堅持以人為本,聯合市台協積極與海基會溝通,努力爭取為林光仁回台治療提供協助。經過2個多月的多方協調,台灣方終於為林光仁準備好了隔離旅館,同意林光仁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