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1 月

仰望蒼穹、俯瞰大地、下潛深海

■ 本報特約記者 林小恬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21年大陸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仰望蒼穹,俯瞰大地,下潛深海。 「人造太陽」再創超高溫等離子體運行世界紀錄 2021年5月28日,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承建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實現可重複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創造新的世界紀錄,為未來核聚變發電奠定了工程基礎。2021年12月,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再度開機運行,開啟新一輪實驗,將讓「人造太陽」向著更「熱」更「持久」發起衝擊。 「玲龍一號」 全球首個陸上商用小堆正在建設 「玲龍一號」全球首個陸上商用小堆,目前正在建設作為大陸自主研發,並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功能模組化小型壓水堆,「玲龍一號」的開工,標誌著大陸在模組化小型堆技術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定義,發電功率在30萬千瓦以下的反應堆為小型堆,「玲龍一號」發電功率為12.5萬千瓦,預計2026年建成發電,年發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能滿足52.6萬戶家庭的生活用電需求。 量子計算「雙子星」 實現量子優越性里程碑 2021年潘建偉院士團隊成功構建113個光子的「九章二號」,處理特定問題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電腦,快億億億倍,構建的66比特可程式設計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求解「量子隨機線路取樣」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電腦快1000萬倍,兩項成果均於2021年10月25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標誌著大陸成為目前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都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大陸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澱粉全人工合成 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和大連化物所,利用高效催化合成生物學原理和生物計算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澱粉全人工合成,突破了自然光合作用的局限,這一合成生物學領域,重大原創突破,有望對糧食生產,產生革命性影響,對生物製造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2021年7月全國13家科研機構及單位,獲得嫦娥五號首批月球科研樣品,通過對月球樣品,開展自主研究大陸科學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證明月球直到20億年前仍存在岩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岩漿活動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對月球熱演化研究提出了新挑戰,為未來月球探測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中國天眼FAST全球開放 發現脈衝星超500顆 2021年「中國天眼」FAST,建立了符合國際標準的全球開放平臺,15個國家、24個科研機構的31項國際申請,有27項通過專家評審,利用「中國天眼」FAST科研團隊在銀道面脈衝星巡天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新脈衝星超過500顆,包括一批最暗弱的脈衝星,毫秒脈衝星和脈衝雙星等。 「海鬥一號」開啟全海深無人潛水器 萬米科考應用新征程 2021年10月,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科考航次,完成12次下潛,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挑戰者深淵」西部凹陷區,全覆蓋高精度聲學巡航探測,創造最大下潛深度10908米,海底連續巡航8小時等,多項無纜模式世界紀錄,填補了世界無人潛水器萬米科考空白,標誌著大陸無人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進入了全海深探測與作業應用的新階段。

閩台青少年共同參與研學活動為北京冬奧會助力

〔本報特約記者 閆旭報導〕2022年新年伊始,伴隨著冬奧會主題曲,類比奧運會流程點燃、傳遞聖火,「燃冬奧·跨新年」2022年閩台青少年共贏冬奧研學營在廈門開營。 2022年閩台青少年共贏冬奧研學營在廈門開營,類比奧運會流程點燃、傳遞聖火。 活動在集美閩台研學總部——萬千極美營地舉辦,150位兩岸青少年共同參與其中。為期2天1夜的研學活動將兩岸青少年進行隨機組合,以專案參賽方式進行交流體驗及競賽獲獎展示。「本次研學營是一次兩岸青少年共同為北京冬奧會助力的特別研學活動。」活動負責人王珺瑜表示,希望以此次冬奧研學營為契機,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促進心靈契合。為了讓兩岸青少年更好地瞭解奧林匹克資訊和知識,本次研學營聚焦冬奧主題,讓學員們近距離地接觸奧林匹克賽事,體會「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精神,共同感受大陸日新月異的發展。「我特地給家裡兩個小孩都報名參加冬奧研學營,希望他們能夠認識一下冬奧會。」來自台北的張瀞方2012年常住廈門至今,她告訴記者,小孩從小在廈門長大,此次前來參加研學營,很興奮能在兩天的時間裡與大陸小朋友同吃同住,互相學習。張瀞方的兒子陳彥廷今年讀初一,從小熱愛運動,在學校一有空就去打籃球。「但冬奧運動項目很少能接觸到,我對冰壺運動很感興趣,選手在冰面上比賽很刺激也需要很多技巧。」來自桃園的陳琦祐,從小在新加坡長大,三年級時來到廈門讀書,很喜歡這座「像花園一樣的城市」。就讀於國際學校的陳琦祐,習慣於用英文交流。「冬奧研學營裡大家都說中文,是很好的語言環境,希望在交朋友的同時能夠磨練自己的中文。」在此次研學活動中,學員們將學習冬奧會知識,沉浸式體驗結合了動靜之美、取捨之智慧的冰壺和快節奏強對抗兼具觀賞性的冰球,以及極其考驗控制力的滑雪和射擊等競賽項目。此外,學員們還將在網紅冰雪世界體驗冰雪滑道、與企鵝親密接觸;入住打扮一新的集美閩台研學總部開啟「奧運村」新奇體驗,在「奧運村之夜」增進交流;參觀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

年度漢語盤點紛紛揭曉 漢語生命力年年旺盛

〔本報特約記者 師文靜報導〕近日,大陸多家語言文字研究機構和媒體發佈了不同形式的2021年度詞彙、流行語和熱詞,大量的流行漢語進入大眾視野,在每個盡顯特色的榜單中,我們不僅能通過這些盤點榜單回望一整年熱點事件,還能更直觀地感受漢語言的博大精深。2021年12月8日,《咬文嚼字》編輯部發佈了「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入選的詞彙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小康、趕考、雙減、碳達峰和碳中和、野性消費、破防、雞娃、躺平、元宇宙。12月10日,由《語言文字週報》主辦的2021年「十大網路流行語」、2021年「十大網路熱議語」公佈結果。其中,上榜2021年「十大網路流行語」的有:卷/內卷、躺平、破防、emo、YYDS(永遠的神)、奪筍、賡續、社恐/社牛、一整個×住、普信男/女;入選2021年「十大網路熱議語」的有:建黨百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抗美援朝、雙減、反詐、三孩、元宇宙、山東曹縣、飯圈/飯圈整治、佛媛。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活動至今已舉辦十六年,旨在「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當年的中國與世界」,鼓勵全民用語言記錄生活,描述中國視野下的社會變遷和世界萬象。「漢語盤點2021」發佈「年度十大網路用語」「年度十大流行語」「年度十大新詞語」等榜單,力圖全方位覆蓋2021年全年熱點漢語,通過詞語、網路用語、流行語來描繪過去的一年。「漢語盤點2021」於12月6日發佈的「年度十大網路用語」包括:覺醒年代、YYDS、雙減、破防、元宇宙、絕絕子、躺平、「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強國有我。「漢語盤點2021」於12月13日發佈的「年度十大流行語」為:建黨百年、2020東京奧運會、中國航太、雙碳、疫苗接種、雙減、北交所、「清朗」行動、疫苗援助、《生物多樣性公約》。「漢語盤點2021」年度還未發佈「年度十大新詞語」,但入圍熱門詞彙已公佈:治、減、共、變、建黨百年、疫苗、碳中和、元宇宙等。漢語的生命力體現在它的時代性、同步性和新奇性等各個方面,每一個年代都留下了記錄社會、思想和文化歷史的流行詞,比如民主、科學、三大改造、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等。我們在古代漢語美文中體會到漢語的精髓,也在這些時代、網路詞語的「寵兒」中感受到漢語生命力的勃勃生機。

新年第一天,「天問一號」從火星發回祝福

環繞器局部特寫 火星北極冰蓋 〔本報綜合報導〕新年第一天,中國國家航天局發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從遙遠火星傳回的一組精美圖像,向海內外同胞報告「天問一號」平安,致以節日問候。本組圖像包含環繞器與火星合影、環繞器局部特寫、火星北極冰蓋、「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火面地貌等內容,展示環繞器、「祝融號」火星車工作狀態及獲取的火星表面形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天問一號環繞器在軌運行526天,當前距離地球約3.5億千米,通信時延約19.5分鐘;火星車在火星表面工作225個火星日,累計行駛超過1400米。目前,天問一號任務正按計劃開展探測和相關測試,共傳回約560GB原始科學資料,兩器狀態良好,運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