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1 月

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為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

〔本報特約記者 劉慧報導〕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實施,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在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RCEP如期生效實施,充分體現了有關各方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信心和決心,將促進區域經濟深度融合與自由貿易發展,為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強大動力。1月1日起,RCEP對汶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中國、日本、紐西蘭和澳大利亞10國正式生效。韓國將於2月1日加入到生效實施中,剩餘成員國也將在完成其國內批准程式後陸續生效實施。總人口22.7億,國內生產總值(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5.2萬億美元……RCEP正式生效,意味著占全球約30%的經濟體量將形成一個一體化大市場。滙豐銀行經濟學家預測,到2030年,RCEP經濟圈的經濟體量全球占比將提高至50%。作為一個現代、全面、高品質、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RCEP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智慧財產權、電子商務等眾多領域,其中關稅減讓是重要內容。東盟秘書長林玉輝表示,RCEP將通過實施原產地累積規則、簡化海關程式、推動貿易便利化以及提供更透明、更公平、更可預測的貿易規則等,助力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推動形成統一的生產基地和產品市場。RCEP生效後,已核准成員之間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據統計,到2030年,RCEP有望帶動成員國出口淨增加5190億美元,國民收入淨增加1860億美元。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表示,RCEP生效是亞太地區邁出的重要一步,全球將由此形成亞太、北美和歐盟三大主要自由貿易經濟圈。

泉台音樂人共譜共唱兩岸團圓曲 亮相央視跨年晚會

〔本報特約記者 遊怡冰 張沼婢報導〕2021年12月31日晚,在「啟航2022」——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跨年晚會上,歌唱海峽兩岸同胞團圓企盼的歌曲《我們同唱一首歌》引起強烈反響。這首由普通話與閩南語共同演繹的「雙語」歌曲,由泉籍音樂製作人楊宗南作曲,台灣著名詞作家方文山作詞,由泉籍台灣歌手蕭敬騰與大陸歌手袁婭維共同演唱。2021年7月,央視總台計畫製作一首體現海峽兩岸同盼團圓的歌曲,楊宗南在接到邀約後,馬上聯繫多年好友方文山共同創作,「他很爽快就答應了,並表示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值得一提的是,演唱歌曲的台灣歌手蕭敬騰也是「咱厝人」,祖籍泉港,他曾回泉港區南埔鎮肖厝村尋根訪友。 泉籍台灣歌手蕭敬騰與大陸歌手袁婭維共同演唱。 「尋根路,你我對話,穿越了海峽,兩岸從來是一家」……《我們同唱一首歌》將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情緣娓娓道來。楊宗南介紹,在創作歌曲醞釀情緒時,他翻看了不少兒時在泉州的照片,閱讀了大量家鄉媒體的文章,聽台灣早期的閩南語歌曲,將身心沉浸在其中。此前,他專門為家鄉創作過歌曲《花開的街巷》,在歌曲中暢敘家鄉美景與思鄉之情,此次創作也延續了這樣的情懷,希望能喚起更多台灣同胞乃至海外華人對家鄉、對團圓的期盼。「一兩天時間就有了靈感,我想到了紅磚大厝,仿佛看到孩子們在前廳跑來跑去的溫馨畫面,伴隨著思鄉的情緒、對祖國統一的期盼,旋律就在腦海中流淌了出來,整首歌主歌到副歌一氣呵成,小樣很快就寫了出來。」楊宗南說。作為一名「中國風」特色的詞作家,方文山在創作《我們同唱一首歌》歌詞前也對閩台文化做了不少功課。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寫詞時特別採取「頂針格」,歌詞句與句之間首尾相接、連綿而下,情緒飽滿,很好地表現了作品的核心內容。「2021年是特別有意義的一年,中國共產黨迎來了建黨一百周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所以在這個跨年晚會上,兩岸音樂人合作獻上這樣一首期盼統一的歌曲,我們都覺得特別有使命感,感到格外榮耀。」楊宗南表示,在與台灣文藝界青年合作的過程中,發現非常多台灣人的祖籍在閩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使命中,兩岸青年的合作交流越來越多,手牽得越來越緊、心貼得越來越近,「融合發展」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2022來了!兩岸同胞湄洲島共迎新年

〔本報特約記者 陳盛鐘 周建國 林春盛報導〕2021年12月31日晚,湄洲媽祖祖廟2022跨年祈福活動舉行。來自台灣、中國廣東等地的媽祖敬仰者齊聚媽祖故里湄洲島,同謁媽祖,共襄盛會。 當晚8時,湄洲媽祖祖廟2022年新年聯歡晚會在萬眾期待下準時舉行。相較往年,今年的晚會地點由媽祖大學堂移至聖旨門廣場。晚會以「千秋媽祖·錦繡年華」為主題,以1960年之後的各個年代青春印記為軸,分為春華秋實、不負韶華、風華正茂、錦繡年華四個篇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晚會現場,台灣阿美族人朱王碧玉、台灣歌手詹曼鈴,莆田學院音樂學院台籍教師張玉胤、林奕瑄等在陸台胞盡展才藝,為觀眾帶來一場又一場精彩表演,現場掌聲雷動,喝彩連連,令兩岸同胞深深沉浸在「兩岸一家親」的濃厚氛圍中。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知名歌手任賢齊也為晚會發來祝賀視頻。任賢齊在祝賀視頻中表示,「新的一年即將來到,在此提前預祝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成。這次,在湄洲媽祖祖廟舉辦的錦繡年華跨年晚會上,非常感謝大家一致推薦我的歌曲作為青春記憶。希望大家新年都有新展望,努力去完成。也希望大家能在媽祖的保佑下,闔家平安,健康長樂。」當晚,聖旨門廣場上還舉行揚帆青春媽祖髻體驗,青春力量趣味玩,舞動奇跡快閃秀,盛世華夏國潮秀,福氣滿滿迎好禮,平安喜樂祈願牆等配套活動,雅俗共存,讓前來參加的兩岸同胞沉浸其中,流連忘返。晚11時許,樂聲悠揚,99名湄洲女和漢服女手提紅燈,在天后宮前彙聚成一個大大的「福」字。隨後,莊嚴隆重的跨年誦經祈福儀式在天后宮內舉行,兩岸媽祖人同謁媽祖,共祈新年。活動尾聲,在眾人的倒計時聲中,跨年活動到達高潮,絢爛的煙花閃耀天際,點亮2022。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在直播間前代表祖廟全體員工祝福全球媽祖信眾新年快樂。他表示,新的一年,祖廟將進一步保護、傳承和發展好媽祖文化,持續打響「湄洲媽祖巡天下」「天下媽祖回娘家」品牌,深入挖掘媽祖文化的當代內涵,推動媽祖文化交流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發展,為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川台文化產業走向融合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金晨報導〕內江與台灣相隔萬水千山,卻因國畫大師張大千結下深厚情緣。近日,以「傳承大千藝術 共創文化繁榮」為主題的海峽兩岸大千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在四川省內江市舉行。120餘名兩岸藝文界和文旅文創界代表人士齊聚一堂,圍繞弘揚大千文化、賦能城市發展等話題展開討論,為加快大千文化特色資源的挖掘與開發獻計獻策,持續推動兩岸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內江是張大千先生的故鄉。近年來,內江把大千文化藝術融入城市建設,打造了大千園、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美術館等景區景點,並開發大千系列文創產品,形成大千文化旅遊品牌,營造出濃厚的大千文化氛圍。不少台胞抓住機遇,將台灣「文創+旅遊」的發展經驗和模式帶到大千故里,為打造內江大千文化品牌貢獻力量。台商莫程富是台灣知名文創社區「妖怪村」的「操盤手」之一,在他看來,內江可以參考歐洲莫札特小鎮「品厚重、俏行銷」的模式,將大千文化進行全域品牌打造。「他們用莫札特帶動一座文旅小鎮,我們就用一個藝術家——張大千帶動城市發展。」莫程富建議,大千文化的展現不能單一聚焦書畫,而是要以數位化行銷的方式面向更多受眾,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由青年群體帶動產業發展,賦能產業聯動。作為「川台文旅交流合作帶頭人」,第三次參加兩岸大千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台胞謝柏園十分關注大千文化與內江城市發展的融合。「除了做大大千文化產業規模,更要加大人才引進。」交流會上,謝柏園多次提到「青年力量」的重要性,他希望內江大力招引具備國際性資源、擅長文化產業經營和規劃工作的人才,組建專業團隊,積極為內江引入其他優秀文化資源,同時帶動大千文化及其他內江文化走向國際。「此外,要充分利用糖、夏布、鑄造產業基礎優勢,突出內江特色,推動發展現代化文化產業,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他表示。活動期間,與會嘉賓還前往四川省對台交流基地——內江歐豪年藝術館,一睹台灣著名畫家歐豪年先生捐贈的包括張大千畫作在內的百餘幅極具藝術價值的書畫真跡,感悟畫作背後蘊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大千先生生於四川,老於台灣,而我是從台灣而來旅居成都的書畫後輩。」在川台灣青年書畫家蕭琬融表示,大千先生作為海峽兩岸藝術界共同敬仰的大師級人物,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紐帶。「希望能以此為契機,通過大千先生這塊閃閃發光的招牌,持續促進川台兩地深度交流與合作。」蕭琬融說。據介紹,海峽兩岸大千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自2013年起已成功舉辦七屆,成為促進川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活動,發揮了弘揚大千文化、增進同胞交流、促進心靈契合的作用,有力促進了內江與台灣經濟文化融合發展。截至目前,內江台商工業園和64個台資專案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累計投資突破65億元人民幣,涉及文化創意、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2021年兩岸經貿合作再創新高,讓在大陸發展的台商更有信心。」全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重慶市台協會會長李文勳表示,內江作為大千故里,又處於成渝雙城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在台胞中有較高知名度和關注度。「我們目前正計畫在內江建設一個500畝的廠房,希望能為更多想來內江落地發展的台商提供一個優質平臺。」李文勳說。

回顧2021十大新聞

台灣10大新聞 1.鮭魚之亂知名連鎖餐飲壽司郎推出與「鮭魚」同名同音享優惠的促銷活動,掀起全台300多人改名「某某鮭魚」熱潮,衍生後續包括食材浪費、道德倫理等議題。2.F-5E戰機失事2飛官殉職空軍F-5E戰機失事造成飛官羅尚樺中尉、潘穎諄上尉殉職,F-5型戰機出廠近50年機型已過於老舊,至今折損11名飛官、2名飛官失聯,讓不少飛官因此萌生退意。3.太魯閣事故49死台鐵408次太魯閣號4月2日在花蓮清水隧道前,撞上違法施工、掉落鐵軌的工程車導致出軌,釀49死、逾200人輕重傷,讓台灣鐵路的安全改革進程再度受到各界重視。4.百年大旱2020年颱風雨量不如預期、又逢2021年反聖嬰現象導致春雨偏少等因素,上半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西部多數水庫幾近見底,台中等地實施「供5停2」限水逾2個月更創歷來最久紀錄,促使台灣重新檢視水資源政策。5.513、517大停電5月13日、17日五天兩次大停電影響全台,凸顯台灣長期以來過度仰賴集中式能源系統供電的潛在風險,面對未來「缺電」恐成新常態,台電的改革決心全民拭目以待。6.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台灣本土疫情5月升溫,5月19日開始為期69天的全國三級警戒,高風險行業停業、餐飲旅遊業吹熄燈號,休閒娛樂幾乎停擺,口罩、簡訊實聯制與疫苗採購等話題成為全民最關注。7.城中城大火46死高雄老舊大樓城中城凌晨大火釀46死、41傷,不僅燒出危老建築缺乏管理機制、沒有相關法令嚴格稽查的安全問題,更暴露社會弱勢底層只能蝸居都市邊陲的悲歌。8.史上首位遭成功罷免的立委第10屆中2選區立委台灣基進陳柏惟罷免案投票結果通過,罷免案領銜人楊文元表示,這是贏回民主最重要的一刻,提醒下位立委別忘記對選民與土地的承諾。9.尼加拉瓜與台灣斷交尼加拉瓜於總統奧蒂嘉執政期間第二度與台灣斷交,成為蔡英文政府任內第八個斷交國家,目前台灣僅剩十四個邦交國。10.四大公投皆未過關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四大公投案最終成藍綠攻防,由民進黨「4個同意」完封,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公投已死」,獨裁政府勝利。 世界10大新聞 1.英國正式脫歐英國於2016年通過脫歐公投,脫歐貿易協議在格林威治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間11時(布魯塞爾時間2021年元月1日零時)生效,英國正式擺脫歐盟束縛,雖重獲「自主權」,也衍生出入境、旅遊留學、貿易等新衝擊。2.長賜輪卡蘇伊士運河長榮海運巨型貨櫃輪長賜輪在一場沙塵暴中,卡在聯通歐亞的蘇伊士運河長達6天,造成數以百計船隻無法通行、全球貿易中斷,更增加海、空貨運運價飆漲力度。3.東奧賽事延宕一年的2020東京奧運不畏疫情隆重登場,不僅首次新增衝浪、空手道、滑板、運動攀登4個項目,也因疫情首次不開放觀眾入場,光門票就損失至少233億台幣,成為最燒錢的夏季奧運。4.美國撤軍阿富汗美軍結束20年戰事全面撤出阿富汗,民兵組織塔利班迅速重掌政權,阿富汗人權問題與恐怖主義恐蔓延成全球關注,美國總統拜登此舉也遭各界批判。5.臉書改名Meta引爆元宇宙話題臉書母公司改名「Meta」,宣告將透過虛擬實境技術打造「元宇宙」,未來人類可用VR、AR等裝置在虛擬世界社交、工作和娛樂,概念股也成為市場熱錢投資焦點而飆漲。6.多國武裝政變2021年全球多國政局動盪不安,包括緬甸翁山蘇姬民選政府被推翻、海地總統遭暗殺身亡,西非國家查德、馬利、幾內亞、蘇丹也接連發生政變,讓多個長期執政的獨裁政府被迫下台。7.16年梅克爾時代正式結束德國總理梅克爾任期歷經2008年金融危機、2012年歐債危機、2015年難民危機,以及在執政末期的疫情危機,外交方面也有來自英國脫歐及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挑戰,隨著社民黨黨魁蕭茲接下總理大位,梅克爾執政的16年正式劃下句點。8.聯合國氣候協議首次提及化石燃料議題因應極端氣候在全球各地造成野火、熱浪、洪水,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達成史上首次提及化石燃料的聯合國氣候協議《格拉斯哥氣候公約》,100多國承諾2030年前必須減少30%的甲烷排放量,也同意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內,以期達到未來淨零碳排的永續目標。9.加密貨幣躋身全球主流加密貨幣在2021年躋身全球最熱門話題,總市值一度突破歷史性的3兆美元門檻,NFT更打破外界長期以來認為虛擬貨幣沒有實際商業應用的迷思,也讓越來越多國家、企業認同使用。10.烏克蘭邊境危機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緊張情勢升至近年來最高點,將全球天然氣價格推到歷史高位,在烏俄邊界部署的數十萬俄軍被西方強權視為可能爆發軍事衝突,加上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未化解,未爆彈似乎即將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