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5 月

【就事論世】拜登首訪亞洲與中國互別苗頭的意味甚濃

■ 映丞 美國總統拜登啟程展開亞洲行,首站訪問韓國,22日至24日訪問日本,這是拜登就任後首度訪問亞洲,目的在團結美國的同盟國,加強對亞太的關注,與中國互別苗頭的意味濃。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拜登(Joe Biden)於美東時間19日中午過後(台灣時間20日凌晨0時許)從華府近郊的美軍基地搭乘專機啟程,21日與韓國總統尹錫悅高峰會談。拜登22日抵達日本,23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東京高峰會談。24日出席在東京與澳洲、印度和日本領袖共同召開第2次四方安全對話(Quad)領袖面對面峰會。訪日期間,預定表明成立由美國主導的新經濟圈,建構印太經濟架構(IPEF),以與中國互別苗頭。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之前表示,拜登將利用這次亞洲行的機會在印太地區確定美國領導地位。日本時事社報導,在北韓有進行核試和試射長程彈道飛彈徵兆之際,拜登還是展開就任以來首度亞洲行。拜登啟程前在白宮表示,歐洲和亞洲的美國同盟國將使得世界變得更強、更安全。蘇利文在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機內對媒體言及拜登這次訪問韓日,確實有風險,因為北韓有可能進行核試或試射飛彈。他警告,這樣的挑釁行為只會讓美國增強守護同盟國的意志,美國也已將這樣的想法傳達給中國知曉。

【社論】台灣外銷鳳梨「黑心」事件頻發 品管政府不能敷衍推責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台灣是盛產水果的地區,水果占台灣出口總值的比重非常高。目前正當鳳梨盛產,由於鳳梨占台灣水果出口總額的最大宗,但內外銷卻開始拉警報,今年外銷到日本的鳳梨蟲害多、「黑心」鳳梨事件頻傳,同時也削價競爭壞了台灣鳳梨在日本國人心中的好名聲,導致台灣鳳梨在日本市場大亂。《日本經濟新聞》分析,台灣鳳梨在日本市場供過於求,由於價格不斷下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4日表示,這些少數情況將不會有外銷獎金。對此,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鄭麗文,25日於臉書發文表示不滿,她說:去年 3 月台灣因為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鳳梨,被告知有病蟲害而停止進口台灣鳳梨,使得台灣陸續轉出口至其他國家,但昨日卻有新聞報導台灣轉出口最大宗的日本不斷爆出台灣鳳梨有「黑心」,內部褐化、品質參差不齊,《日本經濟新聞》在今年4月更分析,台灣鳳梨在日本市場出現品質問題和供過於求,價格和銷售速度持續下降,從 1 顆 700 日圓跌落到 100 日圓。然而,陳吉仲卻對此表示:「日本一直都從菲律賓大量進口鳳梨,供過於求說法不成立,且和去年比,黑心鳳梨已經少很多。」鄭麗文於臉書反問:「農委會一年還要丟臉幾次?」、「農委會監督農產品的品質不是出口的首要條件嗎?怎麼會出口國外以後,被爆出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還不止一次!」去年三月,台灣鳳梨銷售到新加坡後也曾被爆出有黑心問題,當時陳吉仲就曾說:會加強品管。雖然農委會澄清,是部分業者未管控好品質,不排除是個案。鄭麗文質疑:所以農委會的態度又是農友的錯,品管政府都沒事嗎?鄭麗文指出,去年4月,有韓國 YouTuber 發佈一則大讚台灣鳳梨的影片,但影片中的鳳梨同樣也是黑心鳳梨,只是該名 YouTuber 以為是正常的。雖然在影片發佈後也有不少台灣人為此留言道歉:鳳梨的品質,政府沒做好把關!但是這樣相同的黑心問題一直重複發生,農委會依舊一句加強管理就輕輕帶過,難不成為了達成外銷目標,就可以不顧農產品的品質?

【如視我聞】莫里森政府對華政策瘋狂且無益 新總理上任中澳關係有望重置嗎

■ 映丞 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說,他預計在新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內塞治下,坎培拉與北京的關係將「重置」,稱他自己所屬政黨過去對中國政府的論調「瘋狂」而「無益」。在特恩布爾及其繼任者斯科特·莫里森領導下的自由黨-國家黨聯合政府期間,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外交關係多年來陷入冰凍。在5月21日阿爾巴內塞當選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動表示祝賀,稱中澳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有利於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特恩布爾週三對彭博新聞表示,中國「在欺凌澳大利亞方面做得太過了」,包括對澳大利亞出口產品加徵關稅和拖延清關。現在,阿爾巴內塞當選提供了「體面的台階」。特恩布爾表示「工黨政府的最大區別在於,他們不會像莫里森,特別是(前國防部長)彼得·達頓那樣相當瘋狂地鼓吹政治浮辭,」他說,「他們這樣做是出於國內政治目的,這對澳大利亞實在有害無益。這絕對是錯誤的做法。」然而,他補充說,他並不認為阿爾巴內塞的中國政策總體上會大有不同,到目前為止,他還堅持要改善與北京的關係。特恩布爾在2015至2018年期間擔任總理,不過隨著達頓挑戰他在黨內領導權,他失去權柄,被莫里森取代。在他執政期間,澳大利亞政府出台了新的防止外國干涉法,中國認為這是針對中方,這導致兩國關係惡化。在莫里森任總理期間,北京和坎培拉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在莫里森2020年4月呼籲對新冠病毒源頭進行獨立調查之後。

「稻子熟了,媽媽,我來看您了」袁爺爺,一年了,您一定和媽媽在稻下乘涼吧

「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袁隆平。是他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是他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上。是他用一顆種子改變了世界。當風吹過稻田,當碗裡有熱騰騰的米飯,當山河無恙,饑荒遠離我們,總會想起他,想起這個讓全中國人民能夠吃飽飯吃好飯的人,這是他一生的夙願,他也為此奮鬥了一生。斯人遠去,卻留下一個滿溢稻花香的中國,2022年5月22日是他離開我們一周年的日子,讓我們一起緬懷國之脊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袁隆平生於1930年,那是一個動盪的時代,年輕的袁隆平曾親眼見到倒在路邊的餓殍十分痛心,報考大學時袁隆平選擇了「學農」,「吃飯可是天下第一大事不學農,人類怎麼生存?」即使父母擔心學農太辛苦也依然尊重了他的選擇。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學畢業,服從全國統一分配到湖南省懷化地區的安江農校任教,同年他被分配到偏遠落後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遭遇三年自然災害,看到有人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袁隆平被這些景象深深刺痛,立志用農業科學戰勝饑餓,於是他轉而從事國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種工作,立誓要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不讓老百姓挨餓!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發現一株稻株籽粒多達230粒,他推算用這個稻株做種子水稻畝產會上千斤,而當時高產水稻才不過五六百斤。當時世界權威遺傳學認為水稻不具有雜交優勢,然而袁隆平經過在試驗田不斷選種。在1964年發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此後他耗時9年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終於成功,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外國人沒有搞成功的中國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太多失敗的經歷使國際同行並不看好他。很多人斷言:此路不通,袁隆平依舊不管不顧「外國人沒有搞成功的中國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在得到了國家科委的支援後,他和助手們開始培育雄性不孕株。1968年春天,他們把精心培育的700顆雄性不孕株種子撒在試驗田裡,這些種子不負眾望長出了嫩嫩的幼苗,一切都看起來欣欣向榮。然而意外發生了:袁隆平的700棵秧苗一夜之間被人拔了個精光。這可是袁隆平自1964年以來一期又一期好不容易才培養出來的,這就意味著四年來的研究成果全都泡了湯。袁隆平跌跌撞撞地回到家一頭暈倒在了妻子鄧則懷裡,晚上噩夢不斷一直念叨著「秧苗啊秧苗」。這個樂觀的男人第一次感到絕望,面對莫名而來的騷擾袁隆平十分後怕:再有人來搗亂怎麼辦?更何況要尋找優質且合適的雄性不孕株,單靠這一畝三分地遠遠不夠,必須撒開大網才能捕到大魚。強忍悲憤的袁隆平開始在學校裡四處奔走,他又像當年尋找水稻的勁頭執著地尋找起來,直到事發後的第四天在找遍了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後,他終於在一口井裡發現了自己的試驗秧苗。這五棵劫後餘生的秧苗挽回了袁隆平四年的心血,也再次挽救了雜交水稻。袁隆平和助手帶著從枯井撈上來的5棵倖存秧苗離開安江農校,離開妻兒老小,他們跑遍了湖南、雲南、海南、廣東、廣西,兩年過去了依然沒找到雄性不孕株。在雲南他們遭遇了里氏7.2級的滇南大地震,別人忙著逃命,他們卻一次次衝到危房中搶救珍貴的種子「種子都要下田了我們怎麼能離開?」在路上為了催芽,袁隆平把種子綁在了腰間,用體溫溫暖種子。長此以往落下了腰疾,然而這些努力仍不見一點成效。執拗的袁隆平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斷,「他是那種摔摔打打都不記痛的」。經過一次又一次討論,大家仿佛悟到了問題的所在:他們尋找的水稻都是人工栽培稻之間的雜交基因相近,這會不會就是找不到合適雄性不孕株的原因呢?袁隆平決定改變策略尋找野生稻穀的轉機在此刻出現了。1970年11月23日,他們終於在海南南湖農場發現了一株非常合適的稻穀,通過檢測,袁隆平確定這就是花粉敗育的野生稻。袁隆平把它命名為「野敗」。「野敗」後來成為所有雜交稻的母本。西方國家聽聞中國人研究出了雜交水稻先是震驚、質疑等確認後,趕緊打聽是誰,得到的答覆卻是:一名鄉村老師。 10月23日,河北邯鄲,在永年區河北省矽谷農業科學研究院「雜交水稻」創高產示範基地,通過現場實打實測,畝產達到1326.77公斤,再創水稻大面積種植世界最高紀錄。 從1976年到1987年中國雜交水稻累計增產1億噸以上,每年增產的稻穀可養活6000多萬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在生產上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國家。「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被外國人稱為「東方魔稻」,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又吃驚又羨慕。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紛紛請袁隆平去講課指導。20世紀90年代袁隆平受聘為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他和他的團隊成為空中飛人,常年提供技術諮詢和技術指導推廣和發展雜交稻技術。2018年的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袁老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到場,只能通過視頻發表得獎感言。他說:「我的心願是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40年間中國已在亞洲、非洲、美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試驗、示範其中有10多個國家已經開始商業化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如果全世界50%的稻田推廣種植雜交水稻,那麼全球每年將增產1.5億噸糧食可多養活4億到5億人口」。 首屆呂志和獎向袁隆平院士頒授「呂志和獎—持續發展獎」 目前,僅在中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就達2.5億畝面積,占比57%產量,每年增產的糧食可多養活7000萬人。不僅如此,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了全世界,在印度、孟加拉、印尼、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雜交水稻被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袁爺爺的夢想成真了袁隆平一生都在追求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那個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太陽曬起來,我跟我的同事就坐在那個稻穗下乘涼……」2021年8月15畝「巨型稻」在重慶市大足區拾萬鎮長虹村試種成功,預計畝產可達1600斤以上。據瞭解這批「巨型稻」的高度是常規稻的兩倍,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2米左右。「巨型稻」不僅有粗壯挺拔的稻稈還耐淹澇、耐鹽鹼而且能為植株帶來充分的營養為水產、哺乳類動物遮陰避涼,提供最佳棲息場所。「巨型稻」所在的稻田還可以蓄水,通過「稻魚共生」專案幫農民增產增收。「風吹過稻田 我就想起您」您心心念念的「禾下乘涼夢」正在成真……他在黑色土地上播下種子,也將在後繼者的心上默默發芽,他把一生浸在稻田裡,把功勳寫在大地上,而今他雖然遠去,但如落紅化泥更加護花,我們永遠銘記您的囑託:「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國士無雙,緬懷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