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5 月

八位台灣青年演唱《我們都是劉畊宏》

周姿綺(廈門)、邱慶齡(上海)、美楊孝帥Annie(台北)、夏允浩(桂林)、許憶馨(廈門)、王晨懿(廈門)、薛穎種(武漢)、王子軒(廣州)作詞:盧洪亞  作曲:方洲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2/05/589564649-1-16.mp4左手前擺,右腿後蹬盤磕抹拐,腳下生風暴汗燃脂,虐個不停他在其中,舉重若輕 本草綱目,再次爆紅中華文化,細說分明練好內功,實力霸屏全民運動,熱血沸騰 我們都是劉畊宏,就做自己的英雄人魚線和馬甲線,不練出來不甘休我們都是劉畊宏,跨越海峽來尋夢神州大地任我行,我要大膽往前衝

卜契風華甲骨文藝術展 為台灣民眾與華夏文化接枝連根

■特派記者/游宏琦 屏東六堆客文化園區 採訪 中華殷商甲骨文 以活潑又貼近生活的方式羅列在前 2022年五月一號星期日,是台灣的五一勞動節;中華甲骨文藝術協會於屏東縣內埔鄉,「六堆客家文化園區」集合了十三位藝術創作者,共同聯展。展場中有近五十幅以甲骨文為基底的各式作品。有書法、有油畫、有窯燒、有漆器、有在瓦片上的創作。這一群創作者,皆以恢弘華夏文化為矢志,希望從作品中,為民眾傳遞文化之美。 六堆文化園區展覽廳 策展人,胡興華老師親自帶隊;每位創作者都戴上口罩穿梭展場,站在作品前向每位來參觀的民眾,一一介紹甲骨文作品的構圖與意象。生動的講解,數千年前的龜甲上的卜辭與銅器上的銘文有哪些不同?風雨山川、日月星辰、時間的串流與人鬼生死、古人的生活及哲學精神……等。儼然是一場穿梭歷史,連氣接根的文化藝術饗宴。 雅,人中龍鳳卻也曖曖含光 重,軍人傲骨中有儒俠情懷 此次展覽的邀訪,是來自軍中高階校級退役軍官,李力行。對李長官的印象是,律己甚嚴、辭嚴厲色、不苟言笑;認識李長官的時候是他正於工兵群擔任中校,士官兵只要遠遠看他從操場彼端走來,空氣都會頓時凝固。是軍中有名的鬼見愁。最後由陸軍後勤司令部,官拜上校軍階光榮退役。這次展覽中亦有多幅李上校的作品展出。 李力行老師作品/生命之歌 作品名稱:【生命之歌】創作者:李力行材質:宣紙 墨尺寸/年代:70×34公分  2021李上校力行表示:這幅作品是以時間來作創作的意涵;整幅畫作以天干、地支,鋪滿畫作來表現殷商對於天地的崇敬並且寓意時間不斷在空間中的流動。留白為空間、天干地支為時間,互相交織成宇宙。人一出生就開始奔向死亡,中間墨色的乾、濕、濃、淡來表現出一個人在一生當中發光發熱的各種表現。而各種努力也都需要時間的累積與堆疊。那為何用「鬼」這個字來作創作?因為殷人尚鬼,在殷商時期當時的時空背景對於未知事物無不卜卦。而畫作中兩兩相倚,是象徵倫理與關係的交互作用。側面的人帶了面具是鬼,正面的人帶了面具是異,異於常人;都不是人。到底生活在時間流中的我們,是人是鬼?李上校對於這幅生命之歌的介紹,一直伴隨著他豪邁爽朗的笑聲,但是卻讓周圍參觀者都陷入一陣沉思。上校說:「是人也好未來是鬼也罷;面具下的那個靈魂,才是在天地間,真實不滅的存在」。這時記者,彷彿又在這位創作者眼中看見了那雙軍人堅毅深邃的眼神!附註:殷人尚鬼,語出於禮記/表記:子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文而不慚,賊而蔽。」 李力行上校介紹作品 在整個展場中有一幅畫作因為用色鮮明對比強烈,主視覺卻又非常和諧,宛如有三位靈動飄逸的女子,深深吸引著我。創作者是鍾秀枝老師,本身是任教於屏東縣九如鄉惠農國小的美術老師(藝術深耕教師),執教美術資歷已經有二十年,目前也是台南市藝術家協會的總幹事。 鍾秀枝老師與其作品 鍾老師表示,雖然認識甲骨文年資尚淺,但是我覺得以甲骨文來指導孩子美術,甲骨文是一個學習美術很好的養分。因為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日月為朝,日上有草就是太陽隱沒入山中為暮;在文字結構中已經有了許多意象。緊接著,鍾老師開始介紹這幅創作:這幅作品是以油畫畫布來作表現,以一個 「若」來作創作發揮。若,象徵一位女孩子正在梳頭髮,用頭髮向上飄飛來衍伸女子的婦德柔順。西方繪畫中有三美神,這是我開始創作時的一個圖像,我選用水性顏料中的壓克力彩來作創作,並用版畫的滾筒打底、加上撒鹽,在水彩上撒鹽,再加上敲打上色作成背景。以三個「若」字作圓形環繞來詮釋東方女性的柔順之美及婦德。整幅畫作,雖以西方素材來作創作,但是因為鍾老師內在豐厚的文化底蘊,相較於西方以以女體來作創作,這幅「若」字圖,讓畫作在飄逸中更溢顯出一份屬於東方含蓄的靈動之美。 鍾秀枝老師作品/長髮姑娘 鍾老師,非常謙虛的表示甲骨文的領域他資歷尚淺,很榮幸能夠加入這個協會,領略中國文化之美。然而鍾老師歷年來策展經驗無數也榮獲無數次各類藝術比賽的獎項。現任屏東翠光畫會 常務理事台南市藝術家協會 總幹事屏東青溪新文藝學會員台南市文藝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書畫家聯盟會員 記者專訪 鍾老師表示;在創作的領域是自由的,但是卻又是很個人的。她鍾情於創作,更樂於將這一份美學傳承給孩子。所以她未來仍會繼續創作並且繼續從事教學! 文化就是時間的堆疊與血脈的傳承 是歷史、是國家、是民族也是生活 專訪硬頸的策展人 胡興華老師此次展覽策展人,中華甲骨文藝術協會副理事長,胡老師,在接受記者專訪被要求介紹自己的創作時,胡老師好幾次總是引領記者走到其他老師的畫作旁,他的言辭讓記者從心中暖起;胡老師開口說:「這是指導我甲骨文創作的老師,鹿鶴松老師的心經節錄,融匯了甲骨文的骨幹與鐘鼎銅器上金銘文的寬體變化,整體結構完整呈現出文字之美。這是我的軍中學長,李力行老師他的創作,饒富趣味引人深思。這幅畫作的作者鍾老師,她待會就到;您一定要聽聽她的介紹,她創意無限是一位很有想法的老師。」 鹿鶴松老師作品/心經節錄 指導老師鹿鶴松說明展覽過程及甲骨文法的創作理念 還沒有聽他介紹自己的創作時,就已經被他謙和有禮及彬彬文人的不爭風範所折服。他表示:他也是軍人退伍,曾經在海軍擔任中校。身為軍人的他退伍後,寄情於藝術創作,讓他的熱情又有了一塊可以耕作的園地。 胡興華老師作品/佛詩一首 作品名稱【佛詩一首】材質:宣紙 墨尺寸/年代 135×35 公分  2019作品內容:世人開口說神仙,眼見何人上九天?不是仙家盡虛妄,從來難得道心堅。這幅創作內容源自於道家的一個有名的故事,「張道陵七試趙昇」。此書法曾經遠渡日本參與重要展覽,並且蒙獲評審青睞得到銅牌賞。胡老師,以甲骨文字形書寫此一道詩,胡老師表示:其實甲骨文發現時有明確字體的約有五千字,但是經過學者專家研究比對,目前大約有一千五百字清楚了解字的涵義。而這幅書法,是他臨摹甲骨字形,參考了許多字帖後,將自己經歷與心情以書法呈現於此。他一生戎馬,中校退休;心裏有的就是泱泱中華與腳上這塊土地,不管人生最後是否能如趙昇,可以得到正一龍虎山道長張道陵的盟證飛昇,一切都盡其在我,但求不愧於天地。 胡興華老師作品/左一 佛詩一首 右一 硬頸精神 另外一幅小品,【硬頸精神】更是將胡老師的精神表露無遺。他的夫人,蔡思佳老師的作品:【一枝草一點露】,也以漆器作素材,為甲骨藝術的呈現注入了許多活潑的雅趣。也在此次展覽中一起展出。策展人胡興華老師為此次展覽寫下了以下的展辭:《卜契風華》緣:   一場甲骨文研習活動,加之甲骨文1899年發現後的120週年時刻,鹿鶴松老師串集南北書友成立了「中華甲骨文藝術協會」。被推舉為創會理事長的鹿鶴松老師,積極推廣這個有趣的古文字,走南走北不辭辛勞、無私奉獻培育師資的契機下,邀請鹿鶴松老師南來屏東開課,成立屏甲師聯盟,始有此次的創作展覽作品集。聚:在高雄、屏東各界的書友熱情相挺下,於屏東成立了甲骨文師資聯盟,鹿鶴松老師每月南下授課乙次,課中大夥豎耳傾聽、專心學習,伴著生動活潑有趣的課程內容,在歡樂聲中學習成長,一年多來已卓然有成,小有成績,仍在持續學習中。呈:此次展覽作品,係利用經專家學者研析考究知道其意的「甲骨文」文字,為藝術創作之核心,透過各種形式與不同媒材(宣紙、木、瓦片、天然漆、油畫等),將詩詞、諺語、勵志文辭、歌謠融入,讓更多人得以親近與領略甲骨文文字之美及傳統文化,進而探究古文字的奧妙。迴:運用這次甲骨文學習成果的展示,期盼藝文愛好者蒞臨參觀,不吝指導。也在優質的互動中,傳遞甲骨文的古拙美。更衷心希望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後,我們屏甲師聯盟將會策劃認識甲骨文的推廣活動,屆時再請各位參與支持。 與會參觀者熱烈討論 連簽到都饒富雅趣 所有展者合影 展覽邀請函 後記: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為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成熟文字。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現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其他地方也有例如狩獵旅行、獻祭、戰爭或其他事件的記錄。這些甲骨文年代被確定為從商晚期武丁在位開始(約前1250-前1200年)延續到春秋。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並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出處: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