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7 月

【社論】6年5度大停電綠營竟稱都是馬英九的錯 實在強詞奪理令人不恥

近日台灣停電的日子與次數越來越頻繁了,民進黨日前批評當前用電情況是「前總統馬英九留給大家的爛攤子」。對此,國民黨也反擊,直言馬英九執政期間全台不曾大停電,仍能維持穩定供電基本要求;反觀總統蔡英文執政後僅6年就5度大停電,人民嚴重不滿。大酸「還馬英九公道者必蔡英文」,並呼籲「欠電」的民進黨不要再牽拖,應負責任地將錯誤能源政策改弦更張。在民進黨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下,導致台灣6年就發生5次大停電。蔡英文政府面對大停電總是歸咎於「國家電力輸送和基礎設施韌性問題」,但其實民進黨政府最根本的能源政策就已出了問題。就連台灣美國商會都指出「安全及穩定的能源供應必須馬上處理」,要不然美國的投資可能止步。可見民進黨治理下台灣的能源供給情況,連美國人都認為是個迫切危機!另外蔡政府認為由於台灣半導體的高速發展,而半導體就是吃電怪獸,在馬政府時代,沒有規劃未來用電的規劃,所以今天的缺電是延續馬政府時代的用電政策,如今才會缺電。民進黨的能源政策若持續不改弦更張,供電不穩將會繼續成為國人的日常,經濟、民生陷入危機,民眾、產業界必須提心吊膽地過日子,而鉅額的損失也永遠將被迫由國人自行承擔,質問「民進黨可會負責一分一毫?難道民進黨為了一黨的『神主牌』,而要讓台灣人民與產業跟著陪葬?」此外,蔡英文的「非核家園」政策要求2025年能源配比達到「532」,即燃氣發電占比50%、燃煤30%、再生能源20%,但是根據能源局估算,再生能源佔比在2025年確定無法達到20%,2025「非核家園」政策確定會跳票。國民黨質疑,那麼蔡英文政府所承諾的2050「淨零碳排」,是不是也要跳票?民進黨的能源政策難道就是由一而再再而三的跳票組成嗎?國民黨表示,國民黨一向支持環境永續的理念,過去也召開數場「能源台灣」、「永續台灣」、「空汙台灣」的系列能源論壇,主張確保供電穩定安全,認為能源政策應穩健、多元、潔淨、可負擔,以確保能源供給低碳高效、安全無虞;國民黨會持續積極尋找務實解方,扭轉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還給台灣一個乾淨、穩定供電的未來。

雙北公車票價漲不漲? 柯文哲:政治思維

(新北市交通局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雙北公車票價是否調漲近來受關注,台北市長柯文哲16日表示,運價不調漲業者就會倒閉,但若票價凍漲、政府補貼增加,台北有路邊停車收費沒問題,但新北與周邊城市恐怕很吃力。新北市府則表示,公車票價調整不是提升公車經營環境的優先選項;公車票價和運價的差額,當然由市府補貼。公車分運價和票價,「運價」是公車業者一定要拿到的錢,「票價」則是市民搭乘時付的錢,運價和票價的差額由政府補貼。目前雙北票價維持15元、運價則落在19元至20元之間,兩者間的差額由政府出錢補貼給乘客,台北市每年編列近30億元、新北市則花20億元,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然而,雙北公車業者2年多來飽受載客量下滑和通膨壓力,如今又面臨油價飆漲,只好醞釀調漲運價求生存。據悉,業者期望金額比原始運價多出7元,恐讓運價補助上看100億元,一旦無法全由公家吸收,將讓雙北凍漲24年的公車票價面臨漲價壓力。對此,柯文哲說,公車運價一定要調,不讓業者調、就要倒閉了;現在是首都生活圈,公車票價是台北跟新北要一起協商,「這沒那麼容易」;運價部分有公式,就依法行政、該調就調,而票價是政治思維,也是涉及台北跟新北的問題。新北市府交通局長鍾鳴時則表示,公車票價調整不是提升公車經營環境的優先選項,未來一定會針對民眾接受度、業者經營環境及財政負擔評估;至於公車票價和運價的差額,當然由政府補貼,補貼經費來自新北市府預算及新北市停車場作業基金。

大社石化降乙編拖3年零進度 環團抗議提訴願

(圖/翻攝自地球公民基金會臉書直播影片) 〔本報綜合報導〕爭議多時的高雄大社石化工業區變更為乙種工業區案(俗稱大社降乙編),因內政部遲未通過審議,在地環團及學者13日到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抗議,抨擊大社降乙編已拖延3年,罔顧當初承諾及居民健康,並向內政部提起訴願。訴願案代理人、大社環境守護聯盟方彥鈞表示,大社居民等大社降乙編已等了20多年,好不容易2019年高市府通過降乙編,送到內政部營建署審議,換營建署藉由程序拖延,一拖又是3年,大社居民只好對政府提起行政救濟,控訴內政部未依《都市計劃法》規定,於60天內完成本案審議。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營建署都委會從2019年6月3日開始召開專案小組會議,開了3次還不能做出降乙編的決定,已讓社會非常失望,沒想到第3次專案小組會議在2020年11月10日召開後,又讓市民苦等了20個月,至今仍沒有下文,無論是作為民間團體或市民都無法理解這究竟是什麼道理?高雄科大教授沈建全指出,前經濟部長江丙坤曾以公文承諾,大社石化工業區應與中油高雄煉油廠五輕廠一併遷移,中油高雄廠2015年關廠後迎來台積電在後勁原中油高廠址設廠,後勁居民除了空氣污染大量改善,也迎來土地及房價增值;反觀大社石化工業區在1972年起營運即嚴重污染鄰近社區,當地居民癌症與肺部呼吸道疾病發病率較旗山、美濃區高出1倍,較花蓮縣高出2倍,政府放任廠商污染,拒絕履行承諾,簡直與「詐騙集團」沒兩樣。同日,多名反對大社降乙編的大社工業區勞工協進會成員也到場表達意見,認為大社降乙編無非宣告企業關廠,工業區數千名勞工將被政府的決策「間接解雇」;政府在未有相對且明確配套措施下,堅決反對大社降乙編,建議把大社工業區從特種工業區降為甲種工業用地。

漠視私校教師基本工作權 監院糾正教育部「人權侵害」

(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本報綜合報導〕少子化衝擊學校退場,私校教師首當其衝,監察院14日表示,教育部長期漠視私校教師基本工作權益,已構成人權侵害,也不符國際公約精神,且教育部無積極因應策略,核有怠失,監察院通過糾正教育部。監委賴鼎銘、王美玉透過新聞稿指出,私校因為台灣高教普及化及少子女化趨勢,處於存亡關頭,110學年全國新生註冊率低於6成者有7所,全國註冊率介於6、7成的學校也有20所,顯見招生情形極不理想。部分學校就算沒有聘足編制教師人數,仍以減班或減招為由,逕行資遣教師降低薪資支出,甚至有大量解僱教師現象。此外,監委表示,近3年私立專科以上學校教師非退休的離職情形,資遣案達166件、離職案更達1595件;教育部雖在民國109年起推動鼓勵私立學校加發教職員資遣慰助金推動原則,但不具強制性,111年僅7校申請,成效不彰也非根本之道。監委認為,實務上有關教師教學無關工作的定義及範圍不明,部分私立大專校院以教師聘約能否存續,半強迫教師兼任行政,甚以招生成效綁定考績,卻未核實給付行政職務加給,也未按比例核減授課鐘點數,爭議層出不窮,調查過程就發現有私校教師因此與學校興訟不斷。教師面臨工作環境不友善,工作權不保的人權困境,嚴重影響教育品質,教育部至今未清查處理,態度消極,顯有怠失,監察院通過糾正教育部。

全台囤房族逾52萬人 專家坦言打房效果有限

〔本報綜合報導〕政府近來積極出手打房,但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非自住的囤房族連五年持續增加,截至今年6月底全台約有52.6萬人持有非自住房屋,專家坦言,投資客懂得聰明避稅,囤房稅不足以讓大戶拋售房屋,打壓房價效果有限。囤房稅自2015年開始上路,現行《房屋稅條例》規定,住家用房屋有分「自住」與「非自住」,其中自住限3戶,稅率1.2%;第4戶起則視為非自住,稅率介於1.5%至3.6%。據財政部統計,在今年52萬多名囤房族中,持有1戶非自住住家用房屋者,共計42.26萬人、占80.37%,比去年39.94萬增逾2萬人;持有2戶者今年共6.65萬人,年增千人左右。至於持有3戶以上者,共3.67萬人,年減640人,其中10戶以上的大戶共1659人,比去年少44人。綜觀數據,囤房族比去年增加近2.4萬人,年增達4.7%,連五年增加的原因,是因持有1戶與2戶非自住住家用房屋人數上升了;反觀持有10戶以上囤房大戶,比去年還少44人,年減2.7%,但數字好看,打房效果卻很有限。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囤房稅只是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囤房大戶不會為了幾萬元的囤房稅做數百萬拋售;看買賣移轉的成交量沒有明顯增加,幾乎可以推論,大戶可能以降低手上的持有量,比如找人頭登記或戶口遷進入辦理自用等方式避稅,打房政策實際成效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