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中國大陸亞軌道運載器實現重複使用飛行
〔本報綜合報導〕8月26日,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自主研製的升力式亞軌道運載器重複使用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據悉,飛行試驗採用的運載器,經健康檢測維護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再次點火垂直起飛,按照設定程式完成亞軌道飛行,平穩水準著陸於阿拉善右旗機場,成功實現亞軌道運載器的首次重複使用飛行。本次飛行試驗的圓滿成功,有力推動了中國大陸航太運輸技術由一次性使用向重複使用的跨越式發展。
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本報綜合報導〕8月26日,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自主研製的升力式亞軌道運載器重複使用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據悉,飛行試驗採用的運載器,經健康檢測維護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再次點火垂直起飛,按照設定程式完成亞軌道飛行,平穩水準著陸於阿拉善右旗機場,成功實現亞軌道運載器的首次重複使用飛行。本次飛行試驗的圓滿成功,有力推動了中國大陸航太運輸技術由一次性使用向重複使用的跨越式發展。
〔本報綜合報導〕8月25日,大陸文化和旅遊部門日前公佈了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包含北京王府井、山西平遙古城、成都寬窄巷子在內的123個集聚區入選。文化和旅遊部要求各地文旅部門統籌推動本地區集聚區建設工作,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指導集聚區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豐富文化和旅遊業態,優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完善公共服務,加強品牌建設,規範文化和旅遊市場秩序,營造良好消費氛圍,促進夜間文化和旅遊經濟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報特約記者 趙漢卿 付毅飛報導〕8月24日11時01分,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北京三號B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於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商業遙感衛星項目,北京三號B衛星是一顆高性能新型光學遙感衛星。該衛星延續並提升了北京三號A衛星的技術特點和優勢,具備超高敏捷、超高穩定、超高精度獲取影像能力,可快速高效地為全球商業市場提供大量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感衛星資料和資訊產品。據悉,衛星上裝載了由五院508所研製的0.5米解析度「天舒相機」,這是北京三號系列衛星相機中的高端旗艦產品,可以在千里之外輕鬆識別小轎車的前後擋風玻璃、馬路上的斑馬線、停車位的劃線、廣場上的人影等。
〔本報特約記者 彭莉芳 張金川報導〕7月,來自漳州的兩岸同名同宗村南靖縣山城鎮雁塔村的76歲村民徐盛土,向福建省檔案館正式捐贈其祖父百年前與台灣親人書信往來的「手抄本」,以期這份「兩岸同宗同祖同文化的重要歷史見證」得到更好的保存。這是今年福建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的「遷台記憶文獻資料」徵集活動的縮影。僅漳州市,據福建省漳州市台聯透露,截至目前搜集到文書、照片、證書、族譜名冊、書畫等「遷台文獻」檔案文獻2861件,其中兩岸信件139件。「目前民間很多兩岸家書存在狀況堪憂。」福建省漳州市台聯會長方麗雲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保護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徵集啟動後,方麗雲給相熟的台胞、台屬,打去一個又一個電話,尋找失落的兩岸家書。她從電話那頭聽到最多的是:「早些來就好了」「家裡好多都爛了」……電子通信發達的時代,年輕人不易理解蘊藏于書信中的感動,及其所給予的精神力量。在方麗雲看來,兩岸家書無論實物還是「手抄本」,都彌足珍貴。「手抄本」在2012年就經由媒體報導得到兩岸同胞的熱烈關注,並意外引出一段尋根之旅。那年,正在苦尋大陸親人的台灣彰化縣人徐肇巨集,根據新聞報導來到雁塔村,追尋到大陸的親人,延續兩岸血脈情緣。隨著徵集活動的展開,兩岸信函等涉台文獻資料,走出歷史縫隙,重回大眾視野,其中的骨肉親情、真摯鄉情打動今人。東山縣徵集到一封從澎湖寄出,經兩岸接力43年,終被東山親屬收到的兩岸家書。「好久沒見台灣公公,非常想念您。」南靖縣得到一封名叫清清的小朋友寫給台灣游姓老人的信函,感激老人對其家庭的關心與資助,稚嫩的筆跡滿是思念與謝意。書信的背後是老人為緩鄉愁,從20世紀90年代就訪遍八閩尋根,而後在祖地霞峰村發展當地文化事業,熱心公益的故事。南靖檔案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信函的珍貴之處在於,「讓我們看到了家、看到了根」,看到了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十餘封泛黃的家書、一雙等了38年的鞋、宴席上備有的在台親人的碗筷……東山縣銅砵村「寡婦村」展覽館內兩岸同胞來往的書信及實物,記錄下特殊時期分隔兩地親人間的「心的呼喚,情的訴說」。據載,1950年5月10日,國民黨軍隊撤出大陸時擄走大量壯丁。遭此浩劫的銅砵村從安靜的小漁村成了人們口中的「寡婦村」。隨後的幾十年中,兩岸對峙隔絕,至親不得相見,淺淺海峽成為咫尺天涯。書信在那個時代成為相認至親之間情感聯繫的重要載體。在「寡婦村」展覽館負責人黃海泳看來,這些書信既承載著台灣與大陸分離的不幸,又維繫著兩岸生死相連的親情。銅砵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毅猛常走訪村中台胞及台屬。他說,幸而仍有許多人在那場浩劫中存活,有些落葉歸根,有些則往返兩岸,出錢出力幫助家鄉的發展建設。銅砵村村民謝姐已不惑之年。她爺爺在那場浩劫中去了台灣,後隨探親潮回村,十餘年前過世。楊毅猛說,她談起那段往事時只感慨:「願不再有戰亂,兩岸早日和平統一。」「東海相望同沘日,西窗共剪在何時。」「可憐兩地遙相望,恭愛徒從筆下生。」記者看到,雁塔村徐氏的「手抄本」用規範的小楷抄錄了當年書信的內容,筆跡歷經百年風霜仍清晰。除了寫盡骨肉親情的思念,還記錄下許多滿懷鄉愁的七律詩句。徐盛土之子徐志雄說,高祖父20歲隻身渡海赴台,62歲逝於台灣彰化,數十載無法如願落葉歸根的思鄉之苦,都寄情于書信中。「這些文字保留至今,已一百多年之久。」
〔本報特約記者 周勇報導〕8月24日晚,由南京市江甯區台辦主辦、南京台灣青年創業學院承辦的「贏在南京」青年大學生創業大賽獲獎項目經驗交流圓桌會活動在南京台灣青年創業學院舉行,此次活動旨在為兩岸青年互學互鑒創造良好條件。當日,南京皓悅千巡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璽皓、南京星次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盛、南京壩壩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甯、南京市元宇萬物數位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呂傑等在歷屆「贏在南京」青年大學生創業大賽獲獎的「創業達人」,與入駐南京台灣青年創業學院的台灣青年創業者葉松宏、楊昕達、黃威誠、顏旭龍等進行深度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創業經驗與比賽經驗,攜手同行、共同進步。據悉,自2013年以來,「贏在南京」青年大學生創業大賽已成功舉辦9屆,共有1.2萬個專案參賽,其中830個專案獲得資助,一批優秀青年創業者成長為南京「雙創」主力軍,不斷彙聚創新創業力量推進南京創新之都建設。南京市江甯區台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江甯是兩岸青年的創業熱土,希望兩岸青年互鑒創業經驗,汲取前進力量,鍥而不捨、馳而不息,在江寧追夢、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