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9 月

失傳70餘年 獨龍族傳統草木染織技藝「復活」

〔本報特約記者 趙珮然報導〕獨龍族傳統蕁麻染織技藝近日通過搶救保護,成功恢復了紅、黃、綠等6種顏色的純天然染布法。這意味著失傳70餘年的獨龍族傳統草木染織技藝「復活」。獨龍族是大陸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約有7000人,其中有4200多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獨龍族傳統蕁麻染織技藝已經失傳70年以上,早期染料配方流失,染布技藝流失。今年4月,貢山縣民宗局啟動世居少數民族傳統技藝搶救與保護項目。貢山縣獨龍族手工藝協會聘請相關專家和獨龍族群眾一起,通過一系列實驗,探索恢復失傳的獨龍族傳統蕁麻染織技藝。

中華書局創建110周年:弦歌不輟百十載 賡續文脈譜新章

〔本報特約記者 韋衍行報導〕秋分已過,涼意漸生,但在北京太平路的一家書店裡,人們的閱讀熱情卻絲毫不減。這裡便是中華書局的自營書店,它的名字叫「伯鴻」,也是中華書局創始人陸費逵的表字。1912年的元月一日,年僅26歲的他創辦了中華書局。今年,中華書局迎來了110年華誕,如同一棵「根柢槃深,枝葉峻茂」的參天大樹,向世人昭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盛的生命力。據不完全統計,從1958年至今,中華書局系統整理出版了數千種古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正本清源的重要貢獻,為中華民族培根鑄魂奠定了堅實可靠的基石。

年發電量500億千瓦時 大陸生態核電建設穩步推進

〔本報特約記者 龐無忌報導〕由中建電力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廣核廣東太平嶺核電專案華龍一號2號機組核島穹頂吊裝9月25日順利完成,標誌著大陸首座生態核電太平嶺核電2號核島正式由土建施工階段轉向設備安裝階段。廣東太平嶺核電是大陸首個生態核電示範工程,由中國廣核集團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估算約1200億元人民幣,規劃分為三期建設6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採用的是大陸自主智慧財產權「華龍一號」核電融合技術,中建電力承接一期1、2號機組核島土建施工和鋼襯裡施工任務。據悉,該核電項目一期1、2號機組建成投運後,年發電量將達到168億千瓦時,三期6台機組全部建成後,年發電量將達到500億千瓦時,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清潔能源,有效改善東南部沿海地區供電結構,同時也對大陸的「雙碳」政策具有積極意義。

實現「物超人」 大陸移動物聯網邁入發展新階段

〔本報特約記者 劉豔報導〕中國大陸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移動物聯網網路。截至2022年8月底,窄帶物聯網,4G、5G基站總數分別達到75.5萬個、593.7萬個和210.2萬個,多網協同發展、城鄉普遍覆蓋、重點場景深度覆蓋的網路基礎設施格局已經形成。據相關部門最新資料,截至8月末,大陸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移動物聯網終端使用者16.98億戶,較行動電話用戶的16.78億戶多出2000萬戶,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首次超出行動電話用戶數,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物超人」的國家。專家指出,「物超人」意味著移動網路從服務人和資訊消費,進一步發展到服務千行百業,讓「萬物互聯」的願景真正成為現實,標誌著大陸正引領全球移動物聯網生態體系的發展。

【話山論見】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猛增 電池製造回收循環利用等商機無限

■ 理應 在全球邁向淨零碳排趨勢驅動下,電動車市場極具成長性。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統計,今年第2季全球電動汽車銷量達218萬輛,較去年同期大增61%。電池被各界視為電動車發展的關鍵零件,鴻海展開多方佈局,不僅計畫在高雄市和發產業園區,投入至少新台幣60億元成立電芯研發暨試量產中心,並攜手Gogoro與印尼投資部、印尼電池公司(IBC)、Indika能源公司合作,在印尼開發永續新能源生態鏈,聚焦電池及電動車產業鏈。台塑集團則新成立台塑新智慧科技,規劃斥資新台幣160億元在彰濱工業區建構綠能生產基地,設置磷酸鋰鐵電池芯廠與模組廠。電池回收商機亦受矚目,鴻海與Gogoro、IBC和Indika能源公司的合作,將探討包含電池回收在內的電動車周邊配套產業發展。台塑新智能未來除將生產磷酸鋰鐵電池芯及模組,也會將轉投資的韓國電池回收廠技術落實到台灣,生產及電池回收雙軌並進。瞄準未來電池廢棄量增加趨勢,工研院成功研發出分選及純化技術,能將鋰電池中的鈷、鎳等原料分離出來,循環再利用。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原料供應商美琪瑪除生產電池正極材料所需的硫酸鎳、硫酸鈷,並重視正極材料原料的回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