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1 月

河北舉辦第一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邀請展 共繪兩岸和平盛景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近日,以「冀台同心,共赴未來」為主題的第一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邀請展在河北文藝家之家開幕,兩岸100多位書畫名家參與活動,現場展出近300幅作品。河北省委台辦主任李莉在致辭中指出:「從這次展出的作品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大家對書畫藝術的深刻認識,對傳統精神的透徹領悟。作品中的一筆一劃,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景一物,都飽含著書畫家們對祖國文化的眷戀之情,浸潤著對生活積極向上的追求和美好未來的嚮往,體現著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堅定信心和熱切期盼。」台灣書畫院院長馮儀通過視頻與現場進行互動連線,送上祝福。馮儀指出:「這次展覽充分展現了兩岸文化藝術同宗同源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藝術家們為弘揚傳承中華文化歌頌兩岸同胞情,加強兩岸文化交流,貢獻了滿腔熱情,表達了藝術家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傳遞出兩岸親如一家的情懷,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冀台兩地同行同胞兄弟相聚一堂,相互學習,圍繞傳統藝術繼續深入探討,攜手創新,共同推動中華文化更加繁榮昌盛。」活動現場,兩岸書畫名家進行現場創作,共書兩岸交流篇章,共繪兩岸和平盛景。據悉,本次書畫展將持續到1月6日。

兩岸黃大仙宮觀舉辦2023元旦祈福迎祥法會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2023年1月1日0點,黃大仙信眾在浙江金華黃大仙祖宮敲響新年的鐘聲,祈求新一年平安順遂,國泰民安。當天,台灣的黃大仙宮通過「黃大仙祖宮微信公眾號」「金華黃大仙文化網站」等直播參與金華祖宮法會。兩岸黃大仙信眾實現同步祈福。黃大仙本名黃初平,晉代人,是道教著名的神仙。黃初平升仙後「普濟勸善,助人為樂」,被尊為黃大仙。關於黃大仙的傳說在廣東和港澳台等地流傳甚廣。2008年,「黃初平(黃大仙)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台灣,黃大仙祠信眾眾多,香火鼎盛,享負盛名。每年農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黃大仙祠,為過去一年酬謝神恩及為未來一年求神庇佑。金華作為黃大仙祖庭所在地,虔誠的信眾每隔兩年都會來金華朝聖。受疫情影響,近兩年宗教場所活動減少。新年來臨之際,兩岸多家黃大仙道觀同步組織祈福法會,一起迎接新年,共同祝願2023幸福安康。

馬鞍山市舉辦「敘鄉情 謀發展」兩岸同鄉線上交流活動

〔本報特約記者 邵家娟報導〕近日,由馬鞍山市委台辦主辦的「敘鄉情 謀發展」馬鞍山市-台中安徽同鄉會線上交流活動成功舉行。馬鞍山市台辦主任王林在致辭中表示,兩岸同胞血濃於水,要堅定不移地推動對台經貿文化交流,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落實落細同等待遇,持續關心關愛台商台胞工作、生活,努力打造台商台胞宜業宜居宜遊的「第二家園」。邀請台中市安徽同鄉會的鄉親們有機會能夠回到安徽、來到馬鞍山走一走、看一看,共用發展新機遇,共創未來新輝煌。台中市安徽同鄉會理事長鐘從定表示,自己祖籍為馬鞍山市當塗人,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回過家鄉,希望2023年可以回來探親,見見老朋友,感受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經濟發展情況。台中安徽同鄉會成立於1958年,該會以「團結互助 敦親睦族」為主旨,促進守望相助,持續關懷在台安徽鄉親的生活權益,弘揚安徽人崇禮尚儀的優良傳統,推動兩岸經貿文化合作。近年來,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不斷加強與大陸的交流交往,更與安徽各地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往來關係,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發揮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滬台歲末暢敘友情 雲端交流情暖兩岸

〔本報特約記者 王堅 鄭小紅報導〕上海市靜安區和台北市中正區近日舉行「歲末暢敘、情暖兩岸」線上交流,雙方就社區管理及防疫經驗交流討論。台北市中正區分享了社區活動概況和台北在疫情期間,透過食物銀行形式,將企業捐贈的食物共用給社區、邊遠鄉間有需要民眾的經驗。靜安區介紹了南京西路街道社區發展概況,解析了中醫防疫的做法和經驗。台北市中正區委員會主委蔡秀玲表示,每次和靜安區交流都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希望明年再訪靜安面對面交流經驗,相互學習借鑒。上海市靜安區委常委顧定鋆說,靜安區與中正區各方面的交流已經開展了十多年,雙方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機制,建立了兩岸一家親的濃濃情誼。今天以視頻連線的方式開展交流,將進一步鞏固彼此間的友情。同時,靜安也時刻關心工作和生活在轄區內的台商台胞朋友,希望中正的各位好朋友再來靜安,深化交流,共敘友情。上海市台辦副主任李驍東表示,新冠疫情以來,兩岸交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然而兩岸人民的心是分不開的,兩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疫情下的相互牽掛是「兩岸一家親」最生動的體現。希望島內的朋友來大陸來上海多走走多看看,兩岸同胞精誠合作,乘風破浪,攜手向前,再創輝煌。上海會場還進行了漢舞《初見》《響屐舞》、仿宋點茶、古琴曲《石上流泉》演出。

「千年營造——敦煌建築之美線上展」推出

〔本報特約記者 黃揚 趙博報導〕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敦煌研究院和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千年營造——敦煌建築之美線上展」近日在海峽兩岸上線推出。據瞭解,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敦煌研究院與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自2016年起合作舉辦「敦煌文化藝術展」,此前曾走進十餘所台灣高校和藝術展館,廣受台灣青年學子和社會各界好評。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展覽2021年開始轉由線上開展。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線上上開幕致辭時說,讓敦煌文化走出洞窟,讓更多人瞭解敦煌是我們長期努力不懈的目標。這次展覽將以全新內容再次與台灣觀眾見面,共用敦煌文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沈慶京表示,本次展覽以「創新、創意、傳承、推廣」的思維,全方位呈現敦煌石窟的千年營建歷史,希望讓參觀者有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據瞭解,本次展覽共規劃「鑿發靈岩」「塔自西來」「信念所成」「善巧智慧」「民居和諧」「禮用相承」「大美不言」「林木花樹」「生生不息」九大板塊,展出百餘件展品和專題影片。觀眾除了可以借助VR技術模擬漫遊「千年營造」展場與莫高窟第285窟、第320窟,還可以線上觀賞到展出的圖片檔案、3D建築模型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港澳台事務部副部長于昕線上上致辭時表示,期待兩岸民眾通過線上觀展,加深對敦煌文化的瞭解,深刻感悟蘊含其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博大胸懷,開拓視野,啟迪智慧,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者和傳承者。本次線上展展期為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7月15日。民眾只需登錄展覽官網(https://youconf.at/2022dh)便可一覽敦煌建築之美。